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無錢練兵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牛筆老道字數:4263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很多不諳邊務的朝臣被太子這麼一點,彷彿還有些摸不着頭腦,寧錦二城乃是邊關重鎮,更是抗擊東虜南侵的橋頭堡,焉能成爲我朝致命弱點,有些顛倒黑白的嫌疑。
新任吏部左侍郎孟兆祥就不明所以,定要問個明白才行:“殿下,此二城爲孫承宗大學士力主之重鎮,扼守要衝,着實爲遼西屏障,殿下卻言之爲弱點,臣對此愚鈍不解。”
聽太子的意思,不但不能重兵駐屯,似乎還有收兵撤退的打算,削減守軍兵力倒是可以理解,但是若要自行放棄,便是萬萬不可了。
有人不理解很正常,幺雞慢條斯理地解釋道:“不光是愛卿不解,相比一些愛卿同樣不解,只是沒有立即疏言而已。眼下遼西兵馬以無力與東虜進行野戰,此爲衆所周知的事情,無須遮遮掩掩,無視敵我戰力對比,仍舊以上朝自居,才是最爲可怕的事情。寧錦二城若是被東虜圍困許久,則王師必定須北上解圍。然解圍談何容易?哪位愛卿有把握立下軍令狀,率領十萬王師野戰退敵,本宮立刻命王在晉將遼西總督之職讓與其就任!有麼?沒有吧?既然大家對解圍的難度都心知肚明,也就完全沒必要用朝廷的顏面來搪塞了,我大明的尊嚴早就被一堆敗仗給丟光了!想要挽回顏面,就只能通過打勝仗來解決,如何打勝仗?首先便是圍剿流寇餘孽,整飭內務,休養生息,提振經濟。太倉有了銀子,才能有餉銀來招兵買馬,擴充軍隊。戰勝東虜,乃至收復失地,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真若是這樣的話,那咱們君臣今日在大殿討論一番,遼東就應該得到光復了,實際上是這樣麼?那些非議朝廷戰略之人,無非就是這般異想天開,自己連銀子都不掏,甚至還在偷稅漏稅,便要求朝廷收復失地,難道朝廷可以用嘴去收復失地?哪位愛卿可以去通過跟東虜講仁義道德的辦法來收復失地?莫說爾等不行,就是普天之下的文人墨客都不行,因爲東虜只認槍炮,不講禮數!誰能將東虜打得屁股尿流,抱頭鼠竄,誰就能迫使他們臣服!如今我大明軍力疲糜,只能用兵力優勢壓倒東虜,二十萬不行就三十萬,三十萬不行就五十萬!成祖皇爺爺揮師五十萬北伐檬古,本宮自認爲軍事指揮才能遠遜於成祖皇爺爺,便揮師八十萬討伐東虜。八十萬大軍刨去其中三十萬雜役,尚有五十萬戰兵,每人每月二兩銀子的餉銀,一年便是一千兩百萬兩之巨,加上兵器、軍械、彈藥消耗,光是支應便須兩千萬兩,糧草尚需另行計算,若是沒有強大的財力支撐,如何討伐窮兇極惡的東虜?眼下朝廷是沒有如此鉅款專門用來擴軍備戰,哪位愛卿若是有大才,可募集到一千萬兩銀子,本宮便在入秋之前,御駕親征,北伐東虜。暫且就算是借,待大軍凱旋之後,便連本帶利償還一千一百萬兩。問題是有愛卿可以籌措到這筆鉅款麼?沒有的話,那就老老實實地做事,莫要被市井流言所左右。從今往後,在本宮認爲準備妥當之前,不論是官吏還是百姓,誰要是繼續嚷嚷討伐東虜,本宮就把誰全家發配到遼西前線去!王在晉那裏正缺士卒,該人全家正好可以充軍報國!”
主戰派說打,沒有槍炮,沒有士卒,難道用手去實錘辮子啊?
