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當街行刺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兮如風字數:2065更新時間:24/07/19 04:51:28
    李愔的腦迴路明顯跟不上李恪的思維。

    他說什麼也搞不懂,一個人有黑眼圈算是什麼問題?

    “這說明王福晚上沒睡好而已,這算不得大事吧?”

    李愔對王福一方面存在信任,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自己手底下有人出事,因爲一旦出事就會牽連到他的頭上。

    李恪沒有再說話,因爲這點事自然會有人幫他做出解釋,這個人是狄仁傑。

    如果李恪能看出來王福有問題,那麼狄仁傑也可以,兩人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早就培養出了深厚的默契。

    這時,狄仁傑對李愔說道:“蜀王殿下,王福剛纔自己說這些天他都在家中休息,那麼他爲何看起來卻顯得非常疲憊,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也許他是因爲身體不適,晚上睡不好而已吧。”

    “不,他整個人的面色不像是有病的樣子,而是因爲疲憊導致的,至於他究竟有沒有撒謊,就得等到調查過才能知道了。”

    狄仁傑說到這裏時,看向李恪說,“殿下,交給零三他們去辦,不出兩天肯定有結果。”

    “那好,就等兩天再看結果。”

    離開蜀王府,李恪告訴狄仁傑說:“老狄啊,王福不是始作俑者,他頂多是個從犯,背後肯定還有人唆使,我們得把那個人挖出來才行。”

    “殿下爲什麼認爲王福背後還有人指使?”

    “因爲王福這個人很聰明,他在面對我們的時候並不緊張,言談舉止都很得體,也難怪蜀王會器重他,這樣的人的確是個人才。”

    “可是,一個聰明人爲什麼要做那種掉腦袋的事呢,拿一塊假石頭去矇騙當今皇帝,我覺得王福不至於那麼愚蠢,除非有人在威逼利誘,讓他誤入歧途。”

    狄仁傑聽了李恪的分析,深以爲然道:“原來如此,那這個人究竟會是誰呢,也許事情背後的真相要比我猜想的更加詭譎。”

    回吳王府的路上,李恪選擇一路步行,因爲兩座王府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他也更喜歡貼近百姓生活,感受一些長安城裏的市井氣息。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營造出了一個親民的皇子形象,不像整日足不出戶,喜歡在東宮鶯歌燕舞的太子殿下,給人高高在上的距離感。

    魏王在這方面也是一樣,他只喜歡在魏王府中的文學館裏,和那些舞文弄墨的世家子弟混在一起,根本瞧不上粗鄙庸俗的百姓。

    按照李恪的話說,身爲皇子也應當懂得營銷自己,在百姓的心目中樹立起個人的品牌形象。

    這些新穎的詞彙從李恪的口中說出來,狄仁傑已經見怪不怪了,但要想理解李恪所說的含義,總是需要一番思索和領悟。

    李恪也並不是要誆騙百姓,爲自己營造出虛假的偉光正形象,只不過他的現代人思維,讓他懂得利用自身的各種優勢,而形象也是他有別於太子和魏王的巨大優勢。

    太子李承乾因爲患有腿疾,所以他很忌諱公開露面,出現在百姓面前,而魏王李泰則是大腹便便,整個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大胖子。

    跟這兩個皇子相比較起來,李恪就長得英武不凡,氣宇軒昂,從形象上更加接近受萬民愛戴的李世民,這麼大的優勢不好好利用未免太可惜了。

    李恪和狄仁傑邊走邊聊,這時忽然從迎面走來的人羣中閃出一道白芒,直逼李恪面前。

    剎那間,狄仁傑挺身而出,擋在了李恪和撲來的刺客之間,只一招他便將後者手中的匕首擊飛了出去。

    不等對方再做反應,狄仁傑快步上搶反手把刺客押在了身下,整個動作幹淨利落一氣呵成,至少也是一名武猛衛精銳的戰力。

    李恪對此並不奇怪,後世的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將狄仁傑塑造成了一個文臣形象,說他會斷案會主政,是大唐宰相,青史留名的能臣。

    但狄仁傑同樣擔任過很多軍職,也曾率軍出征沙場殺敵,更何況狄仁傑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怎麼說他都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老頭子。

    這時刺客已經被狄仁傑牢牢控制住,李恪邁步上前,問道:“是誰派你來行刺的?”

    刺客看上去大概五十歲左右,雖然一直在拼命掙扎,但是始終都無法掙脫狄仁傑的控制,最後他也只能極不情願地放棄了抵抗。

    “殺你這個暴戾無道的吳王,我還需要人指使嗎?”

    “既然皇子草菅人命不用論罪,那我就替天行道殺你,只可惜被你逃過這一劫!”

    狄仁傑見刺客出言不遜,擡腳踩在這人後背上,冷冷地質問道:“你說吳王草菅人命,這是什麼荒唐的指控,勸你不要信口雌黃,等帶你回大理寺受審的時候可以少受點苦頭。”

    “我都這個年紀了,生生死死還有什麼重要,可惜我沒有辦法爲老爺復仇了。”

    李恪從這句話中聽出端倪,他對這個刺客說,“你該不是爲了閆裴才來刺殺我的?”

    “哼,不錯,你非但害死我家老爺,就連閆家上下所有人都不放過,你真是個罪大惡極的混蛋!”

    看來這個小老頭應該是閆府上的漏網之魚,搞不清楚是非黑白,就跑來搞刺殺,不過他並不是個會武的人,因此這場刺殺也沒有什麼實際威脅。

    李恪就對狄仁傑說:“押去大理寺關着吧,也不用費力去審他了,沒有這個價值。”

    “殿下說的是,我這就照辦。”

    一個爲了閆家肯豁出去性命的老奴才,說他是愚忠也好,冥頑不靈也罷,都掀不起什麼波瀾,李恪也沒放在心上。

    不過這場刺殺引來了街頭很多百姓的圍觀,他們在交頭接耳說着些什麼,這倒是讓李恪有些在意。

    “老狄,記得回頭把這場風波平息下去,不能讓人亂嚼舌根,還以爲我是多麼壞的人,防止有人惡意造謠中傷,這種事之前也不是沒發生過,我們得防範於未然。”

    狄仁傑點着頭,看向四周說:“殿下,咱們的人已經開始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