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西土默特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崛起的石頭字數:2359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大同右衛城,掌印指揮使官邸。
“他馬的!”
大同鎮副總兵官徐永壽一拳頭錘在桌上,道:“這些蒙古人,從來不知道盟約是什麼意思!”
“去年簽訂盟約,這纔剛到天寒,他們就又下來打草谷!”
聽得這話,大同西路的諸將領也都是個個的義憤填膺,或攻或守,交頭接耳地爭論起來。
大同鎮分東西南三大路,共計十二小路。
總兵官張萬邦爲張氏將門出身,祖父張勳,爲嘉靖、隆慶年間列傳名將,死後因戰功贈勞祿大夫、一品正職。
張萬邦的父親張秉忠,承襲指揮使官職,升任都指揮使。
萬曆前期,張秉忠擔任大同東路參將,後率部參與平寧夏之戰,因驍勇善戰立有殊勳,死後獲贈總兵官一品官階。
張萬邦蔭承祖父兩代榮勳,萬曆三十年中武進士,此後一帆風順,做到了大同鎮守總兵官,大同右衛指揮使的官職。
天啓二年至三年,跟隨督師朱燮元出關鏖戰,陣斃後金貝勒一名,因功升任山西行都司掌印都指揮使。
眼下的張萬邦,統領大同鎮西四路,大同右衛、威遠衛、玉林衛、雲川衛及平虜衛西四堡防務也由他直接管轄。
除了張萬邦以外,威望最高的便是大同鎮副總兵官徐壽輝了。
徐壽輝可能是在座這些將領之中,少數不是將門出身,從守備憑藉戰功做到副總兵官的典型。
徐壽輝在張萬邦率部出關之時鎮守大同,目前掌管大同鎮南四路的兵馬錢糧,兼領大同左衛、安東中屯衛及應州、朔州、渾源州防務。
徐壽輝蹙眉半晌,沒有吭聲,好像是在想着什麼。
在他身側,大同左路廣昌營參將渠家禎則冷笑一聲,譏諷道:“我當時就說了,和蒙古人簽訂盟約,無異於與虎謀皮,現在好了!”
“察哈爾部如此挑釁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朝廷集結兵力在西路,難道就是要我們這樣瞪眼看着?”
的確,渠家禎當時是說過這些話。
有些事情,朝廷的考慮和邊疆將領不同? 當時朱由校和察哈爾簽訂盟約? 不過是爲了威服漠南蒙古諸部,穩住察哈爾? 好攻伐後金。
後金、科爾沁和內喀爾喀四大部上一戰元氣大傷? 塞北三衛現在也都臣服大明,察哈爾那邊其實就不再需要用所謂的賞銀和互市來“撫慰”了。
廣昌營參將渠家禎也是渠氏將門出身? 原籍安徽合肥,高祖父渠進跟隨永樂皇帝靖難? 因功世襲大同東路廣昌營參將。
其父親渠世芳? 祖父渠風,雖然沒有什麼過眼的戰績,卻也是恪守祖業,爲朝廷戍守邊疆。
聽着衆人的言論? 張萬邦沒有急着表態。
他伸着手? 蹲在火盆周圍烤火,因常年在大同西路戍衛邊疆,這讓他雙手滿是凍瘡。
“行了。”
淡淡的兩個字,方纔還是吵鬧不已的正廳內便是逐漸安靜下來。
張萬邦依舊蹲在火盆周圍,頭也沒回? 道:“殺虎口關那邊怎麼說的,這次又傷亡多少?”
這時候? 副總兵徐壽輝說話了。
“殺虎口的遊擊將軍榮寧說,這次和之前五六次都差不多? 蒙古人來的突然,沒什麼準備? 加上天氣甚寒? 許多人都冷得不願動彈…”
“…死了十二個? 傷了八十六個。”
說到這裏,一向情緒平淡的徐壽輝,這次也是顯露出些許的憤怒。
張萬邦“嗯”了一聲,卻是將伸出去烤火的手緊握成拳,緩緩起身,說道:“告訴榮寧,繼續守着殺虎口關,沒有本鎮的將令,不得輕舉妄動。”
命令很快被一名標兵帶下去,標兵下去以後,許多將領卻是不服起來,渠家禎說道:
“總鎮,還要守?”
“蒙古人這是三天兩頭就要下來一趟,這樣傷亡下去,不用打仗,殺虎口的人就死傷殆盡了!”
這話多少有些危言聳聽,可的確是這麼個道理。
“是啊總鎮,不能再等下去了。”
“要不,我們向兵部請戰吧!”
將領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廳中又逐漸起了喧囂。
“都閉嘴!”
張萬邦的聲音中有些慍怒,他轉過身來,看着大同鎮的諸將領,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道:
“是要向兵部請戰,可不是現在。”
“眼下天氣嚴寒,出關作戰於我不利,蒙古人騎在馬上,來去如風,很難捉摸…”
“…所以我們要等,要麼是他們撕毀盟約,主動進攻,要麼就等到天氣轉暖,再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萬邦不僅是名將之後,自身也是戰功卓著,尤其那次出關作戰,帶領大同軍硬剛建奴,打出了不錯的戰績,很多人都是信服。
他這話說完,廳中的爭論聲一下子止了,渠家禎也是看着這邊,說道:“總鎮,你說吧,該怎麼辦,弟兄們全都聽你的調配!”
張萬邦站起身來,走到廳邊,伸出手接了幾片飛揚的雪花,道:
“都回去準備準備,說不定再過一陣子,就要開戰了。”
......
同一時間,赤兒山,漠南西土默特部王庭。
隆慶年間,土默特部崛起,強盛於赤兒山一帶,其首領阿勒坦主動向大明請求互市、封貢。
隆慶五年,隆慶皇帝接受其請求,指定玉林爲互市之地,並封土默特汗阿勒坦爲“大明順義王“。
此後,阿勒坦轉而開發土默川,在赤兒山修建汗王庭。
阿勒坦受其父達延汗影響,自幼嚮往漢文化,發動部衆在赤兒山周圍興建了一批城鎮。
嘉靖三十六年,土默特部圍繞赤兒山,在雲川一帶起造“五塔”和“八大板升“奇觀,爲王庭祭祀所在。
嘉靖四十三至四十五年,阿勒坦又在八大板升的基礎上擴建了大板升城,城內的建築一體仿製關內,“朝殿及寢殿凡七重,東南建倉庫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樓五重“。
萬曆三年,大板升城竣工,萬曆皇帝賜名“歸化城“。
此後,在阿勒坦的努力下,土默特部逐漸漢化,歸化城成爲蒙古漠南右翼諸部政治、經濟、宗教的活動中心。
萬曆九年,阿勒坦汗病逝,其長子,達延汗之孫,都隆僧格繼任土默特汗,襲封爲順義王。
都隆僧格繼位以後,盡廢土默特部漢化流程,逐漸向察哈爾部靠攏,因而引起了內戰分裂。
阿勒坦汗第二子卟言、第三子鐵背,不滿都隆僧格的所作所爲,亦不願歸向察哈爾,即率部衆東往科爾沁,歸順“建州女真雄主”。
卟言、鐵背所部,現稱東土默特,在科爾沁境內放牧。
阿勒坦汗去世至今五十年間,在都隆僧格的領導下,昔日就連察哈爾都忌憚不已的大土默特部已經四分五裂,由盛轉衰,一蹶不振,徹底淪爲察哈爾部的傀儡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