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開閘放水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字數:2976更新時間:24/06/27 15:17:42
    劉修仁到達縣城時,水門已經落閘,幾個衙役領着一羣民夫正忙碌着隔絕水道,城牆上也有許多人,正在用竹木搭建寮棚。

    下了船,冒雨從南門入城,見到城門旁正在堆放土木磚石,城裏的氣氛有些緊張,家家戶戶都燃着燈火,整理收拾着糧食細軟之類,拆卸門板等木料製作簡易木筏,還有人在往一些兩三層的建築裏搬運物資……

    來到縣衙,已經不見徐天一等犯人,囚籠也正在被拆成木料,門口駐守的也不再是衙役,而是披甲的禁衛。

    經過查驗身份,劉修仁只能帶兩個隨從入內,等走進燈火通明的公堂時,發現這裏佈置得如軍中節堂一般,堂中擺滿了座椅,人還不少,有吳江縣的官吏,駐軍指揮使,還有住在縣城的士紳。

    趙孟啓高居堂首,正說着,「既然水患難以避免,那與其坐等洪水肆虐,不如積極應對,孤希望大家能夠萬衆一心,各施所能,與孤同心同德一起帶領百姓度過這次災難,或許孤的許多措施,會造成諸位的損失,不過爾等眼光要放長遠一點,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百姓才是大家能安享富貴的基礎,而你們做出的貢獻,孤也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中,將來絕對不會虧待你們,當然,如果某些人非要有私心異舉,也大可試試孤手中劍,利是不利!」

    這一番利誘威逼,堂中人不管願意不願意,都紛紛附和。

    其中孫德良喊得最是響亮,「我孫家唯殿下馬首是瞻,殿下指東,小民絕不往西,莫說損失些許田土錢糧,便是破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這孫子屬實臭不要臉,家產大都拿出來給兒子續命了,還能損失個屁啊!爲了討好燕王,真的是人都不做了。

    不少士紳都對孫德良腹誹不已,但表態之聲也是不甘人後,「殿下放心,大是大非鄙人還是明白的,只要殿下有令,張家絕不含糊。」

    「殿下真乃賢德仁厚,大災之時卻不惜置身險境,與我等小民百姓共患難同奮鬥,我等又怎敢私心相負。」

    「是啊是啊,有殿下如此英明之主,將是大宋萬民之福,能得殿下指領,爲抗災貢獻綿薄之力,實乃我等天大的榮幸。」

    「爲抗災,老夫義不容辭,不管是錢糧,還是人力什麼的,只要我魯家有的,只要抗災需要,統統都貢獻出來,絕不吝惜!」

    這些地主老財如此踊躍,其實心中卻在滴血,這一遭水災過後,各家的財富必定都會大幅度縮水。

    原本,最不擔心災難的就是這些士紳了,他們擁有足夠的積蓄可以輕鬆度過災難,甚至有些人還無比歡迎災難,因爲他們可以藉着災難大發一筆橫財。

    眼下趙孟啓來了,才是他們真正的災難。

    若是一般的官員敢要求他們爲了大局犧牲自己的利益,絕對要遭到他們的集體反抗,不但難以施政,甚至得灰溜溜跑路。

    但在趙孟啓這個儲君面前,他們就顯得太渺小了,根本沒有反抗的資本,加上今天的審案,也讓吳江人都意識到,燕王絕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主,他若是要殺人,那可是真下得了手。

    在小命和錢財之間,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與其被逼着,還不如表現得主動一點,說不定還能博得未來皇帝的歡心,那將來的收益比什麼都香。

    「很好,從現在起,吳江實行軍管,所有物資不得漲價,也不得惜售,必要時,將由官府統一分配,你們家中識字的子弟,全部到縣衙報道待命,還有壯勞力也要派遣出來,由官府統一指揮,……」

    趙孟啓又發佈了一大堆的命令,說得口乾舌燥,才停下來喝了一口茶。

    這時劉修仁才得空上前拜見,「殿下,不知傳召微臣有何吩咐。」

    趙孟啓擡眼看了一下劉修仁,從案上

    拿起一本小冊子丟了過去,「這是防汛章程,你立刻按上面的要求,向平江府全境發佈政令……距離開閘還有十八個時辰,你得抓緊了。」

    劉修仁帶着一點迷糊,翻開冊子,一看之下,大驚失色,「殿下,這如何使得!?若是開閘,平江府大部將化爲澤國,並且漕運亦將斷絕……」

    「停!孤現在沒時間和你解釋,你現在馬上回府衙,路上好好看完冊子的章程,大概就能明白了,總之,從現在起,孤的命令就是軍令,你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得執行,若是做不到,你現在開口,孤換能做到的人上!」

