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太皓離開宜川城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沅楓字數:3190更新時間:24/06/27 11:47:18
太皓感慨道:“在宜川城任職已四載有餘,日子雖不能稱得上美好,但每日沉浸於修煉武功之中,卻是充實而滿足。然而,未來究竟還要在這片土地上停留多久,我無法預料。”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迷茫和無奈,似乎對未來的未知充滿了期待和不安。
承範大人聽後,先是深深嘆了一口氣,隨後問道:“太皓大人現在還在堅持向朝廷上書嗎?”
太皓驚疑道:“承範大人怎知我這些年一直堅持向朝廷上書之事?”
承範大人沉聲道:“朝中文武皆知,太皓大人曾向朝廷呈上一份奏摺,懇請寬免被流放嶺南之地超過十年的官員之罪。然而,當時皇上正端坐於大殿之上,聽聞此事後震怒不已,對你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並下令禁止朝中任何官員與你進行書信往來。”
太皓聞言,皺眉道:“怪不得這幾年我一直沒有收到皇上的回覆,原來他對此事如此抗拒。”
承範大人語重心長地開口道:“你或許認爲這只是一句對朝廷的提醒,然而,在皇上眼中,這卻是一種挑戰皇權的舉動。爲被流放的官員免罪這件事,他怎會聽從你的諫言呢?”
太皓無奈道:“看來我要在這宜川城,一直呆下去了。”
承範大人迴應道:“我看也未必,你只要停止給皇上上書,很快就會離開這裏。”
太皓沉聲道:“但願如此吧!”
承範大人坦言道:“玄呈當初即位稱帝時,我還在天雪城,對於他稱帝之事,我是極力反對的。”
太皓道:“玄呈皇上稱帝之時,我陪在他的身邊,我也聽說當時朝廷分了幾派,對於他稱帝之事,在朝中有很多反對勢力。”
承範大人道:“歷代以來,我們東方帝國皇帝之位一直都是世襲制,遵循的法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玄禺皇帝駕崩,他雖沒有兒子,但玄呈也只是他的堂弟而已,根本就不符合皇位傳承的規則。”
太皓問道:“那爲何玄禺皇帝要執着於將皇位傳給玄呈?難道是因爲玄禺皇帝也沒有親弟弟,只有這一個堂弟?”
“非也。”承範大人緩緩道:“玄岡皇帝有四個兒子,長子便是玄禺,雖說是長子,但他起初並不是太子,玄岡皇帝把他分封到了天雪城,而被封爲太子的,卻是玄禺一母同胞的弟弟玄異,可是玄異長到十歲的時候,卻突然被殺害了。在宮中流傳着一種說法,殺害玄異者正是玄呈。”
太皓驚訝道:“怎麼可能呢?敢殺害太子,這可是死罪啊!”
承範大人輕笑一聲,道:“此事並非不可信。”他抿了一口茶,繼續說道:“玄禺與玄呈的關係一直很好,雖是堂兄弟,卻勝過親生,據傳玄異被害之時,玄呈前一天曾造訪太子府,這就不得不引起大臣們的懷疑。玄岡皇帝除了玄禺和玄異兩子之外,尚有二子庶出,一名玄界,一名玄畀。玄界年少時受封齊王,然好色荒淫,終年二十八歲。他雖育有三子,然自幼未在都城生活,對朝政一無所知。玄畀則鍾愛山水遊歷,舞槍弄棒,二十年前失蹤,傳言已拜南海名師爲徒。自此玄異死後,玄禺自然成爲新一任太子,而玄呈則成爲其得力臂助,直至玄禺登基稱帝,玄呈一直備受重用。然而命運無常,玄禺僅有兩位公主,無子嗣繼位。衆臣民皆認爲玄呈理所當然地成爲皇位繼承者。”
太皓問道:“既然如此,承範大人爲何還要反對玄呈皇上稱帝呢?”
