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以營兵制取代衛所制!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340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隨行的文官們,忽然感覺自己對眼前這個場面有些格格不入,有的人更是滿頭是汗,文雅的用衫袖在臉上輕輕擦拭。

    這時,一名司禮太監提着竹籃跑到正在熱火朝天討論的衆人跟前,打開竹籃,卻發現滿滿都是熱乎的糉子。

    王朝輔拿出一個,先遞給朱由校,笑道:

    “按端午節時令規格做出來的貨色,特意讓寺廟裏出家人做的,很乾淨,也比平日街邊賣的要好,陛下嚐嚐。”

    朱由校接到手上,剝了糉葉大嚼特嚼,又從籃子裏取出兩個,分別扔給戚金和陳策,說道:

    “很香很甜,分下去叫大家都嚐嚐。”

    衆人手裏分到糉子,就沒朱由校吃的那樣精緻,都是大口塞到嘴裏,戚金邊吃邊指手畫腳地繼續說道:

    “陛下,臣有些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得到朱由校首肯後,他將糉葉扔到小太監準備好的筐子裏,然後正色道:

    “前些時日,經過濟寧、武昌等地,這些都是重鎮,衛所兵軍備相對一些地方來說,稍堪可用,但弊端明顯。”

    “首先,就是臣方纔說的,衛所兵幾乎都已多年未經操訓,即便陛下這次南巡,也是治標不治本。”

    “各地兵冊,多是萬曆四十八年上呈兵部,那時便已多方瞞報、虛誇人數,陛下南巡,各衛抽取壯丁彌補人數,可一圈下來,大多數地方人數還是和朝廷規定的人數相差甚多。”

    陳策吃完糉子,也點頭沉聲道:

    “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設千戶所,轄兵士一千一百二十。千戶所下設百戶所,有兵士一百一十二員。”

    “就拿開封宣武衛來說,陛下到開封時,宣武衛指揮使陳國威上報的人數是四千八百七十二人,可真正人數卻只有三千六百人不到…”

    “這還是開封府重鎮,其它地方的衛所,真實情況想必更加嚴重!”

    朱由校神色沉重下去,默默將糉子放到一邊,道:

    “行了,休息的差不多了,傳令下去,繼續行軍,到南京城郊外紮營,朕要看看,誰第一個來見駕!”

    衆人聞言,趕緊放下手中活計,正色起身,拍拍屁股,回去統帶各自的部下,重新列隊。

    這三十裏路上,朱由校想了很多。

    有明一朝至今,衛所制度的確已經名存實亡。

    到地方上一看,眼下的衛所,實際上的軍事據點作用已經沒有,衛所軍隊,幾乎就代表着戰鬥力低下。

    眼下才天啓初年,大部分的衛所,還存有相當一部分可轉化爲精銳的青壯官兵,這是個好事。

    可從現在一直到歷史上崇禎年間這個時間段裏,衛所軍隊的腐化、廢弛速度,令人咋舌!

    根據後來發生的農民大暴亂來看,這些朝廷精銳的官軍力量,一大部分都流入到流寇那邊去了。

    爲避免這段時間精銳軍事力量的迅速流失,衛所制度的取消,在未來的天啓三年內,勢在必行!

    但問題來了,衛所是大明自建立起延續至今的基本軍事制度,這樣的軍事制度如果想要取消,就必須要找到一個替代品。

    這個替代品是什麼?

    營兵制!

    其實,衛所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軍營,不是戰時組織,衛所軍士世居一地,且耕且守,戰時由朝廷臨時調兵遣將。

    朱元璋這樣做,的確很適合明初剛剛建國時,大明強敵環伺,四處用兵的局面,可日至眼下,這種制度已經落後了。

    營兵制,是最接近現代軍營的軍事制度!

    衛所軍屯的形式,直接導致兵將分離。

    其後果就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武將在軍中喪失威信,所以才會發生某地兵變,遊擊將軍前去安撫,反被亂兵吊起射死這種奇葩事。

    明初這種軍事建設的藍圖,不久便因邊患的日益加劇而改變,特別是九邊重鎮這些地區,臨時性的調兵遣將更是家常便飯。

    宣德年間,開始針對衛所制度有嘗試性的改革,但都是點到即止,很少有太平皇帝肯去碰這種東西。

    直到嘉靖年間,衛所制度才收到了第一次衝擊。

    先是山西、陝西兩地總兵變成常設,而後,又將廣東、廣西、貴州、湖廣原本的兩名總兵,增設爲四名總兵,改福建、保定副總兵爲總兵。

    萬曆年間,增設總兵於臨洮、山海關。

    在天啓元年,朱由校也曾增設登萊巡撫,專爲東江鎮提供物資支持,相應的,登萊總兵一職也在幾月後登場,這些都陰差陽錯造成了軍事制度的改變。

    其實到現在,經過宣德、嘉靖幾代帝王的努力,明代的衛所軍事制度,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總兵官已然取代原來都指揮使的地位,成爲地方最高武職官員。

    “洪永以後,邊患日棘,大將之設,遂成常員。鎮守權重,都統勢輕,衛所精銳,悉從抽選,於是正奇參守之官設而衛所徒存老家之名。”

    這種制度一些史籍稱之爲鎮戍鎮,但朱由校覺得,這就是經過近百年來的嘗試,發現可以代替衛所制度的營兵制。

    只不過歷史上很可惜。

    終明一朝,營兵往往只是用罷即裁,精銳營兵自衛所抽調,戰後復歸於衛,這只起到了緩和作用,沒多久依然會造成這些精銳軍事力量的流失。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把嘉靖朝出現的營兵制度加以改善,和後來韃清的綠營兵制結合,組成一種全新的軍事制度。

    最後,再把這種營兵,變成如當下衛所一樣的全國各地常設軍事據點,而不是用罷即裁。

    這種嶄新的營兵制,將取代現有的衛所制度,將大明的軍事實力推上頂峯。

    當然,現在朱由校只是有一個構想,還沒有成爲現實。

    衛所在全國各地的數量太多了,這可是個龐然大物,需要找到各種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爲自己出謀劃策。

    一旦輕動,遭遇挫折,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次南巡,一是爲了打破現有的地方制度,爲將來的天災人禍做足準備,二來,也是在爲接下來全國範圍內聲勢浩大的改革造勢!

    輿論造勢!

    皇帝親巡,斬殺貪官污吏,地方上重新洗牌,改革的阻力就會減少很多!

    針對衛所制度的大改革,朱由校必須要做,當然這肯定也會引起全國範圍內的波動,因爲裁撤衛所,影響的人太多了。

    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多地的暴亂!

    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麼,不打破舊有弊端,談什麼新生?

    說白了,這次南巡,就是因爲朱由校已經利用閹黨,在朝堂上“說一不二”,幹什麼都有一大批人喊着皇帝聖明。

    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塑造人設,大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