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大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餘觀魚字數:2098更新時間:24/06/27 14:40:21
    下朝之後,衆臣三三兩兩出得王府。

    路上,不少人都聚在李正方周圍,不住拱手說道:

    “恭喜恭喜啊……”

    “是啊李大人,今吏部負責此事,等於擁有了政治資源啊……”

    “唉?哪裏哪裏,王令之下,本官自當竭盡所能,爲大王分憂啊。”李正方笑呵呵的說着,別提有多高興了,那是滿臉春風。

    鄭世爲和閻明走在一起,則是搖了搖頭,頗有些埋怨道:“都怪閻大人啊,不該過早出來與我爭論啊,倒是讓他李正方得了勢。”

    “唉,吏部確實有優勢條件,這一點,沒法爭啊。”閻明也搖了搖頭。

    而這一次的恩科舉仕,蕭遠意在廣招全國才俊,因此場面搞的非常大,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在秦王詔令之下,各地官員不敢怠慢,消息也很快就傳遍了天下。

    一時間,讀書人都沸騰了。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剛剛平定的涼地,參加應試的學子數量,根本就不比秦蜀兩地少。

    在那種時代下,誰人不想做官,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機會。

    各地學府門前,報名參加應試的學子,不知道有多少,那是宛若集市,去往任何一處學府門前,都可見人頭攢動。

    徐州。

    現在這裏的郡守,已經是張景瑞了。

    學府門前,不知圍聚了多少人,其中北方學子,更是佔了大多數。

    報名之處,人羣擁擠,徐州大學士更是慌亂不已,連連叫道:“哎呀!還不快去通報郡府,請求官兵支援,維持秩序啊……”

    “是,是,小人馬上去辦。”其手下連連應道。

    現場的人數確實太多了,不僅有無數學子,周圍更是有着不少百姓,在那裏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徐州學府,那也是國家機構,沒過多久,在其請求下,張景瑞親下命令,責令徐州武衛府,趕到現場維護治安。

    隨着大批軍兵的抵達,現場總算穩定了下來,報名之處,也開始排起了隊,變得有條不紊。

    可是很快,動亂又生。

    一名年輕學子,正氣得臉色漲紅,大聲叫道:“憑什麼!?我千里迢迢,趕到徐州,就因我的戶籍在北方偏遠地區,就不許我應試!?”

    “大王昭告天下的王令,說的清清楚楚,任何學子,無論出身,都可前往各地學府應試!你若拒北方學子於門外,我們必定告到王前!”

    “沒錯!”

    他話一說完,一些北方學子也開始跟着振臂。

    有學府學者,坐於案後,一臉焦急之色,連連解釋道:“並非如此,並非如此啊,而是人數實在太多了,徐州學府,根本應付不過來啊……”

    這種情況,可不止徐州一處地方,可見此事反響有多大。

    不過郡守張景瑞,在得知此事之後,立刻給了徐州學府一個建議,人數太多,那就分兩批,兩批不行,就分三批,總之,君上旨意在這裏,徐州不能拒絕任何學子。

    學府方面,不敢怠慢,立即接受了張景瑞的建議,開始着手處理此事。

    而王廷方面,消息傳回之後,蕭遠也考慮了一下,說道:“就按張景瑞的方法來,再給各地郡守傳一封王令。”

    劉玉之聞言,先是應了一聲,繼而忍不住說道:“大王啊,此事引發的反響太大了,這應試學子的人數,超出了預想啊,尤其北方,這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

    “這不是更好嗎?”蕭遠笑了笑。

    與此同時,他也親筆寫了一封書信,令人快馬加鞭,送往了宣國。

    這封信,是兩國君主之間的交流,說是國書,實則更像私信。

    在信中,開頭蕭遠就以王妹稱,並着重說明了對宣王的感謝之情,最後又說,剛剛回國,瑣事纏身,實在沒有辦法,等處理完手頭事情,一定親自前往宣國,當面致謝,秦國,也絕不會忘恩負義,請王妹諒解。

    收到他的書信,宣王並沒有說什麼,只微微笑了笑,便收起了帛書,同時說道:

    “秦國又有大動作了?”

    “是的,秦王正在搞什麼恩科舉仕。”楊昭回到。

    宣王笑了笑:“他總能讓人意外,開此先河,列國薦官,皆出於世家子弟,如此一來,秦國平民有了機會,可以想象民心啊。”

    “那……大王,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這樣一來,確實會發現更多人才。”楊昭試探性道。

    宣王搖了搖頭:“不行,宣國辦不了此事。”

    說着,她又問道:“大臣們,對此有所議論嗎?”

    “是的,近日都在討論此事……”

    兩個多月後,秦州。

    此時的秦州城,別提有多熱鬧了。

    因爲各地初試已過,通過的學子,已紛紛涌入了這裏。

    大街上,到處可見書生打扮的青年。

    有些人,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對着秦州城內的一切,都在好奇討論。

    一些客棧酒樓,近日更是天天爆滿,將老闆樂得合不攏嘴巴。

    滿香園。

    眼見幾名學子走了進來,掌櫃連忙親自迎上,樂呵呵的說道:“哎呀,一看幾位,就是參加應試的學子,了不起啊,快,快樓上雅間請,我這滿香園,可是有不少士子,在此留有筆墨呢。”

    “哦?是嗎?”其中一名學子聞言,當即就來了興趣:“掌櫃且引我看看,倒要見識見識,這些窮酸,能留下什麼筆墨。”

    他這話說的。

    一樓大廳,還有不少其他學子在吃飯,聞言之後,立即有人撇嘴說道:

    “你們北方學子,口氣可真夠大的,敢與我比較詩詞嗎?”

    “比就比,你要如何比較!”

    “就以此樓題詩!”

    “好!”

    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有很多,一時間,秦州文學之風大盛。

    與此同時,李正方府邸。

    後者正在看初試通過之名單:“北方學子,這麼多?真是麻煩!”

    “是的大人。”有下屬官員回到:“另外,內右史周大人,有書信送上,請求大人斟酌一二。”

    “什麼斟酌一二?”李正方眉頭一皺。

    “這個……”官員沒敢輕易開口,不過意思,已經不言而喻了。

    李正方現在,可謂大權在手,巴結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