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清歌講述自身事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沅楓字數:4049更新時間:24/06/27 11:47:18
那女子聞言,秀眉微蹙,一雙明亮如星的眸子中閃爍着好奇與關切,柔聲細語道:“公子舉止爲何如此神祕?”
太皓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臉上帶着歉意和感激:“姑娘莫怕,在下名叫太皓,到此並無惡意,實是因爲身陷一場不必要的紛爭,不得已才選擇此處暫避一時,還望姑娘寬恕我的魯莽闖入。”
女子聞言,面上疑惑之色稍解,隨之露出溫婉的笑容,嬌俏的面龐上泛起一抹紅暈,她輕啓朱脣,正欲繼續詢問:“公子既然來到奴家這裏,不知是否……”
未待她言盡,屋外陡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那聲音猶如戰鼓催命,打破了室內的寧靜。女子聞聲臉色微變,她迅速靠近太皓,壓低嗓音,緊張地問道:“公子,他們是來找你的?”
太皓眉頭緊鎖,微微點頭,顯然追兵已至,形勢緊迫。
女子臨危不亂,機智應對,她一甩長袖,指向牆角一方雕花木櫃,輕聲道:“公子請隨我來。”言畢,她緩步走到櫃子前,纖手輕釦,櫃門應聲而開,裏面竟然別有洞天。她低聲催促:“你先進去躲一躲。”
太皓感激涕零,忙拱手稱謝:“多謝姑娘仗義援手,這份恩情,在下銘記於心。”話音未落,他便靈活地鑽入櫃中,屏息凝神,等待着外面局勢的變化。
那女子盈盈一笑,曼聲應答:“來了,來了……”她蓮步輕移,款款走向那扇雕刻着繁複花紋的大門,指尖觸及冰涼的門環,緩緩將其推開。門外站立的,正是四名身穿鐵甲、手持長矛的威猛士兵,陽光照射在他們的鎧甲上,折射出道道寒光,顯得格外森嚴。
女子不露絲毫怯意,粉面含笑,嬌滴滴地詢問:“各位軍爺,此番登門,有何要事呀?”
爲首的士兵目光犀利,直言不諱:“我們正在全力追捕一名逃犯,需得逐一排查各家各戶。”
話音剛落,四名士兵便大步跨入院子,徑直朝着堂屋方向走去。那女子眼見他們意圖深入,連忙身形一閃,擋在了他們面前,一雙明眸顧盼生輝,嬌嗔道:“軍爺們哪,我家這裏可從未有過什麼逃犯出沒,你們恐怕找錯地方了。”
然而,士兵們並不買賬,其中一人嚷道:“到底有沒有,搜一搜就知道了。”話音剛落,其餘三位士兵便準備行動。
關鍵時刻,那女子施展渾身解數,伸出白皙如玉的纖纖素手,輕輕搭在那位領頭士兵寬闊的肩頭,眼神流轉,帶着幾分撩撥之意,口中溫柔地說:“軍爺,您以前可未曾踏足過奴家這小小的地方吧?”
那士兵猝不及防,被女子的風情所迷,憨厚的臉龐上泛起笑容,一手撫上女子的柔荑,嘿嘿笑道:“還真是頭一回來呢。”
女子趁熱打鐵,繼續道:“那下次軍爺若有閒暇,不妨來奴家這裏坐坐,只需帶上一個馬蹄餅作爲賞賜,奴家定會好好招待。”
那士兵連連答應,樂不可支:“好好好,改日一定來拜訪。”旋即扭頭對其他三位士兵吆喝道,“咱們去下一家看看,這兒不用搜了。”
待四位士兵離去,女子鬆了一口氣,手腳麻利地將大門緊緊關閉,接着穩穩地上了門閂,確認安全後,這才安心回到堂屋。
那女子輕啓朱脣,柔聲呼喚:“公子,外面已然平靜,你可以出來了。”櫃門徐徐開啓,太皓從其中從容而出,他整了整凌亂的衣襟,昂首闊步,面帶感激地向着那女子深深一揖:“多謝姑娘仗義援手,救命之恩,太皓沒齒難忘!”
太皓收拾妥當,正欲拂袖離去,卻見那女子黛眉微蹙,櫻脣輕啓,言語間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挽留之意:“公子這般匆忙便要離去了嗎?”
太皓從懷中摸索出一袋沉甸甸的碎銀,遞至女子面前,以表酬謝。豈料那女子嫣然一笑,玉手輕輕揮開銀兩,輕描淡寫道:“如今世道艱難,金銀財寶縱然有用,卻抵不過實實在在的溫飽。公子,你身上可帶有充飢之物?”
