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戰後之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餘觀魚字數:1985更新時間:24/06/27 14:40:21
    桓王自絕,桓王宮被秦軍佔領,宣告着桓國的滅亡。

    接下來,秦軍士卒開始打掃王宮,清理地上的狼藉,同時,蕭遠亦叫來徐榮,令其率軍,剿滅桓國王室宗親。

    現在桓國已經被秦國滅了,再留下這些王族的話,其後,必然聯合叛亂,這是毋庸置疑的。

    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一個君王,是不能婦人之仁的,在某種時候,必須具備狠辣的手腕。

    不過答應桓王的事,蕭遠確實做到了,對於那些無關緊要的後宮美人兒,他將其全部遣散爲民,且都贈予了一些盤纏,以便她們回鄉。

    一下午的清掃,桓王宮再次變得煥然一新,這個時候,隨着秦軍全面佔領桓都,各個官署,及各個大臣的府邸,自然早已被秦兵叩門。

    丞相府。

    此時這裏,正一片哭聲。

    老管家和一衆僕人,皆跪在廳外。

    相府內,大批秦軍早已經衝進來了。

    不多時,一名精銳密探快步走到了林初跟前,低聲說道:“自盡了。”

    “確定了嗎?”林初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確定。”密探正色回到。

    聽到這裏,林初不由深吸了口氣,他沒想到,桓相邱榮,在己方沒來之前,就選擇了與國同死。

    而他來這裏,並不是要抓捕處死邱榮的,而是奉了蕭遠之命,前來請其去一趟桓王宮的。推薦閱讀TV//

    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到了蕭遠那裏。

    桓王宮,書房內,聽完林初彙報,他微微皺了皺眉,忍不住追問道:“自殺了?”

    “是的。”林初恭敬回到:“根據詢問相府僕人,在我軍進入桓都之後,邱榮就懸樑自盡了,屍體,臣也已經檢查過了。”

    聽到這裏,蕭遠不由嘆了口氣,旋即擺擺手道:“你先下去吧。”

    “是。”林初施禮而退。

    等其走後,蕭遠也瞥了眼站在下面的上官文若和賈攸,說道:“邱榮此人,雖非經緯之才,但可見貞良之節,實乃爾等文人之楷模。”

    兩人連忙一低身。

    蕭遠又嘆了口氣,惋惜的說道:“將其厚葬吧,追封忠文侯。”

    “是。”

    說完這些,他又展開了一卷竹簡,邊看,邊隨口說道:“剛纔,本王看了不少桓國宗卷,有桓王閱過的,也有他置之不理的,亦有地方郡守的奏章,從這些公文中,可以大致看出一個問題,就是桓國現在的民生政治,非常糟糕。”

    聽到這話,上官文若馬上接到:“自鬼族入侵後,桓國政策,越發苛刻,趨於剝削,列國攻秦後,更是橫徵暴斂,以充國庫軍資,而置百姓於水火,黎民,無有隔夜之糧。”

    “因而,曾引發多地百姓暴亂,即便是現在,亦有當初的流民,糾集爲匪。”

    “加之戰爭,政局不穩,人心動盪,桓地匪患極多,而且都是那種小股小股,大王要治桓,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百姓耕有田、居有所,民生才能安穩。”

    等他說完,蕭遠道:“這個安居樂業,僅我們在這裏說說,好像很容易,但要真正辦到,何其困難。”

    賈攸道:“桓地百姓,在苛政之下,已經民不聊生,臣建議,大王在今後的兩年時間內,不可再對桓地進行任何重賦,當休養生息,免除雜稅,先致力於,將這裏的民生恢復。”

    “一旦百姓的生活好起來了,即民富而國強,民心自依。”

    “恩,賈大人所言,可作桓地政策考慮,在施行秦治的同時,加重一些利民惠民的政令,於民衆於方便,官府支持他們開墾、屯糧、買賣……”蕭遠表示贊同道。

    說完,亦掃了兩人一眼,接着道:“不過要妥善治理好桓地,使桓地快速恢復,還需得一名得力重臣,坐鎮桓州,兩位對此,有何建議。”

    他話剛說完,上官文若連想都沒想,就直接說道:“以治政論,天下名臣,無人能出劉相左右,若有劉相在此,經略桓地,民生必然富足。”

    賈攸亦跟着說道:“臣附議,相國有安邦之才,別說桓國底蘊尚在,即便是個爛攤子,相信丞相亦能迅速扭轉局面。”

    劉玉之,內政奇才,更被稱爲一代名相,如果將他調過來總領桓州事,效果可想而知。

    可蕭遠考慮之後,卻是微微搖了搖頭,無奈道:“本王也想勞累一下丞相,可是不行啊,劉玉之多半是走不開的,他那相府,每天的公務不知幾何,如何來得了桓地。”

    他說的沒錯,這叫分身乏術。

    而上官文若和賈攸,也無法長期留在這裏。

    蕭遠稍感頭疼:“這件事,容後考慮吧。”

    “那,敢問大王,接下來作何打算。”賈攸試探性問了一句。

    蕭遠想了想,道:“先收復桓地各郡,施以秦治,平定匪患。”

    賈攸道:“現在桓國王廷覆滅,用不了多久,消息就會傳至各郡,除了我軍收復的連州、廣元、安陽、鎮陽、華陽,桓地之內,還有四郡。”

    “遼陽那邊,蘇毅將軍應該可以快速收復,也就是說,還餘三郡之地。”

    “對這三地郡守,臣以爲,大王不必派兵征剿,可先以王令,令其回都述職,如果他們回來了,就代表願意歸順,如果拒不接令,再發兵不遲。”

    “臣附議,和平解決,乃上佳之策,何況桓王民心早失,那三地郡守,在之前也多有觀望之意。”上官文若道。

    “恩。”蕭遠點點頭,採納了他二人的意見,“即擬王詔,詔令三地郡守回都,同時,傳書國內,着吏部派遣官員。”

    桓國朝廷已經不在了,一些大臣的職位,自然也就沒必要再設立了,即便蕭遠要任用桓地士族,那肯定也完善不了政治體系,一些重要的地方官職,還是需要心腹大臣的。

    就比如說桓州令,桓州最高行政長官,真正的封疆大吏,何其重要。

    蕭遠現在要做的,也只能是拉攏一批桓國士族,做到不殺他們,不虧待他們,先穩定政局,徹底鞏固桓地之後,再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