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門下平章事”這原本是李世民想出來準備給李靖用的。
戰勝東突厥以後李靖曾經連續多次主動辭官。
當時李世民雖然極力挽留了下來但是朝中的輿論卻一直都對李靖極爲不利。
背地裏面的原因自然是因爲李靖的功勞過大,這些人擔心他會恃寵而驕對他們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便早早地想出了這個法子。
一旦有一天他們君臣都承受不住這種壓力的時候就以這個稱謂來讓李靖既不用承擔太高的官職又能隨時參與重大國事。
這件事當然只有極少數的幾名心腹能夠知道。
因此那些吵鬧着要嚴懲王珪的官員一時間都有些猶豫的拿不定主意。
太子李承乾聽到李治的話以後眉頭就是一皺。
他本人原本對王珪並沒有什麼意見。
但是如今王珪卻是李泰的老師,這就使得他和李泰的利益天然就綁在了一起。
此時打擊王珪就是在打擊李泰。
因此當孔穎達站出來要求重罰王珪的時候李承乾並沒有開口阻止。
然而眼下卻想出了這樣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這就顯得自己剛纔的默許有些不上檔次了。
於是他眼睛一轉馬上就開口說道:“父皇,兒臣以爲王大人之所以犯錯乃是精力不濟所致。”
說到這裏他轉頭看了一眼王珪。
隨後繼續說道:“請父皇免去王珪擔任四弟老師的責任。”
李承乾這麼一說馬上就將剛纔的劣勢扳回了不少。
他這是在隱晦地告訴王珪,本太子針對的不是你個人而是你所處的位置。
李泰的自負和短視在此刻馬上就成爲了致命的缺點。
他和王珪在談論政事的時候很多觀點都大爲不同。
因此他的心中也不太喜歡王珪當他的老師。
這就使得他在聽到了李承乾的提議以後並沒有馬上做出反應。
這一下可就急壞了站在他身後的那些人。
於是御史大夫韋挺馬上站出來開口道:“王大人之錯實乃疏忽所致與精力無關,臣以爲大可留任。”
開什麼玩笑?
王珪可是當朝宰相,他在李世民的心裏有多麼重要誰人不知?
況且他雖然不太受低階官員待見但是像房玄齡,李靖甚至戴胄等一衆高官哪個不是和他交好?
這樣的人脈要是不好好把握住那到哪裏還能遇到這樣的好事?
韋挺這一說話李泰馬上就反應過來。
此時可不是考慮王珪適不適合當自己老師的時候。
而是需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
於是他馬上開口道:“兒臣也認爲有老師的教導進步甚大。”
李泰情急之下說出的這句話差點兒沒讓在場的衆人全都笑出聲來。
如此低的政治智慧居然還能說是進步甚大,那之前的是什麼模樣?
李泰說完這話以後其他人尚未來得及表態一直低頭不語的王珪卻在此時說話了。
只聽他開口道:“老臣已然犯下大錯,實在是無顏再繼續教導越王殿下,請陛下另擇名師。”
李泰的猶豫算是徹底地傷了王珪的心。
王珪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盡心教導的學生居然不怎麼待見自己。
結合李泰今日的表現,王珪腦中的第一想法就是李泰並沒有真心想保住自己。
王珪在這時候提出辭去老師的職務算是讓李世民又犯了難。
同時也給了其他不支持李泰的人一個機會。
於是很多人便紛紛站出來開口說王珪不配再擔任李泰的老師。
這時候李治可就不說話了。
原本他剛纔發言就是爲了保證王珪能夠繼續留在中樞。
這樣既能爲李世民留住一名忠臣又能讓自己的老師等人心裏好受一些。
至於對他自己其實並不是多麼有利。
然而眼下你李泰自己都不珍惜這條大腿我又何必再替你開口。
於是李世民被逼無奈之下只好先開口免去了王珪越王老師的職務。
接下來李世民沒有給其他人反應的時間。
他馬上開口對戴胄和李道宗兩人問道:“戴胄,李道宗你二人掌管刑律,認爲此事該如何處理?”
這兩位早就看透了李世民的想法這時候哪裏還會廢話?
只聽李道宗首先開口道:“臣贊同晉王殿下的意見。”
他只說贊同卻無權推薦職務。
但是戴胄卻在此時開口道:“陛下,臣近日深感精力不濟,難以兼任兩職,請陛下免去臣戶部尚書一職。”
在場的衆人中只有他兼任着大理寺卿和戶部兩個重要的中央部門。
此時爲了支持老友他果斷地放棄了一個。
他的話說完王珪第一個就不幹了。
只聽他開口說道:“臣已然犯下大錯,眼下實不敢受如此重要之職,臣甘願…”
戶部是大唐的錢袋子,李世民絕對不會讓它落到外人手裏。
因此即便他知道戴胄很累但一直都不肯輕易地將他替換下去。
此時王珪犯錯剛好給了李世民一個機會。
因此他不等王珪說完馬上就開口打斷道:“既然玄胤精力難繼那便依他所請。”
說到這裏他提高了音量繼續說道:“侍中王珪身爲宰輔卻不知謹言慎行,以致釀成大錯,今貶爲戶部尚書以茲懲戒。”
他此時快速說出決定就是不想讓其他人醒過神來。
因此一衆大臣們雖然感覺好像哪裏不對但卻沒有再提出意見。
接下來李世民又毫不猶豫地讓魏徵接替了王珪的職務,然後便宣佈散朝。
這一場臨時朝會上李治僅憑一言就展現出了他的聰明才智和遠超常人的大局觀。
他不僅幫李世民解決了心裏的矛盾而且所提的建議完全是出於公心。
王珪原本是李泰的老師,這個職務就註定了他今後不太可能會和李治走得太近。
然而李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暗中幫助王珪留在中樞。
相比而言李承乾的表現雖然沒有大錯但是從格局上來說卻顯得略遜一籌。
至於李泰的表現則更是不堪。
無論他當時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在其他人眼裏看來都顯得有些無情而短視。
這次事件以後許多大臣都開始悄然疏遠李泰。
從而逼得他在沒有辦法之下只能頻繁地接觸一些朝中大臣家的直系子弟。
指望着以此來挽回自己所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