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捉蟲)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三六九齡字數:3320更新時間:24/06/29 20:31:56
大弘朝。
貞豐九年,四海清平。
四月中,春光似錦。
位於國之中部秦州府祿縣的沒玉村,依山傍水,遍種油菜花的山坡上滿目金黃。
村子裏人丁旺盛,皆是農戶之家,這個時節,農家的男人們白天鋤地,夜裏搓麻,女人們白天燒飯、漿洗衣裳,夜晚在油燈下織布,農月裏沒有一個閒人。
孩童不懂種田織布之事,少了大人們的管教,張家的阿福,李家的阿貴,王家的阿虎……成串的皮猴兒昨日在溪頭摸魚,今日在山坡上追野兔,明日去桑陰樹下捉蝴蝶……處處飄着小兒的歡笑聲。
這日午後,羣童正在追逐嬉鬧,忽然,跑在最前頭髒得跟泥猴兒一樣的阿福面色一變,緊張地扭頭朝沈家的阿池扯着嗓子喊道:“阿池,你是偷跑出來玩的吧,你娘來尋你了,手裏還拿着擀麪杖呢。”
另一孩童高聲尖叫:“阿池你要捱打了。”
一個生得白淨,眉眼清秀的小兒聽到喊叫從孩童堆裏鑽出來,他撣了撣滾了一身的泥巴,撒開小短腿朝山坡下跑去。
這個七歲上下的頑童就是沈家的阿池。
不遠處,一位年輕的農家媳婦兒正快步朝他們走來,她用一根漆簪子挽着髮髻,穿一身半舊不新的斜襟長襦,走得飛快,是沈家二房的娘子,阿池他娘。她半挽袖口,右手拿着一根每家每戶都有的祖傳捶淘氣小子的神器——擀麪杖。
這是羣童頭一次看見阿池的娘發火要揍孩子,雖然暫時還沒打上,但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呼啦一下,不約而同地給沈家娘子讓開了路。
在羣童興奮的期待中,阿池“嗖”地一下撲進沈家娘子懷裏,甜甜地叫了聲:“阿孃。”
沈家二房娘子被撲了個趔趄,她虎着臉將高高舉起的擀麪杖收起來,並沒有痛打兒子一頓。
羣童有些失望,轉而開始拱火:“沈家嬸嬸,阿池方纔上樹了。”
“阿池還下河了。”
“阿池還……”
“阿池,”沈家娘子對他們的告狀充耳不聞,她蹲下身摸了摸兒子的小腦瓜,笑的時候左邊臉頰出隱現淺淺的梨渦:“阿孃聽你爹說有條野狗在村子裏亂竄,你沒遇到吧?”她掃視了一眼孩童們,笑眯眯地說道:“你們也都快回家去吧,莫被野狗咬了。”
菜花黃,野狗狂。每年一到油菜花盛開的時候,總有一兩條野狗在村裏出沒,這時候大人們總是格外操心自家的孩子,生怕他們被狗咬。要是萬一那狗有瘋病,可不得了了,被咬一口會沒命的。
羣童張大嘴巴:“……”他們心想:原來阿池的娘手裏拿的擀麪杖不是來揍他的,而是爲他攆野狗用的,他娘可真好,不管阿池怎麼淘氣都不會打他。
不像他們的阿孃,時常上來一瞪眼劈頭蓋臉先揍他們一頓再說。
羣童們又失望又羨慕,深恨自己沒託生在沈家娘子的肚子裏,又真怕哪裏真格竄出一條野狗來咬人,紛紛少了玩興蔫頭耷腦地各回各家。
阿池也跟着沈家娘子回自個家去。
“阿池”是他這輩子的小名,當年他娘懷着他的時候去村頭的池塘裏挖蓮藕,結果不小心跌了一跤,回到家就早產了,所以他的小名叫“阿池”,他的大名叫“沈持”,聽說是他爹找貴人取的,至於是何方貴人,就不得而知了。
他是胎穿到這裏來的,轉眼之間將近七年的時光。當朝一般說虛歲,他快八虛歲了。
上輩子他叫“沈遲”,自小患有先天性心臟方面的疾病,不過這沒耽誤他考上頂尖大學的物理系,然而到了研三的時候,畢業在即,無形中忙得焦頭爛額顧不上養病,一天半夜突發心臟不適,再一睜眼就穿到這裏來了。
剛穿來的頭幾年,他的神志不是特別清醒,只隱隱知道自己穿到了沈家一個初生小嬰兒的身上,每日迷迷糊糊地吃了睡,睡了吃,不知道歲月流轉,約摸從四歲左右開始,他才逐漸和這個叫“沈持”的小童融爲一體,換了副身軀,困擾他的心臟病不再,每日渾身都是滿滿的活力,反倒上輩子像一場虛無的夢了。
沈持很感激他娘給了他這麼一副健康的身軀,因而縱然穿越到了古代,享受不到丁點兒後世科技帶來的便捷和樂趣,他依舊甘之如飴。
並不是那麼想穿回去。
祿縣的沒玉村並不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①”,這裏只是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小鄉村,據他粗淺的歷史常識判斷,他穿來的這個朝代歷史上沒有記載,社會發展大致平行於明初中期,家家戶戶以農耕爲業,靠天吃飯,窮得夯實。
