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字典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寫網文太難了字數:4168更新時間:24/06/27 14:34:51
魏王和韓王雖然對趙括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爲憤恨不已,但表面上還是顯得非常高興,在文武大臣面前稱讚趙括的仁義,並讓各地官府全力配合趙軍。
在韓魏兩國民間,趙括的威望更是達到了頂峯,即便是魏王和韓王也無法與之相比。
不少百姓不認識魏王和韓王,但認識趙括。他們受災的時候,是趙括趕過來救濟他們。村口的河道,是趙括帶領他們疏通的。剛剛種下的種子,是趙括給他們的。
這些他們都深深的記在心中。
六月下旬,各地的種子都種下去了,大家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
但饑荒仍然沒有結束,種子是種下去了,距離收穫還有好幾個月,這個時候趙軍要是離開,大家又要回到逃難的日子。
趙軍開始組織大家修建道路,翻新房屋,並在趙魏韓三國之間建設了多條官道。
可以說,趙括完全是把韓魏兩國當成趙國來建設,沒有一點見外。
魏王多次派使者來感謝趙括,並暗示他可以離開了,剩下的交給魏國就行了,全都被趙括無視了。
至於翻臉,魏王是不敢的。
魏國如今民心全在趙括身上,兇悍的趙軍又在魏國境內,從四面八方將大梁包圍。
可以說,如果趙國這時候攻打魏國和韓國,韓魏兩國幾乎沒有反抗的能力。並且趙國在吞併兩國之後,可以迅速收攏民心,不會造成太大的動盪。
趙國唯一缺的,只是一個攻打兩國的藉口罷了。
魏王無論如何也不能這個藉口送給趙國。
至於其他國家,眼睜睜看着趙國擴張,並間接把控韓魏兩國,卻什麼也做不了。
秦國雖然幾乎沒有受到旱災的影響,但給趙國的賠款至今都沒有還完,上上下下都在舔舐着傷口。楚國又遭逢大敗,想要收回淮泗地區的土地,衡量雙方的實力之後只能作罷。
楚國派出使者,要求趙國歸還項燕以及被俘虜的近十萬楚軍,最後被趙括拒絕。
不僅如此,趙括還在淮泗地區設立彭城郡、東海郡、琅琊郡、泰山郡,並命廉頗率軍駐紮彭城,防備楚國。
趙國邊境很多,但大部分地區都是沒有駐軍的,因爲其他各國短時間內沒有發動戰爭的可能,趙國不需要提防。
僅有的兩個駐軍的邊境,一個是涼州,另一個就是彭城。
涼州駐軍是爲了壓制周圍包括境內的遊牧民族,保護商道的通行,同時震懾西域。
而在彭城駐軍,僅僅是爲了防備楚國。
邯鄲傳來消息,安凝爲他生下了一個女兒,母女平安。
十月初,趙括帶領趙軍幫助所有百姓將莊稼收穫歸倉之後,下令各地趙軍集結,返回趙國。
「大王,您要回去了嗎?」老人拄着柺杖,步履蹣跚的來到趙括面前,眼睛中閃着淚花,他知道趙括肯定要走的,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他活了八十多歲,經歷過四任君主,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君主像趙括這樣對待自己國家的子民。
「不錯。」趙括點了點頭。
「什麼時候?」老人問道,見到趙括有些猶豫,老人又繼續說道,「大王還是告訴我們吧,不然我們肯定會派人在外面守着。大王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總要送送大王吧。」
「那就明天早上吧。」趙括說道。
「好。我們父老鄉親明天都去送大王。」老人高興地轉身離去。
「看,他們就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趙括指着離去的老人,以及外面衆多的百姓說道。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葉尖的露水還沒有蒸乾,趙括吃過早飯
