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15 章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三六九齡字數:3268更新時間:24/06/29 20:31:56
沈全和沈正也瞅着楊氏:“阿孃,你也……”楊氏趕緊捂住兒子們的嘴:“算了算了,你們不願意去捉蟈蟈就不捉吧……”他們的妹妹沈瑩也出來小聲附和:“就是,阿孃最喜歡佔二叔家的便宜了。”
楊氏臊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她拖着兩兒一女進屋關上門。
鬧哄哄一圈下來,大房和二房又不參與賣蟈蟈的事情了,回到原點,還是沈山捉蟈蟈,編籠子,沈持點藥賣蟈蟈,分工照舊。
五月份很快過去,沈持算了下賬,刨去點藥、車費,以及茶水費,他一共賺了三兩銀子,後來賣的多半是之前的老客戶介紹給他的新客戶。
到了六月份中旬,今年暑熱的不行,家中的莊稼也進入到了搶收的時候,沈山沒有時間給他捉蟈蟈編籠子,忙着農事。
天氣太熱,午間路上幾乎沒什麼人,買蟈蟈的人也不出門了。沈持於是不再去縣城,在家中吃了睡,睡了玩,等着農忙時節一過,或許還能賣幾天蟈蟈,也快去青瓦書院報名唸書了。
在家中捂了十來天,沈持竟驚人地白了回來,好像前幾天那個小黑蛋子不是他一樣。
等小麥和黃豆收割了晾曬在打穀場上的時候,沈山不再幹農活,都丟給了兩個兒子,他問沈持:“還捉蟈蟈嗎?”
沈持懶洋洋地說道:“爺,現在還能捉到蟈蟈嗎?”
“玉米地裏還有,”沈山說道。只是麥子一收,沒那麼多了而已。
沈持:“這幾天日頭太毒辣,等涼快一些再說吧。”要是中暑了傷到身體,可就得不償失了。
沈山:“嗯,你的主業還是上學,以後你爺奶你爹媽支撐不住的時候,再說賣蟈蟈這條路子吧。”
後面的半個多月沈持都在村頭和溪水中玩耍嬉戲,沈家很消停——今年年景好,地裏的莊稼收成好,存放得當,夠一家吃三年了。
到了七月初,下過幾場秋雨後沒那麼熱了,沈持再一次去地裏捉蟈蟈,而後拿到縣城去賣,不過後來他不用走街串巷,都是老客戶介紹人來買,有時候還要預定,忙碌到月底,掙了二兩多銀子,加起來是六兩。
好傢伙,是他爹一年的俸祿銀子,沈煌夫婦在房裏咋舌不已。
沈持則深深地鬆了口氣:一年的束脩掙出來多半,不全拿家裏的銀子,他可以稍稍心安理得去唸書了。
不過沈煌還是怕兒子爲了眼前的暴利耽誤了唸書,嚴肅地說道:“過幾日要去書院唸書,這兩日收收心吧。”
沈持:“放心吧阿爹阿孃,我會好好唸書的。”
這個月,沈全他們愈發勤奮刻苦,每日回家都在油燈下寫字溫書到很晚才就寢,打那之後,再沒被打過手板。
沈全和沈正能寫出像模像樣的“上大人”了,這讓楊氏高興得想上天,拿着兩頁紙一直在朱氏面前晃:“沒想到他們還真是唸書的料呢。”
日後,哥倆兒考中秀才,她就是秀才的娘了。
再看朱氏,丈夫雖然吃着皇糧,可是兒子不唸書能有什麼奔頭。賣蟈蟈得那幾兩銀子,她這下有些瞧不上眼了。
朱氏瞧着沈全的字,不鹹不淡地說了句:“我不識字,瞧不出好賴來。”
楊氏:“……”
扭頭她又去張氏屋中炫耀,誰知道張氏比她還會誇沈知秋,讓她灰溜溜的好沒臉:“二嫂在縫青衿呢,”她又把話引到了沈持身上:“會不會坐不住了,也要送阿池去唸書呢?”
