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三六九齡字數:3480更新時間:24/06/29 20:31:56
    “譚郎君對吧?”沈持說道:“你家住興安坊挑水巷倒數第二家。”

    姓譚的郎君驚愕得連連誇他:“一字不錯。”

    又有方纔報住址給他的人來問,沈持又準確快速地念了出來。以至於圍觀他的人越來越多,沈持看着又驚喜又着急的朱氏,想着自己今日出風頭太過,該打住了,於是說道:“一共三十一位郎君訂了我的蟈蟈,我這便趕回家中捉新鮮的大個的叫聲洪亮的蟈蟈去,不耽擱時間了。”

    說完,他乾脆靈活地從人羣中擠出來,牽着朱氏的衣角往城外走去。

    朱氏提着的心放下來:“阿池,你……的記性真好。”好到她覺得方纔那一幕是在做夢。

    她拉着沈持的手:“你掐娘一下,娘是不是在做夢啊?”

    沈持把沉甸甸的荷包塞她手裏:“阿孃掂掂,你不是在做夢,是真的。”

    朱氏恍恍惚惚的,一會兒皺眉,一會兒笑眯眯的,心中尋思:定是沈山救京城史家積了德,如今應在子孫身上,要叫他們富貴呢。

    娘仨快走到城門口的時候遇到一個挑着竹籃賣荷葉雞的小販,那雞燒得荷香濃郁,雞肉鮮嫩軟爛,沈持叫住小販,想買半隻雞回去吃:“今日我爹在家,咱們好好吃一頓哺食。”

    朱氏一問要35文錢,一下子變了臉,氣得要打沈持:“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敗家呢。”

    沈持:“阿孃,我饞嘛。”

    朱氏又心疼錢又心疼兒子:“……”

    沈月在一旁聞着香味只流口水,她終是心軟了:“那……買吧。”她跟小販還了還價錢,最後花32文錢買到半隻三黃荷葉雞。

    出了城門不遠處有條小溪,朱氏帶着沈持和沈月去洗手,而後孃仨坐在溪水邊上等順路回村子的騾車。

    等待的功夫,朱氏看着沈持小小的手掌中被磨出好多水泡,一把抱住他:“阿池,疼不疼啊?”

    “一點兒都不疼,”沈持聞着荷葉雞飄出來的香氣,全然忘了一天下來叫賣的辛苦:“回去睡一晚就好了呢。”

    天濛濛黑,村頭不少人坐在家門口嘮嗑,遠遠看見沈持回來,道:“阿池這兩天一直進城呢?”

    沈持笑着答道:“嗯,看個新鮮。”

    村口的人交頭接耳喋喋不休,不過比起後世離譜到家的傳言,沒玉村的人還算很淳樸的。

    沈煌在臥房睡覺,妻兒回來都沒吵到他,睡得昏天地暗。張氏來找朱氏:“二嫂,今兒輪到我做飯,我多做了些,給你們留着飯呢。”

    大概是昨晚沈知秋來找沈持,被善意對待了,所以張氏對二房的態度稍微有些改變。

    朱氏去廚房將飯菜取過來,果然見比往日豐盛些,她將燒雞擺盤,之後叫醒沈煌,一家人開始吃飯。

    “你還不知道呢,”她對沈煌說道:“阿池今兒去城裏賣蟈蟈了。”她點了點那盤荷葉雞:“阿池掙錢買的。”

    把今日的事一五一十說給他聽。

    沈煌先是詫異,接下來嚴肅地看着沈持說道:“阿池,我聽說讀書人清高,瞧不起販夫走卒,你既打算去青瓦書院唸書,以後還是不要去城裏賣蟈蟈了。”

    免得日後被同窗輕視。

    沈持深知沈煌是爲他好,他一本正經地說道:“爹,我知道了,等去了書院,我一定做個眼裏只有筆墨,不沾銅臭的讀書人。”

    “你小子,”沈煌險些被他稚聲稚氣的表態逗笑:“哪裏學得如此說話。”

    “爹,我說的是正經的嘛。”沈持夾子音道。

    沈煌擰不過他:“賣完這一茬要收收心,好好準備唸書的事情。”沈持滿口應承。

    “你當真能記得30多人的住址?”沈煌替他發愁這件事:“不會記錯?”

