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鉅額收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牛筆老道字數:4508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在這裏感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持與厚愛,在這裏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

    特別感謝“華夏聯邦皇帝”同學的重金打賞,還要感謝月票投的最多的“書友1603311021211875804621219749”同學,“鬥氣風暴”同學投了兩張月票,“書友20170204120746361”與“徐輝平”同學也都投了一張月票,“新鮮出爐的QB”同學投了最多的推薦票!

    除此之前,還要感謝小怪獸一拳打扁凹凸曼、輝煌憂傷念思情、書友150709172020309、QUQU、、書友160906133658582、蓋世嚶豪、aierxx24等同學的支持,如有遺漏,敬請海涵,多謝對本書的支持!

    “留下鍛造手藝最爲純熟的鐵匠與木匠各八人,繼續打造迫擊炮便可,其餘工匠都調去做新槍。”

    八組工匠一天能製造十六門迫擊炮,一個月就算工作二十六天,也能實錘出來四百多門,這個數量已經足以供應各部隊的需求了。

    “左膀右臂”率部南下一供帶走了四百多門,楊文嶽率部北上討伐王樸,也會攜帶相同的數量。

    刨去這兩個下家,黃得功的勇衛營也會至少裝備一個團,經過實戰檢驗確係沒有問題,就可以擴展到一個炮兵旅。

    東宮衛隊這邊的編制也如出一轍,一個炮兵旅齊射時也就三百多門迫擊炮而已,掩護三萬人馬當真不算多。

    這些天趕工的存貨要麼被直接提走,要麼已經名花有主了,倉庫裏早已所剩無幾,由於迫擊炮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很快就能補充上來。

    此時大規模減產並非因爲某太子鄙夷這種簡陋的武器,恰恰相反,迫擊炮比榴彈炮與加農炮都容易製造。

    就算對比同時期的紅夷大炮與佛郎機,都堪稱化繁爲簡的上乘之作,只要有鐵匠和木匠,就能製造這種武器。

    除了炮筒之外,它也沒有什麼可以損失的零部件,必要的時候,連支架都可以省去,在地上挖個洞就能發射了。

    採用定裝藥以及角度標尺之後,炮兵學起來也非常快,只要不是傻子,不出三天便都能掌握其中的流程要領。

    而且由於重量極輕,哪怕沒有騾馬,單兵便可揹着它翻山越嶺,只要人能過去的地方,迫擊炮就能過去。

    一個炮兵能過去,一個炮兵團就能過去。

    只要一個炮兵團就位,對面的敵人便會遭遇滅頂之災。

    因爲結構簡單,所以造價極低,某太子可以大手一揮,給各部明軍裝備數千門迫擊炮。

    或許給洪承疇、孫傳庭、楊文嶽以及王在晉補充火炮與鳥銃很困難,需要長時間等待。

    但迫擊炮是管夠的,炮彈也管飽,前期每部裝備一個團,之後均可擴編至一個旅。

    幺雞很想知道多麼強悍的部隊可以扛得住一個炮兵旅的齊射,那可是三百個飛天炸藥包啊~!

    隨着盔甲廠對藥包與發射藥重量配比的不斷調整,隆慶式迫擊炮最新的射程已經達到了五百米。

    也就是說,即使面對辮子騎兵的正面衝鋒,明軍的炮兵至少可以裝填並發射兩次以上,一次戰役能夠投射出不下六百個炸藥包。

    等到辮子騎兵衝殺到距離炮兵不足五十米的位置時,那就輪不到迫擊炮出彩了,這個間距是手榴彈的地盤了。

    辮子騎兵衝地再近點,明軍炮兵都可以直接把手榴彈扔到它們嘴裏!

    未來炮兵也是需要進行射擊與投彈培訓的,不能光會放炮,不然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回頭讓駐守山海關的王廷臣派來一部人馬,接受相關培訓,之後便給該部裝備一個團的迫擊炮。

    這就當時給王在晉上任的見面禮好了,不知道老王頭見到太子送了他兩百多個“鐵桶”會作何感想……

    “新式頭盔也可以量產了,先訂購六萬個,分成大、中、小三個型號,每個型號大致的生產數量,本宮會讓勇衛營將士進行頭部尺寸測量,彙總統計之後便可通知爾等!”

    幺雞又叮囑兩人,要做好內襯,讓佩戴者可以自行調整高度,這樣便能適應眼睛的位置,便於觀察外界情況,不然即便頭盔大小合適,因爲眼睛的關係,也得再行更換。

    “殿下明察秋毫,臣敬佩直至!”

