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趙王來援?!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墨觀瀾字數:4366更新時間:24/06/27 12:21:23
夜色之中,殘月之下,暗戰不止。
交手的不僅僅是平靖軍和趙王軍的斥候,還支持雙方的武林高手。
趙王的起兵靖難對於武林門派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楊清源給予武林門派的壓力過大,倒是八大門派中的華山、峨眉、崑崙、青城加上原來的武當,都已經算是和朝廷合作了。
當然了,這裏主要還是武當,剩下的四家還是沒有什麼資格與朝廷合作,更多是表示自己對於朝廷的臣服。
但剩下的少林、崆峒就很難受了。
少林寺自不待言,禪宗祖庭,佛門北派首領。
原本因爲佛道之爭,在國朝就不受待見,少林一直委屈巴巴的,還以爲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所以太祖朝時,一直努力向朝廷示好,以期能獲得朝廷的支持,就算沒有支持,也希望能不被打壓得太狠。
之後的太宗,向道之心就更加虔誠了,直到永安十年,太宗文皇帝親自前往荊州武當山,拜會通微顯化真人,少林才徹底死心。轉而開始尋求別的出路。
少林直到最後,都以爲是自己不夠努力,未能表達出佛門的誠意,沒能打動太祖、太宗。
實則武當和周朝皇室的關係在那裏,張老道是太祖高皇帝的兄長,太宗文皇帝的大爺。
骨肉至親,自然不是少林可以動搖的。
而八大派的崆峒則是站隊錯了。
原本崆峒派在江湖上也是威名赫赫,但是因爲十餘年前,明教的金毛獅王謝遜趁着崆峒派長老木靈子閉關之時,竟然打上了崆峒派,擊傷“崆峒五老”中的其中三老,奪走了崆峒派的《七傷拳譜》。
這七傷拳雖然在崆峒五老手中威力平平,但確實是崆峒派以及道家一脈的高明拳訣。
崆峒派也因爲此事顏面掃地。
若僅僅是如此倒也罷了,畢竟暗中看崆峒的人笑話再多,敢拿到明面上來的也沒有幾人。
崆峒長老木靈子出關之後,武功更上一層樓,一手七傷拳力斃涼州十三煞。
這十三人中還有一名洞玄境高手,一樣死在了木靈子的拳下。
這讓崆峒派在江湖上聲望大振。
真正讓崆峒派陷入如今的窘境的,是一次站隊的失誤。
熹宗厲皇帝弒君奪位,繼承大寶,然此爲皇室辛祕,外界幾乎沒有人知道。而崆峒派在熹宗厲皇帝登基的第一時間,便效忠了新君,以爲獲得了從龍之功。
沒想到押寶押早了。
熹宗厲皇帝冤殺於延益,引得天下震動,最後更是逼反了楊清源,使得楊清源在神都發動兵變,將其誅殺。
而崆峒派在這場兵變中,堅定不移地站在熹宗厲皇帝這邊。站錯隊,是最要命的。
麟德天子繼位之後,崆峒派自然就成了參與暴亂的叛黨。
雖然爲了穩固朝局,朝廷沒有直接對付崆峒派,但護龍山莊莊主,鐵膽神侯朱無視親上崆峒,問罪木靈子。
三十招,便輕鬆擊敗崆峒長老木靈子,震驚天下。
而崆峒派也受不住壓力,被迫將原崆峒掌門王貝貝逐出崆峒。
朱無視和朝廷當然知道這是崆峒派做給朝廷看的,除了少林武當,哪一家武林門派會輕易處置一個洞玄境的武者?!
只是朝廷要的也就是這個態度!
此事之後崆峒派真正走向了沒落,於是他們也將目光投到了趙王的身上,既然第一次押錯了寶,那就再押一次。
數名武林高手正在夜色中交手,其中就有崆峒派的人。
其中武功最高的二人都已經是元化境的武者。
“崆峒派竟然甘願爲趙王叛逆之走狗,真是令人齒寒!”爲首的年輕少俠雖然以面巾遮面,但依舊可以看出其眉宇間的正氣。
對面崆峒派的武者被叫破了身份,也是氣急道,“卓一航,你們不也當了朝廷的走狗嗎?!虧你還是紫陽真人的弟子,有什麼資格說我?!”
