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崔呈秀見魏忠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287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言和?”

    “以關外建奴那般殺人如麻的脾性,居然會講和,怪哉,怪哉…”

    聽到這個消息,兵部衆官的第一印象都是匪夷所思。

    當初努爾哈赤爲的什麼造反,還不是想要自立的狼子野心,如今忽然求和,怕是也沒安什麼好心。

    更何況,建奴在我遼東屠戮了多少百姓,刻骨之仇,國仇家恨,難道就這樣算了?

    “部堂大人!”

    忽然間,一名官員站出來大聲說道:

    “我朝絕不可與建奴議和,建奴國小民寡,不復一歲便可恢復,到時圖謀再犯,莫非還要徵發邊鎮大軍出關?”

    “這次爲協助福餘衛,朝廷屢次恩賞蒙古諸部,那可是二百萬兩白銀!還有軍隊行進的開支、用度,戰後封賞,只怕更多。”

    說話之人,名喚張士範。

    聽着他的話,崔呈秀輕輕點頭。

    張士範於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及第,因書法超羣,被萬曆皇帝欽點爲庶吉士,後入翰林院。

    在翰林院期間,他數次上疏邊疆戰策,均爲萬曆皇帝採納,爲九邊形勢帶來很大改觀。

    天啓二年,王在晉主持京察時也曾說過張士範擅長戰策謀略,在奏疏中推薦他到兵部任職。

    朱由校經過考量,確認屬實,覺得這樣的人才留在翰林院實在可惜,便準王在晉所奏,擢升張士範到兵部任職,官加右侍郎。

    張士範的建議,其實也代表着一種聲音。

    絕大部分的人聽到建奴求和,都只是覺得可笑至極,他們自己在遼東造反,屠戮遼東百姓,現在打不過了想求和,怎麼可能如他的意。

    可既然是討論,就勢必會有反對的聲音。

    一人站出來,橫眉冷對,譏諷道:

    “張大人方纔也說了,朝廷近來給福餘衛、朵顏衛、泰寧衛諸部恩賞二百餘萬兩白銀,雖然穩定了這些蒙古人,每月卻也都有耗資巨大的軍費支出。”

    “這樣打下去,國庫怕是很快就要見底,眼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災荒,國庫耗盡,拿什麼賑災?”

    “張大人善謀兵事,可曉民生?”

    這種話倒也有些道理,畢竟打起仗來,勞民傷財,朝鮮、蒙古,還有國內饑荒,大明要照顧的方向太多了,不只是單單一個建奴。

    罷兵言和,休養生息,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張士範卻不敢苟同,冷笑道:“遼東戰事,就是要與建奴比拼家底,這次不把他們打疼,遼瀋戰事,廣寧戰事,以至於科爾沁、福餘衛戰事,明年、後年,年年都會有!”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調兵不是,不調兵坐視蠻夷做大便也不是。戰爭曠日持久,更會拖垮本朝財政!”

    崔呈秀沒有發言,也在思索。

    這兩人說的都有些道理,這和還是不和,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議和吧,那些爲國死戰的將士,還有被建奴屠戮的遼東百姓豈不白死,可不議和吧,繼續打下去,怕是還得數月,實在是燒錢。

    兵部的部堂之內,徹夜亮着油燈,官員們爭吵得不可開交。

    屋外漸漸泛起亮光,聽着皇城外民間的雞鳴,崔呈秀嘆了口氣,遠離這些官員,來到一處府邸外。

    “篤篤篤…”

    一陣敲門聲,不久後一老者前來開門,不等崔呈秀說話,便就讓開一個身位,微笑道:

    “廠公正在大堂等着部堂。”

    “廠公知我…”

    崔呈秀搖搖頭,隨老人來到魏府的大堂之上,見到一襲黑衣的魏忠賢正負手背身站在牆上。

    聽到腳步聲,魏忠賢擡頭瞟了一眼,看似不經意道:

    “來了,來看看。”

    崔呈秀來到身後一步之隔,發現他正看着的字是天啓二年朱由校賞賜給魏忠賢的一副墨寶。

    “這是…陛下的字跡。”

    “嗯,坐吧。”

    魏忠賢轉身示意一下,吩咐下人上了貢茶,坐在椅子上小呷一口,笑問:“部堂可知咱家讓你看這個,所謂何意嗎?”

    崔呈秀苦笑一聲,回道:

    “還請廠公明示。”

    “這副陛下的墨寶,咱家就一直掛在正堂上,日日看、夜夜看,有了它,我魏府才能平安無事。”

    “這副墨寶,也是咱家能狠下心來辦那些得嘴不饒勢之人的原因,這回你明白了嗎?”

    崔呈秀似懂非懂,忽又恍然大悟,然還不等他說話,魏忠賢卻是輕笑一聲,揮手道:

    “下去吧。”

    出了魏府,崔呈秀依舊有些懵懂。

    正思量間,遠處馳來一騎,卻是他府中僕人,這僕人趕來下了馬,將繮繩交到崔呈秀手上,急切道:

    “老爺,朝會要開了,您快去吧!”

    崔呈秀這才回過神來,忙翻身上馬,朝紫禁城疾馳而去。

    ......

    不久後,朝會伊始。

    朱由校坐在大殿之上,環視仍在劇烈喘息的崔呈秀,淡淡問道:

    “愛卿,兵部有結果了嗎?”

    話音落地,滿朝文武盡都將視線轉來,崔呈秀緊張不已,擦擦額頭細汗,踏着有些惶恐的步子站了出去,躬身說道:

    “回陛下,有結果了。”

    聞言,張士範等兵部官員盡都望向他。

    有人不解,有人冷笑,都不知崔呈秀這是打着什麼主意。畢竟伴君如伴虎,這可是在朝會,一句話說錯,下一個張鶴鳴就是他。

    自己這些人不過是下官,萬般對錯,也不能到了他們的頭上。

    “兵部題奏,拒絕議和。”

    一言既出,當即在朝堂之上引起了嗡嗡議論。

    崔呈秀小心地窺視上顏,發現朱由校神色如常,這才暗暗自定,接着說道:“我大明與建奴不死不休,議和,是對千萬遼東將士及百姓不負責。”

    “臣覺得張侍郎說的不錯,我朝爲了打這一仗,既已耗費了數百萬兩軍費,那就不能半途而廢,要把這場持久戰打下去。”

    朱由校聞言,望向階下一人,問:

    “這是你說的?”

    張士範毫無所懼,昂然道:“回陛下,是臣之建議,我朝與建奴絕不能輕易講和!”

    朱由校凝神望他,一言不發,大殿上的氣氛也是愈發沉悶。

    有人在心中暗自譏諷,這張士範自詡聰明,還不知自己是被崔呈秀拉下水做了墊背的替死鬼。

    半晌過後,朱由校忽然笑道:

    “很好,兵部給朕的建議是拒絕議和,繼續打這一仗,不死不休,諸卿的意思呢?”

    隨即,殿上引起了激烈的爭吵。

    朱由校被這種吵鬧搞得有些煩躁,輕咳兩聲,望向內閣首輔韓爌,微眯雙眼道:

    “事態緊急,閣老說句話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