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科技陷阱!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仲淵2字數:6013更新時間:24/06/27 11:55:19
    柳樹溝,電爐鋼廠。

    兩臺二棍斜軋機安置於此,一臺粗軋,一臺精軋,莊教授、林婉、陳康匯聚於此,安靜等待,一旁鋼廠工人們正在按照指示進行軋製前準備工作。

    粗軋機芯棒經過車削加工,直徑由60毫米縮短爲56毫米,軋製過程分爲兩步,實心胚料加熱,經粗軋機擠壓獲得56毫米內徑的無縫鋼管。

    精軋機芯棒直徑59毫米,56毫米內徑無縫鋼管在通過59毫米直徑芯棒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內部擠壓效應,類似火炮身管自緊效果,經過這道工序,迫擊炮質量和壽命將會提升兩個數量級。

    經過精軋機軋製的無縫鋼管,理論內徑達59毫米,再進行一次精密加工去除管壁毛刺,便獲得一根高質量60毫米迫擊炮管。

    最後,由客戶需求決定是否刻印膛線,迫擊炮一般作滑膛炮,但也可加工膛線使之成爲線膛迫擊炮,提高射擊精度。

    這就是莊教制定的無縫鋼管軋製工藝。

    電爐鋼廠鍛壓車間內,正在上演一場史詩級般的鋼鐵交響曲。

    十數名工人正在進行實心胚料人工鍛壓處理,而所謂的人工鍛壓,便是最原始和最具激情的方式。

    一臺高達六米半的鋼架樹立於中間,兩側鋼架分設導軌,頂端懸掛一塊重達300公斤的方形實心鋼質滑塊,滑塊由兩根鋼索連接,鋼索再連接鋼架最頂端的滑輪組,而後分別向左右延伸,末端連接兩臺人力捲揚裝置。

    整臺機器的造型,與路易十六快樂臺完美相似,最大區別在於一個用來砍頭,一個用來鍛壓鋼鐵。

    Emmmm……

    如果非要用這玩意兒來砍頭,其實也不是不可以。

    由人工帶動捲揚裝置,牽引300公斤滑塊上升到6米高度,再放下作自由落體運動,單次撞擊動能高達5400焦耳,如此實現鍛壓效果。

    別說,雖然這種人工鍛壓方式簡陋,但極其實用。

    不考慮鍛壓效率,只論撞擊動能,這臺300公斤滑塊的人工鍛壓機,等同於250公斤級空氣錘的撞擊動能水平。

    缺點倒是特別明顯……

    慢。

    單次打擊頻率約每20秒一次。

    只見十四名身強力壯的工人各自轉動捲揚裝置,將三百公斤滑塊快速向上帶動,待到達六米限位,隨即鬆開捲揚裝置的把手,滑塊似如隕石般高速落下,僅僅零點幾秒過後,便狠狠撞擊放置於砧座表面的長方形鋼錠。

    “咚!”一道沉悶而包含力量的金屬撞擊聲傳出,火紅鋼錠頃刻間變形,兩名鍛工一前一後,手持鐵鉗翻轉鋼錠。

    整個鍛壓過程必須將長方形鋼釘,鍛成近圓形狀,重新加熱後方可軋製。

    “這個人工鍛壓機是誰設計的?”莊前鼎好奇地看着車間內這臺特別像路易十六斷頭臺的鍛壓機,問道。

    “官田總兵工廠時期李強設計的,但由於長征,當時無法使用,前不久我們找到了這臺人工鍛壓機的設計圖,才把它造出來。”陳康笑着迴應道:“莊教授,您覺得有沒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只以人工驅動,這臺鍛壓機臻至完美,若我改進,只能改成電驅,增設一組傳動裝置使之扭矩放大二十倍,帶動一噸級滑塊,增加鍛壓效率。”

    莊前鼎迴應道:“不過太過耗費時間和成本,加之德制空氣錘馬上抵達根據地,沒有改進必要。”

    可以改進,但沒必要。

    如果沒有德制機械加工設備的話,那麼改造這臺人工鍛壓機倒沒問題。

    “咚!咚!咚!”

    車間內金屬滑塊與高溫鋼錠撞擊的聲音接連不斷,似如高山流水般清脆悅耳,又如巍峨山脈之雄渾有力,半小時後,經過上百次鍛打的鋼錠已趨近近圓柱體形狀,鍛工將其送入火爐重新加熱。

    由於工業版本僅限0.2,缺乏溫度計,無法精準測量鋼錠溫度,溫度最終能恢復到什麼程度,只能憑藉感覺。

    這種感覺就是工人們感覺溫度可以的感覺——目測一萬攝氏度以下,一千攝氏度左右。

    待近圓柱體鋼錠呈黃色,鍛工便感覺溫度八九不離十,將其取出,送到擔任粗軋工序的第一臺二棍斜軋機內。

    一切,準備就緒。

    “報告,軋製工作已準備就緒,請指示!”電爐鋼廠廠長見狀,立即向陳康舉手敬禮。

    陳康舉手回禮:“按計劃進行。”

