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科學之光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牛筆老道字數:4034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這下包括發問的陳演以及周皇後在內,所有人都驚呆了,太子從仙界歸來,便學到了如此震撼的知識,吐露出來的內容形如泰山壓頂,讓人無法承受。
太陽多大,地球多大,太子說地頭頭是道,而且那個什麼龍,原來地球上真的有過龍,那麼真龍天子也就是真的了,勞苦功高的后羿大叔就這樣被衆人直接忽略掉了……
陳演還想繼續發問,可怎麼都想不起來自己想問的東西了,原因就是太子釋放出來的知識浩如煙海,又高深莫測,難到他這樣的翰林都無法及時消化吸收。
至於人是不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那就得由達大爺來解釋了,幺雞在大懟朝的朝會上轉述的話,非得炸鍋不可,只怕連身邊的大漢將軍們都不會相信這個說法。
自己必將遭到羣臣的口誅筆伐,傳到市井中去,太子的威嚴也將在普通百姓之中大爲降低,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那是決然不能去做的。
得挑他們願意聽且願意相信的內容來講,或者說忽悠,見到下面討論地差不多了,幺雞清了清嗓子又說:“人當然不是蠅蟲變化而來,人是由女媧娘娘創造的傳說是屬實的,但人並不是女媧娘娘用泥捏出來的,而是女媧娘娘用自身血肉施法所創。不管是人還是牲畜,都由細胞組成,這是組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女媧娘娘用自己身上的細胞不斷孵化,一個份裂成兩個,兩個份裂成四個,逐漸塑造出了第一批人類,然後讓他們自行繁衍生息。爲何我們至今沒有見過女媧娘娘,因爲在創造出人類之後,女媧娘娘便乘坐她的星際戰艦,返回了自己的星球。這星際戰艦如同飛鳥一般,確有數十裏之長,可在宇宙中自由穿梭,一艘戰艦便可以毀滅一顆地球大小的星球!”
再往下編,那就是女媧娘娘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塞博坦,與當地土著威震天大王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
羣臣又是一陣驚愕,不過太子所述內容也與神話傳說較爲符合,而且很好地解釋了爲何凡人見不到神靈。
不過太子所言卻又激發起陳演內心極大的求知慾,在好奇心不禁再次發問:“殿下,臣不知女媧娘娘爲何先造蠅蟲,而後造凡人,莫非是本末倒置?再有,爲何凡人有四肢,而並非是女媧娘娘的蛇身?”
暗中還要爲難一下這個看似無所不知的小太子,難道從仙界歸來當真就可以解釋世間萬物不成?
只要你能相信本宮所編的《口頭合訂本》,那忽悠起來就容易多了,幺雞不慌不忙地娓娓道來:“女媧娘娘先造的是恐龍,又造了蠅蟲,最後才創造了凡人,凡人兼顧了恐龍與女媧娘娘自身的特點,既具有繁衍生息的能力,又兼顧發明創造的才華,絕非尋常生物可比。凡人與女媧娘娘的外形並非完全一致,因爲神不會創造出來與自己一模一樣的生物,否則便是褻瀆自己了。”
大家稍微一想,便接受了這樣的說辭,的確如此,似乎沒有比這個更合理的解釋了。
陳演不置可否,便抖出一部大作當作對比:“殿下,《莊子》外篇《至樂》中提到,人是從‘馬’所變,而馬乃‘羊奚’進化之物。依殿下所言,《至樂》推測之內容與凡人歷史不符。”
至於最後誰對誰錯,陳演就開始故意留半截話不說了,更不會輕易表明立場。
口不擇言的話,一來容易得罪太子,讓全家吃蝗蟲大餐。二來他也沒有確鑿的證據,再說這種證據上哪找去?
幺雞明白這貨的“良苦用心”,避開埋設好的“地雷”說:“莊子並未到過仙界,更未見過女媧娘娘,推斷有所偏頗亦無傷大雅。”
人家就算是猜錯了人類起源,那也是莊子,也比你們這羣就知道撈錢的蛀蟲強一百倍!
