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寒月簫被捕入獄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沅楓字數:4079更新時間:24/06/27 11:47:18
    長襄女皇,那位曾以鐵腕與智謀並重,穩坐九五之尊的傳奇女子,如今卻似秋日裏的最後一片落葉,漸漸褪去了往昔的輝煌與威嚴。歲月不饒人,病痛如影隨形,她的身軀日漸消瘦,那曾指點江山的雙手,如今只能無力地扶着牀沿,對抗着一波又一波侵襲而來的風寒。

    寢宮之內,燭火搖曳,映照出女皇憔悴的面容,每一次咳嗽都似乎在耗盡她最後的氣力,空氣裏瀰漫着淡淡的藥香與沉重的哀愁。侍女們腳步輕盈,卻掩不住臉上的憂色,她們知道,這位曾讓帝國傲視羣雄的女皇,其生命之火,已在風中搖曳,恐將熄滅。

    消息不脛而走,朝野上下,無論是忠心耿耿的老臣,還是各懷心思的貴族,無不暗自揣測,未來局勢將如何演變。長襄女皇的駕崩,預示着一個時代的終結,更預示着一場新的權謀博弈即將拉開序幕。在這風雨欲來的前夕,每個人都屏息以待,彷彿整個帝國的命運,都懸於一線,等待着一個新的黎明,或是更深層次的暗夜。

    而在這生死交界的邊緣,女皇的眼中,卻依舊閃爍着不屈的光芒,那是對帝國未來的擔憂,也是對未竟事業的執着。她的心中,或許正在回顧一生的輝煌與遺憾,籌劃着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爲這她深愛的江山,留下最堅實的一塊基石。

    又過了半個月的時間,江湖與朝堂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潮洶涌。在這表面的寧靜之下,青鸞公主已悄然佈下了天羅地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她遣一貼身侍女,如燕穿柳,輕巧穿梭於夜色之中,攜帶密信直奔太皓府邸。信中字字珠璣,透露着三天後將對寒月簫及其黨羽發起雷霆一擊的精密部署。

    太皓閱畢,眼神深邃,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在嘴角漾開,彷彿一切早在預料之中。他深知,這一刻既是考驗,也是機遇,遂即刻修書數封,飛鴿傳書至朝中幾位心腹重臣之手,同時祕密約見禁軍副統領金亮與師淳兩位武中豪傑。這金亮,勇猛異常,師淳則機智過人,二者皆是太皓前些日子精心佈局的棋子。

    月掛中天,他們三個於府中密室會面,太皓語氣沉穩,言辭懇切,將青鸞公主的計劃一一轉述,其眼神堅定,似已預見勝利的曙光。“時機已至,我等需齊心協力,一舉剷除禍根,還朝堂以清明,護我帝國安穩。”言罷,他們三個目光交匯,無需多言,那份默契與決心,足以撼動乾坤。

    此番行動,不僅關乎個人榮辱,更是國家興衰之關鍵。他們心中明白,這不僅是對寒月簫等人的清算,更是對自身信仰與智慧的終極考驗。

    三日之期,晨曦初露,寒月簫似已感知到不祥之氣,晨露未散,消息如幽靈般潛入他耳畔,告誡他危機四伏。他心知肚明,自己已如籠中困獸,每一步皆在他人算計之中。急切之下,他試圖連線遠道而來的渤海國使者,尋求一葉扁舟,逃離這紛擾漩渦。然而,命運弄人,青鸞公主的智謀似已先他一步,那遙遠的救贖之手,已被悄無聲息地斬斷,渤海使者亦遭囚禁,希望之火,瞬間熄滅。

    寒月簫不甘束手就擒,遂化身爲卑微馬伕,企圖混於塵埃,遁形於市井,於城門縫隙間尋求一線生機。然而,青鸞公主佈下的天羅地網,密不透風,即便是微塵也難以逃脫。城門之下,陽光與陰影交錯,一隊親信士兵靜候已久,只待他步入陷阱,那一刻,寒月簫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與決絕,他知曉,這場博弈,自己已失先機。

    與此同時,宮牆之內,波濤暗涌,部分禁軍蠢蠢欲動,意圖掀起反叛的浪潮,爲寒月簫的失敗畫上抗爭的一筆。但金亮與師淳,兩位副統帥如磐石立於潮頭,鐵腕鎮壓,不動聲色間平息了這股逆流,忠誠與背叛,在這一刻劃出了鮮明的界限。

