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迴音谷:三十二載!【求月票!】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妖僧花無缺字數:4015更新時間:24/06/27 12:59:29
    半年後。

    應國東部,東山府所在。

    這一日。

    陳季川挑着兩個籮筐,健步如飛,自東向西,一頭扎入崇山峻嶺中。

    站在高處。

    陳季川舉目四望,一座座山峯突起,置身其中,就彷彿墜入林海當中,一眼望去,皆是清秀。

    “人都說這應國東山府三界關以峯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

    “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陳季川眺目遠望,只覺心曠神怡。

    他從沙門島坐船,至飛星港上岸,穿越‘鄭國’、‘章國’、‘薛國’,最終進入‘應國’疆域。

    如今所在,就是應國東山府‘三界關’,爲‘應國’、‘薛國’、‘樊國’交界之處。

    據說所三界關中有奇峯三千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峯,八百秀水’之美稱。

    因地勢緣故,凡俗少至,朝廷也難掌控‘三界關’中角角落落。

    故此多有修行中人、尋仙問道之人匯聚。

    “正合適!”

    陳季川不由笑了。

    漂洋過海半年,陸上行程又半年。

    他也感到有些疲憊。

    正巧到了應國地界,三界關又如此靈動奇特,陳季川也不準備再去別處。

    “就是此地了。”

    陳季川大笑一聲,就聽音旋谷底,波及對山、東谷、西坡,聲如洪鐘,餘音迴盪。

    再往下看。

    但見兩側崖壁足有二百多丈高。谷中地質不差,開闢出藥田、靈地定然不差。

    於是也不另尋,就在此地住下。

    因此地在谷頂、谷底呼叫都有聲響,陳季川便將此地稱爲‘迴音谷’。

    ……

    “入世七載。”

    “顛簸一年。”

    “總算安定下來。”

    陳季川在迴音谷落腳,足足休息了七八日,這才開始佈置住處、開墾藥田、靈地。

    與飛鳥島上一般,先平整土地,然後埋下簡易的‘聚靈陣’。

    而後又在迴音谷谷口,用八面‘璃光鏡’,佈下‘八門璃光陣’,以免有人闖入。

    又在新開闢的藥園中,插下十二杆‘青蛟旗’,佈下‘十二青龍大陣’,防備鳥獸闖入藥園,損毀藥材。

    陳季川在沙門島上獵殺先天,一共獲得三套陣法。

    除了這兩套之外,還有一套‘顛倒五行陣’,號稱小禁斷之陣,覆蓋面積小,沒有主動殺敵功效,但卻可以幻化掩飾山門、迷惑困敵。

    與‘八門璃光陣’配合,正是相得益彰,將迴音谷的安全、隱祕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不過陳季川目前也只是照貓畫虎佈陣,對於陣法變化還在琢磨當中,無法親自控制,隨意變陣。