,整理好行囊,帶着趙軍開始拆除營帳。
等到趙括來到外面,道路兩旁早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們,大家手裏挽着籃子,籃子裏面放着剛剛蒸熟的餅,也有的提着剛剛抓上來,還活蹦亂跳的鯉魚。
家裏實在貧困的,也提着一小袋糧食。
大家你擁着我,我擁着你,見到趙括之後,紛紛將手中的東西遞出去,想要送給趙括。趙括不要,便扔給旁邊的趙軍。
這樣的一幕,發生在韓魏兩國各個地方,各地百姓聽說趙軍要走了,不管相隔多遠,紛紛放下手中的事情,趕到城中相送。
他們捧着熱氣騰騰的食物,積攢下來的錢財,雖然不多,卻代表着他們對趙軍的感激。
「大王,您就收下吧。如果沒有你,我們早就餓死了,這些只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一名男子誠懇的說道。
「是啊,大王,您就收下吧。」衆人紛紛說道。
幾名老人更是攙着孩子跪在道路中央,趙括連忙上前攙扶老人,老人跪在地上,態度很是堅決,說如果趙括不收下心意,他們就不離開。
「大王,要不就收下吧。」劉平小聲說道。
「大家的心意寡人收下了,禮物寡人是不會收的。糧食剛剛收下來,大家還有一個冬天要渡過,寡人收下糧食,你們中可能就有一部分人要捱餓。這樣吧,你們每人從衣服上割下來一小塊布,然後將所有布縫成一件衣服贈給寡人,這件萬民衣便當做你們送給寡人的禮物了。」趙括對大家說道。
幾名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才起身,讓開道路。
大家聽到趙括的話,毫不猶豫地從衣服上割下來一塊布,有的嫌身上衣服太髒,生怕會玷污到趙括,連忙跑到河邊清洗。
魏國官員神色複雜,不知道做什麼好,只能站在旁邊一動不動。
「傳令下去,啓程,回國!」趙括翻身上馬,大聲說道。
所有百姓紛紛跪在地上,恭敬地磕了一個頭,直到趙軍的蹤影完全消失在盡頭,方纔起身。
趙軍走了,就如同他們的到來,匆匆而過。
回到邯鄲,趙括將大軍交給樂毅,直接朝着王宮衝去。
「哈哈哈,還是我閨女好看。」趙括抱着閨女,高興地說道,這還是他第一個閨女,小小的人,窩在一起,顯得特別乖巧。
「大王,你還沒有給她取名字呢。」安凝說道。
「就叫趙盈吧,封爲長樂公主。」趙括說道。
「趙盈,這個名字好。」安凝點了點頭,「大王奔波一路,肯定累了,要不交給妾身來抱吧。」
「不,寡人不累。」趙括緊緊抱着閨女,怎麼看都看不夠,一路上的疲憊全都消
失了。
直到閨女突然哇哇大哭,趙括才不知所措地將閨女交給安凝。
「大王還是去見見相國吧,總不能回來之後,就直接來王宮中,相國會有意見的。」安凝一邊哄孩子一邊對趙括說道。
「好,那寡人就過去看看。」趙括發現沒有自己什麼事,於是朝外面走去。
「哈哈哈,這段時間辛苦相國了。」趙括來到政事堂,這時候太陽已經下山了,藺相如仍然沒有回家,在政事堂加班。
趙國能夠平穩發展,他能夠放心在外救災,背後都是藺相如在默默付出。
這名老臣支撐了趙國整整三代,至今仍在爲趙國發光發熱。
「臣不辛苦,大王才辛苦,大王比之幾個月前,都消瘦了。」藺相如放下毛筆,見到趙括,臉上頓時露出笑容。
雖然大權在握的感覺很好,但沒有趙括在身邊,藺相如始終覺得有些不踏實,只有見到趙
括,方纔能夠真正踏實。
「如果沒有相國,寡人可不敢在外這麼久。」趙括笑着走到主座上,隨手取來一本奏摺,「最近有沒有什麼事情?」
「農家和墨家派人過來說,《農典》和《工典》已經編訂好,可以刊印了。醫家的《醫典》還沒有完全編訂好,主要是有些研究要跨度好幾年才能出結果,所以特別耗時。」藺相如說道。
《農典》、《工典》、《醫典》都是從幾年前就開始編訂的,代表着整個華夏文明農業、工業、醫學上的巔峯,即便是集整個趙國的力量,也足足耗時近十年才完成。