    兩臺二棍斜軋機已經調試完畢,莊教授爲電爐鋼廠親自培訓一批軋工,編撰相關生產規定,這次軋製屬於首次軋製試驗,一旦成功,便進入試生產環節。

    “是!”廠長轉身離去。

    “教授,要開始了。”陳康看着即將開始的軋製試驗,心中有些期待。

    從電爐鋼廠角度出發,首次軋製試驗成功意味着電爐鋼廠具備無縫鋼管製造能力,比起以前只能澆鑄鋼錠的情況,可謂歷史性的突破。

    站在兵工廠角度,首次軋製試驗成功,代表60毫米迫擊炮項目最大技術難題實現實質性突破,整個武器仿製研發項目即將成功。

    而對軍工局來說,這表明軍工局即將具備自主生產60毫米迫擊炮的能力,相較以往,陳康只能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形容。

    莊前鼎點了點頭,面含微笑,眼中也露出一絲期待,想要看看融合火炮身管自緊技術理念的二棍斜軋機,最終效果究竟如何。

    伴隨着電爐鋼廠長一聲令下,電爐鋼廠一切電力供應全部集中,保證軋機供應,早已準備就緒的軋工組啓動機器,高達50KW功率直流電機運轉,待在呈凹槽形狀軋製臺內的火紅近圓柱體胚料尾部在金屬頂頭作用之下,緩緩向前運動。

    緊接着,胚料頭部接觸勻速運轉的金屬鑄鐵軋輥,轉瞬,頭部受到上下部位施加的反作用力,形態發生變化,產生擠壓效果,表層氧化鐵似如頭皮屑般掉了下來,胚料繼續前進,產生變化的胚料頭部與圓錐狀芯棒接觸,在強大軋製力和尾部頂端作用下,實心胚料被強行擠出一個孔洞。

    緩慢,穩定。

    金屬頂頭持續向前運動,兩根軋輥均勻施加壓力,整根胚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實心狀態變成火紅空心鋼管。

    數分鍾過後,這根一米長度胚料完成粗軋工藝,成爲56毫米內徑的高溫無縫鋼管,經過軋工檢測鋼管表面沒有裂縫和氣泡,隨即關閉粗軋機,送入精軋機之中。

    由於電力供應不夠,電爐鋼廠的電力僅能維持一臺軋機全功率運轉,很是尷尬,無論是軋製效率,還是電爐冶煉效率,都大大降低。

    對於這個問題,陳康暫時無法解決,只能暫時採用當前的辦法,間歇性開機。

    精軋組兩名軋工啓動機器,金屬頂頭推動溫度略微下降的高溫無縫鋼管向前運動,接觸勻速旋轉的鑄鐵軋輥,形態變得更加圓潤,隨後,最重要的環節到來,鋼管頭部接觸59毫米直徑芯棒。

    擠壓,變形。

    一股作用力自內壁組織向外壁組織施加,鋼管內壁組織變得更加緻密,外壁則受到芯棒外殼影響,無法動彈,由此便產生身管自緊效果。

    時間流逝,在衆人注視之下,黃紅色無縫鋼管漸漸從芯棒另一端冒了出來,內徑59毫米,外徑8毫米。

    見到這一幕,四周圍觀者無不精神一振。

    數分鍾後,第二臺斜軋機關閉,整個精軋過程結束,一根59毫米直徑的高溫無縫鋼管靜靜躺在工作臺表面,長度約一米二。

    精軋工序處理完畢,作爲研發者的莊前鼎和林婉一同上前,進行生產流程最後一道質檢驗收環節。

    如果質檢驗收不通過,那將意味着整根無縫鋼管宣佈報廢。

    陳康和電爐鋼廠廠長,及一衆工人屏氣斂息,目光牢牢注視着身爲最高科技組的莊前鼎二人。

    粗軋組和精軋組總共四名軋工滿臉緊張,心中有些不安,腦海不斷回憶剛纔的軋製過程,生怕出現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情況。

    數分鍾過後。

    “教授,怎麼樣?”陳康待莊教授對着無縫鋼管進行全方位檢測完畢,上前,來到身側,關切道。

    “鋼管外壁表面無裂紋氣泡和孔洞,肉眼可見內壁較外壁更緻密,基本達到一次性精軋身管自緊效果,首次軋製試驗很成功。”莊前鼎示意左手邊的林婉記錄本次試驗結果,接着面朝陳康,微笑宣佈質檢驗收結果。

    “好!好!教授,接下來該怎麼辦?”陳康聞言,面容頓時浮現喜悅之色,甚爲激動,保持冷靜,詢問道。

    廠長和周圍一衆工人心中懸着的大石頭落下,面容浮現喜悅之色,另外兩個軋工組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內心不由自主冒出慶幸感與成功感。

    成功!

