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誰也輸不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寫網文太難了字數:4157更新時間:24/06/27 14:34:51
    「整個燕國,恐怕沒有符合將軍要求的貴族。」秦遠搖了搖頭。燕國雖然傳承近八百載,燕氏子孫枝開葉散,不計其數。

    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絕大多數的宗族早已和王室脫離關係,與普通平民無二。最多也就是幹完農活,在田間地頭休息的時候,感慨一下當年祖上的風光罷了。

    剩下極少數根深蒂固的貴族也在子之之亂,齊國滅燕,昭王中興,公孫操弒君等一系列操作中被清繳的一乾二淨。

    別說大貴族,即便是中等貴族燕國都沒有幾個,和其他國家相比,頂多算是幾隻小貓,完全不值一提。

    「薊城的土地主要掌握在哪些家族手中?」李牧沉聲說道,既然沒有大貴族,那就只能對掌握土地最多的貴族下手了。

    趙國需要拉攏燕地平民,幫助趙軍打開城門的五千燕軍也需要封賞,這些土地從哪裏來,只能由燕國的貴族來出。

    當然,李牧不可能直接從貴族手中搶,咱是講道理的。

    「除了官田之外,佔據土地最多的三個貴族分別是田氏,韓氏,谷氏。他們都是最近幾十年脫穎而出的貴族,發展迅猛,每一家都擁有大量土地和僕役。」

    秦遠迅速說道,雖然不住在薊城,但秦家離薊城並不遠,秦遠對薊城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那就從這三家開始清丈土地,劃分田畝。」李牧拍了一下桌子,在紙上寫了田、韓、谷三個字,開始調查三個家族的信息。

    時間回到一個多月前,濟水河畔,秦趙兩軍再次爆發激烈的交戰。

    樂毅率領趙軍攻破秦軍濟水防線,王齕率領剩下的殘軍一路南逃,一直逃到滎陽,到這裏他已經不敢再退了,再退秦軍主力的糧道就被趙軍斷了。

    此時王齕心中是有苦說不出,他一個擅長進攻的將軍,被樂毅活生生打成了防守大師。

    「將軍,城內黔首看我們的目光有些不善啊。」呂不韋面帶憂慮,滎陽在大部分時間中都歸屬韓國,城內百姓在長期和秦國的作戰中,幾乎家家都有人死在秦軍手中,對秦國產生極大的恨意。

    並且秦國征服各地之後,採用不是仁政,而是暴力將秦法刻在所有人心中,反對秦法的,全部貶爲奴隸和隸臣妾,因此會經常發生叛亂。

    在秦國,每年都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奴隸或隸臣妾死於非命,可以說,只要被貶爲隸臣,就別想活着出去了。

    想要靠軍功擺脫隸臣的命運,不過是幻想罷了,一千個人中都不一定有一個幸運兒。

    過去商鞅爲秦國量身定做的制度,在秦國一步步擴張中,不斷暴露出其缺陷。

    王齕也知道秦國不得民心,所以之前都是在城外紮營,避免和當地黔首產生衝突,但現在秦軍幾乎損失殆盡,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如果不依靠城池防守,趙軍一個衝鋒就沒了。

    「要不……全部屠了!」桓齮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惡狠狠的說道。

    「不行。」呂不韋立刻說道,他雖然唯利是圖,但和桓齮這些殺才不同,心中還是有幾分仁慈的,戰爭是不可能避免的,但他並不想看到不必要的殺戮。

    「軍師既然提出來,想必已經有了解決辦法。」王齕問道。

    「將他們全部驅逐出去。」呂不韋說道。

    桓齮撇了撇嘴,將這些人全部驅逐出去和直接殺了有什麼區別?沒有糧食,搞得好像他們能活下去一樣。

    六國人果然虛僞,把儒家‘君子遠庖廚那套學的明明白白。

    你要是真仁義,真不忍心,就不要吃肉。

    既然吃了,就不要標榜自己心善,見不得殺生。

    嘴裏吃

    的噴香,卻用‘遠庖廚爲藉口,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和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

    可憐偷鍾的小偷被嘲笑這麼多年。

    「那就驅逐出去吧。」王齕沉默片刻,點頭答應。

    「我聽說趙軍在收攏黔首,我們將滎陽城內的黔首驅逐也能拖延趙軍的時間,再有數天,我們援軍就能趕到了。等到援軍趕來,再依靠滎陽堅守,即便是樂毅,想要攻下滎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呂不韋似乎看出了桓齮想法,解釋道。