    沈持穩當地回道:“不會的爹,再有30人我也記得住。”他可能是看一遍就記住圓周率後300位的人,這算什麼。

    爲了讓他爹放心,他把今日報給他的人家與住址從頭至尾複述出來。

    沈煌動了動脣:“……”巨大的驚愕或者說是驚喜讓他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或許這孩子真是有點聰慧在身上的吧。

    “可是,”他又換了份操心:“30多隻呢,一夜能編出那麼多籠子嗎?明日能抓到這麼多蟈蟈嗎?”

    沈持還沒來得及說話,他一拍大腿:“爹一會兒去地裏給你抓。”

    他睡了一整天,這會兒精神抖擻。

    沈持卻搖着他的手臂問:“爹,你會編蟈蟈籠嗎?”

    蟈蟈好抓,他已經跟着沈山學了一二,奈何蟈蟈籠不好編。

    這可把沈煌給問住了,他真不會,悶聲道:“不會。還得去找你爺。”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後面抱着一堆乾淨的秸稈去找沈山。

    沈山:“你小子真把蟈蟈都賣出去了?”

    “嗯,都賣出去了。”沈持說道。

    沈煌:“嗯,你孫子沒說謊話,我作證。”

    沈山的手指間秸稈舞動,來回穿梭間一隻寶塔形狀的蟈蟈籠已見雛形,他停下來問道:“阿池的事,你們二房究竟是怎麼打算的?”

    先前看沈煌的意思是送沈持去學個拳腳,怎麼又不沒動靜了。

    老劉氏不在,沈煌見只有他們祖孫三人,便實話實說:“爹,阿池……想去城裏的青瓦書院唸書。”

    “啪”的一聲,沈山揪斷了手裏一根搓好的秸稈:“……青瓦書院?”那可是個好……費錢的地方。

    沈持:“爺,是的,我想去青瓦書院上學。”

    “……你的眼光也忒高了些。”沈山沉默良久,說道。他加快了手上的活計:“你小子腦瓜子活泛不錯,不過……”他說道:“你既打算上學,以後腦子裏不要有這些銅臭氣了。”

    他跟沈煌想的一樣,都說讀書人都很清高,不屑於在市井中汲汲營營的。

    沈持不以爲意:“爺,我還沒入學呢,不算讀書人咯。”“再說了,青瓦書院一年的束脩很貴的,我聽說縣中考中童生的,還在擺攤賣字畫呢。”他很老成地說道。

    賣字畫和賣蟈蟈,都是爲了生計,分什麼高低貴賤。

    沈山聽了瞪他:“以後你安心唸書,不要理會錢的事情。”京城史家給他了一百兩白銀,他分給三個兒子六十兩,手裏頭還有四十兩,這些銀子,他早有打算,以後誰唸書好就補貼給誰。

    可着那個最有出息的供。

    沈持從沒打過老兩口手裏那點銀子的主意,他說道:“爺,等我去唸書了,我保證不賣蟈蟈了,每日帶着滿身書香回來好不好。”

    他嘴甜,把老頭哄得嘿嘿直笑,沈山鬍子一抖:“話說回來,你答應給人家的三十來只蟈蟈還是要送的。

    做人是要講誠信的。

    沈持把沈煌給捎帶上:“明日一早咱們去地裏捉吧。”他巴不得現在就打着燈籠去地裏捉蟈蟈回來點藥。

    這個朝代人口密度沒那麼大,也沒有到處是監控,雖然說祿縣治下一直太平,可也不敢掉以輕心,還是等明早大天亮了才去。

    沈煌撇撇嘴:“爹,我去捉就夠了,您老明個兒清早多睡會兒。”