    日暮時分,青鸞公主以雷霆手段,一網打盡,上百名大小官員,皆因與寒月簫牽連甚深,紛紛落網;數百名曾誓死效忠的禁衛軍,面對命運的抉擇,未能逃脫被拘的命運。這一日,風起雲涌,朝堂上下,血雨腥風,青鸞公主以她的智慧與力量,書寫了一段權力更迭的歷史新篇章。而寒月簫的命運,似乎也在這一刻,被永久地釘在了恥辱柱上,等待着歷史的審判。

    其實在這一日,風雲際會,不僅千風城內暗流涌動,其周遭數座雄城亦是劍拔弩張,蓄勢待發。各城池之中的守將,無一不是接到了緊急密令,要求整裝待發,隨時準備策馬揚鞭,奔赴千風城下,共同編織一張天羅地網,以防那狡兔三窟的寒月簫逃脫昇天。這密令,如同穿越烽火的箭矢,帶着皇權的威嚴與不可違逆,讓每一顆忠誠的心臟都隨之震顫。

    守城大將們,昔日或許各爲其主,今日卻因一道旨意,成爲了命運共同體。他們磨礪兵刃,校場之上,戰馬嘶鳴,甲冑映日,刀光劍影間,彷彿預演着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將領們心中各有思量,既有對未知前路的忐忑,也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更有對那位傳說中智勇雙全的寒月簫,一抹難言的好奇與敬佩。

    消息不脛而走,百姓聞之,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是皇家對叛逆者的最後通牒,有的則暗暗猜測,寒月簫是否真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如此浩蕩的援軍,如同孤狼鬥羣獅,其英勇不凡,足以載入江湖史冊。

    次日晨曦初破,青鸞公主的鐵騎如疾風驟雨,席捲至寒月簫府邸。府門前石獅靜默,似在哀嘆即將到來的劫難。府內,雕樑畫棟間,昔日的歡聲笑語已被沉重的腳步聲取代,每一磚每一瓦,都彷彿在訴說着一個家族的興衰。青鸞公主的命令,冷酷而堅決,府中老幼,無一倖免,全數被捕,府邸之內,一時哀鴻遍野,悲涼之氣,直衝雲霄。

    與此同時,深宮之內,長襄女皇病體支離,氣息奄奄,卻仍在青鸞公主的力諫之下,強撐着最後一絲力氣,下達了那道冰冷的判決——誅九族。這判決,如同冬日裏的一聲驚雷,震顫了整個朝堂,更在民間掀起了滔天駭浪。就連那尚未懂事、乳臭未乾的兩歲稚童,也未能逃過這無情的宿命,令人聞之無不扼腕嘆息,感嘆世事無常,權力鬥爭之殘酷。

    太皓在得知這驚天動地的消息後,風塵僕僕地趕至皇宮,親自拜見了青鸞公主。他神色凝重,言辭懇切:“公主殿下,寒月簫已然伏法,然而那無辜的兩歲孩童,對東方帝國的江山實在構不成任何威脅。殿下仁心,何不放他一馬,饒他一條生路?”

    青鸞公主端坐在鳳椅上,臉上毫無表情,她淡淡地瞥了太皓一眼,聲音冷若冰霜:“太皓大人,此事你無需再插手。本宮自有定奪。此番能將寒月簫這奸賊一舉剷除,多虧了太皓大人的鼎力相助。”

    太皓看着青鸞公主那冷漠無情的面龐,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他不知道自己這般作爲,究竟是正義之舉,還是助紂爲虐。

    青鸞公主似乎看出了太皓的猶豫和困惑,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繼續說道:“太皓大人,前線戰報剛剛傳來,柳煙痕已在戰場上犧牲了,如今全軍將士正由參衛山上的那些英雄豪傑帶領指揮。此事亦是你爲我朝立下的赫赫戰功,本宮心中甚感欣慰。待他們凱旋之時,本宮定會重重封賞,以彰其功。”

    太皓深吸一口氣,拱手道:“公主殿下,參衛山的八十一位英雄,得知公主如此器重,必將感激涕零。太皓在此,先代他們向公主殿下表示衷心的謝意。”

    青鸞公主微微頷首,聲音中帶着幾分威嚴:“太皓大人,朝中奸佞既已清除,你功不可沒。不知大人心中,可有想要的獎賞?”

