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十一月,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出的使團幾經輾轉終於來到了長安城。
這是兩國之間第一次正式的外交往來。
李世民在太極殿內接見了來使卓陵贊。
此時唐朝對吐蕃的瞭解並不是很多。
由於雙方沒有外交往來因此大唐對吐蕃的政策主要是以防範爲主。
在這樣的前提下唐朝只知道這幾年吐蕃贊譜棄宗弄贊強勢統一了周邊各部。
手下的兵力達到了幾十萬之衆。
除此之外的認識無非也就是百姓愚昧,生活困苦之類明眼可見的事情。
李世民先是安靜的聽着卓陵贊將棄弄宗贊寫給他的建交國書唸完。
隨後開口道:“朕早聞吐蕃贊譜乃是年輕有爲之主,能與貴國建交自是難得的好事。”
卓陵贊開口道:“外臣代贊譜謝陛下誇讚。
贊譜向來仰慕大唐文化,盼通過兩國交往向大唐多多學習。”
李世民笑道:“大唐對吐蕃文化也是陌生,兩國建交以後自當相互學習。”
卓陵讚道:“贊譜希望建交以後兩國能夠互開邊市進行貿易,還望陛下應允。”
李世民笑道:“雙方剛剛建交彼此尚不瞭解,此事當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不妨先放鬆邊境管制允許百姓們互通有無,時日長了邊市自然開啓。”
卓陵贊不太懂這裏面的道道,於是思索了一番之後開口道:“外臣會將陛下意見如實告知贊譜。”
李世民聽他說完之後點了點頭。
還未等他開口卓陵贊又再次請求道:“贊譜聽聞周邊國家具以和大唐公主聯姻爲榮,特命外臣代爲向陛下求婚。”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忍不住一皺眉頭。
他疑惑的向左右站着的房玄齡和尉遲敬德等文武官員看了一眼。
意思是這種事情怎麼會傳到吐蕃的?
房玄齡等人也是一臉懵逼。
這大唐開國之初爲了執行羈縻政策確實是嫁出去了幾位公主。
但這些可都是爲了維護大唐邊境的穩定才想出的辦法。
而且那些人不是拿出了豐厚的嫁妝就是爲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
你這一個窮鄉僻壤的吐蕃贊譜什麼都沒帶居然就想娶走一位大唐公主?
李世民看了衆人的反應之後對卓陵贊開口道:“你家贊譜或許是錯聽了謠言,大唐公主從來不會輕易外嫁。”
卓陵贊聽了這話以後疑惑的問道:“陛下,大唐先後已有多位公主嫁到突厥與薛延陀等國。
甚至就連歸降的突厥酋長都娶了大唐公主,爲何輪到我吐蕃贊譜卻不肯輕易外嫁?”
李世民聽了他的話以後頓時一皺眉頭心想:果然是心智未開之輩,居然連好賴話都聽不出來。
想到這裏他開口說道:“大唐公主所嫁之人都是我大唐功臣,豈可只看身份地位?”
卓陵贊開口問道:“陛下可是看不起我吐蕃?”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那個氣呀!
這吐蕃使臣是來我大唐吵架的麼?
怎麼說話一點都不過腦子?
我大唐憑什麼剛與你們建交就要嫁過去一個公主?
說朕看不起你們,你這樣說話難道就將大唐放在眼裏了?
只聽他開口說道:“兩國尚無實際交往,你等便向大唐提出此等要求未免有些過了。”
卓陵讚道:“我家贊譜乃是誠心與大唐交好才會提出此等要求,陛下不肯答應便罷,爲何卻言我方過分?”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登時被氣的眼前一黑。
你吖說的這是人話嗎?
合算我大唐公主們都成了外交上的搭頭,隨便哪個國家與我大唐建交我大唐都要送出去一位?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大唐公主所嫁之人無一不是我大唐番署,吐蕃贊譜若是肯歸附與我大唐此事便可商量。”
既然你這麼不通情理那朕便與你直來直去。
你吖想娶我大唐公主就拿領土來換,想要平白賺走連門都沒有。
李世民的話說完以後卓陵贊頓時閉嘴了。
他從李世民拒絕開始就知道這件事不好辦。
但是李世民的委婉拒絕又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他之所以一直咄咄逼人就是想要擠兌李世民。
在他看來吐蕃比其他那些國家和部落強多了。
既然他們都能娶到大唐公主那我吐蕃贊譜也必須娶到。
只要你們大唐拿不出來讚美的拒絕理由我就一直不依不饒。
然而眼下李世民直接提出了這樣一個條件卻是直接將他難住了。
吐蕃雖然算不上富強,但是怎麼說也是擁有着幾十萬大軍的草原大國。
你大唐想要用一位公主就換取我吐蕃的歸附,這嫁妝是不是有些太貴了?
李世民見卓陵贊不再說話於是開口道:“此事暫時並無商量餘地,你我兩國還是先發展其它關係爲好。”
卓陵贊一時間也沒有辦法,於是便不再提求婚之事。
而是老老實實的留下來與禮部尚書陳叔達商量起兩國建交的其他細節。
李世民這邊剛剛搞定了卓陵贊不久,西突厥可汗尼熟離奇身死,其弟同娥設匆忙繼承了汗位。
而在暗中策劃這一切的欲谷設已經開始積蓄力量準備趁着同娥設立足不穩之際發動叛亂。
這一年大唐總體來說一切都還算平穩。
然而西突厥汗位的變更卻預示着大唐的周邊很快就要變得不再安寧。
貞觀九年的元日李治又一次在別院裏爲李淵安排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
這一次僚族大酋馮盎也被李治邀請一同出席。
隨着談殿的身死,如今僚族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開始施行均田制。
朝廷委派的官員早已到位,在李治的帶領下這官員也已經通過勞動與僚人打好了關係。
李治給僚人爭取到了三年的免稅政策。
配合着先進的農業技術足以使得這些人能夠輕鬆應對將來的稅收。
馮盎還是非常識趣的。
他見到這種情況以後主動要求在他的領地內也同時施行均田政策。
並主動要求司農寺的官員們對境內的僚人們進行農業技術的指導。
做爲對他的回報,李治並沒有上書朝廷向馮盎的勢力範圍內委派官員。
而是繼續維護了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