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大唐不養閒人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兮如風字數:2073更新時間:24/07/19 04:51:28
李恪將被俘兩方的講述合併到一起,於是就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都瞭解清楚了。
不過現在他還剩下一個問題,“你們這些被迫流亡的吐蕃武士,究竟想來我們大唐的地界做什麼?”
“你們還試圖弄到這麼多鐵礦,可不要告訴我,你們只是爲了做生意?”
這名被俘的吐蕃武士回答說:“我們知道這些鐵礦的品質很好,所以我們本想劫走這些鐵礦,帶去赤水城跟吐谷渾做交易,我們有了資財方能站穩腳跟,以圖後事。”
李恪知道這吐谷渾是鮮卑族首領慕容吐谷渾,率族人遷徙到西北所建立的一個遊牧民族國家,目前赤水城便是他們的都城。
大唐建國之初跟吐谷渾便有過多次交戰,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貞觀九年。
那時大唐兵鋒所至,所向披靡,打得吐谷渾王被迫自盡,整個吐谷渾部族望風歸降,就此成爲大唐屬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打服吐谷渾這一戰極大地震懾了西域各族,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大唐軍力的可怕,這也是大唐經略西域的重要標誌事件之一。
李恪現在擔心的是,吐蕃人開始盯上吐谷渾了,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爲身爲歷史老師的他知道,在這段歷史中吐谷渾不斷被吐蕃侵略吞併最終導致滅國,後者也順勢將勢力範圍延伸到整個河西走廊,對大唐的切身利益將造成巨大威脅。
不過眼下距離那一天的發生,還有着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李恪現在只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趨向,並試圖找到方法來遏制吐蕃的勢力滲透到赤水城內。
“你還有什麼想要說的嗎?”
李恪最後問這名吐蕃武士。
“你能放了我嗎?”
“我對剛纔那三人做出過承諾,只要他們老實交代實情我便留他們一條性命,但我對你並沒有說過相同的話,要想活下去,你得拿出足夠吸引人的條件從我這裏換你這條命。”
吐蕃武士面色凝重地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我們都是自小接受過嚴苛訓練的吐蕃武士,在我們那裏等級制度森嚴,我們的身份都屬於高層,如果能放過我的話,我願意去勸說同伴們歸降大唐。”
他開出了一個聽上去自認爲很不錯的條件,但李恪對此的反應很平淡。
“歸降大唐嗎?我不太清楚你們吐蕃武士究竟有多少能耐,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我們大唐不養閒人。”
“吳王殿下,我的名字叫貢布,我用我身爲吐蕃王室的榮耀向你保證,我們都是忠誠善戰的武士,而且我們對吐蕃國內的情況很瞭解,也知道一些關於西南方向的局勢。”
李恪便隨口提了幾個問題,貢布都不假思索地如實回答,尤其在提到吐蕃內部的權力紛爭時,可以面面俱到地講述出來起因經過。
雖然李恪在後世所涉獵到的關於吐蕃王朝的歷史並不多,但靠着這些知識足以讓他對貢布的話做出一個判斷,他相信這個吐蕃人如自己所說的那樣,是吐蕃的高層人物。
貢布思維敏銳,談吐清晰,能看得出來他受教育程度不低,再加上對吐蕃內部頗有些真知灼見,李恪對他的信任也就隨之增加了不少。
接着,李恪問貢布道:“那你說說看,松贊干布在完成對吐蕃內部的統一後,他下一步的打算是什麼?”
貢布回答說:“松贊干布有梟雄的野心,考慮到吐蕃國內物產匱乏,除了放牧之外就只有青稞、大豆、小麥等可供食用,但也不能保證穩定年收,因此我們一直希望能對外擴張,佔據氣候條件更好的地區,讓我們能夠得到更豐富的糧食保障。”
“你倒是一點也不避諱你們的野心。”
花木蘭忍不住插了一嘴。
貢布坦然表示說,“我們吐蕃人所生存的地方自然是滋養着我們每一代人,可與此同時也在制約着我們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想要讓子孫後代獲得更好的條件,那就必須走出去。”
“那照你這麼說,你跟那個松贊干布都是一類人,你們爲了擴張版圖就會興起戰火,讓無辜百姓成爲犧牲品,我是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花木蘭手中雙劍晃動着寒芒,對貢布表現出了強烈的敵意。
不過公平地說,一個民族出於自身利益做出對己方最好的抉擇,這件事本身不能用是非黑白來作出評斷。
“好!”
“我可以相信你一次,五日之後帶着你的那些同伴來容城見我,如果你失信於我,那麼等下次見面的時候,你會爲此付出代價。”
李恪做出了決定,他要給這個能看清局勢,並且不乏有着獨到見解的吐蕃人一次機會。
貢布緩緩將右手舉到胸前,向李恪躬身致謝。
“多謝殿下,貢布自知重返吐蕃的希望渺茫,若是能夠在殿下身邊效力,那將是莫大的榮幸,我會全力勸說同伴歸降,我們很難再找到一處更理想的容身之地了。”
李恪提醒道:“你是聰明人,那就應該清楚自己歸降的對象究竟是誰,另外我也說過了,我們從不養閒人,你好自爲之吧。”
典韋和花木蘭都有些不信任這個人,但李恪的決定總是英明的,過往的很多次情況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他們並沒有再說什麼。
在放貢布離去之後,李恪命人駕着這五輛失而復得的馬車,朝容城進發。
這件事算是暫告一段落,不過吐蕃人的出現提醒了他,日後對大唐西南方向的這個鄰國要多加小心,他們跟大唐可是打了兩百多年的仗。
可想而知,這期間消耗了大唐多少國力,如果能在事態惡化之前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牢牢遏制住吐蕃的發展壯大,那麼在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和吐蕃作戰的情況下,大唐原本應該能達到更加輝煌的巔峯才對。
李恪認爲既然自己有機會改變歷史,那麼就要做好應對吐蕃的準備,絕不能再讓大唐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