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庫倫部被滅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400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濟寧城裏,比平日更熱鬧。

    除了行腳的商旅和來往士子外,還有外地的秧歌隊、舞獅隊,戲班子也在城中最爲繁華之處擺起了一臺戲。

    這可不是一般的野臺子戲,甚至不是州縣府裏的那些戲班子,這是山東最出名的聚隆班。

    正是聽見了天啓皇帝返京將要穿濟寧而過的消息,聚隆班才是放下了在登萊二府的行程,轉而來到濟寧。

    聚隆班的東家明白得很,天子只是從濟寧穿城而過,這濟寧城卻至少要熱鬧半個月。

    濟寧,本就因運河流通而發展成爲山東最接近江南的繁華之所,這次朱由校返京,更極大促進了該地的商貿繁盛。

    這半個月的濟寧,是各種商人和文人騷客的聚集之所,搭臺唱戲的收穫也遠比在其它地方要來的高。

    朱由校及身後的一干文臣武將,俱都放緩馬速,一手牽着馬繮,自濟寧的穿城官道走過。

    既是享受眼前朝中少見的熱鬧情景,也是怕傷了沿街嬉鬧的孩童。

    朱由校的以身作則,讓整個隊伍中,從御前的管事牌子、內閣重臣,直到一名普通的護駕騎兵,都變得小心翼翼。

    衆人騎馬或走在寬敞的街道中間,也都倍感榮耀。

    街道兩側,四鎮八村,各州各府,甚至是周遭百里的村鎮,盡都一掃而空,百姓們都拎着椅子,早早地趕來佔地方。

    一是爲了見識當今皇帝,二也是爲了看聚隆班的大戲。

    朱由校單手握着馬繮,腰間挎着帝王劍,一進濟寧城,居然聽見了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有的爆竹聲。

    爆竹聲轟雷似的響在耳邊,和着鑼鼓聲、嗩吶聲,還有城中的車馬喧囂聲,買賣吆喝討價還價聲,呼兒喚女聲,交匯成一片,直響到朱由校的馬前。

    由於此前曾有特旨,說沿途御駕經過,百姓、商旅不必行禮等待,都可各自行事。

    朱由校見到的,皆是一片正經的民間繁榮景象,和後世教科書上描繪的清末截然不同,他們眼中散發着朝氣活力,眼前更是一片的人山人海。

    當然,緊張的就屬各地官府了。

    可是苦了濟寧的軍政大拿們,這次天啓皇帝御駕經過這裏,他們連續幾日大會小會開着。

    不僅要聯絡衛所駐軍,提前清剿匪盜巢穴,更要在當日派出全部官差力量,竭力的維護秩序。

    以免有些人進入隊列,衝撞了御駕。

    來到濟寧城最爲繁華的中央大街,聚隆班傳統意義上的《招財進寶》、《開門見喜》的這類開場戲皆已演過去了。

    朱由校來到時,見戲臺上正演着《岳飛傳》,隨即也是一笑。

    許是宮廷裏的消息流傳了出去,自己在宮時喜歡看岳飛的書,聽岳飛的戲,這就在民間傳開了。

    不過這倒也不算什麼事,岳飛抗金,正合當下的大明形勢,培養一下民間對建夷的仇恨心理,這也是好事。

    只這一笑,當地官員就把聚隆班這次的表現記住了。

    至於日後是叫聚隆班與官府合作,還是如何如何的嘉獎,這些都是地方官員的事兒了。

    朱由校沒有半分停留,率領大隊軍馬直穿城而過,在遠處的京師中,正等着他回去主持大局。

    天啓皇帝的御馬雖然走了挺遠,但護駕的馬隊依然自南門入城,遙遙望不到盡頭。

    濟寧城隨着馬隊的經過,氣氛熱烈達到了高潮,此刻的遼東,福餘衛一帶,大明和蒙古、女真的將領們,也正上演着一場你爭我奪的戰鬥。

    ......

    哈剌溫山。

    遼東的山林上空,已出現了魚肚白,而在濃密樹蔭及草地包圍下的哈剌溫山,似乎依然在沉睡。

    據當地人所說,這是一座通曉靈性的古山,當年成吉思汗爲一統蒙古各部,東征西討,就曾到此。

    蒙古客列亦惕部的王汗被古兒汗打敗,逃至此山,成吉思汗率大軍征討至此處,封木合犁爲當地的王汗,彼時的蒙古帝國東境便至此山。

    夕陽西下,蕭瑟的山風將樹木拍打地嘩嘩作響,四下一片的寂靜。

    偶爾竄出一兩只驚鳥,“嗖”地一聲飛過樹梢,驚起一陣波瀾,這便是尋常時候,哈剌溫山的唯一變化。

    前不久,科爾沁五部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滅了幾個歸附於福餘衛的小部落。

    這幾個小部落之後,接下來被擊潰的便是庫倫部。

    庫倫部其實是女真部落,早年歸附葉赫,參與葉赫首領金臺吉統領的女真九部伐建州之役。

    庫倫部流落至此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

    葉赫部是萬曆朝廷特意福祉起來的女真各部盟主。

    起先,萬曆皇帝對建州女真並沒有很擔心,聽聞建州的不斷冒犯,也只是下旨督促葉赫部壓制女真。

    後來,努爾哈赤與葉赫那拉氏的矛盾不斷加深。

    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卜寨聯合烏拉、輝發、哈達、庫倫及蒙古科爾沁等九部促成聯軍,發兵征討不服從大明統治的建州。

    海西葉赫蒙古聯軍與努爾哈赤雙方戰於古勒山。

    那一戰,由於葉赫等九部人心不齊,爲努爾哈赤識破,因而大敗九部聯軍。

    努爾哈赤率領下的建州六旗在戰中,無論戰鬥力還是戰術上,都幾乎對海西女真九部形成了絕對的碾壓。

    此戰,大明扶持起來的海西女真盟主卜寨戰死,烏拉部首領布佔泰被生擒,庫倫部的首領諾顏翰亦在單獨比拼中不敵豪格,爲其所殺。

    此戰的結果,出乎萬曆朝廷的意料之外,這也引起了萬曆皇帝及朝廷要員的重視。

    經過商議,萬曆一朝決定繼續扶植海西女真,並且督促遼東將領對建州展開軍事行動,以顯示大明的強硬態度。

    葉赫部畢竟是大明官定的女真諸部盟主,勢力強大,努爾哈赤雖然戰勝海西聯軍,卻吸引來了大明的重視,依舊難以打開局面。

    此後,努爾哈赤採納了漢臣范文程所謂的“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

    但是很快,努爾哈赤假意臣服的意圖被萬曆朝廷識破。

    在萬曆皇帝的首肯之下,決定接下來數年內遼東局勢的薩爾滸之戰,爆發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努爾哈赤必將自食惡果,爲大明軍隊所滅的時候,薩爾滸之戰的結果,又讓葉赫等部意外。

    號稱二十萬的明廷大軍,在楊鎬的指揮下實行“分進合擊,會師一處”的戰略,因而被努爾哈赤逐個擊破,一敗塗地。

    杜鬆北路被努爾哈赤全殲,號稱第一猛將的劉綎也兵敗身亡。

    唯有李如鬆部的遼東軍,完整撤出薩爾滸。

    自那以後,萬曆皇帝病重,明軍轉攻爲守。

    努爾哈赤將六旗擴編爲八旗,開始號稱不敗,建州鐵騎滿萬不可敵的消息,也是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