第1090章:決戰滇池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牛筆老道字數:4639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在熱帶打仗要比在寒帶困難得多,後者只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就行了,燒柴火取暖並不是多大的難事。

    而在熱帶地區作戰,除了避暑降溫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之外,防禦各種熱帶病,譬如瘧疾、痢疾、霍亂、黃熱病都是相當大的麻煩事。

    水裏的寄生蟲更是防不勝防,如果不做好防範措施,並進行高強度的執行,大規模出現非戰鬥減員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儘管大明王師在這方面準備相對充分一些,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各部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但在注意飲食,且隨軍的軍醫盡職盡責的情況下,當地溼熱的氣候反而成了王師的頭號敵人。

    除此之外,由於降雨持續,在三條主要河流下游都爆發了洪水,沿岸的城池與村寨都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打過去的話,敵人可能沒抓到幾個,基本就是去救災的,可謂得不償失。

    崇禎不得不讓宋紀所部暫時停止繼續向北推進,以固守當前業已收復的地盤爲主。

    鄭成功與張明振兩路人馬也暫時歇兵,大概得等到十月份以後,當地進入旱季,再大舉進攻。

    這些情況都是崇禎之前沒有料想到的,可實際又遇到了,沒想到收復緬甸居然比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也不知道沐天波的北路軍情況如何,應該比南路軍要好一些吧。

    望着連天的降雨,崇禎只能慨嘆一聲,寄希望於沐天波了。

    崇禎皇帝不知道的是,沐天波所指揮的北路軍先贏後輸,跟緬軍偏師打得難解難分。

    沐天波所部有兩萬,其中一萬七千是於前年招募的,好在接受了昊菁皇帝派來的教官的系統化訓練。

    另有三千是退役老兵及家丁,他們就算很能打的那一小撮了。

    馬士英所部有五千,九成數量都是吃苦耐勞的土司兵。

    餘下一萬五千左右是邊境各地的土司的手下,響應崇禎皇帝的號召,跟着沐天波前去打劫……征討莽白!

    這樣北路軍的總兵力達到四萬,還裝備了不少戰象,從數量與軍威上看,倒是相當了得。

    按照計劃,北路軍在集結完畢之後,只要天氣狀況允許,便可在三月中旬率先發動進攻。

    一來可以出敵不意,二來也能爲南路軍的登陸吸引莽白的注意力。

    沐天波的計劃是從隴川宣撫司的漢龍關出關,避開金沙江,沿阿瓦河東岸一路南下,這樣可以與崇禎皇帝的北路軍儘快匯合。

    計劃雖然很好,但是實際執行起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由於沐天波所部也裝備了二十輛坦克,加上諸多迫擊炮和不下千支左輪步槍,剛開始的進攻如水銀瀉地一般順利。

    緬軍完全抵擋不住明軍的猛攻,特別是馬士英的土司兵表現上佳,作戰異常勇猛,很快便攻克了戰略重鎮木邦。

    跟着沐天波南征的諸多土司見到明軍此番如此強悍,又有大量火器助陣,覺得此事可爲,便從之前的觀望,變成了實打實的跟着喝湯。

    若是藉此機會,能將之前數代人失去的財物都給搶回來,那便是天大的幸事了,於是諸多土司不約而同地讓手下四面出擊。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爲跟着沐天波的話,明軍肯定要拿戰利品的大頭,而自己找食吃,就可以吃獨食了……