    他還做不到像儒家臉皮那麼厚,即便這些人被驅逐,有趙軍在外面收攏,絕大多數也能活下來。

    至於趙軍不接收怎麼辦,那就等着和秦軍一起被罵吧。

    如果趙軍自始至終看都不看這些黔首一眼,沒有人會罵趙軍。

    但若是趙軍收攏各地百姓,唯獨對滎陽的百姓視而不見,導致絕大多數人被餓死。

    呂不韋敢肯定,趙軍絕對會和秦軍一起被罵。

    「趙軍收攏黔首做什麼?」王齕奇怪的說道,打了這麼多年仗,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把軍糧送給黔首吃的,還是其他國家的黔首。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幹,王齕一定會認爲對方是傻子,但偏偏這麼幹的是樂毅。

    「黔首也是一種資源,我們吃的糧食,穿的衣服,國家收的賦稅,都來源於黔首。」呂不韋說道。

    「那爲什麼我秦國打下來一些地方之後,會把當地的黔首全部趕走?」王齕問道。

    「一方面爲了減少隱患,這些黔首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對故國感情深厚,對我秦國意見頗大,將他們趕走,從國內遷人過來,可以迅速將此地融入秦國。另一方面,我秦國實施的是軍功制,這個制度需要大量的土地來維持。如果不將這片土地上的人趕走,我秦國沒有土地分給立功的將士。」呂不韋說道。

    這就是軍功制的弊端,不過更應該說是秦法的弊端。

    軍功制就是毛驢前面的食物,吸引着毛驢往前走,而秦法則是抽在毛驢背上的鞭子,驅趕着毛驢往前走。

    如果沒有食物在前面誘惑,毛驢被鞭子抽急了,就只能扭頭咬人。

    爲了讓毛驢聽話,秦國只能不斷開疆擴土,獲得土地。

    當然,秦國還有另一條道路,那就是改變苛刻的秦法,讓秦法變得不是那麼苛刻,給毛驢們緩一口氣。

    這片土地上的毛驢是天下最溫順的毛驢,只要有飯吃,餓不死,就不會跳起來咬人。

    但這是不可能的。

    秦法賦予了秦國最先進的抽血制度,他能夠將所有國人的血精準的抽取到國庫中,但又不至於讓國人餓死,使得秦國在同樣時間,能夠積累遠超六國的財富。

    見慣了毛驢每天能拉十盤磨,就絕不會想讓它每天只拉九盤。

    見慣了毛驢每天只吃一盆糠麩,就絕不會給他換成大豆,也不會給他第二盆糠麩。

    秦國想的只會是怎麼能讓毛驢每天只吃半盆糠麩,並且拉夠十一盤磨。

    因爲范雎的存在,使得呂不韋始終沒能獲得想要的權利,也讓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觀察秦國,去思考秦國的制度。

    秦國看似強大,實則已經夠能一眼看到盡頭。

    如果不加以改變,要麼亡在敵國手中,要麼亡在自己手中。

    不過呂不韋並沒有將這些告訴秦王稷。

    如果秦王稷年輕二十年,可能還有能力有魄力改變這一切,現在秦王稷只會孤注一擲,將所有的籌碼壓在一場戰爭上。

    秦王稷的雙眼已經被自己幻想出來的勝利遮蔽了。

    「既然如此,那趙國爲什麼有這麼多土地?」

    王齕奇怪的問道。

    「趙國和秦國不一樣。趙國雖然是軍功制,但過去的軍功制並不完善,最新的軍功制實施才短短數年,因此趙國有足夠的土地封賞將士。反觀我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已經足足一百年,幾乎所有能封賞的土地都已經封賞出去。」

    「第二,趙國幾年前收復河套,從河北移民過去。河北和河套都有大量空出來的土地,光是這些土地,就足以支撐趙***功制幾十年。更別說安置這些黔首了,就算再增加十倍,趙國也能安置的下。而且趙國給他們的,肯定是一部分開墾好的土地,一部分沒有開墾好的土地。除此之外,同樣的爵位,趙國賞賜的土地比我秦國要少很多,但是錢財多出不少。很顯然,趙王也明白土地早晚有一天會分完的,所以縮減了封賞的土地,用錢財代替。」呂不韋說道。

