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以逸待勞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大明英雄字數:2142更新時間:24/06/27 13:49:20
郭子興郭大帥聽了朱元璋的話之後,瞬間感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
他對朱元璋那樣的排斥,這個時候,朱元璋還對他這樣的忠心耿耿。
誰都知道,衝鋒陷陣是非常危險的,可以這樣講,十有八九都是非死即殘。
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還這樣對郭子興郭大帥這樣說話,可見是多麼的忠心耿耿了,這是在用生命向郭子興效忠啊!
“不!元璋,你還年輕,讓爲父衝在前面,你殿後,這樣才最好。”郭子興郭大帥動情的說道。
“義父啊,你剛纔也說了,我還年輕,所以說我需要衝鋒在前,然後我和徐達,湯和他們瞬間打掉元軍的銳氣,然後讓他們士氣低落,這樣我們才有一線生機啊!”
這是朱元璋心裏的想法,他這次真的是毫無保留。
畢竟現在這件事情已經是很清楚了,除了勇敢面對,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郭子興郭大帥,聽了朱元璋的建議之後,心裏覺得,朱元璋說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然後他就沒有再說話,相當於默認了朱元璋的這個提議。
朱元璋這個時候迅速的,騎馬跑到了義軍的最前方和湯和,徐達他們匯合了。
三兄弟,沒有說任何的言語,因爲他們配合非常默契,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事情該做,根本無需多餘的言語。
這個時候,他們能聽到的就是馬蹄接觸地面所發出來的,那種清脆的踏踏聲,還有義軍士兵跑步的聲音。
畢竟義軍現在的戰馬還是很少的,如果他們每位一義兄弟都有戰馬的話,那麼他們的戰鬥力會更加提高,但是對於義軍來說,那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看着他們前面的這個馬上就要走到的小樹林,這就是他們改變路線,馬上就要經過一個地方。
這裏是非常有利於敵軍來埋伏的,但是朱元璋和徐達,湯和他們大膽的判斷,元廷的軍隊不會這麼快的就來到這裏的。
當然了,如果真有元庭的部隊在這裏埋伏的話,他們也是不會懼怕的。
其實沒有什麼的,也就是所謂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朱元璋相信他們的勇氣和他們的武藝,對了,還有現在他們這些火氣器,肯定會讓那些埋伏的元廷軍隊喝一壺的。
如果沒有埋伏的話,那更好,他們就能順利通過這裏,然後就到達他們預定的地點,安營紮寨。
那麼他們這次急行軍就順利結束了,他們就在那裏等待元廷的大軍到來就行了。
這裏只是濠州城外一片寬闊的地帶而已,可以這樣講,在整個國家的地圖上,根本看不出來這一點的。
這個時候,朱元璋心裏突然涌起對這片大好河山的一種感情,因爲他覺得這些以後都是他的地盤兒啊!
想想看,因爲天下戰亂一起,說實話,老百姓特別是那些農村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許會受到更大影響。
但是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爲你要是不反抗的話,那麼就會被餓死或者被元廷的那些貪官惡人給逼死!
所以義軍兄弟起義都是迫不得已的,因爲反抗才有一線生機。
於是朱元璋,徐達,湯和他們都是一馬當先,可以通過這片小樹林。
雖然他們判斷元廷的軍隊,是不可能在這裏設伏的,但是呢,他們行進起來也是非常小心的?
當然了,他們對手下義軍士兵也在下令,要他們注意,一定要十分小心,一切都準備好,如果有埋伏的話,可以立即投入戰鬥。
就這樣,在他們準備的十分充分的情況下,他們非常順利地通過了這一片小樹林,然後到達了預定的那個地點。
其實這一次急行軍,也是對朱元璋一個能力的巨大的考驗。
那就是說,以前的朱元璋對於怎麼看地圖那是非常生疏的,這一次可是他第一次看地圖,看得這麼清晰。
本來呢,朱元璋可以說是不會看地圖的是門外漢,因爲這是他的一個缺點。
但是呢,朱元璋他也不知道是這麼回事,然後就突然看懂了。
怎麼說呢,在朱元璋眼裏,這些地圖那不是那種地圖上那種線條或者是那種標識。
在朱元璋看來,那就是山,那就是水,或者是其他那些東西,他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所以說這件事情也預示着這是朱元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了,也是再一次的補了他的一個短板。
其實這樣一個技能,對於朱元璋這些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
想想看,你作爲軍事統帥,如果連地圖都看不懂的話,那不是有點太可笑了嗎?
所以說,這段跟着郭子興郭大帥,東奔西走,到處打仗的經歷,對朱元璋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
畢竟有好多的事情,如果你不經歷的話,你根本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而且這次朱元璋全部都經歷了。
你看既有好事又有壞事,有別人的猜忌,還有他要面臨這種必死的結局,各種苦難,朱元璋都一一的嘗過了,對於朱元璋性格的圓滿,那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這樣講,如果沒有這段經歷的話,那麼下一階段,朱元璋想帶領他自己的軍隊百戰百勝,然後逐漸的成長爲最強大的一支義軍,那將是很艱難的一件事。
畢竟朱元璋從後世得來的關於軍事這方面的知識,真的太少太少了。
那麼他只有通過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實踐,才能獲得這樣的重要的能力。
朱元璋心裏還在想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說,他所領導的義軍不對,那只解救那種相信他的那些人。
如果不相信尊重他們,那麼朱元璋也沒有辦法,畢竟這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朱元璋他們很快就再次的安營紮寨了,因爲他們這次變更路線之後,行軍速度真的是比原來快了兩天都不止,這樣的話他們就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然後以逸待勞,等待元軍的到來。
至於其他四位大帥的那些義軍部隊,這個時候朱元璋根本就沒有把他們放在心上了,他們來也可以,不來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