甚至上輩子常見的農作物,紅薯、花生、玉米,還沒有在這個朝代出現,飲食顯得單調。
沈家是沒玉村的農戶,世代務農,他爺爺沈山和奶奶老劉氏養活了仨兒子,如今都已娶妻,有了一下輩的兒女,滿當當的一大家子人。
他爹叫沈煌,在家中行二,長到十六歲的時候,恰好祿縣的縣衙向各村遴選三班衙役,這個朝代縣級的三班說的是皁班、壯班和快班,三班衙役分工明確,皁班的衙役一般分在縣衙值堂役,也就是內勤,爲縣太爺等縣中的貴人服務,向來是非常搶手的差事,這種好事要給家中在縣衙有點門路的人留着,沈家沒個有頭有臉的人能說得上話,自然落不到他們的頭上,快班的衙役司緝捕,佩刀或者劍,非常的威武,但需要自幼習武的才能擔任,有門檻的差事更輪不到他了,虧得那年壯班需要一撥做力差,也就是幹體力活,打雜的人,沈煌長得人高馬大眉目周正,一看就是能當牛馬使喚的,因而中了選,自此做了縣衙壯班的衙役。
像沈煌這樣在縣衙壯班打雜的差役,是本朝最底層的編外小吏,由衙門給發工資,當朝叫“工食銀”,每年有六兩銀子的俸祿,但幾乎沒有機會晉升,俸銀也不會提高,一輩子從開頭看到末尾,饒是如此,也比農戶在土裏刨食強的多多了,他的入選讓村裏旁的農戶們眼紅不已。
一晃十多年過去,沈煌當差踏實肯賣力,得了縣丞王大虯的信任,讓他帶着幾個衙役日夜在祿縣境內巡邏,一來震懾想要作奸犯科的小人,二來驅趕比如野狗、野豬、鷹隼等可能傷及百姓的山野猛禽、獸類,積年累月守護一方百姓,因而十裏八鄉的農戶見了他都要帶着敬意稱一聲“沈捕頭”。
他娘朱氏是個地地道道的農婦,性子直爽,嫁進沈家後,生育了他和妹妹沈月一兒一女,一家四口靠着勤勞和節儉,還有沈家一大家子的相互幫襯扶持,日子還算過得去。
沈持跟着他孃親朱氏走在開滿野花的鄉間小路上,沒玉村的人丁興旺,村中屋舍相連,但是多是土坯和茅屋,幾座高牆大院算是村裏的富戶,或者地主家的老宅子,富戶手裏有上百畝地,租給佃戶種田,或者讓族中人耕種,地主基本上不在村裏頭居住,發跡之後都搬到縣裏頭去了,田租只是他們收入的一部分,他們在縣裏有產業,家中有出息的子孫或者親戚,村裏人多半見不到他們家家主的,只每年收租的時候能看見那些硃紅的大門打開一兩日。
娘倆回到家中,朱氏把沈持領到裏屋把門關上,又隔着門縫向外頭張望。
這氛圍像是家裏頭出大事了,弄得沈持很是緊張:“阿孃?”
朱氏又瞧了瞧四下無人經過,才壓低聲音說道:“阿池,是這樣的,你爺之前積德行善,給咱家掙了一門好親事……”
沈持:“……”聽起來像是好事。
“當年挨着咱們縣的獻縣剿匪的事你聽說過吧?”
沈持點點頭:“聽我爺講過。”
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隔壁獻縣的山裏頭聚集着一窩山匪,時常下山去打家劫舍,到後來更是強搶民女肆意殺人,鬧得縣中百姓人心惶惶,朝廷不得已派兵前來剿匪,哪知道山匪太過於兇悍,當時領兵的朝廷將領史成麟被打成重傷逃到了祿縣,碰巧那夜他爺爺沈山外出辦事回來,路上遇到倒在路邊的史將軍還有半口氣,連忙把人送到大夫家中救治,將軍因此撿回一條命,沈家就這麼跟京城的史家結了一個大善緣。
史成麟爲了報答沈山,離開祿縣之前說要跟沈家結個姻親,從此兩家綁在一處,一榮俱榮。
不過當年沈山才二十來歲,剛成親,而史成麟三十多歲,家中兒女都快該談婚論嫁了,於是約定日後有適齡的孫輩再結親,反正兜兜轉轉的就落到了沈持這一輩上。
“今兒早上史家派人來找你爺了,”朱氏繃緊了神經說道:“人家這次來,沒準兒是要給他家孫女挑個孫女婿呢。”
聽說史家男丁不旺,卻有數位小孫女。
沈持:“……”
還有這樣的美事兒?!怪不得他娘這麼急叫他回家來呢。可是他爺爺沈山有仨兒子,他大伯沈文那一房有兩個孫子,十一歲的沈全和九歲的沈正,他小叔沈涼那房還有個和他同歲的兒子沈知秋,都說大兒子小孫子老人家的命根子,在沈家,好事都是緊着大房跟三房,他們二房從來撈不着,想來與史家結親的事也沒他的份兒。
正好,對於這輩子七周歲不到,前程尚沒有着落的沈持來說,也不想這麼早就娶媳婦兒的事。
“阿池,你去洗把臉,”朱氏打量着沈持說道:“再換身衣裳弄乾淨些,這兩天不要跑出去耍了,多去你爺跟前走動走動。”
讓沈山看看,誰才是他四個孫子中長的最俊,最拿出手的那個。
沈持心中無意於高攀史家的事,但嘴上還是順着她娘:“知道了阿孃。”
他洗淨臉面換上一套乾淨的衣裳出來,朱氏通身打量兒子一遍,滿意地鬆了口氣:“我兒子生的最俊。”她努努嘴,示意沈持去沈山跟前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