    劉峯還從未見過一位對兵器軍械如此精通的皇室成員,只能歸結於在仙界得到太祖高皇帝的真傳了,否則便解釋不通了。

    他作爲從業二十餘年的業內人士,都暗自讚歎太子事無巨細的通天才華,從設想到繪圖,再到打造成品,能將其中的問題與障礙,剝繭抽絲,逐一化解掉。

    就拿所謂“迫擊炮”來說,盔甲廠的所有官吏與工匠想不到世上還有如此結構簡陋,威力卻不亞於佛郎機甚至紅夷大炮的火銃,太子用一個鐵桶便能辦到,真是技驚四座。

    在改進之後,除了射速比佛郎機慢一些之外,在成本、重量、威力、製造速度等方面,迫擊炮都遠超佛郎機,較於其他火銃,訓練迫擊炮炮手更爲容易。

    “那就這樣吧,爾等有什麼困難均可上報,本宮都會迅速予以解決。”

    工匠幫你們調,場地幫你們找,物料隨你們用,銀子也給你們準備好了,幺雞便只能靜候佳音了,在規定時間之內再搞砸了,那就只能讓你倆背鍋了。

    盔甲廠位於內城的東南角,緊鄰泡子河,距離皇城較遠是因爲鍛造武器與鎧甲時的敲打聲會影響到周遭。

    該廠的位置也不錯,沒必要再行遷移,如果產能提升需要新廠房,完全可以將周邊的地方都買下來。

    眼下最爲棘手的問題是這裏的交通不便,只有幾條小路通往盔甲廠,哪怕是某太子從宮裏出來,也要經過揚州衚衕才能抵達目的地。

    這時候的東長安街非常短,到崇文門裏街就到頭了,崇文門裏街就是崇文門以北的那條街,不懂的話,把長安街與崇文門的延長線一交叉,你就知道東長安街有多短了。

    某太子打算將東長安街與盔甲廠之間的障礙物都清除掉,涉及到珉宅,一律進行遷移,按照同等面積進行補償,並另付三成地價的現銀,應該可以讓該地的土着們滿意了。

    以前是沒錢,現在有錢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都不是問題了。

    估計那位至高無上的甩鍋爹從沒體驗過兜裏有這麼多銀子的舒爽感覺……

    由於太子下令各種商賈補繳過往五十年的稅款,在組團請願的茶商家眷都被抓進東廠之後,餘下的商賈差點連屎尿屁一起給嚇出來。

    選擇投誠的十五家茶商總供繳納了一百三十多萬兩銀子作爲自己的投名狀,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今後京城及周邊的茶葉買賣都由他們說了算了。

    另外三大行業——糧、鹽、鐵,經營此道的商賈也不敢繼續與某太子死磕了,因爲出不去城,人能出去,銀子也出不去。

    在城門前,專門設有卡子攔截過往的路人,搜查組由東廠、內廠、錦衣衛、勇衛營這四家組成,女的行李由太監搜,男的自然歸牲口們檢查。

    馬車是搜查的重點,只要搜出五百兩以上的銀子,沒有官方出具的手續,那就要去廠衛那裏解釋一番了。

    有的傢伙不死心,還想當場給好處,但成功率極低,搜查組的分成很複雜,只要有一家故意不留情面,另外三家就都得裝作鐵面無私了。

    大家都特麼害怕被同僚給舉報了,自己由於收了幾十兩銀子,然後便被太子知道了,盛怒之下將自己梟首了,那死地可就太冤了。

    只要搜出一箱金銀珠寶,對方還拿不出任何憑證,那就連人帶車一塊扣下,直接送去廠衛的詔獄裏關押起來,自有人會清點其財物。

    一天兩天可以,天天真麼幹,城裏的商賈就受不了了,廠衛按照順天府提供的過往繳稅賬本很快就會找到他們頭上。

    《京師日報》已經在頭版刊載了關於懲處偷逃稅款的商賈的相關聖旨,逾期不繳被抓,無須審理,直接下獄廠衛詔獄,先行抄家,定罪後主犯梟首,女眷發配教坊司,男眷押赴山棟挖礦。

    見到這則消息,哪個偷逃稅款的商賈不會害怕?

    很多人都是焦慮到頭髮變白,夜不能寐,整個人都憔悴了一圈。

    這都是讓銀子給逼的,爲了保住銀子,大家連挖坑掩埋的辦法都想出來了。

    不過在挖地三尺也要見到贓物的廠衛面前,這種拙劣的伎倆根本就無法矇混過關。

    還有人想到了將家財藏匿到已經交了稅款的茶商那裏,看在故交的面子上,也能成功。

    不過那家茶商做地更絕,將對方送來的銀子先行收下,轉身就將這位老朋友給舉報了!