    抵擋一些鳥獸、普通人、後天修士還湊合。

    若是先天到來,區區死陣,只怕是抵擋不住,還須陳季川親自動手。

    但‘三界關’中山峯衆多,小小迴音谷並不起眼,惹來先天的機率較小,無須擔憂太多。

    時間流逝。

    從立足迴音谷開始,陳季川總算回到往日節奏——

    每一年總有半數時間處於‘下線’狀態。

    並不一定是一次性下線半年,往往都是一兩個月一兩個月的消失。

    平日裏修行、種田、煉丹。

    又從世俗中挑選弟子,帶在身旁每日教導。

    每天都過得充實。

    修行方面。

    內功、外功、道法都已經達到第六層。

    繼續修行,進度放緩。

    但每日都在進步,堅定地往先天、化勁、出竅進發。

    修爲急不得。

    在沒有源力相助的情況下,一急就要根基不穩。

    道果世界中的時間最不值錢,陳季川不願將源力耗費在道果世界中。

    同時,他也想藉着此番重修,將他在開啓玉泉世界之前的那段時間,參悟‘大梁道果’、‘棲真子道果’、‘安濟世道果’所得來的感悟、心得用實踐一一印證。

    一來夯實根基。

    二來對日後突破極限興許也有幫助。

    每日修行功法總有極限,不可貪功冒進,於是空下來的時間就更多了。

    除了琢磨《劍圖》、《陳門七十二法》、《太陰煉形法》之外,陳季川還要鑽研劍法、煉丹、術法、培藥、靈米、教授弟子。

    時間排布滿滿當當,日子過的極爲充實。

    每當修習劍法有所得,總是心生歡喜。

    每當又掌握一種丹藥的煉製,也會高興幾日。

    每當術法修行明悟些許關竅,威力更進一步,同樣會喜不自禁。

    修仙就如同學習。

    一旦沉入進去,非但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每有進步,就像是解出一道難題,好似三伏天喝了一碗涼茶,全身都通透舒適。

    重修一世。

    不假丹藥,不借源力,僅憑自身修行。

    陳季川的修爲也在飛速進步。

    來到迴音谷這這一年,即進入玉泉世界的第八年,陳季川內功六層、外功六層、道法六層。

    六年後。

    內力渾厚,丹田開闢,神與氣和,功成先天。

    又十年。

    先天內力充斥丹田,淬鍊爲真氣,成就先天二境‘真氣境’。

    而後歷經一十六載。

    一身先天真氣圓滿,量變引發質變,化爲先天真元,達到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層次。

    《劍圖》修習至第九層,成就先天三境‘真元境’。

    至此。

    陳季川距離玉泉山、玄幽海中那些先天極限、內功十層,僅有一步之遙。

    這一年。

    陳季川五十七歲,骨齡四十一歲,進入玉泉世界三十九年,來到迴音谷三十二年。

    ……

    金秋時節。

    晴空萬里。

    這一日。

    雄鷹振翅,一名身着長衫的儒士坐在雄鷹背上,兩手僅僅攥住繮繩。

    狂風呼嘯。

    極力穩住身形,以免被掀翻下去,跌的粉身碎骨。

    雄鷹速度極快。

    哪怕背上載着一人,也沒遲緩多少。

    黎明時起飛,中午稍稍休息半個時辰。等到傍晚時分,就已經飛躍兩千裏,來到三界關‘迴音谷’。

    雄鷹俯衝而下。

    從天上往下看,迴音谷早就變了模樣。

    不但谷中多了幾座氣勢磅礴的建築,在谷外,更是一座座宮殿或是嵌在崖壁上,或是立在半山腰,或是聳立山巔。

    細一數。

    怕是有十多座宮殿,上百間房屋。

    有人在山巔練劍,有人在水中練拳,有人在雲臺上打坐....

    衆人衆相。

    不一而足。

    雄鷹俯衝,落在迴音谷後方鷂子山頂。

    伍守陽翻身下來,頭髮、衣衫都有些凌亂。

    有弟子上前,衝伍守陽躬身喚道:“大師伯。”

    “師父可在谷中?”

    伍守陽將操控飛鷹的繮繩遞給這名弟子,同時出聲問道。

    “師祖在劍閣中。”

    那弟子一面牽住飛鷹,一面恭敬回道。

    “好。”

    伍守陽應一聲,將身上凌亂衣衫、散亂的頭髮隨手打理一番,同時大步流星就往山下迴音谷跑去。

    徑直入‘劍閣’。

    就見殿中正中一青年,背對殿門,手中舞劍,猶如撫琴一般,隱隱有琴聲盪漾,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柔情蜜意。

    令人難以琢磨。

    似是察覺到伍守陽進入殿中,這青年緩緩收劍。

    伍守陽見狀,忙的衝着殿中青年躬身拜下,而後道:“師父這套‘七絃驚仙劍法’愈發精妙了,想必快要達到通神之境。”

    迴音谷以外功、劍法聞名三界關。

    這套‘七絃驚仙劍法’又是諸多劍法中的頂尖存在,伍守陽修行多年,自問比起開創‘迴音谷’的師父,差了不止一籌。

    “查的如何?”

