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敕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兮如風字數:2100更新時間:24/07/19 04:51:28
    長孫皇后胸懷寬廣,謙以待人,雖說是長孫家的權勢倚仗,卻並不熱衷於仗勢欺人,排除異己。

    有她在,上可以規勸李世民糾正錯誤的決斷,下可以平衡各方勢力,使朝局穩定。

    如今她終於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留下李世民孤獨的背影,寂寥地枯坐於大殿之上。

    李恪最擔心的就是因長孫皇后的離世,朝中各方勢力將會迎來新一輪的洗牌,平時礙於長孫家權勢的反對派們,會抓住機會有所行動。

    而身爲長孫家的首腦人物,長孫無忌也不會坐以待斃,他會使出渾身解數讓政敵們清醒認識到,即便痛失長孫皇后的支持,他們依然是強盛的大唐第一士族!

    李恪不禁嘆了口氣說:“希望蜀王能照顧好母妃,不要被這場動盪所波及,至少他們要撐到我返回長安。”

    接着,他繼續往下讀心中內容。

    李儒在信中寫道,因爲長孫皇后的離世,李世民悲痛欲絕,接連幾天都沒有上朝,更是將朝政大事轉交給了太子和長孫無忌來處理。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李恪的上表,竟會拖延這麼長時間才得到回覆,而他幾乎不需要再做確認就知道,今天代表朝廷來的這位特使,必定也是太子的人。

    書信中也提及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之間的黨爭,由於李世民的精力都放在爲長孫皇后主持喪儀上,加上悲傷過度無心朝政,所以朝中的衝突更加激烈。

    看完整封書信中的內容後,李恪才姍姍來遲,出現在了特使王崗的面前。

    “王大人,久等了。”

    李恪笑臉出迎,滿面春風,看起來容光煥發,心情那是相當不錯。

    王崗趕忙上前道:“吳王殿下,別來無恙。自殿下離開長安已有些時日,沒想到比之前更加神采飄逸,光彩照人。”

    見面之後兩人照例寒暄了一番,隨後王崗才進入主題,宣讀了朝廷的封賞。

    這並不是李世民的聖旨,因此李恪只需站在一旁聆聽即可,他已經料到既然是太子李承乾和長孫無忌一同擬定的結果,那必定不可能舒舒服服讓他得到封賞。

    不是李承乾整出點幺蛾子,那就是長孫無忌出了什麼陰險的主意,李恪很有興趣聽聽他們究竟會使出怎樣的伎倆。

    王崗開始宣讀本次朝廷的封賞,首當其衝的便是吳王李恪,在沒有兵權的情況下能夠聯合多方力量,審時度勢,力挽狂瀾,最終能夠以弱勝強,擊退突厥騎兵。

    李恪在這一戰中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而朝廷也給予了很高的讚譽,同時所賞賜的金銀財帛有滿滿兩車,以示嘉獎。

    不過等宣讀完朝廷對李恪的封賞後,明眼人都知道這遠遠談不上優厚,只能說是在情面上勉強過得去而已。

    身爲大唐皇子,在隴西抗擊突厥,取得大勝,於情於理都應該在爵位、頭銜上有進一步的恩典才對,哪怕是給予李恪一些軍事上的實權。

    但這些都沒有在這次的封賞中有所體現,甚至絕口不提,這很明顯是太子和長孫無忌搞的鬼,他們就是趁着李世民無心理政,才敢這樣明目張膽打壓李恪。

    緊接着便是臨洮守軍將領王文度,畢竟在名義上他才是跟突厥作戰的主將,朝廷對他恩賞有加,不但賞賜了錢財同時還給他升了官,從待遇上來說可要比李恪這個皇子明顯好多了。

    兩相對比之下,對李恪的偏頗就更加讓人感到噁心,如果此時典韋在這裏,那肯定不會給王崗好果子吃。

    李恪面色如常,依然靜靜站在一旁,王崗有些心虛地頓了頓,留心觀察了一下李恪的神情反應後,這才繼續宣讀下去。

    “吳王麾下幕僚狄仁傑,護衛李元芳、花木蘭皆爲忠勇之士,特敕封狄仁傑爲大理寺主簿,李元芳、花木蘭爲大理寺司獄,望爾等速往長安任職,繼續爲朝廷效力!”

    “此外,吳王府家將子胥、惡來抗擊突厥,沙場浴血,爲保衛我朝疆域捨生忘死,今敕封二人爲宣節校尉,調任新泉軍中效命。”

    ……

    當王崗宣讀完所有封賞之後,滿臉堆笑着對李恪說:“恭喜吳王殿下,此次挫敗突厥囂張氣焰,保我朝成州疆土不受侵擾,皇上深感欣慰,日後必定不缺榮寵。”

    “還望日後吳王殿下能多多關照,下官不勝感激!”

    李恪皮笑肉不笑地說:“王大人言重了,我不過是個遠在邊疆的閒散王爺罷了,而大人可是高居廟堂之上的高官,我哪裏能關照得了你呢?”

    “閒話就先不多說了,我立刻命人準備酒宴替大人接風洗塵,難得到這裏跑一趟,用過飯後大人可以四處遊覽一番,只不過這裏的景色可遠不如關中。”

    打發走了王崗後,狄仁傑等人找了過來,他們聽說朝廷如此敕封,心中都感到憤懣難平。

    李元芳說道:“他們這是想要把我們都從殿下身邊調走,簡直癡心妄想!”

    “大理寺司獄,那不是叫我去當獄卒嗎?虧他們想得出來!”

    花木蘭表情鄙夷,就算是給她一個朝廷大員噹噹,她也沒有半分興趣,更何況是這種破差事。

    李恪淡然地笑了笑,隨即說道:“大理寺主簿是從七品,司獄從九品,太子和長孫無忌想要藉此機會籠絡你們,卻又捨不得下本,就這點好處未免太小家子氣了。”

    “也虧他們想出這招釜底抽薪,可我等雖然根本不可能背叛殿下,但以朝廷的名義敕封,這也讓我們沒有拒絕的餘地,接下來如何應對可是個難題啊。”

    狄仁傑三言兩語道出了其中的關鍵,李恪若是公然反對手下的人去赴任,那就等於抗旨,可如果選擇接受,那麼他自己身邊就會無人可用。

    長久以來太子頻頻對李恪出手,可以說是把能想出來的陰招損招都用了個遍,但始終都沒能得逞。

    想必他痛定思痛之後終於明白過來,這多半是因爲李恪身邊能人異士衆多,每次都能保李恪平安無事。

    因此,這一次長孫無忌用上了陽謀,來除去李恪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