    這是柳樹溝電爐鋼廠的一小步,卻是根據地和紅軍具備自主生產武器彈藥的一大步!

    “讓工人們把這根無縫鋼管送去退火爐,進行退火處理去應力,再經酸洗,製造合格的炮管胚料,送往兵工廠。”

    莊前鼎點了點頭,有條不紊地安排道:“生產方面,可以讓兩臺軋機進入試生產環節,小批量製造炮管胚料。”

    經過精軋工序的無縫鋼管,暫時還不能成爲迫擊炮管胚料,還需進行退火和酸洗兩道工藝,採用電爐鋼材質的無縫鋼管,最終才能成爲炮管胚料,送往兵工廠處理。

    炮管胚料由電爐鋼廠負責生產,精密加工由兵工廠負責,各司其職,協同配合。

    而胚料則需經車削和精鏜兩道工藝,使之外壁達到光滑圓潤的效果,內徑達到60毫米長度,如此,一根炮管胚料才真正變成迫擊炮管。

    當然,由於缺乏機牀設備,機械加工僅能進行外壁車削,內壁鏜削加工暫時無法進行。

    “好的,老劉,你這邊排個班子,把無縫鋼管生產搞起來,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試生產,積累炮管胚料生產經驗,電力供應暫時只能維持當前水平,你要根據電力供應合理安排電爐和兩臺軋機的生產任務,但炮管胚料每天至少給我保夠5根。”

    聽到莊前鼎的安排,陳康點頭,目光轉而看向身側的廠長劉城,面容嚴肅,下達命令:“這是命令!”

    “是,電爐鋼廠保證任務!老首長,我每天要是不搞出五根炮管胚料來,您就把我的頭擰下來!”內心情緒激動的廠長劉城猛地擡起胸膛,舉手敬禮,大聲吼道,透出濃郁的鐵血軍人氣質。

    “我拿你的頭有個屁用,給我想辦法把鋼管胚料產量搞起來才最重要,先把這根胚料送去退火爐。”陳康失笑搖頭。

    就在這時,一名通訊兵急匆匆進入電爐鋼廠,來到陳康身邊,舉手敬禮:“報告首長,總務科急電。”

    話落,遞上電文。

    陳康順勢接過電文,打開閱讀,見到其中內容,面容再次浮現一抹喜色,將電文轉遞給莊前鼎:“教授,德制機牀設備已運抵臨汾,總務科分爲三批次運輸,第一批次已渡過馬頭關,共有車牀、鏜牀和銑牀各九臺,預計24小時後抵達柳樹溝。”

    “24小時?”

    莊前鼎聞言,迅速接過電文讀閱,親眼見到內容過後,心中這才放下心來,腦海隨即萌生想法,向陳康說道:“陳局長,我認爲應該馬上進行設備接收工作,基於柳樹溝兵工廠機械加工車間,擴建成柳樹溝機械製造廠,前期鋪設一套各類型機牀和空氣錘,另外兩套機牀和空氣錘封存,待人員培訓且掌握加工技術,再鋪開攤子。”

    “好,就按您的方案辦。”陳康聞言,毫不猶豫地點頭道。

    “這段時間算得上是等米下鍋,沒有這些機牀設備,柳樹溝和榆林鋪開的工業攤子很難運轉起來。”莊前鼎笑了笑,輕聲感慨:“不知道榆林那邊有沒有眉目。”

    “榆林暫時沒有消息穿回來,時間已經過去四天,他應該很快就會有消息的。”陳康說道。

    “算了,暫時不管,該來的總會來,先把我們這邊的事情做好。”

    莊前鼎搖了搖頭,雙眼冒出一抹精光:“等設備一到,馬上開始製造空分設備和氧槍,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試驗爐原定2個半月的建設時間,將會縮短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以內。”

    氧氣頂吹試驗爐建設速度,不僅取決於資金、場地和人員,還取決於作爲核心裝置的空分設備與三孔氧槍。

    後者幾乎起着決定因素。

    這批德制機械加工設備到來的時間,雖然比當初預期推遲了些,但也不算太晚。

    現在,他這邊機械製造廠馬上就能搞起來,支撐整個柳樹溝工業區運轉,就是不知道餘華那邊情況如何。

    ……

    時至下午,天空昏暗,連着下了兩天半的暴雨雖然結束,可卻變成了綿綿細雨。

    不來北方,餘華是真不知道還有這麼一處地方,會如此之多的雨水,打破心中對北方乾旱荒漠的固定印象。

    “真是一處地方都找不到啊……”佇立於一處高坡之上,餘華眺望四周,右側是綿延縱橫的衡山,左側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天空雖然下着小雨,但四周依舊沒有一處最理想的地方。

    一處都沒有!

