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穩定糧價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寫網文太難了字數:2092更新時間:24/06/27 14:34:51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希望有人站出來反對,卻都不希望這個人是自己,趙括積威已久,內有諸位大臣支持,外有近三分之一的官員是趙括的死忠,還有十萬大軍和千萬萬萬百姓的擁護。
光憑他們這些人想要讓趙括和趙國文武大臣改變決定,無疑是蚍蜉撼樹。
最後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錢財乃身外之物,都是小事,以後還有機會。
即便他們心裏清楚,妥協一次之後,就只剩下一直妥協。
“這件事即刻通報全國,不得有誤。”趙括將文件翻到下一頁,繼續說道,“第十六條,平衡糧價。寡人欲在邯鄲、武陽、晉陽、九原、鄴城五地建立糧倉,用來儲存糧食,平衡糧價。”
“從明年一月一日起,新度量衡下,趙國境內糧價不得低於一百五十錢每石,不得高於兩百一十錢每石。也就是說,舊度量衡下,糧價不得低於二十五錢每石,不得高於三十五錢每石。”
糧價是必須平衡的,如果不能平衡糧價,名義上用來幫助農民的借貸最後必然會像青苗法一樣淪爲剝削農民的助力。
表面上是兩分利息,實際上翻倍都有可能。
不設標準,凡有戶籍者皆可借貸,允許勞力償還,也是爲了避免走青苗法的舊路。
至於還不上的,可以申請延期,延期之後依然還不上,那就留下來給朝廷幹活吧。
不過只要不是遇到災年,耕牛被偷了之類的,那點種子怎麼也還上了,遇到災年趙國自然會採取別的措施。
如果剛借的耕牛被偷了,而且沒有抓到小偷,你也沒辦法證明,那……只能自認倒黴,靠幹活償還吧。
即便是抓到小偷,租借者也會受到一定的處罰。
“另外,明年一月一日起,各邊境關隘、城池嚴查過往商隊,禁止一粒糧食流出趙國,凡是私自將趙國的糧食販賣出境者,抄家起步。凡是從其他國家運送糧食入趙者,免除所有入關稅、入城稅。”趙括繼續說道。
如果不能限制糧食流出,一旦其他國家糧價上漲,各地商人必然瘋狂涌入趙國購糧,賣給其他國家,就算趙國糧食再多,也無法做到真正平衡糧價。
至於其他國家糧價下跌,商人在其他國家瘋狂收購糧食,然後賣給趙國,趙括沒有絲毫的擔心,糧食有多少他收多少,一分錢都不會少。
】
趙括聲音剛剛結束,下方頓時響起嘈雜的聲音,和之前宣讀的那些政策不同,後面這兩項則是真正觸及到絕大部分人的利益了。
趙國所有官員,除了剛加入趙國不久,還沒來得及購地的之外,其他所有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大地主。
華夏人對於土地的執念是刻在骨子裏的,一旦發達了之後,第一件事想的就是買地,不管是回老家買地,還是在發跡的地方買地。
總之,必須買地。
只有買了土地,子子孫孫才能一直延續下去,一步一步發展。
像趙勝、樂毅這些有封地就不用說了,土地那都是大把大把的。即便是沒有封地的,在城外、或是老家也都有大量的土地。
穩定糧價,就相當於限制了他們賣糧賺錢。
以往災年的時候,他們一石糧食甚至能夠賣到百錢,現在最多也不能超過三十五錢,再去掉成本,這是多少倍的差距啊!
就在衆人吵鬧的時候,馮亭突然站了出來,在所有人的期待下,高聲說道:“大王英明,此乃利國利民之舉,臣等全力支持。”
頓時,整個大殿安靜了下來。衆人的眼神從期待變成了疑惑,然後變成了憤怒,恨不得把馮亭吞了。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
“你這是做什麼?”靳黈瞪了馮亭一眼,有些生氣的說道。
他不是反對馮亭附和趙括,對於他們這些來自他國的官員,唯一的支持就是趙括的信任,況且限制糧價只是少賺錢了而已,又不是不賺錢,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馮亭在此時站出來就相當於充當急先鋒,和趙國大部分官員作對,他們在趙國無根無基,如果得罪了趙國大部分官員,後果可想而知。
“放心吧,他們不僅不會生氣,事後還會感激我站出來阻止了他們犯錯。”馮亭笑着對靳黈解釋道。
“韓魏齊秦四國已經得到了曲轅犁和水車,燕國和楚國快則明年,晚則後年,必然也會開始推廣曲轅犁。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未來幾年各國產糧必然暴增。”
“產糧暴增,糧價必然下跌。甚至有可能跌到有史以來最低,表面上看限制最高糧價讓我們賺的錢變少了。但同樣設立的還有最低糧價,在各國糧價都暴跌的同時,只有我趙國的糧價不會暴跌,從而保護了我們這些人的利益。”
在其他人還在爭吵的時候,馮亭一眼就看出這個政策對他們的好處,並且及時站出來,阻止大家吵下去。
實際上如馮亭所說,各國產糧突然增加,人口還是和之前一樣,糧價暴跌是必然的。按照正常趨勢,暴跌後的糧價會隨着人口一點點增加而攀升,直到迴歸正常水平。
如果遇到饑荒、戰爭則是另一回事。
在現在的政策下,去掉路上的損耗,趙國糧商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利潤了,如果距離再遠點,虧本都有可能。
但是馮亭又不是商人,又不炒糧,糧價平穩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至於商人的死活,那就和他沒有關係了,沒看趙國商會的大東家趙牧都沒有說一句話嗎。
“原來是這樣!”靳黈恍然大悟,心悅誠服的說道,“再下佩服。”
本來馮亭把上黨送給趙國,害的趙國和秦國幹了三年仗,差點被打廢,趙國很多人都不喜歡他,連帶着靳黈、韓非這些從韓國來的都不受趙國官員和百姓待見。
這次馮亭及時將話題結束,制止其他人繼續犯錯,也算緩和了雙方關係,改變趙國官員對他們的看法。
在馮亭的提醒下,一些官員逐漸反應了過來,開始出聲附和,很快,這個政策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