就眼下這點人馬,只要雙方爆發一次大規模的會戰,就基本上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辮子主力有十五萬左右,大明集結三十萬,有一倍左右的兵力優勢。
非但沒有穩操勝券的把握,還極有可能遭遇一次巨大的慘敗。
首先,明軍內部除少數王牌部隊之外,大部分士卒的單兵戰鬥力都比辮子要低。
其次,自從廣寧大敗之後,明軍已經多年沒有會戰的經驗了,指揮協同更是無從談起。
然後,各路總兵心性不定,只要所部稍有損失,扭頭就跑也說不定,這將對明軍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直接導致全軍潰敗。
更重要的是,某太子手裏就剩這點家底了,這三十萬人馬就是最後翻盤的希望所在,不到萬不得已,就不能孤注一擲。
辮子屢戰屢勝,士氣正旺,某太子也不想觸那個黴頭,主動給人家送銀子送裝備,就只能窩在家裏當死肥宅了。
跟辮子打仗,兵力優勢就是最大的心理安慰,擴軍備戰是當務之急,卻不能一蹴而就,因爲銀子不夠多,無法支持一次曝兵二十萬。
一個士兵不算糧食,光餉銀和裝備就需要至少五十兩銀子,這還是步兵,騎兵和炮兵得翻倍才行。
二十萬人馬,將騎、步、炮三個兵種都配齊了,少說得一千兩百萬兩銀子,這可是一大筆錢。
紫金債券倒是有這麼多,可還得用來錢生錢,軍隊可是只進不出的貔貅小可愛,喂多少就吃多少,永遠不知道飽……
你不能指望這二十萬人馬頃刻間就具備戰鬥力,簡單訓練三月就拉到戰場上的結果就是給辮子去送快遞。
如果等到新軍形成戰鬥力,起碼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每年光是養這些人馬,就需要不下六七百萬兩銀子。
也就是說,這二十萬人馬沒等打仗,就一定會燒掉兩千萬兩銀子,就問你怕不怕?
在練兵的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少花錢所對應的結果就是吃敗仗。
從理論上說,就是用錢來買勝仗也不過分,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辮子大多都有三年以上的實戰經驗,而且以老兵居多。
明軍的新兵連活人都沒殺過,以上戰場就能戰鬥力爆表……
這仗就不用打了,皇太雞一定跪地哭訴,爬過來向某太子磕頭認錯!
幺雞認爲北宋的澶淵之盟就很識時務,就花了十萬兩銀子和二十萬匹絹,便換來了雙方息事寧人,互惠互利。
送給大遼的東西也就摺合三十餘萬貫銅錢而已,而當時北宋的財政收入不算各種金銀銅礦,便高達六千九百多萬貫。
歲幣僅佔其財政收入的0.5%不到,可謂是超值的合同,只是被後人認爲有損國體而已。
再看明朝,從1619至1639的二十年,每年遼餉姑且算做三百萬兩,累計高達六千萬兩。
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錦州以北地區全部喪失,屢次損兵折將總和不下二十萬,還被辮子入關劫掠五次,人員財產損失達上千萬兩之多,對北方經濟的破壞更是無法統計。
被後世引以爲傲的不稱臣不納貢不求和,只換來不到三十年便亡國,天子守國門守到就剩一棵歪脖子樹可用……
像某些人穿越過來沒多長時間,就率兵北伐,一頓“啪啪”辮子,你這麼能耐還御駕親征幹嘛?打個響指就把辮子都給解決了!
被太子教訓了一通,大多數人都消停了,不過吏部右侍郎申佳允似乎並沒有打算就此作罷,出列疏言道:“殿下,臣不知倘若東虜再次入關,朝廷該當如何?”
既然太子對朝臣非議遼西邊務很少不滿,那就暫且不提了,不過畿輔地區被兵非同小可,如何應對,必須早下定論。
幺雞也不想多解釋,便抖出八個字:“能戰便戰,能和便和!”
打吧?
沒錢!
不打吧?
你特麼還隔三岔五的來打我!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非常特麼滴尷尬!
冬天的時候,盧象升率天雄軍在鉅鹿戰歿,這裏面有很大程度是甩鍋爹與楊胖子把老盧頭給架空了,而且身邊的將領也率先跑路了。
不過即使明軍集中附近的主力與辮子展開決戰,獲勝的機率也是微乎其微的,無外乎是被團滅而已。
考慮到雙方的戰力對比,某太子認爲在兩軍決戰的時候,渣明用三十萬兵力打對面的十萬才能有獲勝的希望。
之前都分析了這是短時間內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就別瞎惦記着勝利的事情了,那是要用銀子來買的。
在本時空,戰場上的勝利對像甩鍋爹一樣囊中羞澀的貴族吊絲暫不開放……
申佳允一聽說太子有意與東虜言和,立刻大驚失色,宏聲質問道:“殿下,東虜佔我大明國土,殺我大明百姓,早已結下血海深仇,歷代先皇無不調兵遣將,力圖光復遼東故地。時至今日,東虜仍舊覬覦我大明萬里江山,殿下豈能與酋奴言和?”
雙方廝殺了二十餘年,到了太子這裏就要與宿敵握手言和?這怎換得了?
