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淘砂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寫網文太難了字數:4119更新時間:24/06/27 14:34:51
受於時代的限制,秦王稷和范雎並不知道隴西以北的西套平原以及更北方的河套平原是一塊怎樣肥沃的土地。
他們只是知道河套這個名字,以前被趙國稱爲河上地,至於具體環境如何,適不適合種糧,面積多大,人口多少,一概不知。
畢竟有富饒肥沃的中原在側,誰會將目光放在貧苦落後的邊疆呢,歷史上無論是秦朝還是漢朝奪得河套之後,都未能將其開發成糧倉。
如果不是有人稟報,趙國的疆域已經擴張到隴西以北,秦國壓根不可能將目光放在那裏。
「南方……西方……北方……本以爲會相安無事的北方,沒想到也出了狀況……」秦王稷將目光緩緩朝上移動。
地圖上隴西以北是大片空白,連黃河的走向都沒有,只簡單的標註了朐衍、河宗、黑姑等名字,如今看來,這些名字很有可能要變成一個名字:趙國。
「不知道前線戰況如何……如果不能打開局面的話……」秦王稷心中暗暗思索着,有沒有必要將力量放在北方。
不過范雎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關中以北溝壑縱橫,一道道深溝將大地分成一塊又一塊高地,當地人稱這些又高又平的高地爲「原」。
一座座大原連在一起,望不到盡頭,也走不出去,足以消磨一切的雄心壯志。
「除非有一條貫穿南北的道路,否則絕對不能跨過這麼遠的距離攻打趙國河套。」秦王稷心中一凜。
這種地形,光是運糧就足以讓人絕望,他寧願在戰場上真真正正和趙軍作戰,也不願面對走不出去的大原。
「前線情況如何?有沒有消息傳來?」秦王稷沉聲問道。
他早就收到了九鼎丟失的消息,不過他還是決定得張若一個機會,將九鼎奪回來。
九鼎很重要,但一名將軍的忠心更爲重要。
「稟大王,暫時還沒有。」秦柳搖了搖頭。
「希望他不要讓寡人失望。」秦王稷喃喃說道,三川已經拿下,如果再能奪回九鼎,戰略的一階段就算圓滿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分裂三晉,先是在政治上分裂三晉的結盟,然後在地形上分裂三晉,使得三晉無法抱團,進而逐個擊破……
「大王放心吧,張若將軍是我秦國宿將,不會讓三晉跑掉的。」范雎笑着說道。
「希望如此吧。」秦王稷嘆了一口氣,「對了,官吏和糧草都安排好了嗎?」
「官吏已經任命好了,一半是從各地調過去的,一半是直接從軍中任命的,因爲距離不一,預計得一個月左右能夠全部到任。糧草從昨天開始就運往王城了。」范雎抱拳說道。
世人都以爲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殊不知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
「報……大王,前線送來的消息。」這時,一名守衛從外面走了進來,抱拳說道。
「呈上來。」秦王稷接過來一看,頓時勃然大怒,將書信重重的砸在地上,「真他娘的不要臉,你張若怎麼敢說出這種話的……明明沒有做到,放跑了三晉,居然好意思說成自己的計謀。天下怎麼有你這種不要臉的人。」
守衛連忙退到一旁,低着頭,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生怕被秦王稷注意到,受了無妄之災。
只有范雎毫不在意的走上前,撿起地上的書信,看完之後,哈哈大笑道:「這張若倒是個妙人……。」
「相國難道不生氣嗎?」秦王稷看向范雎。
「大王,楚國有句話,叫做「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如今九鼎已經丟了,我們即便是再憤怒,也不會讓丟掉的九鼎回來。張若的辦法雖然是爲自己辯解,但並非沒有價值。九鼎,誰不想要?韓魏怎麼可能乖乖送給趙國?最後無論
是三晉哪一個得到,都免不了產生矛盾。」
「即便是韓趙魏將九鼎分了,每個國家各三個亦或是幾個,都會有人不滿。到時候……就是我秦國的機會。一直以來,臣都對少府(呂不韋)的計劃有些擔憂,若是再加上張若的計劃,二者配合,成功率將大大提升。」范雎笑眯眯的說道。
這就是九鼎的魅力,你明知道裏面會有陷阱,但還是會忍不住去踩。
「就沒有辦法將九鼎奪回來嗎?」秦王稷不甘的問道,這可是九鼎啊,國之重器,難道就這樣拱手讓給三晉?
