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治國之論!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她的劍在哭泣字數:2213更新時間:24/06/27 15:36:14
衛寧請董仲舒落座,給他斟茶倒水,不卑不亢,像是對待普通的客人。
他沒有因爲董仲舒的身份就顯得小心翼翼。
和漢武帝都能平等相處,這個天下能讓衛寧緊張的人已經沒有了。
雖然不卑不亢,但也沒有失去應有的禮節,這些時間內,衛寧讀了很多書,雜家百科,周禮禮儀等等。
董仲舒不動神色的點頭,單從衛寧待客接待的這份從容氣質,就令他心生滿意。
最起碼比霍去病好,提起霍去病董仲舒就頭疼。
莽夫!
當然,霍去病不是莽夫,他不過只是性格飛揚跋扈了一些,相較於衛寧的內斂有禮,董仲舒自然更欣賞衛寧的品質。
衛寧端着茶水,拱手敬董仲舒,道:“董夫子這麼晚來找在下,不知所謂何事?”
董仲舒想了一會兒措辭。
所謂何事,總不能說老夫奉命特地來考察你的吧?
爲什麼要考察你,考察你什麼,老夫都不知道啊,陛下也沒明說,而且現在漢武帝就在外面聽着,自己自然不能說錯話。
他笑着道:“老夫特聞衛大庶長救駕有功,特來詢問一下衛大庶長關於刺客的來歷,可有看法?”
用這個話頭先切入對話中來。
衛寧想不出所以然,搖頭表示自己不知。
董仲舒哦了一聲,本就不關心這些,又自顧自道:“如今大漢學說甚多,墨家、儒家、法家、道家等百家學說在大漢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個學說奉行的主張又各不相同,乃至萬乘之國思想複雜,有想不通刺君之人也實屬正常。”
思想不同,勢必有人不會將天子當做天下共主,這是個很可怕的現象。
董仲舒看着衛寧,忽然開口:“衛大庶長認爲,大漢現在需要如何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他從刺殺引入話題,再輾轉到思想上的辯論,切入點都很自然,讓衛寧也沒察覺有什麼不妥。
董仲舒是聰明人,智慧很高,拿捏衛寧很自然到位。
從先秦到西漢,現在的思想現狀是百花爭豔百家爭鳴。
這於人類思想的發展固然是好事,但凡事要辯證看待,對人類思想的發展是好事,對君權的統治卻不是好事。
當人類的思想複雜起來,對統治者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在漢武帝之前,整個西漢統治者奉行的思想都是老子的無爲而治,但這不是漢武帝想要的。
墨家的兼愛非攻,也不符合漢武帝治國的方針和目標。
站在的階層不同,考慮的問題方向自然不同,沒有所謂的誰好誰壞,一切都是利益驅使。
衛寧讀了很多書,視野在一次次歷練中也開拓起來,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在汲取知識後,很快就能想明白。
他本就是個聰明人,只是以前沒機會接觸教育和書籍,這對普通人來說是昂貴的。
所以古代有愚民之說。
不要妄圖用後世的思想去看幾千年的社會,就好比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看待年輕人的思維。
成年人在思考房子、車子、錢;年輕人卻考慮的是髮型、裝逼、耍帥、泡妞,道理是一樣的。
衛寧面色變的認真起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對董仲舒道:“既然董夫子問了,那我便說說我的看法。”
“這是我最近看書的心得,一家之言,還請董夫子不要笑話。”
董仲舒沒有將衛寧當成孩子,回以肅穆,嚴肅的道:“好!”
衛寧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道:“統一思想吧!”
董仲舒愣了一下,道:“語出何解?統一什麼思想?”
衛寧道:“如果我是站在萬民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我自然不會想着統一思想,百家之說,有好有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能讓社會科技經濟快速發展,這無可厚非。”
“但因此也會滋生出各種思想不同的陣營,當他們發展壯大,就會對國家統治有威脅。”
董仲舒深以爲然,道:“那你還說統一思想?”
衛寧道:“可當我站在統治者角度,站在朝廷治國的角度去看,我認爲統一思想勢在必行。”
其實縱觀華夏千年歷史,任何時代,都在做這麼一件事,統一思想,勁朝一處使,有信仰才能發展壯大。
軍隊需要有信仰,有信仰之後,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戰,爲土地,爲解放,爲工農利益,爲自己,爲國家等等,都是信仰,所以才能百戰不殆。
團隊需要有信仰,才能將國家治理壯大。
沒有信仰的軍隊,註定會失敗。沒有信仰的朝廷隊伍,註定亡國。
現在漢朝士兵的信仰是什麼?升官發財,爲自己的利益而戰,走向榮耀巔峯,改變階層。
爲什麼宋朝士兵戰鬥力薄弱?他們沒有信仰,因爲社會現狀註定武人沒有出路。
朝廷團隊信仰是什麼?不知道,還在找。
秦朝沒找到,靠着秦始皇王道進行統治,國家長治久安,可秦始皇有王道,後世統治者有嗎?沒有。
當秦朝崩塌的時候,你再也看不到有忠君愛國之輩維護國家統治而戰。
董仲舒盯着衛寧:“統一什麼思想。”
衛寧:“找,找一個適合統治的思想。”
董仲舒呼吸急促:“是什麼?”
衛寧:“儒。”
“儒家的主張是什麼?仁政,孝道,君君臣臣,有教無類。”
諸子百家中,沒有任何學說更能附和儒家對統治者的利益了。
不是儒家選擇了帝王,而是帝王選擇了儒家。
任何朝代都需要這種思想,去保證臣民對天子的絕對忠心信仰,不背叛。
儒家很符合當下統治者的根本利益,所以不管是不是衛寧提出這種治國方針,最後儒家都會被統治階層選擇。
諸子百家所有學說宣傳的理念,都沒有儒家這麼符合統治者利益。
所以孔子被推向神壇,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必然的結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
當衛寧將他的見解和想法一點點說給董仲舒聽後。
董仲舒愕然愣在原地,端着的茶水在半空中懸浮許久。
一直在門外聽着的漢武帝,渾身猛地一個激靈,靈臺登時清明,彷彿抓到了什麼,整個人顯得無比激動!
這,正是他在尋找的,追求的,迫切需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