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五路出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295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第二日,崔呈秀正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在後金大營與奴酋簽訂合約,最後確認條例。

    這是明與金的首次議和,又是皇帝聖旨准許,因此雙方都顯得非常重視。

    熊廷弼與努爾哈赤罷兵言和,援遼的二十萬大軍也是連日駐紮在大營,未出寸步。

    然而正是在這個時候,朱燮元忽然升帳召集七帥三十六將領,說是要部署出兵事宜。

    “擊鼓升帳!”

    隨着標兵四處,沉寂許久的援遼軍大營響起了沉悶的鼓聲,過不多時,將帥們都頂盔貫甲,裝束整齊地趕來。

    七名大帥早都得到消息,這幾日悶聲不發,差點被底下兵士們認作是孬種,現在總算是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至於其它的三十六名各地將領,都是又驚又喜,事前既無人料到,也沒人會覺得這種事真的會發生。

    直到站在督師大帳之內,他們還不是很確信要出兵。

    朱燮元走進大帳,上來就給衆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將尚方寶劍奉在身後,大聲道:

    “陛下密旨,命我統率援遼大軍,在議和簽訂合約,後金撤軍的當日設伏,務要全殲奴軍!”

    “這次出兵的首要任務,就是一戰打疼奴軍!”

    聞言,邊鎮的將軍們這才是盡數安心下來,原來這一切都只是皇帝他老人家的請君入甕之計!

    我就說,皇帝怎麼會屈尊與奴酋議和?

    朱燮元看着底下衆將,心中稍安。

    其實眼下他手中還算得上是人才濟濟,大明軍界不少“俊傑”都奉調而來,準備在遼東塞外大展身手。

    總兵官姜讓、姜弼、張萬邦、王威、蕭如薰、郭欽、姜爽,都是成名已久的軍中大帥。

    在帳下聽命的邊鎮三十六名蒙漢邊將,也都是各自有其真本事,才會坐在邊鎮將軍的位子上。

    此外,更有各鎮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協副將、協參[ www.biqugexx.biz]將,等級不同的將校上百名,夠級別的在帳內,不夠級別的就依次列在帳外。

    這些人一個個盔明甲亮、提刀執槍,在各自轄區都是說一不二的主,眼下卻在靜靜聽候自己這個大明督師的調遣。

    像是這樣的富裕仗,朱燮元鎮守西南十餘年,也是未曾打過!

    朱燮元的目光掃過榆林總兵姜讓時,稍稍停頓了一下,但卻沒有流露出任何喜或不滿之情。

    他的目光繼續向下,來到一名虎背熊腰的大將身上,猛然喝道:

    “薊州總兵王威!”

    王威渾身一震,跨一步出列道:“末將在!”

    “命你部薊州軍爲先鋒。大軍出征以後,直奔建奴後軍,配合其餘兵馬追擊,切記,不得孤軍深入!”

    “是!”

    王威抱拳說完,當即退回。

    朱燮元點頭,在帳內來回踱步,肅聲道:

    “本督師擬分我大軍爲五路,前三路爲追擊,齊頭並進,後兩路爲伏兵,揮兵掩殺!”

    “第一路薊州軍出擊以後,第二路榆林軍,奔黃泥窪,過長安堡,沿渾河直向瀋陽,打通遼瀋通路!”

    姜讓出列道:“遵命!”

    “第三路爲此戰主力,宣鎮軍、大同軍、寧夏軍並本督師標營人馬,直向奴酋!”

    又有三人及十餘名將領出列,齊聲道:“末將遵命!”

    “第四路自長寧堡而下,過鞍山驛,於千山設伏。擊潰奴軍後不可戀戰,不得追擊,速速前往遼陽,與遼東經略熊廷弼本部會合,以解遼陽之圍。”

    言至於此,朱燮元笑了笑,又道:

    “第五路以固原、甘肅二鎮軍馬爲主。郭將軍,本督師有意煩你領此第四路軍,甘肅總兵姜爽、臨洮副總兵俞成名與你同往。”

    郭欽神態淡然,並沒有衆人的激動萬分之情,他一步出列,神態自若道:“請督師放心,末將定不負重託!”

    郭欽此人乃生員出身後投筆從戎,用兵穩重,不比那些純粹的武夫,朱燮元還是比較放心的。

    五路大軍已定,衆將皆都眉開眼笑,壯志凌雲,在腦海中想着此戰定要留名敘功錄,以彰顯威名。

    朱燮元定了定神,轉身拿起尚方寶劍,高舉起來,諸將見狀,忙收攏言笑,恭敬等待。

    朱燮元肅聲說道:

    “本督師,承天恩於京,統三軍以蕩寇,伐頑逆而護國,解忠藎於倒懸!巨任在身,尚方在肩,敢不用命?”

    “戰局嚴峻,建奴勇悍,令蒙古猛攻福餘,意伺窺我遼瀋!如此猖獗獠子,若不犁庭掃穴,何以彰顯大明威嚴?”

    “我今召集列位將軍至此,正是要發兵滅寇,以慰聖心!”

    衆將帥紛紛躬身,抱拳說道:“我等誓死追隨督師,發兵剿寇,犁庭掃穴,彰顯大明威嚴!”

    朱燮元擡起手,衆人轉瞬鴉雀無聲,他又道:

    “五路大軍之外,另派山海關總兵高第率本部一萬五千駐守大營,一則欲蓋彌彰,使奴晚知我軍動向,二來作爲後援,隨時支援!”

    高第也不敢有絲毫怠慢,出列喝道:“末將謹遵軍令!”

    朱燮元拱手環視衆人,大聲道:

    “各位將軍,成敗在此一舉,大家好自爲之,莫要負了聖恩重託!”

    ......

    遼陽城東北三十裏,後金軍大營。

    崔呈秀代表明朝,范文程代表金國,經過一番卵用沒有的脣槍舌戰與往來試探,總算是在合約上籤了名字。

    這樣一來,明金戰爭,似乎已經告一段落。

    努爾哈赤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揮手道:“來個阿哈,送明朝的兵部尚書回遼陽,要一路送到遼陽。”

    那阿哈心中狂喜,這一去自己豈能再回來?

    就算扔下家人,他也不願再回到此地,爲這幫韃子爲奴爲馬,過那等豬狗不如的日子。

    崔呈秀心中知道這議和是假的,自然害怕努爾哈赤惱羞成怒,此前硬氣那都是沒辦法的事,眼下有活命的機會,肯定不會再搞什麼大義凜然。

    能苟活着,誰想死?

    崔呈秀出了後金軍大營快馬加鞭跑回遼陽,直到看見遼陽城頭的明軍大旗,才算是鬆了口氣。

    這一趟是龍潭虎穴,出了後金軍大營還不算完,還朝以後自己也算不得什麼功臣。

    議和這口黑鍋,不是魏忠賢頂着,就得是他自己來扛,至於天啓皇帝會親自救場,他更是不敢奢望。

    回到遼陽之際,崔呈秀有些懵。

    遼陽本該是軍民堅守,可熊廷弼卻在升帳,說什麼等大軍開到,便就如何如何配合朱燮元殲滅建奴。

    崔呈秀站在下頭,看熊廷弼會諸將氣勢如虹只等開戰,心中更加不解,哪來的大軍?

    自己去了奴營幾日,遼東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