    這些天來,他騎着馬幾乎跑遍了榆林周邊地區,無論東北方向,還是與之相反的西北,全方位考察榆林周邊地形,地理資料筆記倒是記了一大堆,可適宜鋼鐵廠修建的地方卻沒有。

    皇甫川,禿尾河,無定河上游,這些山川河流之處全都去過,不適宜作爲廠址的條件很多,有的川流水太小,僅能作農田灌溉,無法供應鋼鐵廠,除非截流挖水庫。

    有的川流水流到不錯距離榆林太遠,人員和交通極不便利,與當初設立的榆林鋼鐵廠想法相差太遠。

    除了川流之外,餘華還特地騎馬去了一趟被蒙古人稱之爲神湖的紅鹼淖,這是中華歷史上最大的沙漠湖泊,來自於雨水過多積累而成,屬於淡水湖,總蓄水量高達八億立方米,可以輕鬆滿足鋼鐵廠所需。

    然而……

    這個地方位處伊克昭盟南側,與榆林、神木成三角之勢,且四周大多沙漠,自然環境過於惡劣,道路條件極差,除人畜之外無法通行。

    “向同志,我們現在大概是在什麼位置?”奔波數天已然身心俱疲,餘華放下望遠鏡,飲了一口經過高溫煮沸處理的雨水,朝向身側正在吃着肉乾的紅一師戰士向遠,問道。

    “首長,我們在沙井,這裏距榆林百里路,神木九十裏路,往東南邊再往五十裏路,就是您之前去過的禿尾河。”向遠迴應道。

    向遠是本地牧民出身,紅一師極少有的蒙族戰士,身強力壯,對榆林和伊克昭盟周邊地區極其熟悉,在紅一師開設的夜校就讀學習,文化成績突出。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並不適用於向遠。

    向遠這個名字,還是他紅一師夜校考試第一之後,由陳康所起。

    “大概就是榆林與神木之間……”

    餘華點了點頭,腦海高速運轉,形成一幅高精度數字地圖,標記沙井名字和地理數據,處理完畢,轉頭看向明顯變黑一圈的呂俊羽:“呂同志,我們是不是出來第六天了?”

    “如果從榆林出發,的確是第六天,如果從延城開始算,這是第七天。”呂俊羽迴應道。

    “第七天……罷了罷了,不是我不想找,而是實在找不到一個好地方,三岔灣這個地方挺好的,榆溪河和其餘兩條河流形成了一個湖泊,稍加修繕就能獲得穩定的水源供應,將來火電站也能修建於此。”

    聽到這個數字,餘華輕輕搖頭,心中莫名浮現一股挫敗感,忙了幾天,毫無收穫,這種感覺着實不好受,深呼吸一口氣,冷靜思索起來。

    就目前而言,三岔灣地區的確是榆林周邊最適宜的地帶,三條河流供給,不僅可滿足前期試驗爐和鋼鐵廠所需,在中後期還可滿足鋼鐵廠擴建及火電站廠。

    很多人傳統概念認爲火電廠就不需要水,這是錯誤的認知,火電站不僅需要水,還是耗水大戶,無論是熱力循環,還是凝結系統,或者蒸發系統,全都需要水作爲介質。

    選址這種事情,絕不是腦子一拍,朝地圖隨意一指,就能決定的。

    餘華即得考慮當下,還得儘可能考慮未來。

    至於環保……

    暫不考慮,先考慮活下去,再討論環保問題。

    現在,經過實際調查考驗,餘華可以下達定論——除三岔灣外,榆林周邊不適宜修建鋼鐵廠及火電站。

    “呂同志,給延城發電,考察任務正式結束,榆林周邊暫不具備適宜作廠址地區,經過慎重考慮,選擇榆林城南外三岔灣處,作鋼鐵廠及將來火電站所在地。”餘華權衡思索完畢,眼神清明,看着呂俊羽,正色道。

    “是!”呂俊羽聽到這番話,愣了一下,立馬反應過來,明白餘華的意思。

    “出來七天了,該回去了,還有,這種求而不得的滋味,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提示。”

    餘華放眼眺望四周最原始和最潔淨的自然美景,內心一片寧靜,輕聲呢喃。

    “或許,我不僅可以採用放血計劃,還能利用日後的權威性和腦海中這些超前知識帶來的前瞻性,引導或者誘導他們陷入科技方向性錯誤,亦或者稱之爲科技陷阱,消耗大量時間和資源,以此爭取機遇。”

    “一個經常出現且具有實用性的陰謀,最著名的無疑是星球大戰計劃,成本小,回報高,可以在部分重要領域使用,假設讓日本人提前裝備噴氣式戰鬥機,以噴氣式戰鬥機的性能和耗油量來說,會造成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