    “你不知道阿池要什麼樣子的蟈蟈,”沈山得意地擠兌兒子:“明早你幹活兒,我帶着阿池捉蟈蟈。”

    給爺仨安排得明明白白。

    沈煌:“……”

    編好蟈蟈籠,沈持回屋將松香和硃砂調和好,只等明日捉到蟈蟈點上藥,就能“送貨上門”了。

    次日一早,沈山精神矍鑠地來叫他:“阿池,走嘍。”

    沈持往嘴裏塞了一口窩頭:“就來。”

    都是回來才吃朝食的,可是兩個時辰他撐不住,故而起來去廚房熱了半個窩頭先墊墊。沈煌扛着鋤頭跟在爺孫二人身後默默走着。清晨履聲喧,不見車馬跡。

    踏着晨光一路走到田裏,往日裏和他一塊兒淘氣的小夥兒還在家中睡覺呢。

    到了地裏,沈山眼疾手快,一會兒他手裏的草繩上就栓了三四只蟈蟈,個頭都特別的大,正是沈持要的。

    大約今日吉星高照,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沈山捉了好大一串蟈蟈,有小40只了,他照例把他送到村頭:“回去多吃些早點再上縣城。”

    沈持心思不在朝食上,回到家中胡亂吞了幾口一點兒都不豐盛的朝食,回屋給蟈蟈點藥。

    大抵是銀子的魅力之下,他點藥的技術越發嫺熟,竟比昨日省了一小半的功夫。

    沈煌幹完農活從地裏回來,大步流星進了沈持的屋子:“今兒爹陪你去縣裏。”

    沈持流汗:“爹,你一去人家以後都認識我了,我可不想太出名,您還是在家裏歇着吧。”愣是不讓沈煌跟他一塊兒去送。

    沈煌只好把他送到縣城門口:“你幾時回來,爹來接你。”

    “兩個時辰差不多了。”沈持心想:這些人家送完,他拿着一兜銅板不好亂逛得趕緊回家。

    他送的第一家是譚家,因爲離得最近,敲開門後,譚郎君挑了一隻,見他真的找來了,額外給了五六文的賞錢:“小郎君要是能有個機會讀書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沈持只道謝並未多說。

    後面有個姓張的大概是反悔不想買他的蟈蟈了,沈持敲了很久的門都沒敲開,他只好去魏秀才家送,魏家有個老太太慈眉善目的,見到他喜歡得緊,叫進屋子裏給裝了一兜糖果點心才放沈持走,又抓了一把賞錢,叮叮咚咚的一數恰好十個銅板,算是遇到大戶人家了。

    餘下的幾家送得很順利,到了最後一位主顧,看他手裏還剩四隻沒賣出去,呼朋喚友,又來買,最後沈持手裏只剩下孤單單一隻,揣着一兜子銅板和各家送的點心糖果,打道回府。

    走在路上蟈蟈憨叫起勁兒,又招引不少路人圍觀,只是他們覺得沈持的蟈蟈賣的貴,叫好不叫座,全是看的沒有人買。

    沈持不急着做買賣,他擔憂的是兜裏的銅板,畢竟來到這個朝代後他還沒拿過這麼多巨資呢,兩百多文錢,得趕緊拿回家中:“讓讓,我要回家了,明日再來和各位伯伯叔叔們聽叫兒。”

    沈煌一年到頭風裏來雨裏去才六兩銀子,他一天掙了大半個月的,擱誰誰不眼紅。

    人羣閃開一條路,沈持快速鑽出去,往城門口走的時候,果然有幾個癩子不遠不近地跟着他,大概是盯上了他鼓囊囊的錢袋子,又看他是個小孩子好下手,或許是縣城巡邏的太多,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偷,只是眼饞地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