    代價就是失去了明軍的火力支援,土司們對面的緬軍就沒那麼容易打敗,甚至被吃掉了。

    緬軍之前並不害怕明軍,而且敢在木邦城下列陣與明軍交鋒。

    由於被各種火器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這才有所收斂。

    畢竟是正規軍,即使殘部的戰鬥力也不下於大明這邊的邊境土司兵。

    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屢次打對方的伏擊,而且還取得了不少勝利。

    於是土司們向沐天波抱怨,要求調撥一定數量的明軍幫助他們作戰。

    沐天波雖然不是能征善戰的將領,也知道分兵而進的弊端,便直接拒絕了。

    邊境土司們嘴上不敢多言,但心裏對此回覆卻很是憤恨,開始對主帥有些貌合神離。

    倒是馬士英讓手下的土司沒有跟着起鬨,老老實實地執行既定計劃。

    沐天波不管那些邊境土司,在跟副帥馬士英商量之後,便決定繼續沿河推進,進攻更有價值的目標阿瓦城。

    只要攻陷這裏,就等於走完了一半的路程,距離跟崇禎皇帝的王師順利匯合爲期不遠了。

    在兩個月之內,能夠取得如此勝利的話,戰績不可謂不輝煌。

    想到這裏,沐天波心情不禁轉好起來。

    但在距離阿瓦城百里之遙的一片山區,北路軍遭到了緬軍的伏擊。

    由於戰時天降暴雨,持續時間超過半個時辰,導致明軍很多火器無從發揮。

    除了坦克之外,連手榴彈在點燃之後,都會被瓢潑暴雨給澆滅,讓迫擊炮開火更是無從談起。

    面對敵人的伏擊,邊境土司們無心戀戰,直接選擇敗逃,而兩萬明軍將士以及馬士英的五千貴州土司兵則陷入苦戰之中。

    萬幸有二十輛蒸汽坦克助陣,坦克炮不停地開火,這才沒讓緬軍的上白頭戰象可以肆虐戰場。

    但由於雙方展開了白刃戰,縱使大規模裝備了藤甲的明軍的傷亡也不小。

    戰後統計陣亡超過八百,受傷高達上萬,幾乎傷及了北路軍的元氣。

    緬軍倒在戰場上的人高達三千以上,是役算是取得了兩敗俱傷的結果。

    縱使沒有那些邊境土司的支援,沐天波與馬士英兩部人馬也依然可以進攻阿瓦城。

    考慮到眼下王師急需修整,讓大量傷兵們儘快獲得救治,這才沿原路折返回去。

    北路軍沒有選擇鐵甲的原因很簡單,一來是重量太大,二來則是難以補充,三來則是成本太高。

    藤甲最大的好處就是經濟實惠,便於大量製造,雲南當地的女工就能編織,十套藤甲的價錢才相當於一套鐵甲,而且穿脫方便,還很透氣。

    壞處就是在實戰的時候,藤甲的防禦力是遜於鐵甲的。

    若是北路軍全員裝備鐵甲,缺少火器的緬軍根本就無法取得如此的戰果。

    天降暴雨則是另外一個主要因素,該着沐天波倒黴,只能事後諸葛亮地評述今日王師不宜取勝……

    讓沐天波痛恨的就是那些牆頭草一般的邊境土司們,之前還請求朝廷出兵整套莽白。

    如今戰事稍遇挫折,一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

    大明真出兵了,讓其跟着打還不行,非得拿大頭。

    就這副德行,還指望在莽白身上找補當年失去的利益?

    都是一羣欺軟怕硬的貨色,做夢去吧!

    等見到崇禎皇帝,沐天波就將之前的遭遇寫成奏疏上報。

    雲南邊境的各司府的確需要好好整飭一番了,省得整天烏煙瘴氣!

    爲了以防萬一,沐天波之前也招募了不少明化後的土著,他們會聽說讀寫緬語,可以充當翻譯,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哪怕沒了邊境土司們的幫助,沐天波也決心繼續南征,直至與南路軍匯合。

    不過沒到半個月,從邊境眼線那裏便傳來了一個無比驚人的消息。

    土司們帶兵返回大明本土之後,決定趁着沐天波主力尚在緬北,昆明兵力空虛之際,發動叛亂。

    在沐天波收到消息時,估計叛亂已經發生了!