太皓愣了一下,搖頭苦笑,表示並未攜帶食物。女子見狀,越發顯得俏皮可愛,笑意盎然:“既然公子無法以實物回報,奴家又怎能讓你白撿這一條命回去呢?”
太皓被女子的坦誠與豁達打動,遂好奇問道:“還未請教姑娘芳名?”
女子盈盈一笑,好似春風吹過湖面,蕩起一圈圈漣漪:“奴家賤名清歌,不過是這煙花柳巷裏的一抹淺唱低吟,有幸能助公子一臂之力,也算是緣分使然。”
太皓微微一笑,拱手道:“清歌姑娘,在下這廂有禮了。我行走江湖,身上確實未曾攜帶吃食,實在抱歉。你看……”
清歌輕輕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思索,隨即柔聲道:“家中尚存半袋小麥,既然公子沒有帶吃食,那就請公子不吝辛苦,幫奴家將其磨成麪粉,可否?”
太皓聽聞清歌姑娘的要求,心中暗自感嘆其獨特而又實在的請求,他抱拳一禮,懇切迴應:“清歌姑娘,在下身上確實未攜任何吃食,既然如此,能爲姑娘效勞,實屬榮幸。磨面之事,在下義不容辭。”
清歌姑娘展顏一笑,猶如春風拂過湖面,盪漾起一圈圈溫暖的漣漪,她輕輕揮手,指引太皓來到屋內一角,那裏擺放着一架古樸而厚重的石磨。石磨上覆蓋着薄薄一層灰土,見證着時光的沉澱,而其質地堅硬,紋理清晰,顯然是歷經歲月打磨的老物件。
太皓挽起袖口,蹲下身子,雙手緊握磨杆,他雙臂蓄力,石磨開始緩緩轉動起來。石磨間的麥粒在沉重的壓力下漸漸破碎,化爲細膩的麪粉,伴隨着磨盤旋轉的吱呀聲,彷彿訴說着古老的故事與辛勤的勞作。清歌則在一旁添料,偶爾投以讚賞的目光,他們之間的默契在沉默中形成,猶如武者之間的暗語交流,無需多言,心意相通。
空氣中瀰漫着新鮮麥粒研磨後的淡淡香氣,混合着汗水的味道,那是屬於勞動者的淳樸與堅韌。太皓額頭上滲出顆顆晶瑩的汗珠,但他毫無怨言,反而覺得這是一種難得的寧靜和平凡的幸福。
正當太皓與清歌合力完成磨面的重任,手臂上的肌肉尚未鬆弛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細微卻清晰的敲門聲。這聲音如同夜貓子輕撓窗戶紙,瞬間令他們神經緊繃,面露驚恐之色,難道那追捕太皓的士兵發現了端倪,又折返回來?
清歌竭力穩住心神,朝着門外高聲詢問:“誰呀?”
門外傳來稚嫩而熟悉的童聲,如同泉水叮咚,清澈明朗:“阿嫂,是我,七郎。”
一聽是七郎,清歌緊繃的心絃瞬間鬆弛下來,她轉頭看向太皓,舒緩口氣道:“是奴家小叔子,不必擔憂。”
清歌邁着輕盈的步伐,上前打開了門扇。門外除了七郎,赫然還並排擺放着兩桶滿滿的清水,映照着午後燦爛的陽光,波光粼粼,顯得分外珍貴。
她一眼看出,這兩桶水對於年紀尚小的七郎來說,必然是難以承受的重量。她心疼地俯身問七郎:“是不是阿孃幫你提來的水?”
七郎低頭赧然,瘦小的肩膀微微顫抖,他低聲迴應:“阿孃把水放下就走了……”
清歌連忙招手道:“快快進來,七郎。”她迅速接過七郎手中的扁擔,憑藉自己嬌弱卻堅韌的力量,將兩桶水逐一提進院中,而後輕輕闔上門扉。
七郎瞅見站在院中的太皓,他那純真的笑臉綻放,眼中閃爍着驚喜之色,歡快地喊道:“阿叔,原來是你啊!剛剛阿孃還在唸叨着,說是官府正在四處抓你,心裏一直爲你懸着。沒想到你安然無恙,躲在我阿嫂這裏。”
太皓聞聲,眼底掠過一絲感動,喚了一聲:“七郎。”那熟悉的聲音中蘊含着深厚的關切之情。
清歌見狀,柳眉微挑,饒有興趣地接口道:“原來你與我這小叔子早有交集。”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探究。
太皓長嘆一聲,彷彿回憶起了諸多往事:“其中緣由,確是一段曲折的經歷。”他娓娓道來,將昨晚自己爲七郎家辛苦打水,卻因誤解遭受官府追捕,最終被迫逃離的遭遇詳細講給了清歌聽。
清歌聽罷,美眸流轉,恍然大悟:“原來這兩桶水也是你親手打來的,我卻渾然不知,還要你幫忙磨面,真是錯怪你了,應當對你深表感謝才是。”她言語中滿含歉意與感激,同時又對太皓的俠義之舉愈發敬佩。
太皓見清歌言語之間那份淡然與堅韌,心中不由得對這位女子更多了幾分敬佩。他凝重地迴應道:“清歌姑娘,你救我於危難,理應是我感激不盡才是。若非你適才的機智與膽識,恐怕此刻我已被官兵再度擒獲。”
他望着清歌,深邃的目光中充滿探尋,繼而問道:“姑娘果真是七郎的阿嫂嗎?”