    太皓淡淡一笑,搖頭道:“公主殿下,太皓所作所爲,並非爲了個人榮辱。若是說獎賞,那便是看到東方帝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青鸞公主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輕嘆道:“若我東方帝國能多幾位如太皓大人這般忠心耿耿、不求回報的官員,那的確是朕之幸,百姓之福。”

    太皓猶豫片刻,終究還是忍不住問道:“公主殿下,那寒月簫……您將如何處置?”

    青鸞公主目光一冷,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五馬分屍。”

    太皓聞言,心中一顫,只覺得青鸞公主的手段太過殘忍。他沉默片刻,終究還是開口道:“公主殿下,寒月簫雖有罪,但五馬分屍之刑,未免太過慘烈。還請公主殿下三思。”

    青鸞公主冷冷地看了太皓一眼,淡淡道:“太皓大人,你可知朝中奸佞的危害?若是不能嚴懲不貸,何以震懾那些心懷叵測之徒?本宮的決定,不會更改。”

    太皓無奈嘆息,他知道青鸞公主的性格,一旦決定的事情,便不會輕易改變。他只能希望,這殘酷的刑罰能夠給朝中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敲響警鍾,讓他們知道,背叛朝廷的下場,將是何等慘烈。

    太皓在無法撼動青鸞公主的決心後,黯然神傷地離開了那座金碧輝煌的皇宮。他的腳步沉重,心事重重,不知不覺間,他來到了都童宰相的府邸。

    此刻的都童宰相,正忙於收拾家中細軟,一件件貴重的物品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入木箱之中,彷彿是在爲一場即將到來的遷徙做準備。他的臉上帶着幾分滄桑與疲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捨與決絕。

    見到太皓到來,都童宰相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迎上前來,拱手道:“太皓大人,您來了。寒月簫與柳煙痕已伏誅,我兒都遠的血仇得報,這一切都離不開您的鼎力相助。都童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

    太皓輕輕擺了擺手,道:“都童宰相言重了,這都是爲了朝廷的安寧,爲了天下的太平。”

    都童宰相嘆了口氣,道:“太皓大人,我已向長襄女皇遞交了辭呈,決定辭去宰相一職,回到家鄉去種田養老。”

    太皓聞言,心中一驚,忙問道:“都童宰相,您爲何要辭去官職?朝中奸佞已除,您本可大展宏圖,爲何要選擇離開?”

    都童宰相苦笑一聲,道:“做官這麼多年,早已厭倦了朝堂上的勾心鬥角。如今奸佞已除,朝廷也算是恢復了幾分清明。但我已年老體衰,心力交瘁,再也無力應付那些紛繁復雜的政事。是時候回家歇歇了,種種田,養養老,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太皓看着都童宰相那滿是失落與疲憊的臉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知道,都童宰相的離去,不僅僅是因爲個人的疲憊與厭倦,更是因爲對朝廷的失望與無奈。在這個充滿權謀與鬥爭的朝堂上,能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他輕聲道:“都童宰相,您的決定我尊重。但朝廷中仍需有您這樣的忠良之士來輔佐女皇,治理天下。您真的決定要離開嗎?”

    都童宰相點了點頭,道:“是的,我已經決定了。”

    太皓眉宇間流露出一絲困惑,他沉聲道:“青鸞公主也知曉了都童宰相你即將離開官場的消息嗎?”

    都童輕輕捋了捋鬍鬚,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幾分苦澀與無奈:“太皓大人,我此刻選擇離開這紛擾的官場,正是爲了避開青鸞公主的種種阻攔。”

    太皓聞言,眉頭緊鎖,追問道:“都童宰相此言何意?”

    都童嘆了口氣,目光深遠,彷彿能看穿這世間的種種虛妄:“太皓大人,你真的認爲青鸞公主在未來治理國家方面,會比長襄公主要更爲出色嗎?”

    太皓一愣,心中涌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沉吟片刻,才緩緩道:“我既然選擇了站在青鸞公主這一邊,自然是要全力支持她的。”

    都童搖了搖頭,聲音中帶着幾分滄桑:“太皓大人,你可知這朝堂之上,風雲變幻莫測。青鸞公主雖有心機手段,但未必就是最適合治理國家的人選。長襄公主雖性格柔和,但她的仁心與智慧,亦是不可忽視的。”

    太皓心中一動,他知道都童宰相所言非虛。這朝堂之上的權力鬥爭,遠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都童宰相,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已經做出了選擇,便不能輕易回頭。”

    都童微微一笑,拍了拍太皓的肩膀:“太皓大人,你的決心我向來佩服。但請記住,這朝堂之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利益,才是永恆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