「大王,九鼎畢竟只是死物,若是能夠引起三晉發生內訌,我們便是失去九鼎也是值得的。況且……等到將來一統天下,九鼎不是還會回到我秦國嗎?」范雎說道。
秦王稷雙手緊握,面露掙扎,九鼎,可是秦國幾代人的夙願啊。
好不容易有機會和實力佔有,卻被三晉給奪過去了,他怎麼可能甘心!
「大王,大局爲重!」范雎鄭重的說道。
「那接下來怎麼做?」過了好一會兒,秦王稷緩緩鬆開緊握的雙手,長呼一口氣,眼睛望向殿外,目光堅定,「九鼎,就先讓你們保存幾天,我秦國早外會奪回來的!」
「先靜等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我國如果進攻韓魏,兩國迫於我國的壓力,爲了自保很有可能會主動將九鼎送給趙國。我們可以派人與韓魏恢復友好,告知兩國,我秦國不會繼續進攻。只有如此,他們才會有底氣和趙國爭奪九鼎。同時,我國可以暗中向三川運糧,準備接下來的大戰。」范雎嘴角露出一絲澹澹的微笑。
「好,此番寡人定要讓三晉知道,九鼎不是那麼好拿的。」秦王稷重重的拍了一下桉臺,站起來大聲說道,「別人去寡人不放心,不如就由先生親自出使吧。先生當年離開魏國之後,便沒有回去吧。這次正好回去看看家鄉,也讓魏王看看,他是多麼的眼瞎,將如此大才拱手送給我秦國。」
在這一點上,秦王稷還是很感激魏國的。
商鞅,張儀,范雎……正是有了魏國源源不斷的爲秦國輸送人才,才有了如此強盛的秦國。
可以說,如果沒有魏國的昨天,就沒有秦國的今天。
秦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魏國的幫助。
讓秦王稷不喜的是,魏國不僅爲秦國輸送人才,還爲趙國輸送人才,甚至將自己親弟弟都送給了趙國。
不僅使兩國關係越發親密,還使得趙國國力得到迅速提升。
大量士子從各國趕往趙國,拜見魏無忌,之後受到魏無忌的舉薦,得以做官。
「先生這次回去,就乘坐寡人的華蓋吧,寡人讓飛廉軍護送你去韓魏。」秦王稷看到范雎想拒絕,立刻揮手道,「以先生對我秦國的大恩,值得如此。先生不必拒絕。」
他就是要讓天下人看看,當初被魏國看不起的人,被魏國丟在廁所裏,任由賓客在身上撒尿的人,如今在秦國受到怎樣的重用,掌握怎樣的權利。
每個人都是自命不凡的,每個人都不會認爲自己比範雎差。
當他們看到范雎的境遇,會怎麼想?
一種是范雎這種貨色都能受到秦王重用,我去了之後不是比範雎還厲害?