清歌頜首,青絲微動,她那清麗的面容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哀愁,對着七郎柔聲道:“七郎,你先回家去吧,告訴阿孃我一切都好,上次送去的水還未用盡,待我磨完面,就會把空桶給你們送回去。”
七郎乖巧地點點頭,蹦蹦跳跳地離開了。清歌細心地將他送到門口,反覆叮囑道:“七郎,你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提及太皓公子在我家的事情。”
待七郎的身影消失在街巷的盡頭,清歌緩緩合上門扉,回到了堂屋,面對太皓,她娓娓道來:“不錯,我確實是七郎的阿嫂。原本我是與二郎結爲夫妻,誰知造化弄人,二郎被徵召入伍,不久便戰死沙場。因我孃家路途遙遠,孤身一人無力返鄉,只能滯留在這北峯城中。爲了生存,我……”
聽聞清歌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委身於風塵,太皓心中的憤怒猶如火燎原野般翻騰起來。他想起了自己行走江湖,目睹世間疾苦,無數如清歌這般無辜之人因種種原因陷入困境,他痛恨這世道不公,決心誓要剷除這人間罪惡。然而,更多的卻是對清歌的同情與憐惜,以及對自己無力改變這一切的深深愧疚。太皓握緊拳頭,暗自發誓,定要找出一條出路,不僅要救自己脫離困境,更要幫助這些苦難之人擺脫桎梏,重獲新生。
太皓長嘆一聲,眉宇間滿載蒼涼與憤慨:“生逢亂世,江湖動盪,清歌姑娘你身處其間,亦是身不由己,掙扎求存,實屬不易矣。”他眼中的光芒彷彿映照出烽火連天的戰場,以及那戰火之下,無數像清歌這樣的無辜百姓,他們在生活的重壓下,頑強地尋找着一線生機。
清歌聞此言,黯然神傷,但她依舊保持着堅強的姿態,那雙曾經描繪歌舞繁華的纖纖素手,此刻在空中輕輕一揮,彷彿在擦拭生活的苦澀與辛酸,她輕聲迴應:“能夠在這亂世之中,每日還能看見升起的朝陽,感受黃昏的餘暉,已是蒼天賜予的極大幸運。我輩庶民,唯有以堅韌之心,承受着這亂世洪流的衝擊,方能在這片瘡痍的土地上紮根生長。”
太皓聽罷,心中波瀾起伏,他深深地注視着清歌,感慨萬分:“如果不是此次偶經此地,親歷這北峯城的苦難,我真難以想象,戰爭竟會讓原本安居樂業的百姓生活變得如此艱辛,世道之殘酷,令人扼腕嘆息。然而,也正因如此,更堅定了我要在這腥風血雨中,爲天下蒼生謀一條出路的決心。”他的話語中,蘊含着一股熱血豪情,恰似那武俠世界中,英雄志士對抗不公、守護弱小的無畏精神。
清歌秀眉微蹙,眼中閃爍着關切與疑惑的光芒,向太皓追問:“太皓公子爲何突然發出如此深沉哀嘆,莫非有何大事將至?”她的聲音雖輕柔,卻如晨鐘暮鼓,敲擊在太皓的心頭,激起一片漣漪。
太皓目光灼灼,凝望着遠方,彷彿已看到千山萬水之外的帝都盛景,胸中承載着天下蒼生的悲歡離合。他緩緩地道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不見戰亂頻仍,天下黎民百姓如秋葉般凋零,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我此行正是要前往都城,欲借廟堂之高,直面九五之尊,將這民間疾苦、世間冷暖一字一句鐫刻在聖上的耳畔,冀望朝堂之上能有雷霆之變,解救天下困厄。”
太皓的話音未落,便已在空氣中留下了沉重而堅決的迴響。清歌聽聞後,心中泛起一陣敬佩與憂慮交織的情緒,她認爲太皓此舉無疑是赴湯蹈火,但爲了千萬黎民的福祉,他甘願涉險,這份俠肝義膽,實在令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