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業的基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兮如風字數:2103更新時間:24/07/19 04:51:28
    在場羣臣多是東宮的人,又或是支持魏王的黨羽。

    李恪要順利說服他們,可想而知將會有多麼困難,除非是拿把刀直接架在他們脖子上才行。

    不過他的這個要求的確是不同尋常,哪怕現在李世民對他相當信任,也不免要慎重考量這件事的可行性。

    大量的生鐵可不只是生鐵而已,只要找一批能工巧匠,幾個月就能打造出足以裝備一支軍隊的兵器。

    李恪料到這事不容易,但他早就做好了語出驚人的準備,凡事總是需要邁出這一步的,今天做這件事正是時候。

    於是李恪走到大殿中央,朗聲說道:“父皇,諸位大臣,且聽我說出我的想法。”

    “之前我去揚州時,接觸到了一船因遇上暴風雨,陰差陽錯來到我大唐疆土的異邦人,通過跟他們的交流,我意識到這個世界遠不是我們所想象中的那樣。”

    “通過那些異邦人的描述,在我大唐的周圍還存在着很多風俗迥異的國度,那裏的人所掌握的生活技能,製作工藝還有珍惜資源,都是大唐所沒有的。”

    李恪心懷憧憬,用無比熱忱地態度詢問衆人,“由此,難道大家不想知道海的另一邊是怎樣一番景象嗎?那裏存在怎樣的國度,生活着什麼膚色的人種,他們的衣着打扮又是如何?”

    “我認爲還有很多關於這個世界的祕密,在等待着去發現,我們得弄清楚大唐在整個世界處於怎樣的位置,今後我們將遭遇到什麼潛在的威脅......”

    當李恪發出一連串疑問的時候,他的話被人直接無禮的打斷了。

    長孫無忌站了出來,反問李恪說:“吳王,你說的這些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中原大地自古以來便是天下的中心,你口中所提到的外邦人在長安城也並不少見,甚至朝中不少大臣或將軍本身就有異族血統,這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

    緊接着,馬上便有人站出來高聲附和道:“不錯,吳王久居長安鮮少遠行,因此難免有些小題大做,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對,正是如此,我大唐乃天朝上國,那些外邦異域多得是想要來學習我們的文明和禮制,怎麼到了吳王的嘴裏,倒像是咱們反而應該向人家學習?”

    李恪還沒有引出正題,他所拋出的言論就遭致了此起彼伏的非議。

    在這些人身上都能找到出身中原文明古國的優越與驕傲,他們根本就不會意識到更不會去思考,其實根植於他們心底的固有認知其實存在着巨大的偏差。

    面對這些大臣們表面上剋制,實則冷嘲熱諷的聲浪,李恪並沒有退縮。

    只因身爲一個後世出生的人,他知道此時這些大唐最有頭腦和才華的大臣,在看待世界觀這個大課題時,也無非是幾十頭豬而已。

    這道題,實在是超綱了。

    此時魏王李泰站出來問李恪,“皇兄,繞了好半天,你說的這個跟你要那麼多生鐵有什麼關係?”

    李恪眼前一亮,差點就要過去給李泰一個擁抱。

    這句話算是問到了關鍵之處,李恪當即表示說:“我需要生鐵鍊鋼,而鋼可以用來建造足以在大海上乘風破浪的大海船!”

    “建造海船當然是爲了出海,目前大唐還沒有掌握可以建造出能適應長期海上航行的大船,因此我要盡全力做成這件事,然後再請父皇准許派人出海,代表大唐與那些遙遠的異域文明建立聯系。”

    李恪所描繪的這幅藍圖,幾乎足足提前了八百多年呈現在衆人的眼前,一時間滿堂皆驚,大家都懷疑吳王是不是瘋了?

    “吳王,恐怕你有所不知,早在漢朝時期鍊鋼的技術就被普遍使用,民間也有懂得鍊鋼的工匠,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工藝,何必大張旗鼓做這種無用功?”

    有人馬上站出來對李恪表示了質疑。

    李恪說:“現有的鍊鋼技術存在很大缺陷,往往很難打造成型,同時還存在裂紋、分層以及強度不足的問題。

    由於工藝不夠成熟,工匠往往需要反覆加熱和鍛打,從而才有了三十煉、五十煉乃至百煉鋼的出現。

    在我看來,即便是百煉鋼的強度和硬度依然不符合造船的要求,我需要改進鍊鋼的工具和技術,這對於我大唐來說是非常至關重要的事。”

    李恪從技術層面說的頭頭是道,而在場的文武百官瞭解鍊鋼工藝的人幾乎寥寥,所以自然很快被李恪說的無從反駁。

    但這件事他們怎麼想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是李世民怎麼想。

    剛纔李世民一直默默看着百官們的爭論,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這讓李恪心裏也沒什麼底氣。

    李泰說:“既然三哥你這麼有自信可以煉出那種世上不存在的鋼材,那不如就試着拿出實物來,這樣自然就能讓諸位大臣們信服。”

    “好,四弟說得有理。”

    李恪欣然答應。

    畢竟鍊鋼這件事他琢磨了很長時間,很多準備工作早已就緒,現在不過是付諸行動罷了。

    失敗?

    那是不存在的。

    他要藉此機會好好扇一扇這些井底之蛙的嘴臉,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李世民見這件事商量出了一個結果,這才適時地表態,來了個蓋棺定論。

    “既然如此,吳王你就去準備吧,到時候讓大家都看看,你口中所說的鋼材究竟有多麼與衆不同。”

    “若是真能造出來,那麼朕用來打造武器然後裝備到軍中,豈不是能大大提升我軍的作戰能力?”

    李世民戎馬一生,對於鋼材首先想到的也只是用於打造武器,這種思想未免過於狹隘,殊不知鋼可是奠定一個國家工業文明的基石!

    “請父皇放心,三日之內,兒臣便將實物帶到宣政殿。”

    “若是三日後你拿不出東西來呢?”

    長孫無忌咄咄逼人地追問道。

    李恪淡然一笑,“那我願意接受任何懲罰,絕無二話。”

    “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