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刀筆改革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222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徐宏基看到,天啓皇帝的手上有着許多小疤,皆是西南之役時留下的,平日也常走馬射獵,此番南巡,一直都是親自騎馬,沒有乘攆。

    天啓皇帝寫字,常給人一種惶恐不安之感,只因他手中拿着的,全然不同於文人手中毛筆,那是一杆真正意義上的刀筆。

    聽見這話,徐宏基心裏真的很想裝聾作啞,一個字也不說,方纔皇帝口中短短十三個字,卻是涉及一樁本朝建立至今,從未有過的大變革。

    “裁革南京部院,重整五軍都督府!”

    這句話說在以往,徐宏基定然會恥笑說出這話的人一番,這實在是異想天開,年幼無知。

    可現在說出口的,是早已做好決定的皇帝。

    徐宏基沒了話說,轉瞬之間,一切都能聯繫得起[八一中文網 ]來。

    即位之初,藏在幕後,擡出魏忠賢,閹黨屢翻大案,血洗東林,整肅朝堂,其後又御駕親征,平定西南。

    這次以祭祖、視察爲藉口的南巡,實際上卻是皇帝爲了親自鎮壓反對改革、安定地方的準備。

    直到昨日安定殿上那一番,君有意而臣無知的安定宴,皇帝又收回了南京勳貴們緊握在手二百餘年的兵權,落實了最後的準備工作。

    從即位之初,天啓皇帝就一直醞釀着這一番改革!

    其勢必將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波動,如不出意外,江南士大夫會拼盡全力鼓動百姓和門生,反對的呼聲將會一浪高過一浪。

    地方上會不會有叛亂,這也是未知之數。

    徐宏基直到現在都沒反應過來,因爲他根本沒想到這一層!

    安定宴之前,他若有若無的猜到了天啓皇帝對南京勳貴們兵權的忌憚,但是沒想到會一體收回全部兵權。

    這次單獨召見,路上時,徐宏基想到過從委以重任到卸磨殺驢,以震懾諸勳貴的所有可能。

    但他還是沒料到,來的會是這種雷霆萬鈞的改革,這需要莫大的果斷和堅毅,古往今來,沒有幾個皇帝能做得到。

    這次改革,不同於萬曆年間張居正漸行其效的改革,方纔皇帝一席話讓徐宏基明白,他的目的是在南京進行短時間、一次性的改變。

    其實他想的至少有一點沒錯。

    朱由校帶着勇衛營下來,就是有平定叛亂之心,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反對,堅決予以鎮壓!

    至於後世會如何去說自己這個天啓皇帝,是爲加強皇權,殘暴鎮壓反對呼聲也好,是英明神武,中興大明也好。

    這次改革,都是勢在必行!

    永樂皇帝朱棣在靖難之役後,遷都京師,但那時還只被稱作“行在”,真正確立南北兩京制度時,是在英宗皇帝的正統六年。

    雖說隋、唐兩朝也有長安、洛陽兩京,但明顯可以看出,大明朝的“兩京制”與之相較有很大的不同。

    留都南京內留置有一套與北京朝廷相差無幾的“小朝廷”,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內廷的太監體系,一應俱全,堪稱大明的備份。

    “兩京制”在正統年間確立後,京師成爲全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南京則成爲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正統年間至萬曆一朝前期,大明帝國的南北因爲這種兩京制度,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是,到如今天啓年間,這種平衡實際上已經被打破,歷史上的崇禎年間,江南幾省一年茶稅不過六兩,這就是很好的證明。

    在今天,京師依舊作爲行政、軍事中心,繁華、富庶的江南地區,反而成了整個帝國的“拖累”。

    整個朝堂都在京師,雖然南京的相同職務官員,在品級上與京師持平,但實際權力卻天差地別。

    兩京制度自永樂年間設立,正統年間定型,沿用至今,已漸漸落後於時代,弊端遠遠大於益處,急需一場改革。

    南京各衙門官員多爲虛銜,公務清閒,官場中也對到此任職有個很形象的稱謂,喚做“吏隱”。

    這時的官員,普遍都把南京看做養老之地,官員由京師朝堂調往南京,說是去了富庶、繁華之處,實則就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貶謫。

    除了各種“吏隱”,南京城還有一類人存在,即勳貴。

    所謂勳貴,就是指那些追隨朱元璋打天下,朱棣靖難的元勳後裔,這些人在後世也被稱爲世襲勳貴集團。

    現在朱由校召來單獨面聖的,就是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後人,也是如今勳貴集團的第一人——魏國公徐弘基。

    安定宴上的,還有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的後人,懷遠侯常延齡,開國第一謀臣劉伯溫的後人,誠意伯劉孔昭等。

    這幾個人,都是勳貴集團中追隨者衆多,較有聲望的。

    諸勳貴都有一個特點,他們的祖上都是在追隨朱元璋與朱棣的過程中,建立過特殊功勳。

    要麼在某個戰役中,敢爲人先,建立軍功,要麼就是親身護主,以揚名立萬,封妻廕子。

    作爲功臣,這些元勳本身或好勇鬥狠,或好謀善戰,往往都被晚年的朱元璋和朱棣所警惕。

    其家族,自明初至今,世代被大明豢養起來,歷朝的皇帝,都遵循祖制,在朝政上沒有給他們什麼發言權。

    所以就和一些皇親國戚一樣,勳貴子弟中就偶爾出現一些想有作爲的,也只能悠遊林泉,窮奢極侈。

    到了如今,眼前這些勳貴,鮮有幾個勇武過人、熟讀兵書之輩,都是自小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動腦、動手能力甚至不及那些剛剛畢業出來的順天武學院軍官。

    朱由校對南京龐大的臃腫政治體系進行改革,意在裁撤掉一大批只會尸位素餐,耗費財政,於時局毫無作用的冗員。

    讓“繁華”過了頭的江南,對如今因小冰河而連年災荒的北方各省,真正起到一些作用。

    同時,還要對延續至今的五軍都督府制度,進行從內而外的整頓,這次整頓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提高武將的地位和權利!

    兵權在皇帝手上,提高武人地位,就相當於加強了中央集權。

    勳貴們一沒了兵權,就真的成了和皇族一般無二被圈養的豬畜了,勳貴中不乏些能人,朱由校不能讓這種情況出現。

    所以對五軍都督府的整頓,也將牽扯到一些有作爲、有能力的勳貴。

    在這次之後,勳貴們整體上雖然沒了兵權,但卻會有一批人進入五軍都督府,成爲領軍在外的將領,爲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