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先發制人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大明英雄字數:2156更新時間:24/06/27 13:49:20
其實朱元璋這個想法也是非常簡單的。
也就是說,這個山頭朱元璋已經想着做爲自己一個小的基地的。
畢竟現在朱元璋對於這個山頭兒還真的是不瞭解。
其實對於一個地方,在朱元璋看來,最重要的就是那些人。
人是最重要的,其他東西雖然也很重要,但是絕對沒有人重要。
畢竟所有東西可以這樣說,都可以由人們來創造出來,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是人來做的。
可以這樣說,朱元璋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視人的因素的。
因爲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對的,其實物質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只是人做事的一種條件而已。
當然了,在物質比較豐富的時候,人們做事肯定會舒服一些。
但是如果物質不豐富的話,也並不是說這種事情就不可以做了,即使物質不豐富,事情該做也可以做的。
因爲人之所以是人,精神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人只要能活着,那麼有好多事情,我們就可以戰勝這種物質條件的限制,然後達到我們的目的。
當然了,做這件事的時候一定不能違背一般的自然規律,不能想當然。
既然朱元璋在心裏已經把這個山頭當成自己的地盤了,那麼他對這個山頭上的這些人,他肯定要好好把握一下。
對於這一點,朱元璋是不會馬虎大意的。
畢竟朱元璋最重視的就是人,所謂重視人,那就是說,對於那些有用的人,朱元璋肯定是會非常在乎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於那些三心二意,沒有任何用的那些人,朱元璋也是會非常的不客氣的請他們離開。
還有就是對於那些做過傷天害理事情的人,朱元璋肯定不會讓他們離開的,這些人朱元璋會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個時候,因爲天下已經大亂,朱元璋肯定不會把這些人送到元廷的官府裏去。
他會按照他的這種想法,他的這種規定來執行了。
不過呢,這樣的事情,朱元璋會交給別人去做的。
當然了,他會把規矩定好的,朱元璋就是做定規矩這樣的事情,對於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他只要看結果就行了。
這個時候,朱元璋就在旁邊冷眼旁觀,在大當家的說話之後,下面這些人的反應。
當然了,朱元璋的主要關注點就在於那些在山上有地位的人。
這些人都管着其他人,對於那些小兵嘛,朱元璋也是很清楚的,這人其實是沒有什麼自己堅持的想法的,當然了,有些人也許是有不一樣的。
雖然這個大當家的話,說完之後,是有很多人是有迴應的,但是朱元璋卻看得很清楚。
有很多人的迴應是口不應心的,因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現在山上,這位大當家的,那是最有權威的人,如果他們不迴應的話,他們是難以在這個山上混下去的。
對於這一點,朱元璋是非常理解的,因爲他想呢,如果他是這些人的話,也許他也會說那些違心的話。
其實在朱元璋看來,在對待一件事情的時候,絕大部分人對這件事是沒有態度的。
怎麼說呢,也就是說,他們會去看別人怎麼想,如果有很多人站起來認同一個態度的話,那麼他們也會從衆,雖然開始的時候,這些人是少數。
但是很快這些人會越來越多,然後就會成爲所謂的主流意見。
這就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天下的老百姓就是這樣的想法。
還有,爲什麼現在天下這麼多義軍揭竿而起呢?
就是說老百姓真的是沒有辦法活下去了,他們如果有一點點的可能,能夠活下去的話,他們都不會造反的。
所以說從這一點上來說,你可見這些元韃子是多麼的可恨,他們做的事真是到了天怒人怨的時候,他們是必須是被打倒的。
也就是說,對於面前這個元韃子來說,朱元璋肯定不會讓這個人離開山寨的。
不過呢,現在朱元璋是不會下令讓徐達湯和他們動手的。
朱元璋還要等着這件事是如何發展的,看看這個大當家是怎麼打算的,他是想帶領着一部分兄弟走,還說是想帶着全部的兄弟一起走。
這個大當家的聽到下面這些人的表態之後,這個大當家的皺了皺眉頭。
因爲他也看出來了,好多人說話,都是言不由衷的,因爲他們的眼睛是飄忽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他們對於這件事是猶豫的,因爲他們覺得他們本來當土匪,當山賊,就是爲了反對元韃子的。
但是此刻,他們的大當家的卻是要投降元韃子,對於這一點,說實話,好多人在心裏面都是十分反感的。
怎麼說呢,畢竟這裏的人,可以這樣講,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漢人。
漢人那是被壓迫最深的老百姓,在這所有的人種當中,對於漢人的分級,那是最低的。
而且這個大當家呢,他也是漢人,從根本上來講,他這樣的決定,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呢,因爲他是大當家的,因此其他人也不敢反對。
這個時候,那個韃子卻說話了,“你們能夠歸順官府的話,官府會對你們從輕發落的,但是你們要保證,以後不能再反對官府!”
這個韃子說到這裏,他突然停了一下,然後又繼續說道,“你們要想歸順官府的話,我是有條件的,你們要有投名狀的,剛纔你們這些表態的人,要殺死一個那些沒有表態的人,證明你是真心投靠朝廷的,如果你們不這樣做的話,你們都得死!”
本來那些人都是非常猶豫的,但是他們在聽了這句話之後,很多人馬上就跳起來了。
你知道第一個跳起的人是誰嗎?
是徐達,這當然是朱元璋授意的。
徐達第一個跳起來了,因爲他要引導這個輿論,要不然的話,如果讓其他人引導輿論的話,那事情就不好辦了。
朱元璋肯定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他既然明白這樣的道理,他肯定會先發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