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東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兮如風字數:2320更新時間:24/06/27 13:00:34
    但無論怎麼說,現在人家還沒有出賣兄弟,更沒有造反。

    一個朝堂大臣主動跟個皇子說話,怎麼也不好置之不理。

    “吳王殿下,下官府上還有些私兵,如若不嫌,可交給殿下隨意使用。”

    張亮猶豫許久,一咬牙說道。

    他是一國郡公,按照唐朝律法來說,是可以享有一定編制的府兵的。

    但是府兵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每個人壓箱底的手段了。

    培養一個府兵,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時間。

    總之,可以當做一個不可再生資源去看待。

    “謝張公好意了,不過八百精兵足矣,最多兩個月,張公便能聽到我的好消息了。”

    李恪笑着拒絕了他。

    說實話,他能開這個口,李恪還是挺意外的。

    如果真的能帶足夠的精鹽回來,張亮身上的鍋,或許還會少一些。

    但要是李恪沒有完成任務的話,他是一丁點好處都撈不着的。

    這裏面的因果關係十分清楚,相信張亮這個身份的人不會想不明白。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願意把自己的府兵借給李恪。

    這就說明,此刻的他,還是十分講義氣的。

    只可惜義氣在某些時候,並不頂什麼事。

    軍隊不比別的地方,多一個人,少一個人,那都是要記錄在案的。

    李恪若是拿了他的兵,肯定瞞不過有心人的窺探。

    到時候即使帶了足量的食鹽回來,那功也變成過了。

    “殿下大義,那臣就在長安,祝殿下一路順風。”

    張亮再次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李恪笑了笑,正準備離開,突然看到一個身影。

    “段大人……”

    段侖聞言回過頭來,看到李恪,忙躬身行禮。

    “吳王殿下。”

    他雖爲一部尚書,但是並沒有爵位。

    所以並不像張亮那樣,拱拱手就可以了事。

    按照規定,除了郡公往上,和一些陛下開口親自赦免的人之外。

    其餘人見到皇親國戚,是必須見禮的。

    在這個禮法大過天的時代,稍微有稽越。

    第二天彈劾他的摺子,就會出現在李世民的桌面上。

    “段大人客氣了。”

    李恪走過去,親自把他扶起來。

    “吳王殿下……”

    段侖看着李恪親切的笑臉,心中升起一絲不妙的感覺。

    “工部沒錢……”

    沒錢是假的,怕麻煩才是真的。

    身爲六部之一,工部雖然最窮。

    但裏面的油水,卻也比其他小地方要多得多。

    這次的大朝會上,明眼人都能看出。

    太子和吳王殿下,已經表現出了不合的趨勢。

    段侖是個聰明人,李世民現在還春秋鼎盛。

    身爲一部尚書,也沒人可以逼着他站隊。

    而且即使站隊,也不會站在完全沒有任何希望的吳王殿下這一邊。

    他只希望可以好好做官,等經驗夠了能夠平調戶部或者禮部這種油水重的地方。

    或者乾脆到了年齡拿一筆退休金去頤養天年,都比捲入這種血雨腥風的黨爭中要好得多。

    看到他的表情,李恪不用想也知道,這位上任沒多久的工部尚書是謹慎過頭了。

    不過他也懶得解釋什麼,反而把頭湊到段侖身邊,悄悄耳語了一番。

    “……嗨,我還以爲是什麼呢,原來是這樣啊。”

    段侖鬆了一口氣。

    “吳王殿下放心,您所需要的東西,最遲明天就會送到您府上。”

    “如此甚好。”

    李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後面運鹽回來,有你一半……三分之一的功勞。”

    “不敢跟吳王殿下爭功……”

    ……

    另一邊。

    東宮,太子府內。

    李承乾半躺在牀榻上,身邊有兩個衣衫不整的妃子,在往他嘴裏遞水果。

    突然一名太監走入,在李承乾耳邊耳語了一番。

    “你倆快出去!”

    李承乾面色大變,推開兩個美妃。

    手忙腳亂地穿好四爪龍服,端坐在書桌前,拿起一本《論語》就看了起來。

    不多時,長孫無忌就走了進來。

    “舅舅。”

    李承乾連忙起身,卻被長孫無忌攔了下來。

    “殿下無須如此客氣。”

    看到李承乾的樣子,長孫無忌心中輕嘆一口氣。

    他不是沒有年輕過,房間內這如此濃郁的脂粉味,加上那本倒着拿的《論語》。

    無不向他昭示着,李承乾的東宮並不如想象當中平靜。

    不過,他好歹也是一部尚書,這種拂太子臉面的事情,他還是做不出來的。

    伸手把那本《論語》拿到一邊,長孫無忌凝重道。

    “殿下,之前在朝堂上,你有些衝動了。”

    “還請舅舅解惑。”

    李承乾躬身行禮,態度很是誠懇。

    他清楚的知道,關於他是否能夠繼承大統,別人的意見都是其次。

    唯有長孫無忌,他的親孃舅,才是關鍵的能夠一錘定音的人物。

    “殿下知道,李恪的母親,也就是楊妃,她是胡人吧。”

    看到李承乾點了點頭,長孫無忌又道。

    “那殿下就更應該清楚了,我大唐皇位,是不會交給一個血統不純的外族人手中的,所以殿下,你在朝堂上對吳王的針對,毫無道理。”

    “但是舅舅……”

    李承乾猶豫許久,開口說道。

    “玄武門……”

    “殿下,慎言!”

    長孫無忌一聲怒喝,打斷了李承乾說的話。

    李承乾嚇了一跳,他還沒見過長孫無忌如此嚴厲的樣子。

    房間裏的氣氛,頓時冷了下來。

    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長孫無忌才開口道。

    “殿下,以後那件事情,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提起,哪怕是我,你明白嗎?”

    “我知道了。”

    李承乾如小雞啄米般點了點頭。

    “殿下無須想太多,只要朝堂上的形勢沒有太大變化,這皇位,就一定是你的。”

    長孫無忌站起身。

    “我走了,《論語》是本好書,閒暇之餘,可多讀幾遍。”

    “舅舅的教誨,承乾銘記於心。”

    李承乾跟着起身。

    “我送舅舅。”

    “不必了,被那些言官看見,少不了說閒話。”

    長孫無忌搖搖頭,徑直走了出去。

    看到長孫無忌離去的背影,李承乾長出一口氣,將《論語》扔到一邊。

    “舅舅所言,未免有些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