誰要是不服,也出本書,看看能否與《莊子》相提並論,只怕肚子的墨水用來寫奏疏都費勁。
談話內容涉及到星際戰艦,或許是一種威力無窮的神兵利器,兵部左侍郎魏照乘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殿下,您去仙界可見過女媧娘娘的甚麼戰艦?可否爲愚臣簡述一番?也讓猶如井底之蛙的愚臣大開眼界!”
聽到他的疏言問題,立刻讓其他人都抱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神製造的戰艦定然是所向披靡的,太子說有數十裏之長,其外形豈不是比整個京城還要大?
以孫傳庭爲首的武將們更是眼冒綠光,若是太子可以祈求仙界,下派一艘如此神器,內剿流寇,外滅強敵,便是易如翻掌的事情了。
幺雞從這些二貨臣子流露出來的表情裏直接看出了他們所想,幽幽道:“想必諸位愛卿都知道,神是比仙更高的存在,宇宙中最爲強大的存在,本宮去地是仙界,並未見到女媧娘娘,更未見到娘娘所乘坐的戰艦。”
羣臣一聽立刻哀婉嘆息起來,要是見到女神本人,大明中興豈不是信手拈來一般容易?
不能把你們心中的小火苗完全澆滅嘛,人或者,不管官員還是百姓,總要念想或者說盼頭:“不過,仙界亦有戰艦,其威力毀天滅地還談不上,可上天鵬程萬里,入海猶如蛟龍,此壯麗情景確是本宮親眼所見。”
沒錯,本宮見過飛機、潛艇、航空母艦,可惜需要的材料太多,沒法立即碼起來,你把一百艘小舢板綁起來,那也不是航母,那叫“大舢板”!
魏照乘頓時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殿下可學會了製造仙界武器?”
這下滿朝文武都屏氣凝神起來,若是太子能造出什麼鵬程萬里的武器,還愁東虜連年入關劫掠不成?
幺雞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魏愛卿,仙界武器裏,最容易製造的是捕蝗蟲的網兜,最難製造的仙器,本宮說了,愛卿也無法想象出來。遊歷時間雖短,不過本宮多多少少還是學了一些,卻需要我大明最爲聰明的助手前來幫襯,就是那些被某些人看不上的喜歡擺弄奇淫巧技的那些人。中興大明離不開這些仙界武器,這些武器的製造也離不開本宮所提到的這些人,所以呢,今後在朝會上,奏疏裏,本宮不想聽,也不想看到有人可以攻擊誹謗這些人,這些人的仙界名字叫做科學家,是最有價值的人才,幾位科學家聯手所製造出來的武器便能輕而易舉地射殺上萬敵人!”
網兜是仙器,這點太子早就說過了,眼下蟲災肆虐各地,大家心裏雖不以爲然,可又想不出更好的捕蟲方法,只能姑且順從太子的諭令。
其他仙界法寶,太子說是有,卻並未展現出來,但朝廷現在形勢開始變得對太子有利,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心裏可以否定,嘴上絕對要力挺,不然就要大難臨頭了,沒有人會在這時候得了健忘症,因爲探討眼下這個話題之前,順天府尹戴澳剛被下獄……
薛國觀這下才明白,敢情太子饒了這麼一大圈,最後的目的卻是這個,喜好奇淫巧技之道的人倒是難蹬大雅之堂,太子若是不先闡明原由,必定會遭到一羣臣子的反對。
幺雞看到首輔那記憶猶新的眼神,也不想對他囑咐什麼,該懂的東西自然能夠心領神會,理解不了的內容只能死記硬背。
不相信不要緊,本宮忽悠一次不行,就忽悠兩次,忽悠兩次不行就天天忽悠,不把你們這羣二五仔忽悠成腦殘粉,本宮都覺得如芒在背。
利瑪竇大爺於1583年在廣東繪製了世界地圖,大懟朝承自古代的天圓地方之說便開始動瑤了,這張地圖給明人才來的驚恐並不比八級地震小多少。
上到皇帝,下到文士,很多人都對這扇能夠瞭解世界的圖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萬曆皇帝在接見了利大爺之後,要了十多張世界地圖,以能懸掛在諸多宮殿裏。
因爲尤其是東南亞、印度、中東等地的地圖和風土人情與鄭和下西洋文獻記載的內容大致相近,所以西方傳教士提供的資料可信度變得較高,更易於被明人接受。
