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墨經》的智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何須言名字數:2009更新時間:24/06/27 14:01:48
    章邯看我流露出震驚之色,怒吼一聲:“大膽,你竟敢胡言亂語!來人,將其拖出杖斃!”

    公輸進與何顯嚇得雙股戰戰,差點癱坐在地上。我連忙制止道:“章邯,這是做什麼?”

    章邯道:“殿下,此人竟敢口出狂言,殿下爲驪山帶來如此工具,他豈敢與殿下爭名!”

    我擺手讓進來的士兵退下,然後對着何顯說道:“何顯,不要害怕,你說你認識此物,可否詳細告知於我?”

    何顯慌忙深鞠一躬,解釋道:“稟殿下,小人罪該萬死。殿下所畫滑輪小人確實在《墨經》中見過,只是其中只有殿下所畫第一種固定的滑輪,卻沒有後面兩種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將滑輪固定在被運送的石材上。

    小人與公輸坊主實驗之後,發現《墨經》中所記載的與第一種固定滑輪一致的滑輪,只是以木料製作而成,並不能節省人力,後兩種則大大節省了運輸的人力,是小人沒有說清楚,請殿下責罰。”

    我聽後一陣失落,本以爲何顯也是穿越過來的,這樣起碼可以一起尋找回去的方法,再不濟也有個作伴的聊聊天,哪像現在,整天被關在咸陽宮,連這個世界什麼樣都沒仔細看過,也沒有人能說說話。

    回過神來,我又問道:“你說《墨經》中竟然有滑輪的製作和使用方法,此事屬實?”

    這次公輸進回道:“稟殿下,確實如此。小人對《墨經》的熟悉不及何顯,所以並未發現,但回去之後小人查閱之後,書中確實有提到用挈與滑車來幫助提升重物的記述,其中的挈就是殿下所畫的滑輪。”

    ‘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覷,竟然在戰國時就想到了用滑輪幫助提升重物,同時代的阿基米德被稱爲力學之父,不知道墨家對於力學的研究達到了何種程度。’

    心念至此,我問公輸進道:“《墨經》可否借我一觀?”

    公輸進還未回話,章邯率先說道:“殿下,《墨經》乃墨家所著,博士宮中應有藏書,他們手中沒有較爲完整的《墨經》。”

    “稟殿下,左校令所言甚是。因此書字數較多,製成的竹簡笨重,且小人也沒有適合藏書的條件,手中只有殘本,較爲分散,殿下可前往博士宮觀閱。”公輸進小心翼翼地說道。

    一家之著作,字數必然不少,以現在的書寫條件,確實會是很大一堆竹簡。我反應過來,笑了笑道:“是我心急了,想看看這部奇書,你們提醒的對。”

    隨後我又詢問了關於冶鐵一事。

    通過章邯的講述,我大概瞭解了秦朝冶鐵技術的發展情況。

    原來在秦朝時冶鐵技術已經較爲發達了,只是柔化鐵(俗稱熟鐵)的技術因爲耗時耗力而且產量低還未廣泛應用,主要還是通過將鐵融化倒入模具澆築成型,也稱之爲生鐵,以白口鐵爲主。

    白口鐵的特性是剛性強但比較脆,優點是耐磨,但是無法鍛壓,所以在秦朝鐵主要還是用作農業手工業工具的製作,比如鐵耜、鐵銻、鐵鐮、鐵耨、鐵鏟、鐵鋤、鐵犁等等,無法成爲兵器,少數天下聞名的利器則是通過工匠不斷地重複實驗打造出來的熟鐵。

    但是鐵與其他物質能夠發生反應的情況繁多,加上信息閉塞,鐵匠無法互相交流,就算偶爾有人打造出來能用的熟鐵,也不能保證次次成功,鑄劍師就成爲了一個比較神祕的職業。

    秦朝統一六國前比較出名的幾家冶鐵業家族,例如卓氏、程氏等等,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全部被集中到某一地進行管理,並且官府設置了主鐵官一職,將冶鐵業收歸官營。儘管如此,受制於此時依然主要使用木炭冶鐵,成本比較高昂,鐵的產量一直不算很高。

    ‘唉,歷史的發展需要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先進的社會制度與落後的生產力存在矛盾……’我不由得想起了後世這些耳熟能詳的社會理論。

    即使我成爲了秦二世,擁有秦朝人無法擁有的技術和生產方式,但如果不考慮秦朝落後的社會制度而強行做一些改變,恐怕我的下場比王莽還要悽慘,畢竟我可不是開國皇帝。發展生產力和匹配相應的社會制度缺一不可啊。

    聽完三人的講述,我對章邯說道:“滑輪一事就交給你辦了,如果實驗成功,可以儘快推廣到其他在建工程,以後也可以慢慢普及到平民百姓家中。”

    章邯行禮稱是。

    隨後我又對公輸進、何顯說道:“雖然近些年墨家和公輸家逐漸沒落,但我清楚你們所擁有的機關之術能夠帶來什麼,以後我有其他想法,會差人告訴你們,你們可以一起琢磨,前提是不能影響驪山陵的修建。何顯可以參與驪山陵的建造。”

    兩人欣喜不已,能夠獲得我的支持已然不易,更遑論我能夠在機關之術上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百家爭鳴的景象已經隨着天下一統漸漸平息,諸子百家之人仍然堅持傳承着他們自己的學說。西方的文藝復興爲他們帶來了極大的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而我華夏的百家爭鳴卻在輝煌過後沉寂了兩千年,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遺憾。

    一切安置妥當,也到了該回咸陽的時候。

    三人將我送出官署,將要登上馬車時,天空卻洋洋灑灑地飄起了雪花。

    古人常說,瑞雪兆豐年,我從小就喜歡下雪天,偶爾感受着“千裏冰封、萬里雪飄”的豪邁氣概,偶爾想象着“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萬籟俱寂,也會暢想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而我在溫暖的房子裏擁爐而坐的愜意。

    只是不知道構築驪山陵、興建阿房宮、築造上郡長城的民夫以及大秦各地千千萬萬的百姓,有幾人能夠熬過這刺骨的寒冬,活到明年春暖花開。

    當然,還有已經走到南郡的始皇帝……

    “多好的華夏百姓啊,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們。”我輕輕說了一句。不知道是對章邯說的,還是對自己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