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言相告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兮如風字數:2120更新時間:24/07/19 04:51:28
跟李佑板着臉氣急敗壞的模樣不同,李恪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顯得對這場意料之中的勝利並不是那麼在意。
他之所以答應跟李佑進行這場比試,更像是在陪着任性的孩子玩耍一樣。
這個孩子又菜又愛玩,打不過的時候還會耍賴使陰招,但終究還是正義必勝。
在陪孩子盡興之後,李恪這才找到合適的時機,對李佑說:“好了,鬧也鬧夠了,現在咱們之間也該談點正經事了。”
“哼,我就知道皇兄這次來,可不是因爲惦記着兄弟情義,但我現在並沒有時間陪你聊,還有很多軍務要等着我去處理。”
“請皇兄自便吧。”
聽到李佑大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典韋登時蠢蠢欲動起來。
他可一點不慣着這個所謂的齊王,大不了把齊王揪過來按在地上,給一點顏色瞧瞧。
其實在隴右待了這麼長的時間,大家對邊疆戰事常有耳聞,齊王李佑雖然在軍中近兩年,但其實表現乏善可陳,也沒有什麼值得誇口的戰績。
早前李恪還待在長安城時,會聽到一些關於齊王在軍中斬獲戰功的捷報,她母親殷妃還時常會藉此機會耀武揚威。
但實際上這些所謂捷報僅僅是些經過“加工”的假消息,並非前線戰場上的實情。
那些在一線征戰的將領,又怎麼會讓一名皇子衝鋒陷陣呢?
但李世民的兒子又不能毫無建樹,哪怕真的很平庸,他們也得在寫奏表的時候爲齊王杜撰出一些亮眼的英雄事跡,這樣李世民聽了高興,他們也能得到嘉獎。
所以像典韋這樣的悍勇之將,壓根就瞧不起齊王,覺得這不過就是個盲目自負的皇室子弟,要不是投了個好胎,早就湮沒在芸芸衆生之中了。
李恪知道李佑現在心情不爽,但他也不可能故意讓花木蘭輸,這種事情是辦不到的,否則以李佑的心氣怕是尾巴要翹上天。
等到了那個時候,李佑就肯跟自己心平氣和坐下來談了嗎?
結果還是一樣的,像李佑這種人就得讓他知道利害,李恪現在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五弟,提出要比試的人是你,規則也是你定的,再加上那些盤外招,我已經足夠容忍你,差不多適可而止吧。”
李恪說話的語氣明顯變得犀利起來,這是打算一點面子都不給李佑留了,待會兒要是兩人撕破臉,只怕是不好收場。
“主公,我等武猛衛將士隨時聽候調遣!”
典韋上前一步,沉聲說道。
李佑瞥了一眼,瞪大眼睛質問李恪道:“皇兄,我看你這名手下成心是想要在我地盤上鬧事了?”
“五弟你不用大驚小怪,我這位忠誠的護衛統領沒什麼壞心眼的,他只不過是說話比較大聲,看起來又有點粗魯,這也不能怪他,誰讓他天生就長這副模樣呢。”
“諒他也不敢造次!”
李佑麾下兩萬兵馬,那都是在戰場上九死一生闖出來的精銳,這也是李佑最大的資本和底氣。
眼下,他已經沒有任何心情跟他這位三皇兄胡攪蠻纏,只差親自開口下達逐客令。
李恪怎麼會猜不到他的心思,這時反而不緊不慢地說:“原來他統帥我的親兵,會在危難關頭捨命保我周全,並且只對我的話唯命是從,這樣的人在身邊才是最安全的。”
“你應該也儘可能壯大自己的實力,多培養一些親信之人,否則將來就會變成你爲魚肉,他爲刀俎的局面了。”
李佑冷笑道:“皇兄,我是不是應該提醒你,我是這支兩萬精銳的最高統帥,難道我還會有什麼危險嗎?”
“有時候危險並不是來自於外在,而是產生於內部,今天我專程來這裏找你,那就不妨給你指一條明路,免得你還身陷囹圄渾然不覺。”
“皇兄你這是在危言聳聽!”
李佑對李恪的一番言辭很是不屑,自己從隨軍的一名普通參將做起,現如今已經是新泉軍的統帥,擁有這等兵勢難道還不足以保護自己?
“你覺得兩萬新泉軍是父皇的軍隊,還是你的軍隊?他們應當爲朝廷拋頭顱灑熱血,還是爲你?”
李恪犀利的問題,讓李佑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皇兄,你究竟想要說什麼?”
“沒什麼,只不過現如今你我有着相似的處境,我不忍心見你在這種偏遠的荒蠻之地蹉跎時光,所以才會有剛纔那樣的善意提醒。”
“你如果實在不願意聽,那就隨你的便,只可惜是白白便宜了太子,他遠在長安還不知道要怎樣嘲笑你呢。”
說到這裏時,李佑終於再也忍不住了。
“皇兄,你有話直說,不要再賣關子了!”
當從李恪的口中聽見太子這兩個字,李佑的神經就一下子繃得緊緊的。
他還沒有忘記不久前,那封李承乾寫給他的書信,信上字裏行間透露出的高傲和輕視,讓李佑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怒氣難消。
“你想聽那我們就找地方慢慢聊,有些事情可不是能夠在光天化日之下說的。”
最終李佑還是做出了妥協,他說道:“那就請皇兄移步內院細談。”
李佑的心情很不爽,但他也很好奇李恪究竟會因爲什麼事來特意跑這一趟,總不能是爲了先前他不肯發兵救援而來興師問罪吧?
隨後,兩人便走進李佑在金城郡的居所,內院之中除了兩人身邊各自的幾名親信,其餘閒雜人等一律屏退。
齊王身邊的老僕從在奉上香茗之後,一步步退出房間,關緊大門。
直到這個時候,李恪問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要先問一問,五弟你打算在隴西待多少時間?三年,五年還是一輩子?”
“我只想多積攢一些軍功,讓父皇能夠看到我的能力,最終的目的自然是重新返回長安,手中能夠掌握實權那自然再好不過!”
李佑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其實這些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大概除了太子之外大多數皇子都是這樣想的。
但李恪卻搖着頭說:“不,返回長安不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