以數學、地理、天文爲主的西學也隨着這些傳教士進入大明,萬曆四十二年,金尼閣奉龍華民之命返回歐洲,主要任務是蒐集科學圖書,前後供數千冊。
包括《宇宙的祕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折光學》、《魯道夫星表》等名著,其中《魯道夫星表》是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本人送給在大懟朝工作的傳教士鄧玉函的。
能形成如此知識洪流的原因主要是當時東西方在科學技術的具體領域各有所長,西方在數學、天文、地理、機械方面佔據絕對優勢,更明朝則在化學、醫藥、冶金等行業保持着微弱的領先地位。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惋惜地評價當時的狀況:數是算術,而今人皆不理會。君子六藝皆實用,無一可缺,而今人從頭到尾皆無用……
可見朱熹對科舉抱有極大的怨念,認爲此舉使得士大夫們忙着做表面華麗的文章來討好上級,直接導致大宋國力日漸衰弱。
明朝幾乎在各方面都不同於宋朝,然而在科學領域差不多全盤繼承了宋朝的遺產,雖有一些發展,在數學領域的進步並不顯著,到了明末,在大懟朝境內,已經沒有幾個人對《九章算術》瞭如指掌了。
近代數學裏的解析幾何、線性代數、微積分與華夏數學更爲接近,《數書九章》和《九章算術》有所涉獵,然而卻未能形成一套科學且較爲實用的體系供後世來學習。
隨着計算被算盤掌控,到了明末,在數字符號、公理方程、細分學科、普及難易度等方面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數學,而算盤並未對數學有推動作用,這個東西真正的用處是財會!
學術上的對比如同一面鏡子,由此可以看出己方的缺陷和短板,在大明境內的知識羣體裏掀起了一股瞭解西學的熱潮。
比如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張國維便是水利專家,精通工程學,對數學也有所涉獵,不然其修建的堤壩和城池也不會堅固非常,得到各方面的讚賞。
而以徐光啓、孫元化爲首的一批愛國者,更是將西學相關知識應用於軍事領域,極大的提高了明朝在火器製造和使用方面的能力。
與利瑪竇大爺私交慎密的徐光啓竭力所能地引進了當時西方的軍事戰術與武器成品,其下屬和學生孫元化更是著有介紹西方十六世紀火炮製造和使用的名著《西法神機》。
然而這位軍事天才因發生在崇禎五年的孔有德、耿仲明部發動的登州叛亂,而被朝廷處死,這裏當然少不了甩鍋爹的功勞……
成書於崇禎十五年的《火攻挈要》爲武裝術士湯若望口述,由焦勖撰寫,內容與《西法神機》接近,主要介紹火銃、火炮、炮彈、火藥的製造方法,與前部著作堪稱姊妹篇。
軍事技術只是西方科學下設的一個分支,沒有嚴謹的架構,不可能形成合理而又富有實效的發展體系。
而大明並非沒有扛鼎之作,被譽爲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便可以與介紹諸多機械構造的《遠西奇器說》相媲美,可惜曇花一現,因爲恰逢明朝滅亡。
原本在造紙術、印刷術普及的前提下,明人由逐漸掌握了從西方傳入的機械技術、航海技術、天文地理知識,可以將華夏文明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但一切都隨着“大清王師”入關戛然而止了,從此之後,東西方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直到形成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明末出生的諸多天才也是命運坎坷,王徽絕食而死,薄珏潦倒而死,宋應星不知所蹤,揭暄隱居終生,王錫闡餓死了。
這些才華橫溢的人下場卻極其悲慘,而且寧死都不侍清廷,高尚氣節尤其令人敬佩,對比之下,大批大批降清的士大夫們猶如行屍走肉!
壯士的鮮血不會白流,同樣是爲國捐軀,科學家的血更不會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