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談笑風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大明英雄字數:2144更新時間:24/06/27 13:49:20
    劉伯溫一聽,頓時笑了。

    “這個倒不難,其實有很多俗語說的都有道理的,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明天有大風雨,我只是根據一些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罷了!”

    朱元璋非常有興趣的聽着劉伯溫說的話,可見劉伯溫的見識是非常廣的。

    “等等,劉先生說明天有大風雨,廣德那邊有雨嗎?”

    “俗話說,十里不同天,這可說不好!”

    劉伯溫非常謹慎的說道。

    後世的博士,也是見識很多,朱元璋覺得劉伯溫要是在後世的話,估計是博士生導師的級別的。

    劉伯溫的智慧來源於其獨特的天姿,還有其廣泛的知識面,這些來源於本人的資質,加上個人的勤奮得來的。

    不過這個時候,朱元璋可沒有嫉妒劉伯溫的感覺。

    因爲劉伯溫越厲害,那對他的幫助就越大,他希望劉伯溫越來越厲害,這是發自其內心的。

    要是劉伯溫不厲害的話,朱元璋也不會花這麼大力氣把劉伯溫請過來。

    在朱元璋的心裏,還在唸叨着那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不過呢,朱元璋覺得有些事情也是有其獨特的歷史條件決定了的。

    在諸葛亮時期,劉備的條件是最差的,能三分天下有其一,這已經是非常大的成績啦!

    只因曹操也不是庸人之輩,那是梟雄,攜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廣大的中原地區,勵精圖治也沒有犯過什麼大錯誤,這樣的條件下,諸葛亮也沒有機會一統天下的。

    有些事情可以這樣講,那就是時也,命也,運也!

    當初秦始皇佔據陝西關中地區,以此爲根據地,一統六國,這也是因爲其他六國統治日益腐朽,力量日益削弱的必然結果。

    要是其他六國也是勵精圖治的話,秦始皇想一統天下,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今天下之事,羣雄並起,現在朱元璋所處的地理方位,正好是中間的位置。

    大元朝的整體實力已經衰落,但是呢,其殘存的戰力仍不可小覷,現在這個力量沒有正對着朱元璋。

    因爲朱元璋沒有稱王,那些稱王的力量,正在遭受着大元的殘酷打擊,也在消耗着大元僅存的一線生機,對這一點,朱元璋那當然是洞若觀火。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執行九字方略,鞏固以金陵爲基礎的根據地。

    不斷的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慢慢的和天下羣雄進行戰爭,逐鹿天下,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本來朱元璋想和劉伯溫開一個小的玩笑,但是最後朱元璋還是忍住了。

    畢竟他們現在還是上下級的工作關係,還是要講究一些尊卑的,他可以禮賢下士,但是不能不顧及一下自己的面子。

    因爲這個是特定的歷史時期,這一點,朱元璋還是非常清楚的。

    只是和劉伯溫談笑風生,他們談論了很長的時間。

    朱元璋那是非常的會善於傾聽的,他讓劉伯溫多多發言,然後他是在一旁仔細的聆聽,然後不斷的進行肯定。

    這樣的態度,劉伯溫真的是非常的受用,畢竟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這一點,劉伯溫也是概莫能外的。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閒聊,聽起來是在浪費時間,事實上呢,卻是一點都不浪費,閒聊才能活躍氣氛,其實在一些輕聲細語中,也可以決定很多大問題的。

    如果一個人自己思考的話,有的時候,會限制自己的靈感。

    和別人交談過程中,就會互相交換看法,然後會讓自己的思想產生一些火花來,有時候蹦出來的靈感,對於雙方也許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對於朱元璋來說,可以讓自己的有些猜測得到證實,讓自己產生新的想法。

    對於劉伯溫來說,也是這樣的,他苦苦思索的一些結論,還有他的感受,能夠說給會心人聽。

    所謂高山流水,知音難得,有的時候,你侃侃而談,但對方卻聽不出要點。

    對於說者來說,也許就如同在對牛彈琴,但是在朱元璋這裏,劉伯溫感到自己的得到了非常大的尊重。

    因爲自己在闡釋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態度的過程中,也會有新的收穫,新的發現。

    因爲他覺得朱元璋的思路,見識都是與衆不同的,他似乎覺得朱元璋看的比他更遠一些。

    這一點也讓劉伯溫有些不解,對於朱元璋的經歷,他也是有所耳聞的,特別是朱元璋還這麼年輕。

    朱元璋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讀的書沒有他多,怎麼會見識比較廣呢?

    這也是讓他非常疑惑,不過呢,劉伯溫那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他也不會去刨根問底,不過他還是非常喜歡和朱元璋說話的。

    不是有一句話說的好嗎?

    談笑中,檣櫓灰飛煙滅,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淚還酹江月。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而朱元璋與劉伯溫的談話,確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天下的走勢。

    朱元璋是他們這個集團的最高首領,而劉伯溫又是最高的智囊團的頭子,他們代表着權威,代表了方向。

    二者的思想產生了火花,那威力是巨大的,雖然暫時看不出來,因爲現在他們的實力和天下羣雄相比,還是差那麼一點點。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整個形勢就會慢慢的發生變化。

    其實呢,不但是朱元璋對未來看得很遠,劉伯溫在通觀天下大勢。

    他選擇投靠朱元璋,不是因爲現在朱元璋的實力最強大,而是因爲朱元璋的深謀遠慮。

    他也知道,即使他自己不來這邊輔佐朱元璋,最終的勝利,也是朱元璋的。

    但是呢,他來這裏確實可以加快這個進程,這叫做錦上添花。

    這也是他的自保之道,要不然,在亂世,一個文人的生命,那是非常容易被收割的。

    有的時候,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天下的事情,有的時候,就這麼奇妙,你要是想說清楚這樣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互相吸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