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初遇高適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壽王字數:2087更新時間:24/06/27 14:14:31
李琩明白皇甫惟明說的稅法是什麼意思。
唐初,徵收賦稅實行租庸調制。租庸調以人丁爲依據,所謂“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
但至現在,隨着土地兼併的加重,均田制被嚴重破壞,人口或逃亡,或成爲募兵,或隱入高門大戶之下,這樣的背景下,唐朝不僅沒有調整稅法,還責成鄰保代納租庸調,結果迫使更多的農民成爲逃戶。
李隆基年初下的讓逃戶自首的令,就是這個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但李隆基這個召令,只能飲鴆止渴,要想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改制勢在必行。
不過,斷人財路,等於殺人父母,歷來要想改革經濟制度,都伴隨着反抗,動亂,甚至是戰爭。
現在大唐正處於鼎盛之時,李隆基顯然沒有改制的心思。
想到此處,李琩悠悠嘆了口氣。
士兵上前,將皇甫惟明拖了下去,王忠嗣默然的看着,沒有說話。
李琩帶士兵將人拖下去,道:“現在人已拿齊,王將軍審定之後,報刑部吧。”
“喏。”王忠嗣應聲領命,又道:“殿下,您還耕地嗎?”
“當然。”李琩點點頭。
能賺取一波名聲的機會,李琩自然不會錯過。
他走到田地中間,對百姓道:“聖人去年年初,親自開犁,以爲天下表率,本王這個做兒子的,自然當效仿。如今諸位鄉親田地初還,便由本王起個頭,開這第一犁,盼今年風調雨順,諸位鄉親都有個好收成。”
聽到皇子要犁地,百姓們都鼓起掌來。
李琩前世時,體驗過犁地這活,所以幹起來也算是有模有樣,只是剛犁了一溝,就感覺腰酸背痛。
不得不說,沒有機械化的古代,百姓是真的苦。
若只是苦也就算了,還要遭受重重的壓迫與剝削。
王忠嗣見李琩耕了一犁就累得不行,忙上前道:“殿下,您身體不適,不宜勞累,開了犁即可。”
“也好。”李琩也不逞強,把犁推給王忠嗣,道:“王將軍也來試試,完了按照之前的方案,把地還給大家。”
“王忠嗣聞言一怔。
他從小到大,哪裏幹過這個活,不過李琩都這麼說了,他也不好拒絕,便道:“喏。”
應了一聲,便開始動手,犁了一溝,同樣已經累得不行。
但考慮到李琩生着病都能犁一溝,他怎麼都得多來幾溝。
於是只能咬牙堅持。
另一邊,楊玉環給李琩擦着汗,笑道:“沒想到郎君還會務農,不過可惜……”
“可惜什麼?”李琩問道。
楊玉環道:“可惜臣妾不會織布,不然我們還可以過男耕女織的生活。”
李琩聞言一笑,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若真去種地,估計種得還不如陶潛先生。”說着拉起楊玉環的手,又道:“你這雙手,彈琴可令人心醉,若是織布,恐怕我一年也穿不上一套新衣。”
楊玉環被李琩的話逗得咯咯笑了起來,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也算得上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兩人正說着話,一書生打扮,三十來歲的男子靠了過來,恭恭敬敬的給李琩行禮道:“拜見壽王殿下,拜見王妃。”
李琩聞言好奇的打量了面前的書生一眼,問道:“閣下是?”
這書生道:“小民高適,字達夫,渤海蓨人。”
這人李琩不熟悉,但是這名字,李琩可相當熟悉,因爲前世時,他可沒少背誦高適的詩詞。
而且高適除了詩歌成就頗高,本身政治才能也很出衆,做過節度使,平過永王之亂,封侯拜將,一樣不落。
可惜的是,發跡太晚,年近五十,才開始登上政壇。
“原來是達夫先生。”李琩禮貌的回了一句。
高適聽李琩的語氣,似乎是認識他,眼神中掠過一抹驚訝之色,道:“殿下識得小民?”
李琩道:“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其實,現在的高適相比而言,並不出名。
爲了謀個一官半職,高適一路已經拜訪過李禕、韋濟、薛據等人,還爲這些人做了詩文,只是可惜,沒得到重用。
所以現在聽到李琩隨口說出他做的詩文,高適是又高興,又感動,道:“這詩是小民前年所做,沒想到殿下竟然記得。”
李琩笑了笑,道:“達夫先生去年落第,我以爲先生去了北方,怎麼到了這蘭州?”
高適道:“不瞞殿下,小民先前與張長史同遊,聽聞殿下在蘭州查辦駭人聽聞的大案,便來瞧瞧。”
高旭所說的張長史,便是張旭,書法大家。
“那你來晚了,案子已經查完了。”李琩笑着調侃一句,接着道:“不過先生要是不介意,後續我們可多聊聊。”
“當然,當然。”高適連忙道。
唐朝的文人,若是科舉不中,家世又一般的話,大都有四處求訪的習慣,就像杜甫後來所說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所以李琩能客氣的邀請高適,算是給了他極大的面子。
而對於李琩來說,要是能籠絡到這種富有文采,又有政治軍事才能的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爲這樣他就可以用詩文交流爲幌子,讓李隆基以爲他身邊都是一些沒有威脅的人。
李琩看着面前的高適,再看看這些因爲分到地而滿臉喜悅的百姓,再一次否定前幾日他自己的疑惑。
誰說他什麼都沒有改變呢?
他至少爲百姓做了事,也讓自己的聲譽得到提高。
他本來就是皇子,又有武惠妃的勢力,很多人原本就有攀附之心,現在只有提高聲譽,不怕有才能的人不來。
李琩沉思之間,王忠嗣終於犁完了地。
王忠嗣氣喘吁吁的來到李琩跟前,道:“殿下,臣今日方知種地之艱難。”
說罷直接累坐到田坎上。
“王將軍辛苦了。”李琩笑呵呵的慰勞了一句,轉道:“對了,王將軍,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高適先生,頗有才識。”
李琩這話,算是給高適引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