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追隨吳王殿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兮如風字數:2102更新時間:24/07/19 04:51:28
第二天清晨,由吳王府走出來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
全城的人都知道,這是吳王啓程前往隴西,而在隊伍中間那輛寬敞華麗的馬車,自然就是吳王的座駕。
長安城的街道上,有很多人專程跑出來或是圍觀或是送行,其中也不乏因爲吳王的離開而黯然神傷的姑娘。
“吳王殿下怎麼好端端地說走就走呢?這以後叫我從哪裏去買那些好用的面膜和香水?”
“是啊,隴西那麼遠,咱們以後都用不到那些好東西了。”
兩名富貴人家的小姐,彼此訴說着因爲吳王離開長安而引出的苦惱,跟她們感同身受的人不在少數。
“沒想到這才天剛矇矇亮,就有這麼多人出來送咱們,說明殿下在長安城的百姓心目中還是很有地位的。”
狄仁傑坐在馬車內,小心翼翼地挑起布簾悄悄往外張望。
跟他一起坐在馬車內的還有莉莎和春蘭,兩個姑娘對離開繁花似錦的長安城,也多少都感到不捨。
但狄仁傑卻告訴他們,成州也不是那麼糟糕的地方,那裏同樣有着山河壯麗的景色,尤其是那裏的牛羊肉格外鮮美。
莉莎一聽見有好吃的,就忍不住咽了幾下口水,春蘭也憧憬着能夠在成州跟小姐蘇桃再次相逢。
這天下午,侯君集果然信守承諾,直接主動向大理寺交出了幾個自稱是幕後主使的替罪羊,崔江喜出望外,他正愁問不出什麼結果,沒辦法向李世民交差呢。
隨着這起血案審結,被關在工坊內的那些工匠們,終於能夠重見天日。
李恪很興奮地將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知了他們,隨之而來的則是一陣歡呼聲。
“一定是吳王殿下在外邊替我們說話,這才讓我們能夠順利離開這裏,去跟家人們相見,大家都過來感謝殿下吧!”
看着工匠們齊刷刷跪倒在自己的眼前,李恪告訴他們說:“大家不用客氣,我答應過會爲你們洗清嫌疑,如今我說到做到了。”
“不過,眼下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我需要跟你們商議,請大家少安毋躁用心聽我說。”
有人高喊道:“吳王殿下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絕無二話!”
“對,殿下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做。”
李恪在這些工匠們的眼裏,聲望地位早已水漲船高,天底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能像李恪一樣真心誠意對待他們的權貴之人了。
“當前諸位都重獲了自由,這一點可喜可賀,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工坊被查封這件事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日後你們都不能繼續在這裏幹活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工匠們臉上好不容易洋溢的喜悅,又迅速地消退了下去。
能離開工坊去見見久未謀面的家人,這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但興奮之餘他們還是要爲自己的生計考慮。
原先李恪僱傭他們在工坊鍊鋼,這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不僅酬勞高吃得好,說出去那還是爲朝廷效力,那是相當有面子。
可現在工坊無法繼續運作下去,那麼他們也就失去了生計,家裏還有那麼多人要養活,一下子壓力都撲面而來,很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殿下,真的沒有挽回餘地了嗎?”
有人很不甘心地問道。
李恪如實回答說:“這是皇上親自下的旨意,我也無權改變,反正短時間內長安城裏是不可能繼續鍊鋼了。”
“不過,我這裏還有一個選擇,說給大家聽聽,如果你們願意的話,可以隨我一道去成州,在那裏我將重建鍊鋼工坊,諸位也能繼續一展所長。”
當李恪說出這個提議後,發現很多人都蹙緊眉頭,沒有流露出多少興奮的神色。
畢竟他們當中很多都是長安及周邊的本地人,突然說讓他們離開家鄉,前往那只聽聞過的隴西地界,很多人心裏都沒底。
李恪非常理解工匠們的想法,這放在後世就相當於讓他們離開繁華的一線城市,前往一個還未開發的四線城市,那落差可不是一般地大。
“殿下,如果我跟您走了,那家人該怎麼辦?”
“這個簡單,只要你們願意跟我去成州,家裏人都可以帶上一道走,等到了地方之後,我會給你們全家人安排住處,酬勞只會比在長安時更高。”
李恪給出了自己的激勵條件,這的確能夠引起更多人的興趣。
“我願跟隨殿下!”
“無論殿下去到哪裏,我胡三都跟定了!”
從人羣的角落裏,胡三高高舉起自己的手,目光堅定而深邃。
李恪問他道:“我醜話說在前頭,一旦決定要去,我不保證你們什麼時候能重回長安,也許你們世世代代就要定居在成州了。”
“能住在那裏也不錯,反正像我這樣爛泥扶不上牆的小人物,待在長安也只是個賣力氣的小老百姓,也許去了成州能更加開心一些。”
胡三完全不在乎可能面臨的困難,最後更是態度堅決地跟李恪說,“殿下,小人知道自己這條命是殿下救回來的,所以說什麼小人都要跟隨殿下,雖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受到胡三的感染,很快就有更多的人當場表示願意追隨李恪去成州。
但也有一部分工匠心裏舉棋不定,他們固然知道李恪的爲人,即便去了成州也不會虧待他們。
可這畢竟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事,他們需要先回家冷靜冷靜,再跟家裏人做個商議。
爲此,李恪十分理解地告訴他們說:“大家不用着急,沒有做出決定的人可以先回家,去跟家人商量商量,然後再告訴我。”
“去的人就回家做好準備,我們三天之後準時出發。”
在李恪的號召之下,三分之二的工匠當場答應跟隨他去成州,剩下那一成回去跟家裏商議後,也多數做出了去成州的決定,唯有少數幾人因爲家裏老人不便遠行,只能無奈留在長安。
李恪對這幾名工匠說:“既然這樣,我可以安排你們去其他地方幹活,也不至於會斷了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