    趙孟啓一揮手,語氣異常嚴厲。

    劉修仁可不是什麼強項令,有敢於正面對抗權勢的精神,看到燕王殺氣騰騰的樣子,頓感胳膊拗不過大腿,於是屈服道,「若殿下堅持,微臣不敢抗命。」

    「好,時間就是生命,你即刻行動吧,再強調一遍,此刻起,抗災事務等同軍事,一切官吏必須無條件服從,但有差錯,軍法從事!」

    劉修仁不敢逗留,揣着抗災章程,匆匆離去,士紳和領有命令的官吏,也紛紛離開公堂,各自行事。

    大宋的政策,是官吏不下鄉,所以許多事務都要依賴鄉紳,要將抗災動員令傳達到百姓手中,絕大部分還是得由鄉紳來操作。

    這一來效率就難免低下,因此趙孟啓和吳潛才特意在開閘之前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以保證儘可能多的百姓做好準備。

    江南的百姓絕大多數都通水性,而且不缺舟船,而太湖水災並不是江河水災那樣來勢洶洶,一般都有足夠逃生的時間,而且這還是人爲開閘,能做到控制水量,不大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不過水災還會造成一個巨大的威脅,那便是飢餓,若是有了準備,能儘可能把糧食物資轉移保存下來,自然能夠減輕災難中的生存壓力。

    當然,趙孟啓發佈的措施,都是按最壞情況設想的,因爲這雨繼續下去,水災遲早要來,而開閘若是控制得好,可以大大減緩水勢,也能縮短洪水淹灌陸地的時間。

    到了五月初九,經過兩夜一天後,吳江縣的防汛初步工作大致完成,辰時,便是預定好打開吳松江閘口的時間。

    吳松江,最早是因吳江縣城所在的鬆陵鎮而得名,這裏地處太湖與吳松江銜接處,當時是一片澤國,只有鎮駐地高出周圍地面,宛如丘陵,上有鬆柏森森,所以叫鬆陵,到後來元朝將華亭設爲松江府後,這條江就改名爲吳淞江。

    趙孟啓提前來到了江口,走到湖堤上,此時水面似乎就在腳下,距離堤壩頂端也就數尺而已。

    放眼向太湖望去,煙波浩蕩,似乎無邊無際,雨幕之下,彷佛天地之間全是水,令人窒息。

    江口前面原本有一道橫堤,就像一個蓋子一樣,保護着江口,以免湖水直接帶着泥沙直接衝進江口,但此時爲了讓水流更快的進入吳松江,便在橫堤上挖開了一道大口子。

    「殿下,時辰差不多了,下令吧。」吳潛提醒道。

    趙孟啓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開閘吧。」

    命令傳出後,兵士們將前後三道閘口一一打開,隨着臨湖的那塊閘板提起,湖水找到了宣泄口,瘋狂涌入,卷着浪濤,向下游滾滾而去。

    趙孟啓死死看着堤下的水線,直到半個時辰過去後,都沒有見到有絲毫降低的痕跡。

    似乎知道趙孟啓在想什麼,吳潛開口道,「殿下,以太湖的蓄水量,單單一個出水口,一時間是見不到成效的,現在只是希望藉助水流沖刷吳松江的河道,同時也儘量將湖中泥沙走河道排出,以免後面破壞圩田,真正的泄水,要等到後日,將所有漊港的水閘全開,力度才能有所增加。」

    趙孟啓聽完後

    ,沒有說話,只是默默點了點頭,目光卻沒有離開水線。

    隨着吳松江口水閘的放開,吳江縣境內的水域灌入大量湖水,水面快速上漲,卻都還沒有泛出堤防。

    也因爲有了提前示警告知,民間也沒有出現太多慌亂,而這一區段的運河上也已經沒有了漕船。

    到了五月初十,雨勢變小,讓趙孟啓大鬆了一口氣,但吳潛卻給他潑了個冷水,「殿下,以老臣看,這只是暫時的,用不了多久,雨水又會大起來,而且,即便吳江附近的雨停了,只要太湖西邊還在下雨,那情況依然不會有任何改變。」

    「這麼說來,漊港開閘,難以避免了?」趙孟啓滿臉遺憾。

    吳松江開閘,畢竟水量有限,水流還是在水道之中,最多就是淹沒了一些低窪所在。

    漊港一開,那絕大多數良田就必然被淹沒,起碼吳江境內多數地方將化爲澤國。

    若是這樣還減緩不了水勢,那接下來,平江府的大多數區域,以及下游的華亭也難逃水淹。

    趙孟啓似乎有些不甘心,又跑到湖堤上,看了半天,感覺這水線似乎和開閘之前沒什麼區別,只能拋開幻想,接受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