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遼陽兵議(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崛起的石頭字數:2378更新時間:24/06/27 12:55:10
    遼陽,經略府。

    熊廷弼召集衆將,對天啓元年的遼東戰況加以分析,以此定下接來下的戰守之策。

    座下諸將,涇渭分明的形成了兩個小團體。

    其一,便是薛來胤領着自宣鎮而來的援遼軍將,其二,爲以曹文昭爲主的本地熊廷弼麾下遼將。

    諸將分批到場,落座後,都是靜靜望着上面嘴不饒人的遼東經略熊廷弼,感覺有些好笑。

    能耐這樣強的一位經略,嘴巴居然和他們這些大老粗一樣不乾不淨。

    他們都知道,萬曆末以來諸多經略之中,熊廷弼稱得上最有作爲的那個。

    論治軍,熊廷弼治軍嚴明,體恤兵士,論戰略部署,他的策略將遼陽、瀋陽、廣寧一線固若金湯,常讓奴賊找不到地方下手,足堪此任。

    可他性格乖戾、自負,在朝中、軍中亦是久負“盛”名。

    在遼陽這段時間,熊廷弼有時如這般升帳,與麾下諸將討論各地戰情。

    有時也親登城樓,瞭解各地軍馬、器械是否充足、完備。

    每隔一月,熊廷弼又要在遼陽檢閱觀兵,巡視米倉,親向管理各署的小書吏詢問輜重糧草所剩多少。

    若有一處存備糧草不夠半年所需,熊廷弼會立即向兵部問糧,可謂是面面俱到。

    半月以前,後金退走,明軍收復瀋陽後,很快發現當地給養不足的窘境。

    起初,熊廷弼向兵部發文書,請往瀋陽運輸軍需物資,以供重建城桓,抵禦隨時可能侵襲的建奴。

    可偏偏這時,駐紮在廣寧的參議王化貞也上文書,稱廣寧缺少糧餉,請兵部調撥。

    王化貞爲東林黨要員,當朝首輔葉向高得意門生,而今的兵部尚書張鳴鶴,同爲東林顯要。

    半月過去,瀋陽新城仍舊破破爛爛,已嚴重耽誤工期,軍民士氣低下,缺銀少糧。

    倒是十分充裕的廣寧,又源源不斷送去了新的糧餉和物資,這讓熊廷弼更加氣惱。

    最近幾日,在完成以上必備要務之餘,熊廷弼總不會忘了一件事,即痛罵廣寧參議王化貞與兵部尚書張鳴鶴。

    見衆人到齊,他拿着一份文書扔到地上,道:

    “這個王化貞,是昏了頭嗎?”

    “與我爭奪糧餉也就罷了,平遼大軍?”熊廷弼氣的胸前不斷起伏。

    “遼人何曾叛國,他給朝廷王師宣揚這種名字出來,豈不要逼反了遼人?!”

    聞言,曹文昭也是無奈。

    “已不是要逼反遼人,近幾日末將聽了不少傳聞,說是廣寧遼人不滿,想要王師改了平遼大軍這個稱謂。”

    “那王化貞不從,反令將士打傷遼人。”

    “這等人,朝廷爲何會讓他做參議?”初來乍到的宣鎮參將薛來胤滿臉疑惑。

    曹文昭將拳頭砸到桌上。

    “那王化貞可是當朝葉閣老的門生,還有兵部尚書張鳴鶴,也傾向於他,廣寧之糧餉,向來都是富於遼瀋。”

    薛來胤點了點頭,又聽將領在下面低聲議論。

    “王化貞引遼人不滿,豈不是要連累了我們?”

    “經略本欲在這月修復瀋陽,以託爲堅城,伺機再復蒲河、撫順。”

    “時下都五月了,物資還沒到?”

