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聲勢浩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大明英雄字數:5488更新時間:24/06/27 13:49:20
    朱升是朱元璋的同宗,年齡比較大,但是老當益壯,爲朱元璋出謀劃策了很多次,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朱升僅憑九字真言,就可爲大明國師。

    不過謀士朱升不喜做官,想過隱士的生活。

    朱元璋專門看了朱升的傳記,因此他很清楚朱升的人生軌跡。

    這次他之所以搞這一個活動,就是激發大家向朱升學習,積極爲未來大明的江山,獻計獻策。

    也許很多人根本沒有大局觀念,他們之會做自己上級發布命令讓他們做的事情。

    就跟後世的很多打工人一樣,胖他當小領導,他都不幹,他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後,下班了事。

    還有一個目的,朱元璋借這次大型的建言活動,給自己手下多發一些津貼。

    當然了,朱元璋不會搞什麼大鍋飯,而是按照各自的級別,發放不同的獎金。

    劉伯溫,李善長,徐達,湯和,胡大海,常遇春,這些股肱之臣,只要參與建言活動的,每人獎勵一萬兩白銀。

    其他層級的獎勵,依次遞減。

    朱元璋相信,不論時光如何流轉,形勢如何變化,真金白銀,那是不變的硬道理。

    這次獎勵不從府庫裏面支出,從他生意賬戶的盈餘支出。

    其實朱元璋就是想借這次機會看看自己到現在爲止,到底賺了多少銀子。

    朱元璋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當自己沒有銀子,甚至連銅板都沒有的時候,卻是自己最需要錢的時候。

    自從朱元璋和沈萬三開始做生意,他就沒有關注自己究竟賺了多少銀子。

    參加紅巾軍以來,朱元璋的注意力放在了軍事鬥爭上面,畢竟這是事關生死的大事。

    其他事情只能屈居二線,現在眼見着一統華夏即將到來,發展經濟的任務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大明建立之日,正是百廢待興之時。

    如何發展經濟,需要國家,大戶大力投資。

    朱元璋給這些開國功臣提前給予大量的金銀,也是爲經濟重建提供流動資金。

    雖然自古以來,當官不能發財。

    但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是,當官的俸祿遠遠高於一般富戶的年收入。

    真實歷史上,洪武大帝出於自己是農民出身的考慮,他覺得當官的,不需要那麼多的俸祿,因此給官員定的俸祿是歷史上是最低的。

    因此造成了大明出現了整體上貪腐流行的局面,大部分官員其實並不想貪,但是不貪就活不下去。

    不過這一點,洪武大帝到死都沒有搞明白,臣子們也無人搞進言。

    這次朱元璋就是借這樣的重大國是,給跟隨自己的將領們以真實的回報。

    朱元璋覺得什麼高深的理論,不如實實在在的利益。

    歷史上的趙匡胤之所以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那就是補償到位,要不然,一定會出亂子。

    其實趙匡胤就是摘桃子,不過他也是厚道人,保住了柴榮之人的性命,要是換做別人,估計柴榮家人估計會人頭落地。

    朱元璋發現多看書,真的是太有益處了。

    華夏歷史幾千年,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替,數不清的人,留下了很多歷史教訓。

    人性卻是很穩定的,變化的不大。

    放眼世界來說,大明建立之後的百年間,西方還處於黑暗的中世紀,羅馬帝國隕落。

    這讓朱元璋大幹一場的信心是非常充足的。

    放眼天下,展望世界,他朱元璋沒有對手。

    成吉思汗之後,朱元璋覺得他的武力值是最強大的。

    這樣一想,朱元璋的心情那

    真的是相當不錯!

    這天下哪裏都能去得!