    青年沒理會伍守陽的恭維,出聲問道。

    伍守陽生的儒雅,見師父如此關心,他自己也頗爲心焦,於是忙回道:“北面‘樊國’境內,近年有一位仙師聲名鵲起,名喚‘張志和’,被樊國冊封爲‘國師’。傳聞這人精通金剛橫煉之法,早些年廣爲傳法,造就不少橫煉高手。但近些年這些個有所成就的橫煉高手一個接一個消聲滅跡。卞、康、孟、黃四位師弟化勁有成,行走四方邀戰各方高手,也是在樊國沒了蹤跡。”

    “你懷疑是‘張志和’下的手?”

    青年聞言忽的轉身。

    顯露清清秀秀,超凡脫俗的面龐。不是旁人,正是自玄幽海而來,在三界關迴音谷落下跟腳的陳季川。

    一晃三十餘載。

    陳季川人在山野,依靠身上丹藥、法器,一身本領,輕鬆開創出偌大基業。

    來到迴音谷的第一年,就在東山府收了十二名弟子,悉心傳授《劍圖》或是《陳門七十二絕藝》。

    之後陸陸續續又收了十多個弟子。

    這些弟子又收弟子。

    自陳季川往下,三十二載,才僅三代,迴音谷就已經有百餘名弟子。

    陳季川在沙門島獲得丹藥近千,這些年又不間斷的琢磨煉丹之術,煉成丹藥數以千計。

    除了少數出售,換取藥材、靈石之外。

    多數都被賜予迴音谷弟子,用以增長實力。

    與現實中不同。

    在道果世界中,不論是投資修行,還是投資‘五鬼陰兵法’、‘剪紙成兵術’這些術法,在長遠收益上來說,都遠遠不如培養弟子。

    修爲、術法會因爲陳季川迴歸現實而陷入停滯。

    哪怕五鬼陰兵、紙人,也會因爲缺少陳季川的日日祭煉,實力增長大幅度降低,不至於停滯不前,卻也較爲遲緩。

    但這些弟子不會。

    即使陳季川下線,也不耽擱他們繼續修行,繼續提升。

    等到數十年、百餘年後。

    這些弟子門人就是陳季川立足於世的最大資本。

    一如大梁世界中的‘白玉京’。

    又如大燕世界中的‘陳門’。

    陳季川對此深有體會。

    故而。

    他不惜分出部分精力,用以教授弟子。初期興許辛苦些,可一旦第一批弟子成才,往後門中發展,就可以完全放手,由這些弟子去管理。

    這一世。

    陳季川又開始鑽研煉丹之術,煉出的丹藥他自己不用,賣出去換些錢財銀兩,對陳季川來說也沒什麼大意義。

    用以培養弟子,倒是正合適。

    有‘白玉京’、‘陳門’的經驗,‘迴音谷’也很快成就規模。

    原先十二名弟子以及陸續收下的十八名弟子,個個都有靈根,資質也都是上等。

    有陳季川這等名師。

    有服氣散、蘊氣丹、先天丹等丹藥。

    這些弟子大多都有成就。

    陸陸續續或是成就先天,或是成就化勁。

    分別被外界稱爲迴音谷‘十二劍’與‘十三太保’。

    其中‘卞、康、孟、黃’就是修行《陳門七十二絕藝》有成,被稱爲‘迴音谷十三太保’中的四大太保。

    四人關係最好。

    時常一同行走江湖,與各路高手交流切磋,名號也算響亮。但七八個月前,途徑樊國時,便再無消息。

    迴音谷初時還不知。

    直到上個月,迴音谷三年一度的門內大比武,四人還未歸來,伍守陽等人才發覺不對勁,一面上報陳季川,一面派出弟子四處去查。

    終於在這個月初,查出四人最後所在。

    迴音谷‘十二劍’之首‘玉龍劍’伍守陽親自去到樊國,多方打探,最終才將嫌疑鎖定在樊國國師‘張志和’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