    較於南徵,本土當然不容有失。

    無奈之下,沐天波只能先行帶着主力人馬先回師平叛。

    等沐天波率部進入本土之後,得到的消息更加驚人,叛軍已經攻入楚雄府。

    若是不迅速回援的話,過不了幾天,叛軍就要打進昆明所在的雲南府了。

    好在楚雄也是一座戰略重鎮,守軍兵力不下千人,而且還配備了大量的火器。

    叛軍圍攻該城五日未果,土司們對於是繼續圍攻,還是轉進他地,尚存爭議。

    爲了避免夜長夢多,又試着進攻了一次之後,便決定先圍攻昆明,再伺機打回來。

    圍攻楚雄讓叛軍傷亡了上千人之多,爲了發泄怒火,叛軍便在周邊地區大肆燒殺搶掠。

    死於叛軍之手的百姓不下萬人之多,使得昆明守軍也如臨大敵,另一邊急忙派出飛騎向臨近的貴州守軍求援。

    貴州倒是有些兵馬,儘管被馬士英帶走了五千人,但出征緬甸的都是土司兵,本地的明軍並非被大量調走。

    在貴陽及周邊地區,可以馳援昆明的兵馬,總計在兩千左右。

    看似倒是不多,但足以等同於五六千雲南邊境的烏合之衆了。

    昆明雖然可能會淪爲一座孤城,可叛軍也不會輕而易舉地攻克此地。

    沐天波之前特意將已經告老還鄉的老將龍在田搬出來,上奏朝廷,並獲得啓用的批覆。

    龍在田是石屏州人,石屏州隸屬於臨安府,位於雲南府以南。

    讓這位老將軍鎮守昆明,沐天波才能放心率部出征緬甸。

    龍在田是臨安府的豪門,此前的戰績更是得到昊菁皇帝的肯定。

    家裏出了有人繼續入伍當兵之外,也做着新奇商品的生意,算得上是不差錢也不差人。

    特別是龍在田的老家石屏州,只要這位老將軍登高一呼,便可募集數千青壯。

    此地跟昆明城一樣,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不過叛軍打算通過圍困石屏州的策略,來逼迫龍在田率部馳援,從而實現圍城打援的目的。

    很快,坐鎮昆明的龍在田便得到了老家被圍的消息。

    對於何去何從,老將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便放棄了馳援的想法。

    石屏州城池雖然不大,在叛軍缺少重炮的情況下,也不容易攻克。

    老家的青壯也不是任人魚肉之輩,再說此前自己已經知會過當地官吏,將青壯動員起來協助固守,待援軍到來,自然可以解圍。

    龍在田的顧慮在於沐天波是否知道雲南發生大規模叛亂之事,若是知道,何時才能率部回來平叛?

    沒有沐天波及馬士英所部,光憑雲南本地以及少量貴州過來的兵馬,儘快平息叛亂似乎不大可能成功。

    可以肯定的是,叛亂持續的越久,對雲南各地造成的損失就越大,死傷的百姓也就越多。

    龍在田還擔心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場發自雲南的叛亂會殃及越來越多的土司,甚至包括貴州與廣西兩省的土司。

    一旦三省境內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叛亂,就等於西南都發生了叛亂,對於南廷,甚至整個大明都是不小的打擊。

    此時,參與叛亂的土司們還沉浸在繳獲大量戰利品的喜悅之中。

    搶明國的比搶緬甸的要容易得多,還死傷不了多少手下。

    早知如此,當初何必跟着沐天波那廝去打緬甸?

    如今看來,起兵反了就對了!

    真若是明軍主力來援,大家便互相通氣,按照說好的內容來控訴。

    一口咬定是沐天波壓榨諸多土司,才導致了這場變故。

    只要朝廷給些銀子與商品安撫,大家就當甚子事情都沒發生過……

    然而這種美夢並未持續多長時間,二十天之後沐天波與馬士英的人馬便出現在了楚雄府境內。

    隨後,龍在田在得到了消息之後,便於沐天波所部成犄角之勢。

    叛軍也沒有慌亂,而是有意一戰定乾坤,雙方在滇池附近進行決戰。

    若是能夠戰勝明軍,那麼控制整個雲南就不成問題了。

    然而決戰當天儘管烏雲密佈,不停地打雷,可就是沒下雨,這就讓叛軍失算了。

    不是沐天波參與的每次決戰都會這麼倒黴,實際上只要不是大暴雨,明軍的火器就能順利發揮作用。

    參戰明軍約兩萬五千,叛軍數量超過了五萬。

    場面卻是一邊倒,叛軍被猛烈的炮火轟得潰不成軍。

    在開戰伊始就已經呈現潰敗的跡象了,在炮火打擊之下便全線崩潰。

    從上到下無心戀戰,開始全員撒鴨子跑路,完全沒了當初的氣勢。

    明軍的三千騎兵就是專門負責跟在後面掩殺,當天陣斬不下三萬叛軍。

    叛軍在慌不擇路之際,跳進滇池裏逃生的也數不勝數,但很快都被水面的戰艦俘獲或擊斃。

    在獲得大勝之後,沐天波並未太過高興。

    若不是這些混帳在拖自己後腿,此時大軍早已攻克阿瓦城了。

    如今在修整之後,王師還得二次出關作戰,等於之前三四個月全都白忙活了!

    對於所有參與叛亂的土司及其手下,凡是俘獲的,都遣人押送到貴陽去。

    留在本地是個禍害,直接殺掉又便宜了他們。

    主要是馬士英建議用這些俘虜作爲礦工,向昊菁皇帝換購一批蒸汽坦克。

    因爲此物對抗戰象實在是太好使了,而且可以不懼暴雨,能全天候作戰。

    沐天波覺得此策極好,己部也確實需要置辦些坦克,便同意了馬士英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