    人之所以會痛苦,那是因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目光短淺所致。

    一旦開闊了視野,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一次穿越回來之前,當時的朱建華還抽空買了一副世界地圖回來。

    不過朱元璋知道,這副地圖他會保密一段時間,等到大明一統華夏之後,他再拿出來,讓他手下的那些驕兵悍將重新樹立新的目標。

    軍隊就是用來打仗的。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其實現在朱元璋實行的軍隊屯田制,類似於唐朝的軍隊制度,並沒有對農民造成大的負擔。

    要不然,以朱元璋現在的地盤的經濟實力,難以養活這麼龐大的軍隊。

    華夏最富有的地區,現在是張士誠佔領,不過很快就會歸屬朱元璋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裏那是洋洋得意的。

    自從小和尚朱重八投奔郭子興以來,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一樣。

    本來郭子興的勢力在衆多紅巾軍之中,並不出衆。

    而且郭子興本人是文人,打仗能力那是很一般的,要不然,也不會被彭大帥等人排擠。

    要是朱元璋不出現,估計郭子興的勢力一定會被別的勢力吃掉,那簡直是一定的。

    朱元璋想起以前的事情,也是感慨萬千。

    人生充滿着各種可能性,上天眷顧他,讓他可以一飛沖天。

    從社會最底層變成了最高權利的掌控者。

    從這個意義上說,朱元璋的經歷,那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回顧歷史,朱元璋對於自己那是相當的自信,可以說是自信滿滿。

    一個人最不好的情緒,就是自卑。

    之前的朱建華就是這樣的,常常自卑,以後的朱元璋那是絕對不會自卑了。

    以前朱建華的老師曾經告訴他了九字真言,出大力,流大汗,賺大錢。

    但是對此,朱建華還是有意見的,因爲賺大錢的人並不會出大力,流大汗。

    如果朱元璋這樣傳奇經歷的人,還自卑的話,那麼其他人就不能活了。

    三天時間很快就到了。

    朱元璋已經讓李善長等人安排好了具體實施計劃。

    當李善長看到朱元璋的獎勵方案的時候,他也是十分吃驚的。

    此刻朱元璋正在和沈萬三這位財神爺聊天。

    「萬三兄,咱們這些年,賺了多少銀子啊?」

    朱元璋笑着說道。

    此刻的沈萬三對於朱元璋的看法,又一次變化了。

    因爲朱元璋的進步太大了,特別是打敗了陳友諒以後,朱元璋的地盤擴充了好幾倍,聽說朱元璋祕密捉住了張士誠,一統華夏,那是指日可待。

    對於這樣神一般的人物,沈萬三不敬重,那是不可能的。

    「不敢當!吳王千歲,咱們,不,您的生意……」

    沈萬三有些語無倫次起來。

    「萬三兄,咱們還照舊,不用緊張,你是咱的財神爺,是神仙,我是凡人,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朱元璋的話讓沈萬三的心放下了,平靜了一會。

    「咱們的生意,非常的好,現在的盈利總數超過了五千萬兩,不過現銀不太多,五百萬兩,其他的都是貨物!」

    朱元璋一聽,那真的是心花怒放,他記得清朝和珅的身家大約是三萬萬兩,和珅那是一輩子,他才做了幾天生意呢?

    要想賺銀子,還得做生意,做其他的事情,不太可能發大財的。

    其實

    和珅大部分財產的來源,並不是貪污得來的,和珅在被處死之前,大清的國庫才多少銀子?不到一千萬兩。

    就算和珅全部貪污了,也要好幾十年,因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準備三十萬兩現銀,這幾日我要用,沒問題吧!」

    沈萬三連忙說道,「沒問題。」

    沈萬三當然不會去問朱元璋去做什麼。

    不過朱元璋還是安慰道,「萬三兄,咱們的生意會越做越大的,銀子是賺不完的。」

    朱元璋突然想起來了一件事,那就是華夏的白銀儲備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白銀歷史上是西班牙發現了大型銀礦,然後大量開採,用於購買華夏的瓷器等物品。

    華夏的白銀才漸漸多起來了。

    之所以會發生後面的***戰爭,因爲華夏幾百年來,長期是出超國,賺取了大量的白銀。

    後世的史學家一說就是華夏是窮國,那是不對的,華夏很富,百姓很窮,這是真的。

    落後是真的。

    當時西方進入了工業社會,華夏還是農業社會,火器對付冷兵器,那是降維打擊。

    一想起這段歷史,朱元璋就生氣的很!