    某太子聞訊之後心情大好,讓其選擇對方金銀的一成或者一年全額免稅作爲獎勵。

    這只肚子裏冒壞水的茶商也不傻,當然竊喜不已地選了後者,這可是能省下不少錢。

    至於那位老友全家的死活,他才不管呢!

    這年頭都自身難保了,哪還顧得上別人?

    現在可不是三十稅一的時候了,賣掉五萬兩銀子的茶葉,就須繳納一萬兩銀子的稅。

    既然無法偷逃稅款了,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地想着如何能夠得到減稅甚至全額免稅的待遇。

    舉報是最容易實現這個願望的方式,尤其是舉報一些自己知道的商圈小夥伴們。

    幹了這種貌似準缺德的事情,全家是否因此而捱罵,他們是根本就不在乎的。

    保住性命,再保住銀子,那就足夠了,別人死不死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些天來,糧、鹽、鐵、布、瓷、糖、酒等行業的商賈供主動補繳稅費總計一百五十四萬兩。

    以及查抄宅院所獲得的銀兩業已達到四百二十二萬兩,已經大大的超過了前項,說明死到臨頭還想着能僥倖不交的奸商是非常多的。

    兩項相加達到五百七十六萬兩,加上茶商的貢獻,商賈所提供的銀子總額爲八百二十七萬兩!

    包括剛剛被抄了個底朝天的駱養性的宅子,查抄勳貴及蛀蟲的府邸已經獲得五百六十一萬兩的現銀。

    戶部已經進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兩銀子,讓李侍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還沒算上查抄出來的珠寶、古玩、字畫,等將這部分悉數拍賣掉之後,加上年底的稅費收入,是年太倉歲入兩千萬兩銀子兩必然不成問題。

    對某太子來說,今年的徵收工作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加上紫金債券,內廷與外朝的“融資”總額業已突破兩千四百萬兩大關。

    等將實物套現之後,輕輕鬆鬆就能達到之前既定的兩千五百萬兩的安全底線。

    紫金債券是受某太子個人支配的小金庫,怎麼花都是自己的事情,戶部與朝廷就無權過問了。

    外面還有三部ATM沒被提款,不算紫金債券,幺雞也有把握讓戶部的年收入達到兩千五百萬兩甚至三千萬兩的水平。

    明年還能不能達到同樣的金額,那就是明年的事情了,先把今年過完再說。

    往後利稅的重點就是商稅、礦稅、海稅這三項,以及海鹽和金礦的進項了。

    假設三稅及農稅總和能進賬八百萬兩,海鹽和金礦也能有同等的收益的話,那朝廷的財政收入將會穩定在兩千四百萬兩左右,大致上可以應付各項開支了。

    某太子提供的金礦位置是非常準確的,只需要組織五十萬人挖礦,受益就非常可觀了。

    每個礦工一個月大概能挖出價值六至七兩銀子的黃金,戶部只拿其中的一兩半,年收益便可高達九百萬兩。

    海鹽的進項也是極其穩定的,把兩淮的鹽商都先弄老實了,然後用低價掃蕩市場就行了。

    幺**不得兩淮的鹽商起兵造返,這樣洪承疇的大軍就可以順勢直接推平江南了。

    到時候從江南ATM機提出的銀子絕不只是五百萬兩這麼少……

    如果這三大塊都能得到近千萬兩的收入的話,那麼朝廷從此以後便可高枕無憂了。

    用其中的兩千萬兩銀子厲兵秣馬是比較穩妥的,每人每年六十兩,大概能養活三十餘萬部隊。

    要是都能用來對付皇太雞就好了,可惜不大現實。

    組建專門負責北伐的三十萬大軍,就需要花掉一千五百萬兩銀子。

    加上糧草、彈藥、兵器等物資補給,光是從組建大軍到開拔,就需要燒掉一個財政年度的預算。

    增收計劃順利實施,沒遇到大的阻礙的話,也要三年才能實現這個宏偉目標。

    考慮到財政方面的承受能力,幺雞只能每年組建和整編大概十萬部隊。

    爭取在三年之內,讓明軍恢復到薩爾滸之戰前的兵力規模。

    之後便可從目前的戰略防御態勢,扭轉爲戰略僵持局面。

    再過三年,等到可以集結五十萬大軍,便可以兵分三路,揮師北上,向皇太雞的雞窩發動全線進攻了。

    只要隱忍得當,時間愈長,就對己方愈發有利,難題是如何挺過眼前這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