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杯酒收兵權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崛起的石頭字數:2353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勇衛營拔營以後,浩浩蕩蕩開進了南京城,佔據南三處軍營,將原本這四處軍營的駐軍都趕了出來。
城南那個地方,還不只是駐軍在那裏,亂得很,城內的明軍可以分爲兩種,一是駐於城北的巡防軍,一就是駐於城南的常備軍。
簡單說來,現下駐紮在南京城南的大致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軍營。
如南門邊上邊營、南營、東營,就是被勇衛營入城後佔據的,爲永樂一朝設置,常駐此地,是南京的常備軍之一。
這三營常備軍,不負責平日裏南京城的巡防、輪換,還有緝拿盜賊之事,除非城內起了叛軍,或者賊軍攻城,否則他們都是不動一步。
如今,邊營、南營、東營的兵力,都是南京城內那些勳貴在掌管,泰昌元年魏國公徐宏基上報的在冊人數是三營各五萬,總計十五萬。
朱由校沒去過,聽說還留下來的人數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被勳貴、世家子弟佔了名額。
這三營的常備軍,要改制一番,把兵權從勳貴手裏拿回來。
除卻這類常備軍和平日的巡防軍以外,另外一類即是明初至今匠營的遺存,因當年匠戶集中居住,統一管理,有類於駐軍。
延續至今,弊端盡顯。
三營常備軍只駐於城南,這次勇衛營入城,佔了他們的駐地,所以盡都遷到城北巡防軍的幾處空營去了。
至於匠戶,則廣及南京城中以至城外。
如東門的木匠營,盡是永樂年間調往此處的木匠後人,其分佈地點極廣,每年又要北上入京做輪班匠。
輪班匠制,還有在中國實行了近四個世紀的匠籍制,都是朱由校下來南京要廢除的舊制之一。
當然,舊制的廢除,需要新制的約束和替代,才能對當下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這些,朱由校都想的很清楚。
來南京,就是爲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番,就算不能讓南京變成安全穩定的大後方,也得讓這個江南給朝廷創造一些收入。
然後回去,和韃清開幹。
匠籍制度的特點就是,但凡入了匠籍的匠戶,都被稱作軍匠,世代不能離開駐地。
一人脫離,全家連坐。
只要入了匠籍,除非當朝的皇帝另有旨意,大力改進匠戶制度,不然直至明亡,他們都要居住在匠營,不得出入。
南京城外有一條小溪,朱由校入城時還見過。
小溪的西岸駐紮着不少匠營,其中有個棉甲營,永樂年始置,延續至今,爲軍隊製作棉衣、甲冑、棉鞋的作坊,也都分佈在棉甲營駐地的兩側。
每年,棉甲營都要將新製作好的棉甲和鴛鴦棉衣,經漕運送抵九邊及遼東,給邊軍更換甲冑及防具。
軍器司自天啓元年以來,在天津衛、登萊港,都設置了不少作坊,雖然燒銀子,但作用已經越來越大。
截止天啓二年十月底,兵部上奏,九邊駐軍的盔甲和制式刀槍,已經全部完成新舊交替,熊廷弼也受到了三批次的新制遂發鳥槍、火炮。
在天津港的軍器司作坊,正對澎湖之戰繳獲的荷蘭戰艦、火炮進行研究,不日就能把人家的先進武器,仿製出來安裝到自己的水師上。
南京這些老舊的匠營,雖然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用處,但卻都是上好的“軍工廠”底子,只要稍加改制,就能把他們變成朝廷軍器司下屬的一個個工廠,發揮該有的作用。
會更燒錢,但是朱由校已經有了應對之法。
三年前加增沿河關稅,爲朝廷每年帶來了幾十萬兩的收入,那是個試探,到如今,該進行商稅改革了。
還有礦稅,也要從北直隸普及到南直隸。
邊關的茶馬交易向是被明令禁止,朱由校準備重開,只是這次,要由朝廷主導,和林丹汗那邊做生意,用茶葉、絲綢、瓷器換他們的牛羊馬匹。
這個買賣,蒙古人覺得他們賺大發了,大明這邊,也覺得自己賺大發了,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還有山東兩淮的私鹽行當,滋養了濟寧城內無數的富戶,這回朱由校也準備插手。
撤掉巡鹽御史和巡檢司,督辦司要把巡鹽、置辦鹽場、鹽田一把抓,越掙錢的,朱由校越是不能放過。
撫寧候朱國弼的叛亂,對朱由校來說是個警鐘。
勳貴掌兵並不都是好事,身爲皇帝,全國的兵權還是握在自己手裏最舒坦,朱國弼在建陽、西江口,還有孝陵衛的軍權,這一次是收回來了。
但是南京三營常備軍,兵冊上規模達十五萬的兵力,卻是還在南京這一幫勳貴手裏握着。
不全收回來,朱由校怎麼敢做出下一步的改革。
觸犯文官們的利益,他們頂多朝上朝下嘴炮你兩句,可要是動了勳貴們幾百年下來的大蛋糕,指不定他們合夥就反了。
南京城十五萬的常備軍,還有幾萬數量的巡防軍、南直隸各衛所駐軍,都是勳貴在掌管。
朱由校不想有這種束手束腳的感覺,所以這次進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趙匡胤,來一出杯酒釋兵權。
兩百年了,南直隸的兵權一直是淮西勳貴在掌管,這一次,朕要收回到自己手裏。
......
“這個盧象升,又來奏請。”
“傳諭,朕給他這個機會,別在京裏邊待着了,翰林院沒什麼事的話,就到西江口,整編那裏的駐軍。”
天啓三年的元日。
清晨,朱由校負手走在原撫寧候府所在院落裏,手裏捏着盧象升的奏疏,邊走邊衝伴在身邊的王朝輔說道:
“至於名頭嘛…就給他個兵部右侍郎,對了,告訴他…”
“西江口的駐軍纔剛歸降朝廷,正缺個主心骨,孫傳庭在榆林,連那幫桀驁的將門都能馴服,搞不定這些降卒,就叫他別再上疏給朕。”
王朝輔自然明白,皇帝這是要激一激盧象升,笑道:“奴婢明白,陛下仔細着點兒,衣裳都溼了。”
聞言,朱由校提起常服的一角搓了搓。
原是一路徒步過來,衣裳沾滿了夜間凝聚至晨時的露水,觸手溼潤沁涼,隨即失笑,問道:
“他們都到了嗎?”
王朝輔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面,輕聲說道:“回陛下,勳貴們都到齊了,就在殿上等候。”
“嗯。”
朱由校點點頭,看了一眼撫寧候府的大堂,這上面現在掛着的,是嶄新的“安定殿”匾額。
自削爵撫寧候一脈以來,撫寧候府就被原地改造成了天啓皇帝在南京城的“行宮”。
這次傳詔讓南京的勳貴們來面聖,倒是沒有人再敢不來了,畢竟,朱國弼的前車之鑑還擺在眼前。
朱由校一步一步上階,心底冷笑一聲,這次不論你們來與不來,手裏頭的兵權也都該交出來給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