    六國中,他最關注的就是趙國。

    不僅僅是趙國的強大,更是因爲他出使趙國的時候,趙王對他說了一句話「汝妻子,吾養之。」

    雖然是讓他轉告給王孫子楚的,但這句話卻被呂不韋深深的刻在了腦子裏,並深感恥辱。

    他發誓要報復趙王,所以他每天研究趙王,研究趙國。

    研究多了,難免會將趙國和秦國放在一起對比。

    越對比,呂不韋越感覺秦國的制度沒有什麼希望,看似花團錦簇,實則烈火烹油,早晚會暴雷,而且一旦暴雷,就徹底沒救了。

    「所以……趙國有輸的資本,因爲他們有多餘的土地,但我秦國沒有。是這樣嗎?」王齕沉默片刻,看向呂不韋。

    他忽然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了幾分。

    「不。趙國同樣輸不起。趙國變法時間短是優勢,但也是劣勢。趙國雖然有多餘的土地,但是改革變法並未深入人心。一旦前線戰敗,國內就會動搖,大家就會質疑變法的正確性。到時候,趙國的處境並不比我秦國強多少。」呂不韋說道。

    「難怪大王一定要打這一戰。」王齕喃喃說道。

    這是拿秦國的國運去賭趙國的國運,勝者獲得一統天下的資格,敗者永遠退出。

    呂不韋沒有說話,他並不看好這一戰,因爲秦王稷心急了。

    過去秦國每發動一場戰爭,都會將外交走在戰爭前面。

    拉攏一切能夠拉攏的國家,剪除目標一切外援,然後集中力量幹掉目標。

    但是這一次,秦國沒能離間趙國和韓魏,將戰爭走在了外交前面,雖然事後及時拉攏了燕國和齊國,但這時候秦軍已經兩線戰敗,唯一的希望只是寄託在白起能夠力挽狂瀾上面。

    秦國最正確的做法是慢慢積蓄力量,然後等待趙國發動戰爭,聯合其餘五國共同攻打趙國。

    歸根結底,還是秦王稷老了,而趙王正值風華正茂,秦王稷害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

    「如果大王能夠年輕二十歲……」呂不韋嘆了一口氣。

    另一邊,趙軍追着秦軍一路來到滎陽,見秦軍逃入滎陽之後,開始在城外十里處安營紮寨。

    「剛剛得到消息,燕國和齊國對我趙國宣戰,秦國出兵攻佔野王,正在攻打上黨。」營帳內,樂毅將剛剛邯鄲傳過來消息告訴大家。

    「燕國和齊國出兵多少?打到哪了?」燕周連忙問道。

    「我們要不要撤軍?」賈偃問道。

    荀子等人也是眉頭緊鎖,燕國和齊國敢對趙國宣戰是他們沒有想到的,特別是齊國,這幾年齊太后當政,幾乎可以說是不修武備。

    「大家不要擔心,大王已經派廉頗、龐煖、李牧領兵迎戰三國了,至於齊國爲何會對我趙國宣戰,大家看看就知道了。」樂毅將信件遞給荀子。

    「

    這不是齊國幹的。要麼是秦國,要麼是楚國。」荀子看到齊人屠殺趙國一鄉之後,直接搖頭說道。

    他見過齊太后和齊王,兩人性格都很軟弱,做不出來這種事。

    況且齊國想攻打趙國也不需要這麼麻煩,和燕國一樣,打着收復失地的旗號就行了。

    這麼做只會徹底激怒趙國。

    必然是有人想要挑起趙國和齊國之間的矛盾。

    但是荀子靠一封信無法推測出背後到底是秦國還是楚國。

    趙國和齊國爆發戰爭,秦楚兩國都能夠從中得到利益。

    「楚王和春申君也不像是這樣的人。」公孫龍有些不確定,「而且據我所知,楚國之前一直在攻打魯國,即便挑起我趙國和齊國之間的矛盾,從中獲利,也應該等到吞併魯國之後。不過……也不排除楚國是爲了混淆視聽。一個魯國,對於楚國來說,隨時都能滅掉。」

    「不管是誰,敢殺我趙國一鄉,我必屠他滿門。」樂乘沉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