    他決心把西方八國聯軍的老祖宗都收拾了,讓他們斷子絕孫,看他們還拿什麼來打華夏?

    朱元璋這樣一想,覺得自己要做的事情,真的還是非常多,他不能懈怠。

    將帥們齊聚金陵!

    這是一場宏達的聚會。

    之前朱元璋,開軍事會議,參會的將領並沒有這麼多人,那個時候,他的實力還是很弱小,但現在的他真的是兵強馬壯。

    朱元璋望着臺下,衆將官齊聚一堂。此刻朱元璋也是豪情萬丈。

    「各位,今天我們歡聚一堂。討論九字新方略,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們這些人,難道還頂不上三個臭皮匠?」

    臺下響起了哄笑聲,氣氛活躍起來了。

    「我修改了規則,之前說是被採納的人獎勵白銀一萬兩,現在改爲凡是參與此次提意見的將領,都有賞!」

    朱元璋的話出來之後,臺下首先是靜悄悄的,然後是掌聲雷動。

    「本來我是想當衆宣佈每個人獎勵多少白銀,但後來呢,我又覺得要悶聲發大財,財不外露,因此不再當衆宣佈,會後啊,各自去領各自的獎勵!」

    「大帥英明!」

    「大帥萬歲!」

    ……

    對於這樣盛大的場面,劉伯溫也是感慨非常。

    他很想說,老夫卿發少年狂!

    他寫的九字方略,應該會被選中,因爲他是按照朱元璋意圖寫的。

    對於那一萬兩白銀的獎勵,劉伯溫是勢在必得。

    他真的是囊中羞澀,他是讀書人,不能叫窮,那多俗氣啊!

    本來劉伯溫還在想,如果他當衆領了這1萬兩白銀,那他怎麼把它拿回家去呢?

    那些大帥如果讓他請客或者向他借銀子,他怎麼好意思不借呢?

    大家同殿稱臣,低頭不見擡頭見,如果不借,不就是傷了和氣嗎?

    現在朱元璋這樣做,讓他覺得朱元璋,真的是好英明啊!

    其他品級低的將軍們,本來這次來的就是來湊湊熱鬧,他們覺得自己的建言建議,被朱元璋採納的機會不是很大。

    畢竟他們知道,他們的眼界不是很開闊,而且上面還有劉伯溫,還有那些大帥,他們肯定是輪不上的。

    他們不可能有什麼獎勵的,只是和大家見見面,見見大帥!

    沒想到朱元璋

    卻改了規則,改成所有參與建言獻策的人,都會予以獎勵,這讓他們內心,真的是非常的激動,進而狂喜!

    不管獎多少銀子,銀子還是小事,是因爲朱元璋這樣做,他們覺得自己在朱元璋心中那是有地位的,這就夠了,這讓他們的戰意更加的澎湃,他們願意爲朱元璋出生入死!

    「下面宣佈,散會,大家去找李善長領銀子去吧!」

    說完,朱元璋瀟灑而去!

    他知道自己要是還出現在會場,這些人肯定會拘束的,有很多話,不敢說,他就不耽誤人家高興了。

    他先回去一趟,他要請沈萬三這位生意夥伴喝酒,這對他來說,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畢竟沈萬三就是他的財神爺,這一點不假。

    這次朱元璋的安排也是很貼心的,有現銀,還有銀票,兩種選擇。

    如果你要現銀的,當場拉走,要銀票的,也可以。

    這樣不引人注目,特別是那些得到1萬兩獎勵的人,不會選擇現銀,因爲那太引人注目了!