這年輕俠士正是紫陽真人的弟子,卓一航。
他是武當三觀之中,紫陽觀的弟子,也是出類拔萃。與真武觀的宋青書、清虛觀的葉凌風,並稱“武當三傑”,是武當年輕一輩中的翹楚人物。
楊某人雖然也算是年輕人,但他輩分高,算不得年輕一輩的高手,武林中也不會有人把他當成年輕一輩的高手。
卓一航聞言臉上沒有任何心虛之色,反而義正詞嚴地說道,“當今天子聖明仁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然趙王狼子野心,意圖謀反,孰正孰邪,孰對孰錯,一眼可知!爾等助紂爲虐,還不思悔改,今日我就替天行道!”
崆峒派的高手在辯論方面顯然沒有什麼天賦,被卓一航幾句話便噎得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破口大罵!
激怒之下,這崆峒派高手施展出了白虎掌法。
此掌法極爲精微奧妙。爲歷代祖師觀摩崆峒之通靈白額虎,效其身法意旨而創,象形取名。出招剛猛之間又不失靈巧變化,雖然不如《上清祕籙》所記載的七傷拳,但也是一等一的掌法。
至於七傷拳,倒不是他不想用,而是尋常的崆峒高手根本不會這門拳法。
真正能將七傷拳的威力發揮出來的,崆峒派中,唯有掌門王貝貝和長老木靈子。
七傷拳對於修行者的內力要求極高,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方纔達到小成之境。
像是崆峒五老那樣的七傷拳,頂多就是練了個外殼,根本難以發揮其神髓。
而這個崆峒門人,雖然是元化境的高手,但他的內力修爲也不足以修煉七傷拳。
若是不管不顧之下,強行修煉,恐怕拳未練成,自己先受了嚴重的內傷。
但這白虎掌法已然是威力驚人,出掌之間帶有虎嘯之聲,在夜空中迴盪,讓人難以分清真假。
卓一航劍法卓絕,但畢竟年少氣盛,見對方施展出了掌法,不願意以掌法敵對,也施展出了武當的掌法——蛇鶴十三式。
此功乃是張三丰青年之時偶過荒郊,見仙鶴飛舞,靈蛇糾纏其上,惡鬥十里,同歸於盡,因悟蛇鶴十三式,是十三式也。
然此門武功唯陰狠絕毒,恐有傷天理,棄之又可惜,故張三丰將其藏在了武當藏經閣高處的道門典籍,寄諸天意,留贈有緣!
能在武當藏經閣中尋找道典,視其他武學如無物之人,定然已悟道門慈悲,就算是學了這門武功也不打緊。
這一點,倒是和少林寺那個掃地和尚想得一般。
但見卓一航出手之間變化多端,蛇騰鶴舞,身形一時如鶴舞,一時如蛇行,一時凌空,一時貼地,身形變化之複雜、迅速,令人眼花繚亂。
崆峒高手的白虎掌法雖然威力驚人,但卻無法奈何卓一航分毫。
不只是二人,其餘的武林高手也在相互交手。
大軍未動,然雙方的斥候已然開始刺刀見紅。
……
平靖軍大營之內,趙天麟這幾日精神狀態極佳。
雖然有武藝在身,身體健朗,但趙天麟畢竟年過八旬之人,連續地作戰,行軍,排兵佈陣,構築營壘,花費了趙天麟太多的精力,前幾日已經有精力不支的趨勢。
好在這幾日在白溝河南岸駐紮之後,反而沒有了太多的事情,趙天麟獲得不錯的修養。
對於這樣一個老將來說,指揮近三十萬大軍作戰,是極大的體力負擔。
但尷尬的是,朝廷現在找不出合適的人來接替趙天麟的位置。
朝廷原本應該是有許多的大將的,就算年紀大了,也有將門虎子。
但太祖高皇帝當年將能打的淮西勳貴幾乎殺絕了!
