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孫,做得很好,皇爺爺很欣慰。”
當李淵和李治祖孫兩人登上返程的龍鳳船以後李淵在第一時間就對李治提出了誇獎。
李治來到廣州僅僅兩年的時間就能讓當地的百姓如此愛戴,可見他爲這裏做了多少好事。
作爲皇家子弟,李治的一切表現都代表着皇家。
他能夠得到愛戴就說明皇族也能得到擁護。
這是一個統治者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李淵連續兩年來到這裏,對這裏的變化自然也都看在眼裏。
因此李淵才會如此迫不及待地對李治提出誇獎。
段至玄帶着一衆都督府的官員走在廣州城的大街上。
仔細欣賞着兩邊的樹木和建築。
李治雖然離開了廣州,但是廣州城的建設卻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新房的建設還在繼續,道路的鋪設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如今廣州城外的百姓們已經基本上全都搬進了廣州城。
寬闊的街道和提前設計好的一座座坊市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大量的工作崗位也吸引着更多人落戶到這裏。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所說的便是如此吧?”段至玄開口說道。
這是段至玄第一次統管地方上的軍政事務。
今日萬人空巷的景象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周圍的幾位官員聽到段至玄的問題以後都有些茫然的點了點頭。
他們有的人已經爲官多年,有的則是剛剛進入政壇不久的新人。
然而無論是誰都從未經歷過如此震撼的場面。
段至玄看了看衆人臉上的表情然後笑道:“我等今後可要多多努力嘍!”
一位年輕的官員說道:“有晉王殿下留下的底子我等定能使這廣州府更加繁榮。”
段至玄“哈哈”笑道:“諸位同僚有此決心便好,本官願以此言與諸君共勉。”
李治留下的底子實在太好。
對於他們這些官員來說只需沿着之前的道路走下去便能收穫一份優秀的政績。
特別是對段至玄這樣的青年武將來說更是一次極好的鍛鍊。
眼下暫時並無戰事,他們這些武將想要維持住自己在朝中的話語權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主掌一方軍政。
而李治給段至玄留下的底子就是他獲取成績的最大法寶。
李淵和李治回到長安城的時候已經到了五月下旬。
李治陪着李世民將李淵安頓好了以後馬上就被帶到了太極殿。
他要在這裏做一場述職報告,將他在廣州城取得的成績彙報給朝中的一衆官員。
兩年的時間李治帶領着開墾大軍種植了兩百萬畝經濟林木。
開墾出了六百多萬畝的農田。
更是建成了大大小小的上百個村莊和養殖場。
如今開墾大軍不但已經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還通過養殖場賺到了不少收入。
除此之外那些僚族百姓也開始接受了漢人的融入,更是開始懂得什麼是禮義廉恥。
當一衆官員聽到這些數字的時候全都被震驚的頭皮發麻。
當初李治定下的目標是利用五年的時間爲朝廷打造一片糧倉。
如今僅僅過去兩年就已經完全能夠供養十幾萬人的吃喝。
要知道那些土地可都是剛剛才開墾出來,此時還遠遠沒有達到豐產。
如此算下來別說是五年,恐怕今明兩年之內就可以向市場中出售糧食了。
雖然李治給那些百姓爭取了三年免稅的政策,但那些土地就擺在那裏,朝廷還怕它跑了嗎?
這原本計劃中需要五年時間建成的糧倉豈不是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建成了?
這嶺南的土地就這麼好開發嗎?
如果那裏真的容易開發的話那之前的那些官員們難道都是吃白飯的?
可如果不好開發又如何解釋晉王所取得的成績?
長久的沉默以後,房玄齡第一個站了出來。
他顫聲對李世民說道:“陛下,晉王殿下創造的功績無異於開疆拓土啊!”
王珪道:“陛下,這將近千萬畝的土地已然快要達到我大唐所有土地的一成了。”
長孫無忌激動地說道:“嶺南之地取得如此成績若能被偏遠之地的百姓所知定能將之吸引。
到時我大唐的移民之策便容易施行了。”
陳叔達開口道:“陛下,下官以爲僚族百姓能夠納入朝廷的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晉王殿下爲我大唐開闢了一條民族融合之路。”
李世民激動地坐在龍椅上,他此刻已經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
以往李治的各種奏摺和家書雖然偶爾提及嶺南的開發進度,但多數時候都是一帶而過。
以往李治所提到最多的反倒是各種政策上的建議以及對官場腐敗的舉報。
如今這些實打實的成績拿出來以後李世民才深刻的意識到李治所取得的成績是何等巨大。
等到陳叔達的話說完以後李世民突然仰頭大笑,完全不顧帝王的威儀。
朝臣們此時看向他的目光既震驚又羨慕。
能夠有晉王殿下這樣的兒子想來他們也會激動到控制不住自己吧!
李世民笑了良久以後突然開口道:“擬旨。”
說完這話以後他停頓了一下繼續道:“晉王李治,心懷天下,率百姓墾荒地,興養殖業,使民生得以充實。
又倡議建立銀行,使國家財政得以有效利用,此舉實乃國家之福祉。
同時,晉王之舉亦有力促進了民族融合,使四海之內皆兄弟姐妹,共享盛世之繁華。”
說到這裏他停頓了一下,隨後繼續道:“爲嘉其功績,特此詔封:晉王李治爲“開疆拓土之君”,以彰其偉業。
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隨衆位宰相一起爲國獻策。”
李世民的話說完以後一衆大臣全都滿臉豔羨的看向了李治。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李世民特意爲了照顧李靖而設立的職位。
實際上就是一個不用每天上朝的宰相。
宰相啊!
史上神童甘羅任丞相時是十二歲。
如此便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神話。
如今眼前的晉王尚未滿九歲便已擔此大任。
這豈不是要成就一段更加精彩的神話?
最主要的是,晉王殿下擔此大任似乎又是特別的合乎情理。
讓在場的所有人除了羨慕以外生不出任何不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