    李善長對着衆多將軍說道,「各位一個一個來!叫到名字的,請到後面領取獎勵!對了,這獎勵不是出自府庫,是大帥自掏腰包。」

    各位將帥一聽,那更是激動的。

    有人悄悄的問道,「大帥怎麼這麼有錢呢?」

    「你沒聽說過嗎?大帥在起事之前和沈萬三做生意。」

    「沈萬三是誰?」

    「你小子可以呀,竟然不知道沈萬三,那個是財神爺,姑蘇鉅富,很有錢的!」

    「這樣啊!大帥太厲害了!」

    李善長之所以這樣解釋,一是爲了設立朱元璋的人設,另外就是讓大家明白,大帥即使不參加義軍,也是富可敵國的人,他現在這樣奮鬥,真的是爲天下蒼生謀利益!

    他怕朱元璋的一片好心,讓某些人想歪了,那可不好,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

    其實呢,李善長這樣想,也並不錯,畢竟大部分人的思維,都是根深蒂固的。

    劉伯溫當然不會說朱元璋什麼壞話,畢竟朱元璋的一言一行,他都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而且很多事情,朱元璋都是問他如何去做的。

    會場上,大家竊竊私語,但是總體上,那些雜音消失了,畢竟得到手裏的,才是看的見的實惠,那些空花泡影,是沒有意義的。

    很快輪到了劉伯溫。

    「劉先生,這邊請!」聽到負責此事的人的喊話,劉伯溫走進了另外一間大房子。

    進入房間之後,劉伯溫有些吃驚,因爲這個房間裏面堆滿了大箱子。

    不用想,裏面一定是銀子,那是肯定的。

    也可以這樣說,只要進入這個房間的人,都是獎勵一萬兩白銀的人。

    其實劉伯溫此刻非常激動,他是讀書人,當過小官,發過小財,但是這樣多的銀子,他真的沒想到會屬於自己。

    激動,要說不激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負責發放銀子的人,是沈萬三的手下,這些人常年與銀錢打交道,他們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十分特別的事情。

    畢竟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處理這些銀子。

    見多了,也就是那麼回事了,沒有平常人那麼激動。

    「劉先生,你要現銀,還是銀票?」

    「銀票!」

    劉伯溫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裏有一千兩,五百兩,一百兩的銀票,劉先生你如何選擇?」

    劉伯溫一聽,心說,這朱元璋真的是太會辦事了。

    這麼小的細節都考慮到了。

    其實這些不是朱元璋考慮到的,這是沈萬三安排的。

    再說了,這些小事,朱元璋也不會想到的。

    他處理的都是大事。

    劉伯溫選了兩張1000兩,4張500兩,其餘的都是100兩的銀票,他把這銀票揣在懷裏,真的是太高興了,從今以後,他也是有1萬兩銀票的人了。

    那些小將也是相當興奮。

    有一位小將,他得了一千兩白銀,這可把他給樂壞了。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他竟然還有這樣的好運氣,他只不過是想了三天而已,才寫出9個字。

    而且這字也並不是他寫的,他不認識字,他是請人代寫的,沒想到,這也行,也會給他獎勵。

    看來大帥真的是說到做到。

    跟着這樣的大帥,那真的是太幸福了。

    很快,這一夜,金陵飯館的生意興隆。

    這一切是朱元璋喜聞樂見的。

    隨着一統華夏軍事行動的結束,把華夏變成繁榮之地,就提上了日程。

    而今日得到銀子獎勵的人,會把這些銀子花出去,慢慢的經濟就會活起來。

    不得不說,朱元璋想的就是多,很長遠的打算。

    其實朱元璋這就是未雨綢繆,現階段的軍事行動,逐步的會進入尾聲,那麼他要爲下一段長時間的經濟,國力的恢復,做好充足的準備。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