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這次只能滿桂自己去扛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567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南京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裁革六部以後,有兩個目前就能看見的好處。

    其一,南京各部院的裁革,每年都可以爲朱由校節省一大筆銀子,用在有用的地方。

    其二,各部院在南京除了衙門所在外,還要有一大批房屋、院落。

    比如南京的工部,僅南京城郊就有房屋一千二百餘間。

    說是用來存放朝廷所用的工仗、器具,可是誰都知道,哪裏有什麼工仗器具,不過是一堆毫無用處的空房子罷了。

    這些房子,每一間都打着朝廷所用的名頭,實際上早就被南京工部官員租賃給南直隸的商戶,讓他們存放貨物,以獲取私銀。

    工部的髒事,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相較於整個腐爛敗壞的南京官場而言,這更加不值一提。

    某些有識之士看得出來,眼下大明朝是南北兩面都在打仗。

    朱燮元奉皇命督大軍出邊,與建奴和蒙古人以命搏命,朱由校則坐鎮南京,親自主持這場沒有硝煙的改革戰爭。

    這種改革,沒有皇帝親自坐鎮,什麼亂子都可能鬧得出來。

    就是朱由校親自在這呆着,隨時準備出兵應付動亂,各種陰謀詭計也是接踵而至。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則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在明面上而言,包括工部在內的六部各院房屋、院落都要被重新收拾出來,聽從朱由校及北京六部的安排。

    到底重新修繕,還是返還於民,或者是用作糧倉存儲,安置流民百姓,這些都有待商榷。

    反正在整個國家而言,這次裁革南京部院,會讓各地緊張的局勢都鬆緩一大口氣。

    當然,地方上鬆快了,朱由校在南京,可就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了,既要防備那些官紳財閥的小伎倆外,還得時刻注意着自身安危。

    黃得功帶着勇衛營親衛,那是寸步也不敢遠離,生怕一個沒注意,這位皇帝讓人給暗殺了。

    朱由校本人呢,也還是非常注重自己這條小命的。

    自打離開宮中後,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偶爾會微服私訪下到民間搓一頓,至於以前最愛吃的燴三事,壓根就不敢碰了。

    沒辦法,怕有人下毒…

    最難辦的不是動了如工部這種私底下和財閥們綁在一起的利益,卻是空餘出來一大堆朝廷命官很難辦。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要是這幫人昏了頭,真敢擺明了抗旨不遵,跟自己這個皇帝對着幹,朱由校就敢直接下旨把他們抄家滅門。

    多大的勢力和手握軍權的皇帝相比,那都是弱不禁風。

    可問題是,這幫人他們不是傻子,不會給你留什麼口實,都是玩陰的,官員們也與之私下勾結,那可真是防不勝防。

    這些被裁革的南京官員們,一大部分都是這種人,朱由校又不能一股腦把官員全砍了,再把財閥們挨個抄家,這麼幹只會玩火自焚。

    要知道,這麼殺是毫無根據的,無辜的人比該死的人更多,無論如何也洗不乾淨,《京報》和廠衛也是有宣傳限度的。

    無論怎麼宣傳,老百姓也會覺得你暴虐無度,等走到那一步,可就徹底成孤家寡人了。

    李自成、張獻忠什麼的再往出一跳,發動被動技能一呼百應,來一手內外夾攻,自己就算遊戲結束。

    只能先一步一步來,自己在這改革自己的,就當不知道,等着他們先動手,蒐集鐵證,雷霆萬鈞地把反對派一招制服。

    這些被裁革的官員,並不是鐵板一塊,其實很好處理。

    他們本來就是在南京的清閒衙門,整日間的往那一坐,除了黨爭滿腦子就只在想着如何撈錢。

    這次一裁革,他們更加是連“班”都不用上了,整天呆在家裏,想着朝廷如何安排他們這些曾被“貶黜”到此的官員到它地赴任。

    可這天下雖大,又哪裏有那麼多的空缺職位?

    朱由校這幾日就在與文官們商議,要從這一大批的官員中挑選有才能之士另外任用,剩下那些自不用說,該撤撤該裁裁。

    朱由校決定在南京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官員考試,自己和隨行的內閣、軍機大臣們出題,用排名決定讓哪些人留下。

    考試消息一出,直接將衆人的目光轉移。

    南京暫時平靜下來,但是遼東那邊,卻是愈發的烽火連天,喊殺遍地了。

    ......

    天啓三年三月底,重鎮瀋陽。

    城中景象令人難忘,到處都是流離失所,被後金兵攻破家園,逃難入城的百姓。

    後金軍的戰略還是一樣,先攻破瀋陽城外的諸多邊堡和村鎮,屠殺所有青壯,將老人、婦女和孩子驅趕進瀋陽。

    意圖很明顯,他們要消耗沈陽城中的軍糧!

    百姓們成羣結隊的躲在街邊屋檐下,更多人則是蜷縮在街角,孩子被餓的奄奄一息,大人們也雙目無神、毫無生氣。

    奉熊廷弼之令,死守瀋陽的遼東參將滿桂,帶着親兵走在街上,他們腳靴上的鐵片與砂石土地相交的錚然聲響,引起了難民們的注意。

    衆人紛紛擡頭,看着這位人高馬大的將軍,眼中存有所剩無幾的希望。

    “將軍…奴酋這招好絕…”

    親兵蹲下來,看着一個因飢餓而混到的小女孩,正要取出自己的米餅,卻被滿桂一手制止。

    “將軍,給他們點吃的吧,弟兄們都說好了,用自己的軍糧!”

    滿桂望着眼前這副景象,憐憫逐漸轉變爲怒意,大聲斥道:“你們忘了本將的軍令嗎?”

    “擅予難民食物者斬!”

    說完,他狠下心,快步離開難民聚集的這幾條街道。

    親兵嘆了口氣,只好跟上。

    ......

    同一時間,遼陽。

    熊廷弼穿着盔甲站在最高之處,手按佩劍,望向瀋陽方向。

    薛來胤嘆了口氣,說道:“臺臺,這是滿桂發的急報,要不要末將率兵出城支援瀋陽?”

    熊廷弼接來一看,卻是搖頭,繼而冷笑:

    “奴酋技窮了。”

    “驅使百姓入城,消耗瀋陽守軍的軍糧,這種招數,若本經略沒有想錯,該是那范文程出的。”

    “那要不要派兵援助?”薛來胤再次問道。

    這次,本不打算回答的熊廷弼看他一眼,還是說道:

    “遼陽守軍七萬,算上義州的也才十一萬,瀋陽城外奴兵本經略估算,不下十二萬之衆。”

    “出去野戰,要傾巢而出嗎?有必勝的把握嗎?”

    “一旦援軍被圍,在瀋陽城內的滿桂守軍,救是不救?”

    “到時候萬一滿桂出城,導致瀋陽失陷,遼陽、義州,還要不要再發兵去救,這會造成什麼後果,這些你都想過嗎!?”

    薛來胤默然垂首,這些他確實沒有仔細考慮。

    “可,三萬對十二萬,滿桂扛得住嗎…”

    熊廷弼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現在瀋陽,只能靠滿桂自己去扛,我信他,所以才讓他去守這個位置。”

    “萬幸陛下聖明果斷,採納了我的建議,兵部定策,要以福餘衛爲主戰場,奴軍在瀋陽的攻勢不會太強。”

    “大明出了聖君,兵部有了良臣,督師出關的朱燮元也並非楊鎬之流,這次,是上天給大明的第二次機會。”

    他說到這裏,望向昏暗的天空,冷笑道:

    “若本經略所料不錯,奴酋該是已經收到我大軍出關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