楊氏經她這麼一說,也道:“我看也是呢。”
上學穿的青衿都晾出來了。
“這會兒再去私塾,阿大他們都學三個月了,”楊氏不屑地搖搖頭:“他哪裏跟得上。”
張氏挑挑眉,一副以後有好戲看的口氣:“咱何苦操那份心來着。”
……
進入七月下旬,沈煌夫婦連日來一直在爲他置辦上學要用的東西,筆墨紙硯要買一套,衣裳要做幾套,鞋子要納幾雙……
等到七月三十日,是日晴爽,這一天是青瓦書院報名去唸書的日子,沈煌特地跟別人換了班,一早,他換上長衫,帶着兒子去青瓦書院報名。
報名唸書很便捷,在書院指定的地點報了名字,交過一年的束脩銀子,拿着先生寫給的《入學錄》,等着次日清晨便可以去上課。
等到父子二人辦完入學手續回到家中,朱氏才輕描淡寫地說出沈持要去唸書的事情。
楊氏:“瞧她果然沉不住氣了。”
“晚了三個月才進私塾,”張氏皺眉說道:“跟不上,這不是爲難阿池呢麼……”
對於妯娌間的嘀嘀咕咕,朱氏全然當耳旁風,半分不往心裏頭去。
翌日,八月初一,微晴。
沈持早早來到青瓦書院參加入學典禮。
這一屆入學的大概有三十多個孩子,不光祿縣的,連他們隔壁獻縣的生源都有。看來青瓦書院在這一帶的名氣很大。新生全都着款式大同小異的青衿,年紀從8歲到10歲不等,一眼掃過去,有的看着機靈,有的沉默老成,有的則憨頭憨腦的,呼呼啦啦的一羣蒙童。
青瓦書院的入學典禮儀式非常隆重,頭一道是師正衣冠的禮。
蒙童們站成兩排,由青瓦書院的院長孟度親手給每個孩子整理衣領,這便是師正衣冠禮。
沈持個子小站在頭一排,孟度看着他笑得像只見了小兔子的大灰狼那樣,還伸手撫一撫他的頭頂。
見他這般好性子可親,大膽的蒙童趁機抱他大腿:“先生。”
還有的孩子說“先生,我要尿尿。”他也不生氣,起身指着茅房的方向:“那邊,去吧。”
他興致來了會把蒙童抱起來,舉一舉,瘋一瘋。身邊圍的全是蒙童,孟度幾乎都不動路,直到有一位長相嚴肅的李夫子過來輕咳了聲,蒙童們才放開他。
然後,李夫子領着他們去拜孔子像。拜孔子要扶手高揖,右手左手交疊,這個小禮節也是一個一個教,蒙童們的小手倒騰來去,就是沒辦法整齊劃一做出標準的拜孔子禮,李夫子只好讓他們一個一個去拜,沒辦法濫竽充數,便認真起來,很快拜完孔子,然後回身再拜夫子。
孔子像前的空地上,放着一面明志鼓,李夫子拿鼓槌敲了敲,示意他們學着他的樣子去敲。
取擊鼓鳴志的兆頭。
隨着一聲鼓鳴,“咚咚咚”,氛圍感立刻有了。蒙童們踊躍上前,亂七八糟又歡樂地敲起來。
陣仗更大了,好多蒙童化身人來瘋,鬧作一團。
李夫子看着差不多了,讓他們安靜坐下來,他則用毛筆沾着硃砂點在他們額間,這個紅點叫開蒙點,寓意着從混混沌沌變得知書達理,能作出錦繡文章。
開蒙後,李夫子並沒有讓他們開始寫字或者唸書,而是讓他們去幫自己打水,劈柴,以及打掃庭院的雜事。
有些人很快不高興了:“咱們花了銀子是來讀書寫字的,先生竟然把咱們當書童使喚,太過分了。”
有個別蒙童比較精,先生沒指定誰幹什麼,就找個地方躲懶,有些則聽到隔壁往屆的學生在上課,乾脆旁聽蹭課去了……
說完用水瓢開始從水缸裏舀出水,小胳膊小腿甩開幹得非常賣力。沈持看了片刻,問李夫子:“先生讓打水劈材是要燒水打掃庭院還是要沐浴更衣?”
他問出這句話之後,李夫子頷首道:“嗯,你問的不錯,這是灑掃禮,另外,在書院還要學習煮飯。”
“煮飯?”沈持心中快速想着:蒙童一早起來帶着朝食來書院唸書,到了午後則回家吃哺食,爲什麼要煮飯呢。
李夫子看出他的疑惑,解答道:“小童讀書餓得快,晌午要加一頓餐,書院後頭的小院子裏專門開闢了一處廚房,裏面有簡易竈臺,供各人煮點東西吃或者加熱從家中帶來的吃食。”
也就是說,青瓦書院提倡學生們一天吃三頓飯,晌午這頓飯在書院裏自己煮着吃。
別的蒙童聽說還要自己煮飯時愁眉苦臉,唯獨沈持心中則暗自高興,他巴不得一天吃三頓飯,那才是科學的。
畢竟是發展到後世才摸索固定下來的吃飯規則。
李夫子領着他們去看廚房——從書院的後門出去,相通的東北方另有一個小院,進去裏面有三間瓦房,裏面零零散散地砌了十多個小竈臺,旁邊放着祿縣當地的鄉紳們捐的一缸大米和一罐,沒有別的。
米和鹽免費提供給學生們煮飯吃的。
有家境富裕的學生嗤之以鼻,立刻說要自己從家中帶飯,只用書院的竈臺熱一熱便是。
沈持則興奮地盤算着,以後要利用書院的竈臺,每日做一頓美食犒勞自己。
參觀完廚房之後,李夫子給蒙童們發放了手抄的《學規教條》,相當於青瓦書院的學生手冊之類的。
除去行爲、禮儀的規定之外,還有學業上的,比如習字,背書等。
……
沈家。
大房二房看見沈煌一早帶着沈持出門,兩人相視而笑:“說不準今日在私塾被先生打手心哭着回來呢。”
朱氏:恐怕要叫你們失望了。不過她心中也忐忑着呢,不知道今日沈持在書院過的怎麼樣,有沒有挨先生的戒尺。
回來的路上走不走得動路。
到了黃昏放學時分,張氏早早地站在門口,想等沈知秋回來問問沈持在私塾裏鬧的笑話,想看到他灰頭土臉哭着回來。
等了半天,沈全他們才放學回來。
“怎麼只有你們三個回來了?”張氏興致勃勃地問:“阿池呢?”
不會被夫子留下來背書了吧,她心中隱隱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