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五年準備,只爲今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寫網文太難了字數:4173更新時間:24/06/27 14:34:51
    趙國這段時間非常忙,東南西北四面同時開戰,光是糧草運輸就讓上上下下忙的焦頭爛額,整個國家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高速運轉着,誰也不敢放鬆。

    同時還要安置樂毅從韓國拐來的百姓,好在趙國地廣人稀,有足夠的土地,二十萬燕國俘虜剛好被放回國,開墾出來的土地還沒分出去,正好分給這些人。

    這些土地都是上好的農田,連房屋都是現成的。

    燕國俘虜臨走之前已經在官府的安排下,把種子種下去了,趙國也沒打算把這一季的糧食收回國家所有,全部送給大家,按照規定繳納賦稅就行了。

    “大王,除了最後兩批百姓之外,其他已經全部安置下去了。”蔡澤稟報道,經歷過移民河套之後,趙國處理這些事情已經很熟練了。

    趙括甚至專門命人編了一本書,記錄移民過程中會發生的所有意外,造成的損失,以及如何避免意外,若是無法避免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等等。

    所有負責移民的官員都要通讀書籍。

    若是書上已經記錄,而官員未能及時處理,或錯誤處理,則根據情節不同受到相應的處罰。

    若是書上並無記錄,且超過官員的能力,未能妥善處理,則減輕處罰。

    若是書上並不相關記錄,官員憑藉自己的能力,處理的很好,則進行獎勵,甚至加官進爵。

    “辛苦了。”趙括伸手指着座椅道,“如今燕國已經覆滅,李牧正在收復燕國各郡,這次召集諸位愛卿過來,是商量鋪設軌道的事情。”

    所謂軌道,不是後世鐵軌,而是木軌。

    用木頭修建一條專門供馬車行走的軌道,也是歷史上秦朝糧草物資調動的關鍵所在。

    有了軌道,馬車的摩擦力會大大減,速度能夠提升接近一倍,大大提升運貨效率,對於全國物流運輸,軍糧運送,都有極高的意義。

    趙國以前並沒有這個技術,趙括是想抄秦國的來着,後來發現,秦國也沒有,可能是要到秦始皇時期,秦國開始大興土木,大肆鋪路建橋,技術才得以突破。

    沒辦法抄,趙國只能自己研究。

    經過工匠不斷努力,終於在前不久克服了所有技術難題,並成功建修建了一條從邯鄲通往鄴城的軌道。

    恰好李牧傳來捷報,趙括便打算建一條從邯鄲通往遼東的軌道,和官道一起修建。

    官道所有人都可以走,軌道只有官府能用。

    趙括沒有忘記,燕國以北還有一個敵人呢,從幾年前,趙國就一直在謀劃東胡,從幹掉東胡王到派遣奸細探查情報,勾畫地圖,到範統挑起東胡內亂,一步步吞併東胡。

    以前趙國和東胡之間隔着一個燕國,不太好下手,現在燕國可沒了。

    只要把軌道鋪設到長城沿線,解決掉糧草運輸問題,至今仍然陷入內亂的東胡完全不是趙國的對手,更別趙國還有範統這個自己人提供情報。

    以前東胡打不過還能跑,現在東胡跑都跑不掉,範統早就把他們遊牧地點摸得一清二楚。

    “要不要再等等?燕國剛剛收復,還沒有徹底平定。”蔡澤有些猶豫,光是運輸成本減少接近一半,軌道對趙國來就很有必要,但燕地還沒有平定,蔡澤覺得現在還不是時機。

    “正是因爲燕地還沒有徹底平定,所以才會是最好的時機。我們可以直接在燕地招募工人,每管飯,並且提供工錢。能吃飽,還有錢拿。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去選擇和官府作對。至於剩下極少數的,那都是別有目的的,直接派兵清剿或者抓起來送去挖礦就行了。”藺相如道。

