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戰火又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大明英雄字數:2164更新時間:24/06/27 13:49:20
    朱元璋實行積極防禦的方針,繼續貫徹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真言,勢力在緩慢的發展之中。

    這一日,沈萬三祕密來到金陵,來見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已經被部下奉爲吳國公,但是他還是喜歡別人稱他爲大帥。

    最近朱元璋對劉邦研究的很多,劉邦講自己是馬上得天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覺得很有道理。

    兩位出身不高的帝王,通過時間的長河,進行着神祕莫測的精神交流。

    朱元璋似乎看到了劉邦,劉邦好像通過時間的長河看到了朱元璋。

    二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大帥,沈大善人求見!”

    朱元璋這才睜開了眼睛,原來剛纔想的那一幕,只是一個夢而已!

    “快請!”

    朱元璋站起身來,朝客廳走去。

    沈萬三那是自己的合夥人,朱元璋那是十分尊重的。

    有的時候,從這些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涵養如何?

    “大帥,多日不見,甚是想念啊!”

    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能感覺到沈萬三對朱元璋的深情厚誼。

    兩個人乃是忘年交,此刻朱元璋的地位比沈萬三高,沈萬三的財富比朱元璋多,兩人各有所長。

    “沈大善人,最近心情如何?”

    朱元璋爽朗的說道。

    自從沈萬三和朱元璋合作以來,兩個人都賺的盆滿鍋滿。

    說起來,都是不缺錢的人,因此呢,他們說話和別人就是不一樣。

    “大帥,幸好你只是大帥,沒有做商人,要不然,我們都要退休了!有大帥一人,足可以把我們全部都比下去,幹趴下!”

    沈萬三心悅誠服的說道。

    沈萬三說這話,那是發自肺腑的,畢竟朱元璋那真的是太厲害了。

    朱元璋聽了沈萬三這樣誇自己,他還是非常受用的。

    但是呢,朱元璋也知道他其實只是提供了幾個點子而已,要是讓他自己親自去操作的話,估計比不上沈萬三他們的,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朱元璋的精力非常有限,他現在主要的精力,還是在軍事上面。

    對其他的,他還只是瞭解一下,沒有深入,因爲只有一統華夏,才有其他的事情可言,這件事做不好,那其他事情就不用說了。

    牽牛要牽牛鼻子!

    “對了,沈大善人,要是哪一天我和張士誠決戰的話,你有什麼建議嗎?”

    朱元璋隨口問了一個問題。

    沈萬三想了一下,“張士誠原名張九四,說起來也和我算是同行,也是算經商之人吧,他是以販賣私鹽爲生的,他帶領自己的幾個兄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還有鹽丁起兵反元,叫十八條扁擔,此人生性多疑,我看成不了大事!大帥不必放在心上!”

    朱元璋看着沈萬三,“沈大善人,這話不能這樣說,不可輕敵!多謝沈大善人的高見,元璋受益匪淺!”

    “大帥,要是有用着我沈萬三的地方,請大帥儘管開口!對了,我在金陵城外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倉庫,裏面柴米錢糧應有盡有!大帥若是有需要,可以隨時取用!這是地圖和相應的接取憑證!”

    沈萬三說了一番非常真誠的話,朱元璋聽了之後,心裏那是非常受用的。

    “其他的話,我也不多說,我只說一句話,君之高義,元璋永記!”

    沈萬三聽了朱元璋的話,竟然不知道說什麼了,停了好久,沈萬三這才說道,“願大帥早日一統天下!”

    朱元璋爽朗的說道,“借君吉言!一定會的。”

    朱元璋不會告訴沈萬三他所理解的天下,那和沈萬三所說的天下,那是不一樣的。

    沈萬三所說的天下,那是華夏之天下,而擁有全球視野的朱元璋所說的天下,那肯定是蒼天之下。

    沈萬三那是很知趣的人,他知道朱元璋很忙,很快找個藉口,告辭離開了。

    朱元璋看着沈萬三離開的背景,在原來的歷史傳說中,沈萬三最終客死異鄉,朱元璋不會讓這樣的歷史重演。

    以和爲貴,這是朱元璋內心的想法。

    “報!大帥!緊急軍情!”

    侍衛的一聲大喊,讓朱元璋非常的吃驚,但是他並沒有責備侍衛。

    朱元璋接過來了情報,他發現這個情報和其他的不一樣,上面標註的是十萬火急。

    這樣的情報,真的是太少了。

    看了情報的內容之後,朱元璋的臉色陰沉。

    常遇春已經和陳友諒交上手了。

    朱元璋很清楚,常遇春不是魯莽之人,要是什麼事情,沒這麼緊急的話,那他肯定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的。

    戰爭又開始了。

    而且修戰之後的戰爭,肯定會更加的猛烈!

    這一點,朱元璋以前已經想到了,但是實際的情況,也許還會超過自己的想象。

    朱元璋突然想到一件事,他記得歷史上的一件事,那就是常遇春好像就是在此時,就是這個地方,池州,下令殺死了好幾千的降敵。

    不管是什麼原因,此刻的朱元璋都是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輕易的殺人。

    原因很簡單,在朱元璋看來,現在華夏的人口,和後世相比,還是太少了。

    這些人都是華夏之人,不能輕易的被殺死,再說了,人家都投降了,你要想辦法讓他們真心歸附,而不是去殺死他們。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用暴力的辦法,得不來最終的勝利!

    陳友諒就是太暴力了!最後的下場才會那麼慘,他朱元璋不會那麼做!

    於是朱元璋祕密給常遇春下令,讓他慎重對待當前的局面,朱元璋沒有干涉常遇春的其他決策。

    他只是給常遇春下令,不讓常遇春濫殺無辜。

    特別是對於降敵,要言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能不問青紅皁白,動不動就殺人。

    不但如此,朱元璋還給常遇春說了如何處理這些降敵的辦法。

    攻心戰,這是朱元璋最善長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能夠對他們好,那些人也會對你好。

    當然了,凡事都有可能,對那些影響極壞之人,可以殺一儆百,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