同爲主戰派的大理寺卿成德旋即出列,支持同僚的看法:“臣附議申侍郎所言,萬不可與東虜議和。倘若言和,朝廷顏面何存?又如何光復遼東?此策委實有愧列祖列宗之夙願,還望殿下三思!”
在主戰派看來,言和是大逆不道之事,莫說太子有意如此,就是皇帝執意言和,也會遭到朝野輿論的一致抨擊。
幺雞沒有呵斥或者反駁這貨,而是淡然地反問道:“若是不言和,依兩位愛卿看來,朝廷該當如何呢?紙上談兵就算了,朝廷裏每個人都會,本宮要的是實際策略!”
好不容易挑了幾個不是蛀蟲的官員不缺,結果就來了這麼兩個二貨給自己添堵,真是躲都躲不開呀。
既然太子問起,申佳允便娓娓道來:“臣以爲若戰虜則必先練兵,編練士卒則需挑選將領,加之鋒利火器,便可事半功倍。王師少馬,可多造戰車,野戰以拒東虜鐵騎,由此揚長避短,或能克敵制勝。”
申佳允說的大致方向沒錯,而且也很有針對性,只是忽略了一個前提條件。
幺雞笑了笑,意味深長地看着這只二貨道:“愛卿所言無不道理,故愛卿可否自行籌措相應銀兩,以備練兵之用?”
你打算練多少兵,就乘以五十,這就是每年的練兵成本,然後你再想想練多少人。
太子抓着銀子的把柄不放,申佳允頓時爲難起來,可不敢把鍋甩給戶部,只能暫且自嘲以示弱:“臣才疏學淺,此事恐不可及也!”
說了半天,最後將籌錢的差事丟給戶部,戶部尚書和侍郎也不會充耳不聞,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對方上嘴皮一碰小嘴皮,就讓你籌措一千萬兩銀子,換作你是背鍋俠,你會應承下來?
這可是朝會,不是私下插科打諢閒聊,一旦應允就要做到,否則就是其君之罪了。
幺雞又重申了一遍適才的內容,免得有些智障大臣又犯二:“本宮前番已然說過,朝廷暫無能力大肆擴軍,現有兵力不足以野戰拒敵。哪位愛卿有能力籌錢,本宮便加封其勳貴頭銜。籌到一百萬兩,封伯爵。籌到五百萬兩,封侯爵。籌到一千萬兩,封公爵。只要銀子進入太倉,本宮便立刻兌現,絕無戲言,而且是借款,年息一成,五年內連本帶利償還。若是沒人能夠籌措銀兩,便莫要輕易言及整軍備戰,沒錢,整甚麼軍?備甚麼戰?本宮現在再廣而告之一遍,莫籌錢便莫言戰,紙上談兵者請自行致仕,本宮一概應允!倘若只會誇誇其談地涉及支應銀兩者,恕本宮不久留!”
老子就算是現在公開買貴族頭銜,還是世襲妄逆的,你們有能力買下來麼?
連養家都靠本宮給發俸祿,就嚷嚷着打東虜,你們無愧爲嘴炮大臣!
說花錢,一個個都特麼極其精神,恨不得眉飛色舞。
說賺錢,就都癟茄子了,生怕點到自己。
就這德行這智商,還想着打東虜,去跟辮子打情罵俏啊???
吏部左侍郎孟兆祥不肯服軟,堅持己見道:“殿下,據臣所知,連日查抄使得太倉頗豐,總額不下上千萬兩之巨,何來如此窘境之說?用來整軍備戰豈不更爲合適?”
百官都知道戶部現在是有錢了,與之前大爲不同,拿出數百萬兩銀子也不是難事。
幺雞都懶的解釋了,可讓老李頭替自己發言:“關於這個問題,那就有請戶部尚書李侍問爲愛卿解答吧!”
這下有好戲看了,李侍問可是視財如命,將太倉的銀子看成是自己兜裏的錢,除了科學院之外,超過十萬兩的花銷,哪怕是太子都要事先通知,經過他同意才行。
李侍問對孟兆祥這個蠢貨的建議極其不滿,就算太子不點到自己,也要予以堅決的反駁:“孟侍郎有所不知,是年鎮撫陝茜須兩百萬兩,鎮撫山棟及築城、曬鹽須兩百萬兩,鎮撫河楠與山茜仍須此數。而遼餉須四百萬兩,宣大與薊鎮餉銀須四百萬兩,南方兵馬剿寇須兩百萬兩,加之朝廷各項開支,總額不下兩千萬兩,而超出戶部存銀六百萬兩以上,請問孟侍郎這練兵之錢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