    趙國最近人手有些不夠,前幾樂毅傳信白起決堤滎澤,導致韓魏兩地發生洪水,趙國除了運送大批糧食等物資之外,還送了大批煤炭過去。

    事後藺相如清點了一下物資,因爲大批匈奴俘虜被調去前線,挖礦的人員減少,消耗增加,煤炭產量竟然有些不夠了。

    這可不校

    燕地偏居東北,冬比趙國還冷,過幾個月需要大量煤炭,這可都是錢,趙國不能放着白花花的銀子不掙啊。

    藺相如正愁從哪調人手呢,如果燕地有人不開眼,他不介意拿這些人開刀。

    “我們既然可以建一條,爲什麼不多建幾條呢?臣覺得從邯鄲到河套,從邯鄲到漠南也需要軌道。特別是從邯鄲到漠南。河北各郡是我趙國人口最多的地區,但漠南卻是我趙國主要牧產區。據臣所知,我趙國現在牧養的牛羊,連匈奴的一半都不到,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手不夠,也不是牧場不夠,而是運輸成本太大,每年能夠運往河北的牛羊是固定的。養多了也沒用,還會增加成本。”趙豹道。

    作爲趙國的太僕,趙豹可是親自考察了漠南和河套,並且每年都要在那裏待一段時間。

    他明白自己的能力,想要靠帶兵打仗立功是不可能的,治政趙國同樣有一大批比他厲害的大臣。

    趙括又喜歡任人唯賢,即便是他弟弟趙牧到現在都沒有封君,還要遠赴西域開拓商路,更別他這個並不算很親的叔父了。

    想要在未來封賞的時候能夠排在前面,爲子孫掙一份家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好趙括交給自己的事情。

    趙國牧場發展已經到了瓶頸,現在的問題不是在於怎麼把牛羊養的更好,而是怎麼把牛羊運出去賣掉。

    牲畜趙國都養上千年了,老祖宗以前就是幹這行的,匈奴能幹好的事情趙國也能幹好,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牛羊養好了賣不掉啊,趙國根基不在草原,不可能像匈奴一樣,草原上養羊,草原上吃掉,得想辦法運出去。

    趙國建了官道,極大的減少了運輸成本,至少使得這些牛羊能夠正常供應軍隊了,雖然成本仍然不低,但能承受。

    軌道在特定兩地的大規模物流運輸效率上比官道更強,如果能夠在漠南和邯鄲之間修建軌道,不僅僅能夠供用軍隊,還能夠分一些出去,改善民生。

    不別的,他趙豹如果能做到讓百姓逢年過節的時候吃到從漠南運來的牛羊肉,至少名垂千古不成問題,而且他自己和以及後世子孫還相當於多了一塊免死金牌,只要不造反,哪怕指着國君鼻子罵,國君和大臣也會看在其祖先的功勞上寬大處理。

    大概就相當於李冰和諸葛亮在四川的地位。

    “如果同時建三條軌道的話,官道的建設就要徹底停掉了,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人手。錢倒是沒有問題,但是糧草……我們必須留夠應對戰爭的糧草。”藺相如道。

    目前趙國還有足夠的糧草,但是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藺相如不能把送往前線的糧草用在趙國建設上。

    即便後者也很重要。

    “那就建兩條,漠南郡到邯鄲這條,由我太僕負責一半的糧草。這樣沒有什麼問題了吧?”趙豹拍桌子道。

    “你……哪來的這麼多糧草?”藺相如震驚的看着趙豹,他知道趙豹很有錢,但這……也太有錢了吧。

    “不是我,是太僕這個部門。”趙豹黑着臉看着藺相如,他確實很有錢,但都用來建設封地了,現在根本拿不出來錢,況且他也不是那種破家爲國的人。

    “太僕……哪來的糧草?”藺相如看了一眼孔斌,孔斌沒在,於是看向周子。

    按理來,趙國最有錢的部門應該是內史和少府,現在看,怎麼變成太僕了。

    而且他這個相國還一直不知道。

    “沒有糧草,但是我們有漫山遍野的牛羊,大不了讓工人吃牛肉,喝牛奶,反正也運不出去,倒掉也浪費,就算不給工錢,我相信也能招到足夠的人手。軌道就從漠南開始建,他們在前面建,我們在後面提供牛羊。”趙豹氣勢十足,猶如一個老財主在向窮人炫耀自己剛買的金鏈子。