    “都調往廣寧去了,這瀋陽就算收復了,怕也是守不住。”

    熊廷弼穿着常服,坐在經略府大堂正中,背後兩米餘長的几案上,以黃色綢緞包裹着紫禁城裏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

    所謂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廣寧參議王化貞在後方昏招迭出,讓熊廷弼是頭疼不已。

    座下諸將聊到王化貞常挨這位經略罵的事兒,有人發出一聲怪笑,肅穆氣氛頓時全無。

    熊廷弼聽他們愈發放肆起來,冷冷地瞥了一眼。

    諸將見到,立即凝神屏息,再不敢笑語。

    良久,熊廷弼將文書放在一旁,揉了揉眉心,無奈道:“現下看來,奴賊見皮島那邊攻不下,就要回來了。”

    “物資都發到廣寧去了,瀋陽毫毛未得,以如今的情況來看,怕是守不住了。”

    聽這話,諸將面面相覷。

    薛來胤與曹文昭對視一眼,皆不知他是下了命令,還是在自言自語。

    二人帶領諸將紛紛起身,說道:“請臺臺訓示,我等謹遵鈞命!”

    熊廷弼死路被打斷,先是一愣,然後道:“訓什麼示?你們都坐下!”

    諸將無奈,旋即再度入座。

    熊廷弼起身,在堂內來迴轉着,自語道:

    “王化貞得了瀋陽的糧餉,又放出什麼平遼大軍盡在廣寧的消息,怕不是要主動出去進攻?”

    熊廷弼走到地圖前,望着圖上道:

    “王化貞要進攻,只能自廣寧取蒙古。”聯想到王化貞最近的所作所爲,他終於斷定,遂一聲大叫:

    “王化貞這個草包,瀋陽軍民十四萬衆,人飢馬疲,都等着他的糧餉才能復城,他卻從不過問。”

    “現在居然把主意打到蒙古頭上去了,他是嫌遼左覆地還不夠快嗎?”

    薛來胤、曹文昭等將聽熊廷弼在言語之中,將王化貞自以爲得意的策略,貶低得一文不值。

    都覺得事情已到了十分危急的時刻,遼東又要出大事了。

    其實,熊廷弼雖然對王化貞不滿,但大是大非上他仍不會被憤怒左右了情緒。

    在座的諸將,都是憑藉戰功升上來的,但凡與後金、蒙古交過手的,皆明白熊廷弼並非危言聳聽。

    王化貞如果真的出兵蒙古,必敗是朝夕之事,屆時後院起火,遼瀋之勢更加艱難。

    曹文昭皺眉道:“廣寧以外並無天塹,出兵蒙古,守無可守,在平原上則成了活靶子,簡直是自尋死路。”

    “臺臺,如此道理,那於廣寧參議多年的王化貞,難道還會不明白?”

    熊廷弼冷笑道:“王化貞能懂個屁,速發快馬通往廣寧,令他不許自出!”

    言罷,見一名將領轉身離去,熊廷弼嗟嘆一聲。

    “只希望來得及吧。”

    言罷,他呵呵幾聲,且又自語道:“估計到了也沒什麼作用,那王化貞必不會聽我令。”

    說到這裏,諸將都是愁眉不展。

    這形勢剛好沒幾天,便又壞起來了…

    這時,一匹自關內而來的快馬停在經略府門前,一名兵士呈着份文書,入堂後高聲道:

    “兵部令,命熊廷弼復瀋陽後,即令本部軍馬前往廣寧,以助參議王化貞!”

    此前,王化貞在廣寧搞自己的,熊廷弼也忙於遼瀋之事,無暇他顧。

    但這次,他與王化貞在廣寧問題上起了爭執。

    遼東巡撫洪承疇怕引火燒身,不聞不問,而兵部在此事上下的這道命令,熊廷弼雖早有預料,卻仍是火冒三丈。

    本還想着全當不知,力守遼瀋。

    張鳴鶴這道文書一下來,幾乎就是逼自己在抗命和放棄遼瀋上做一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