另一種是,魏國連範雎這種大才都留不住,還能有什麼希望?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是秦王稷樂意看到的。
「臣此生必爲大王肝腦塗地。」范雎長拜在地,感動的說道。
……
另一邊,巡視完大半個趙國的趙括終於開始了迴歸之路。
在河間郡,趙括接着見了燕國俘虜,安撫了大家的情緒,告訴他們,趙國會按照當年的約定,五年
之期,也就是明年便放他們回家。
燕國俘虜對趙括非常感激,這年頭俘虜是沒有人權的,趙括即便將他們全部砍了,世人最多也只是口誅筆伐罷了,不會造成實際性的影響。
但趙括不僅沒有殺他們,反而答應放他們回國,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時候,還會幫他們寫信,寄給家人,並帶上一部分糧食,讓他們的家人不會因爲失去了一個勞動力而餓死。
除此之外,趙國還會給他們帶來一封家人的回信,讓他們能夠瞭解家中的變化。
變化並非都是好的,但至少不是最差的。
不過,燕國俘虜心中雖然感激趙括,但還是有一些疑慮。
畢竟只要他們還沒有回去,誰也不知道趙國是不是在騙他們。
接着,趙括來到趙國唯一的海港,也是天下最大海港。
整個趙國百分之九十九的海鮮都是來自這個港口,也正是因爲有了這個港口,趙國才得以支撐十萬精兵。
袁華前往瀛洲運送金銀了,沒有在港口,趙括叮囑趙淼,等袁華回來之後,告訴他近期不要出海了,後面還有其他任務。
巡視完海港之後,趙括便調轉方向,乘船返回邯鄲。
沿着河水一路南下,兩岸是成片成片的白蠟樹以及零星的村莊,雖然談不上繁榮,但至少不是一片荒涼的灘塗了。
繼續往南,黃河兩岸開始變成大片大片的農田。
黃河沉澱下來的河泥,非常肥沃,畝產往往是上田的幾倍,不過若是遇到洪澇,很有可能顆粒無收。
即便如此,勤勞的華夏兒女依然冒着生命危險在黃河欄杆開墾田地,種植莊稼。
除了濱海的鹽鹼地之外,黃河兩岸沒有一塊空地。
站在船上放眼望去,黃河岸邊有不少扎着頭巾,赤着雙腳的百姓,捲起褲管站在水裏,手裏拿着一根黑鐵棒,放在河水中戳啊戳,然後輕輕晃動,再戳啊戳,鐵棒上便多了一層黑色的顆粒。
只見男子高興的將鐵棒上的黑色顆粒捋到盆中,用水清洗乾淨,再裝到袋子裏,等到袋子裝的差不多了,就會提到岸邊放好,等待收購人員的出現。
除了男子之外,還有少數的婦女和孩子也在水中做着同樣的事情。
趙括經過他們,他們擡起頭羨慕的看着眼前的大船和船上的人,然後彎下腰,繼續低着頭忙碌着。
「爹,他們是在做什麼啊。」小破奴拽了拽趙括的衣袍,指着在水中忙碌的人們,好奇的問道。
「他們是在淘鐵砂。」趙括輕聲說道。
黃河的泥沙中含有豐富的鐵砂,這些鐵砂中的含鐵量高達百分之六七十,而且沒有任何開採難度,歷史上直到二十一世紀初,黃河兩岸都有很多靠淘鐵砂謀生的人。
後來,隨着大量鐵砂船在黃河中來回扒拉,嚴重影響黃河河道通行,以及黃河的生態環境,國家才開始禁止在黃河中淘鐵砂。
不過趙國並沒有這些危害。
因爲趙國壓根就沒有鐵砂船,也不可能造出後世的先進器械。
光靠人工在水裏戳,就算是再大的鐵棒也不會對航運和生態環境造成啥影響。
反而從黃河中淘上來的這些鐵砂對趙國來說異常珍貴。
從青銅器跨度到鐵器,雖然從時代上來說,技術已經趨近於成熟,但想要真正的邁入鐵器時代,沒有大量的鐵來提高技術是不行的。
但趙國的那些鐵礦,含鐵量太低了,並且有大量雜質,和國外的那些富鐵礦根本沒法比。
而黃河中的這些鐵砂品質超過了趙國所有的鐵礦,可以大大減輕冶煉方面的壓力,打造出來的兵器,質量也會更加出色。
在沒有能力得到國外那些富鐵礦石的情況下,這是趙國唯一能得到的優質鐵礦石了
因此趙括不僅沒有禁止採砂,反而主動將這件事公佈出來,並由官府提供磁鐵棒供百姓採砂,收購採上來的鐵砂。
百姓多了一份收入,趙國也能夠得到優質鐵礦。
美中不足的就是每天淘上來的鐵砂太少了,遠遠不足以支撐趙國的消耗。
「鐵砂是什麼?」小破奴不解的問道,這些名詞對於他來說太陌生了。
趙括笑了笑,沒有解釋,而是下令靠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真正想要瞭解當地的生活,光靠走馬觀花是不行的,必須親身體驗。
同時,也能夠讓小破奴和趙政增長見識,瞭解什麼是真正的趙國。
一個只會待在王宮中的君主,是不會成爲明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