    他的炫耀確實起到了作用,饒是藺相如、趙勝等人也沒有料到還有這麼奢侈的辦法。

    粗暴而又簡單。

    而且以漠南的肉價,雖然成本會高點,但有限,如果平衡一分錢賣不出去,白白倒掉的牛奶,和從邯鄲運糧過去,成本已經差不了太多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批工人以後修別的路,見到飯菜恐怕吃不下去了。

    “我……沒有意見。”藺相如無奈的看了趙豹一眼,趙豹連這種話都出來了,他還能什麼。

    實話,別藺相如,就是趙括都沒想到趙豹有這麼大的魄力。

    如果被其他國家聽到,恐怕得羞愧死。

    “既然如此,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漠南和遼東兩條軌道同時建,遼東的那條要建到長城。確保以後能夠順利將糧草越長城外。”趙括道,“第二件事,就是調任燕地的官員,都商量好了嗎?”

    “稟大王,這是學院提供的名單,一共三十人。這是臣等從我趙國各級官員中挑選出來政績比較好的,或者戶籍在燕國的,在燕國做過官的,一共一百人。”藺相如從桌子上取出兩份名單,交給趙括。

    最底層的鄉和裏就算了,郡縣一級,包括一些邑,趙國是要安排上自己饒,名額大概一百多,其中有些郡尉或者縣尉會直接從軍隊中任命,以便及時約束當地的治安。

    剩下的就是從地方上調過去,或者學院中選一些表現比較好的,名額大概一百左右。

    藺相如提供一百三十個,是爲了讓趙括有挑選的餘地。

    雖然趙括放權,但藺相如在官場混了幾十年,一些細節還是懂得。

    “都考覈過了嗎?”趙括問道。

    “全都考覈過了,學識上面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品性,就只能以後再看了。”藺相如道,他就算再厲害,也不敢一面就判斷出一個饒品性如何。

    而且人是會變的。

    “任命書送給他們吧,讓他們赴任前來一趟邯鄲。”趙括將名單交給藺相如。

    “全部嗎?”藺相如問道。

    “對。”趙括點零頭。

    藺相如眉頭一皺,這樣的話,名額就有些不夠了。但趙括金口已開,不能再收回,看來只能和李牧商量一下,削減當地官員的保留名額了。

    “不用削減燕地官員的保留名額,多給一些也無所謂,將這部分調到趙國來做官。以後燕地和趙地就是一家了,沒有必要分彼此。”趙括似乎猜出藺相如所想,開口道。

    “諾。”藺相如道。

    “第三件事,寡人已經同意燕地免稅三年,但是學院建設刻不容緩,縣級先不提,各郡必須各有一座學院,這件事由朝廷負責,並且祭酒和老師也要及時安排。諸位切記,以後燕地就是我趙國的郡縣,和我趙國其他地方沒有任何區別。諸位切不可因爲其曾經是燕國而區別對待。”趙括鄭重的道。

    爲了收復燕地民心,他從五年前還沒有攻佔燕國就開始謀劃,即便放着巨大的利益不要,也要得到燕地的民心。

    爲的不是別的,只是讓趙國不會像歷史上的秦國那樣,雖然滅了六國,卻不能收復各國的民心,最後各地紛紛揭竿起義,反抗暴秦。

    杜牧曾言: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

    趙括之前做出的舉措不是沒有用的,將俘虜種的糧食送給他們親人,幫他們寫信。幫助燕國抵禦東胡,包括免稅三年,士兵秋毫無犯等等,都讓燕地百姓對趙國產生了一些好福

    這些好感不足以讓他們對趙國有歸屬感,但更不會站出來反抗。

    還有通過商會潛移默化地推行趙國的度量衡,減少現在的阻力。

    這些過去看來都是白費功夫,現在都在發揮作用。

    隨着時間慢慢推移,五年,十年,一代人,兩代人之後,他們就會把自己當成真真正正的趙人,而不是所謂的燕國舊民。

    下諸侯割據已經數百年之久,各地風俗文化,語言文字早已不同,其他人沒有統一的經驗,不知道如何做,但是趙括知道。

    他絕不允許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努力被其他人破壞。

    這種破壞不止在於暴政,亂政,還包括兩地實行不一樣的制度或標準,對燕人鄙視、看不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