甚至《醫典》至今都沒有完成。
「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刊印吧,還有,告訴醫家,日後還會出第二版、第三版進行修訂,不用等將所有東西全部研究明白。」趙括說道。
天下疾病多了去了,醫家治不好的疾病不知道有多少,要是等他們研究明白再編訂,那《醫典》就算一千年也別想編訂好。
「好,我這就告訴醫家。」藺相如點了點頭。
「三典編訂好之後,也是時候編訂《字典》了。」趙括擡頭看向侍衛,「去將荀子請來。」
「字典?」藺相如好奇的看着趙括。
趙國並沒有字典,中國古代最早的字典,還要等到東漢時期許慎編訂的《說文解字》,這也是現代研究古漢語最重要的書籍。
「不錯。」趙括點了點頭,給藺相如解釋字典的作用。
「妙啊,有了字典,即便是遇到不認識的字,在家裏也能查到。」藺相如眼睛一亮,沒有人敢說自己認識所有的字,就連他都不敢說,若是這時候有一本字典在身邊,多麼方便啊。
很快,荀子來到政事堂。
「寡人的意思是,按照拼音和偏旁部首兩種方法排序,方便檢索。同時,取消所有異體字,統一爲篆書。字典中不僅要包含字、詞,還要有解釋,舉例等等,讓人能夠明白字詞的意思。這件事就由荀子負責,學院中所有祭酒和博士,全部由荀子調遣。」
趙括之前在拼音和反切法之間猶豫,最後還是決定用拼音,兩者各有優缺點,但相比之下,拼音的優點可就太多了。
拼音和反切法本質上只是一種方便學習識字的工具,自然是哪個方便用哪個,就像阿拉伯數字一樣,雖然是印度發明的,但已經在趙國普及了。
趙國現在用的文字還是篆書,不過和過去的篆書有些不同,過去的篆書筆畫多爲弧形,不方便雕刻。
因爲紙張和印刷術的推廣和普及,爲了方便印刷,趙國的篆書正在向橫平豎直過渡。
「臣回去之後立刻召集人手。」荀子聞言,深吸一口氣,這件事可是大事啊,若是做成了,日後天下所有士子都會記住他的名字。
即便是那些看他不順眼的腐儒,也要根據他所編訂的字典學習讀書識字。
「這件事很重要,荀子一定要放在心上。」趙括再次鄭重的說道,《字典》關乎趙國未來統一六國的文字。
只有文字統一了,才會有文化認同,才能夠凝聚成一個整體。
趙括不希望趙國成爲歷史上的秦朝,他要將歷史上秦朝和漢朝兩朝完成的事情,全部完成。
「臣明白。」荀子鄭重的點了點頭。
「嗯。」趙括點了點頭,示意沒有事情了。
「那臣就先告退了。」荀子俯身一禮,離開大殿。
「今年河套和燕地又得到了豐收啊。」趙括看到兩地呈上來的統計報告,高興的說道。
有地方受災,就有地方豐收,只要不是明末那種極端氣候,一般不會出現全國各地,到處都是旱災、饑荒的情況。
按照趙括的記憶,戰國末期和秦漢交際時期並沒有這種覆蓋整個天下的天災。
只要結束亂世,少了人禍,中原的元氣便會得到迅速恢復,成爲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帝國。
「兩三個月前,慄腹特地寫信過來炫耀河套各郡的產量,臣回信讓他多送點糧食到邯鄲,他立刻說河套的水利建設還沒有完工,到處都需要糧食。臣答應明年給河套撥款建設,他才同意。」藺相如大笑道,河套的建設撥款是大家商討之後早就確定的,慄腹給不給糧食,都會撥過去。
「至於燕地,產糧主要集中在廣陽郡。不過等到遼河平原開發出來之後,應該能成爲新的糧倉。今年鄭國帶領大家在剛剛開發出來的田地上種了水稻,產量和中原差不多,並沒有因爲地處東北而減產。」藺相如繼續說道。
「涼州可還安穩?」趙括問道。
「大王放心,有蒙驁將軍坐鎮,那些羌人掀不起來什麼浪子。」藺相如笑着說道,蒙驁和蒙武父子現在的名字,在羌人那裏已經達到了可止小兒夜啼的地步。
只要有蒙驁或者蒙武在涼州一天,羌人就只能老老實實地給趙國修路建橋。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