剩下的,要不就是混吃等死的廢物。
剩下有能力有資歷來指揮三十萬大軍且能夠對陣趙王的,就剩下兩個人了。
一個是武鄉侯,楊清源。兩戰大勝奠定了他軍中第一人的地位,由楊清源統兵,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但朝中還是有些人忌憚楊清源。
這無關性格、政見,而是雙方眼光時代的不同。
楊清源對於巍巍皇權似乎沒有一點敬畏之心。
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便被人質疑是權臣。
而楊清源起兵弒殺天子,本該是和董仲穎、司馬師之流齊名,但他在弒殺天子之後,卻又無任何逾越之舉,反而是讓人不好評價其所作所爲。
但不管如何,朝中除了和楊清源交好的那些人之外,剩下的人就算是原本中立黨也不願親近楊清源。
而另一個則是現在的六軍都督府主事,御林軍大統領吳克明。
他在涼州之地,戰功赫赫,與唐聖嘆、李承恩等人齊名原本也是極佳的人選。
但他現在主理京城事務及天下軍務,難以抽身。
當時也有人提出推薦中山王之子曹國公李九江爲帥。
不過此人雖然精通兵法韜略,但缺少實戰經驗,故最終沒有讓他來擔任主帥。
好在,趙天麟的副將趙武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了極大的成長,一衆將領配合之下,平靖軍的運轉也是流暢自如。
這幾日,平靖軍在副將趙武的指揮下已經開始準備伐木造舟準備渡河了!
在李遠、王聰二人撤退的過程之中,將之前白溝河南岸所有的渡船基本上都收繳得一乾二淨。
平靖軍花了整整兩天愣是一艘渡船都沒有找到,無奈之下只能自己伐木造舟。
“趙武,對面的大營有動靜嗎?!”
一旁的趙武搖了搖頭道,“大都督,對岸大營依舊平靜如常,雖然有小股援軍,但依舊無法改變其頹勢。”
平靖軍作戰由錦衣衛北鎮撫司提供情報,打起仗來事半功倍。
趙王軍這反應有些出乎趙天麟的意料。
雖然雁門之敗,趙王叛軍折損了近十萬人,但還不至於讓趙王無兵可用。
根據之前錦衣衛北鎮撫司與護龍山莊的情報,趙王麾下至少有雄兵四十萬。
這裏的兵馬指的不是總兵力,而是趙王可用的機動兵力。
而前幾日,似乎寧王朱權也有意加入趙王陣營之中。
作爲大周實力僅次於趙王的塞王,寧王朱權的手中的兵力也不可小覷,至少在二十萬左右。
張世美、朱士宏的麾下有不少於十五萬的兵馬,雁門關折損了近十萬兵馬。
加上現在李遠、王聰手中的十萬兵馬。
趙王本部或許剩不下多少人了,但寧王朱權手中必然還有大量的兵力。
此時的趙天麟尚且不知道寧王已經被趙王軟禁,還以爲二王是合作關係。
趙王手中有兵卻不動,難道是已經放棄李遠,後退防線至燕城之前,想要在那裏一決高下?!
爲帥者,每一步的判斷都會關乎整個戰局的走向,能夠精準操控整個戰場的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
一個是淮陰侯,一個是李衛公。
趙王此舉實在是有違兵法常理,白溝河天然的地利之勢,足以勝過十萬雄兵,輕易放棄必然有詐。
就在趙天麟、趙武二人巡查大營之時,突然河對岸的趙王軍營之中爆發了巨大的呼喊之聲。
即便是隔着白溝河,也能聽出其中的雀躍歡欣之意。
這種情況下,能讓對面的潰兵如此歡欣鼓舞的,那便只剩下一個可能——援兵來了!
而且趙天麟還有一個更加大膽的猜測,這援軍的領兵之人,乃是趙王朱楷。
趙王潰軍的士氣已經渙散至一個低谷,普通的援軍是決計不可能讓他們有如此歡欣鼓舞之氣的。
若是趙王親自領兵,便能輕鬆恢復原本即將崩潰的士氣。
而且趙王自己也是天下名將之一,他親自領兵合情合理。
“趙武,你讓錦衣衛的弟兄們查一下,趙王朱楷最近的動向。”
趙武先是一愣,隨後反應過來,“大都督,伱的意思是,這李遠所部的援軍是趙王?!”
趙武的語氣之中也帶着不可思議和驚喜。
趙王乃是這靖難之役的源頭,只要能把趙王收拾了,所謂的奉天靖難也就成了一場笑話了。
趙天麟點了點,隨即雙眸看向了白溝河對岸的趙王軍大營。
原本還帶着渾濁之意的眼眸立時變得犀利鋒芒,讓人不敢直視。
“若是趙王真的親自帶兵來援,那我們的戰術戰法也要換了!”
來都來了,那就別走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