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逼中宮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崛起的石頭字數:2500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徐宏基聞見了這次改革將要帶來的血雨腥風,天啓皇帝雙腿從沉香木座椅上落下,嚇得他耳朵一抖,向後退了一步。
“陛下爲大明操心勞累,要注意龍體啊…”
“魏國公有心了,那朕方纔說的事,便就這麼定下來?”朱由校只穿單層襪,一隻手着軍文,一隻手取了貂裘隨意披在身上,似不經意間說道。
實際上,徐宏基很不想讓這道諭旨發下去。
但他也看得出來,天啓皇帝想在南直隸改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並非一時興起的糊塗決定。
相反,這是皇帝自御奉天門,登基以來就一直在盤算的大事,此回南巡,想必也是爲震懾宵小,好方便改革。
既如此,他就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改革利弊,這不是自己一個魏國公該提的,他要做的,只是咬牙硬挺,做下一個葉向高罷了。
他現在唯一還有顧慮的,是會不會落得像葉向高那樣的結局,如若那般,他寧可拼死反抗,即便有很大可能會落得個身敗名裂。
“臣仰陛下馬首是瞻。”
朱由校自然知道,徐宏基嘴上說着尊奉自己的旨意,可他心中卻還在想,到底應不應該背負着勳貴們的痛罵,去和自己同流合污。
那便給他打上一針強心劑,讓他明白,同自己合作,是他這個勳戚之首最好的選擇!
“嗯。”
想到這裏,朱由校淡淡一聲,然後起身,滿意笑道:
“將朕此手書贈予魏國公,可懸於正廳房樑之上,外人見了,視朕親臨。魏國公,接下來的事,待旨就行。”
徐宏基自王承恩手上接來這幅天啓皇帝墨跡,見上書八字:
“荊南藩勳,社稷有功。”
猛然間,他彷彿意識到什麼,大呼一聲,垂首拜道:“臣魏國公徐宏基,謝陛下賜字。”
“萬望陛下龍體康健,萬歲萬萬歲——!”
這八個字,就相當於“免死鐵券”,方纔皇帝說的視朕親臨,更是將他唯一的顧慮打破。
起碼在這次改革中,掛着這八字的魏國公府不會遭難了。
“時候不早了,朕方纔宴上喝的也不少,已是有些頭暈目眩,有些乏累,想要休息了。”
朱由校說着,在桌旁的圓凳上坐下,將遼東軍報置於眼前,倒了口水淨面,長吁一聲。
徐宏基心中凜凜,實則也有些感恩皇帝對自己的恩德,嘴脣一抿,隨王朝輔拱手出了內殿。
待走出安定殿,遙望天邊,已是漸露出些許魚肚白。
徐宏基感嘆一聲,眼下的金陵城尚顯平靜,可他卻是知道,這份平靜下包藏着的,是大明建國至今,從未有過的大變革。
“陛下有諭,雨後路滑,叫公爺回府慢行。”
徐宏基渾身一顫,回頭揖身答道:“勞煩公公轉稟陛下,臣回府路上,自當小心。”
“這便好。”
王朝輔微微一笑,雙手按於身前,靜靜望着徐宏基離開視野,才是轉身進了安定殿。
縱然是元勳之後,開國大將軍徐達的後裔,在皇帝面前,還不是三兩句話就被收服。
有了這樣的君主,真是天佑大明。
......
天啓三年,元日剛過。
緹騎背負着明黃色卷軸,揮灑着汗珠,自永定門疾馳入京,他帶來的消息,將會撼動整個帝國。
天啓皇帝傳諭回京,命六部廷議,內閣及軍機房複議,要在南直隸進行一場意義重大的改革,然後重組五軍都督府。
這次改革,是一個正式性諭告全國,自內閣、軍機房而發出的聖旨,而非朱由校在南京臨時下諭。
所以,這至少需要留給京師的朝廷部院大臣們一個月的時間,用來商討具體安排。
可是一個月的時間,哪兒夠羣沉們商議出如此驚天動地改革的安排……
如果說整頓五軍都督府,讓武將地位得到提升,文臣們在痛罵之餘尚可以接受的話,那麼裁革南京各部院,就是讓他們完完全全唾棄的一個改革措施。
根據朱由校傳回京的諭旨來看,南京改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一體裁革二百餘年來留下的部院等機構。
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要這麼做,朱由校就想了,而且雷厲風行的做了。
如果改革實施下去,南京城內的吏、戶、禮、工、刑、兵六部及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宗人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將成爲歷史。
那麼問題隨之而來,一下裁掉如此多的朝廷部門,會出現一大批無事可做,也無官位的正式官員。
這些人到底是升是降,去留何地?
除此之外,南京一直還設有文臣守備,內監守備與勳臣協守,裁革各部院以後,這三個守備官職必定也將不復存在。
掌握着權利的最上層階層瞬間真空,南京城維繫二百餘年的權利架構將會得到重組。
雖然有天啓皇帝親自坐鎮,但是皇帝遲早要走,等皇帝走後,又要找尋什麼樣的替代品,讓南京的權利回到明初那樣一個微妙的平衡。
這些問題,都被朱由校一股腦扔回京師,到了那些每日繁忙不堪的朝廷要員手中。
霎時間,士大夫們怨聲載道,文官們尚還來不及考慮如何就這次改革安排事宜,奏疏就如雪片一般飛往南京。
就算有魏忠賢壓着,反對改革的呼聲也在愈演愈烈!
倒是豪商、地主們,因爲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震驚之餘也在一邊喊上兩聲,看熱鬧不嫌事兒大,隨時準備接盤。
在這場由天啓皇帝開啓,疾風驟雨一般的改革中,百姓或許是最惶恐不安的一羣人。
他們沒有太多的政治眼光,也不知道這次改革意味着自己的生活,將要迎來何種改變。
在這樣的心態下,往往就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文人所利用、鼓譟,站出來充當反對改革的先行者。
但實際上,他們只是保守派官僚的擋箭牌。
......
“皇后娘娘位居中宮,母儀天下,還請勸說陛下,切莫誤入歧途,我大明,經不起這種折騰了!”
紫禁城,乾清宮。
朱由校的妻子,大明帝國的中宮皇後張嫣,正面色微怒地坐在八仙桌旁的硃紅色椅子上。
面對眼前一幫臣子,她的臉上艱難地擠出一絲笑容,緊攥着拳放在腿上,顫聲道:
“你們,你們…”
身着御賜蟒袍的東廠提督魏忠賢正侍立一旁,他看得出來,皇后娘娘那笑容並非發自真心。
脣頰間生硬的弧度,流露出憤怒又不敢發作的情緒,全都寫在了張嫣那一張俏臉上。
魏忠賢心中苦笑一聲,看來她的心性與皇帝相比,還是稚嫩得多。
隨即,他眼神微眯,望向顧秉謙:
“閣老也知南京改革,是陛下傳回來的意思,眼下朝中已經炸開了鍋,就不打算做點什麼嗎?”
顧秉謙一愣,他沒想到魏忠賢這次會替皇后出頭。
“娘娘,臣知這是陛下的意思,可如今朝中章奏,十有八九都是言說此事,臣實感力不從心。”
“這便請辭歸去,頤養天年…”
聞言,魏忠賢眼神一緊,冷笑:
“閣老想的可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