承範大人如實道:“昔日玄禺皇帝駕崩,朝中局勢風雨飄搖。長襄公主一黨,勢必圖謀篡位,爭奪皇位。玄呈稱帝之舉,固然有其道理,然我心中憂慮,皆因長襄公主一黨之野心。雖大臣們言‘兄終弟及’,然‘兄終堂弟及’之規矩,歷史上並無先例可循。除非到南海去,請得四皇子玄畀歸來,否則朝中必定大亂。然而,若將皇位傳於玄呈之子,一切皆能重回正軌。如此,長襄公主便不再與孩童爭奪皇位,玄呈亦可安心擔任攝政王。更爲重要的是,我憂心玄呈之子玄寶的安危。歷代儲君皇子,鮮有安享太平者。玄呈皇上僅有此一子,他若遭遇不測,正中了朝中謀逆者的心意。”
太皓點頭道:“承範大人所言極是,但是現在長襄公主一黨已隕滅,朝中局勢還算穩定。”
承範大人搖了搖頭,說道:“看似穩定,實則暗藏殺機,真正的危險還未到來。”
太皓好奇道:“承範大人此話怎講?”
承範大人道:“前幾年北方的平叛之戰終於打贏了,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叛軍頭目,他就是曾經的駙馬萬言,戰爭結束了他一直都沒有出現過,太皓大人,你不覺得奇怪嗎?”
太皓道:“或許他已經戰死沙場了。”
承範大人語氣堅定地斷言:“我深信,他並沒有死,因爲自始至終,他都未曾涉足戰場。豈能死於沙場之上?我敢大膽推測,他必定投身於士兵的訓練之中,以期能夠東山再起。此外,長襄公主此刻仍在守陵,爲先帝盡忠;而萬言駙馬也有可能與她匯合,共同攜手。他們夫妻聯手,再加上他們在朝中的支持者,極有可能將玄呈皇上的朝廷一舉推翻。”
太皓問道:“這些事,皇上知道嗎?”
承範大人輕聲道:“皇上自然知曉,畢竟有延方先生,以及正杞和亮羽兩位宰相在。自從我重返千風城,因曾力薦玄寶爲帝,故未受皇上寵信,僅賜予微職,任光祿寺寺丞。然因一時疏忽,令皇上御膳中誤入某種藥材,導致後宮妃嬪病倒過半,光祿寺官員無論大小皆受牽連,我便被貶謫至此。”他的語氣之中充滿了無奈。
太皓長嘆一聲,說道:“就因此事,被貶到了嶺南,這對承範大人的懲罰太過嚴厲了。”
承範大人恭敬地迴應道:“太皓大人,此番懲罰實屬微薄之責,今後尚望大人在此多加關照。”
太皓淡淡一笑,道:“承範大人不必客氣,在官場上我倒是有很多事要向承範大人請教!”
在隨後的時光裏,宜川城一直寧靜祥和,府衙的政務並不繁忙。太皓也不再向朝廷上書,他已逐漸陶醉於這種平靜的日子中。
日月如流,又過了三年。玄呈皇帝終於想起了身在宜川城的太皓,他親自頒下一道聖旨,派遣中使傳送到了宜川城。聖旨中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皇上即將迎來六十歲壽辰盛典,普天同慶。作爲抗倭功臣的太皓,將受邀參加典禮,爲皇上獻上最真摯的祝福和敬意。因此,請太皓回都城,與天下百姓一同共慶盛舉。
這道聖旨如同春風吹拂,溫暖了太皓的心房。他感受到了皇恩浩蕩,也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於是,他收拾行囊,踏上了回京之路。
在離開宜川城的那一天,承範大人和止綸親自爲太皓送行。雖然心中對太皓的離去感到無比留戀,但他們也真誠地向他表達了祝賀之意。畢竟,在宜川城度過了將近八年的時光,太皓雖然沒有在這座城池取得什麼顯赫的成就,卻一直守護着這座城池的和平與安寧。
當太皓踏上回都城之路時,沿途的百姓們得知了他的離去,紛紛前來送行。儘管太皓自認爲只是前往都城爲皇上慶祝壽辰,但那些被流放到宜川城的官員卻不這樣看。他們深知太皓這是重新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丘望前輩還親自前來,爲太皓賦詩一首,名爲《送太皓至都城》,詩曰:
太皓影逝長空盡,至都城別淚難禁。
千里遙波寄心語,卻難再覓舊時音。
月照孤舟君獨影,思緒紛飛落筆心。
掛念故友遙相祝,歸鴻帶去吾深情。
太皓獨自騎着駿馬,離開宜川城,晝夜不停地趕路。行至一座高山之時,突然天降大雨。他急忙騎着馬躲進一個山洞內,此時山洞之外雷雨交加,山洞之內甚是黑暗。雷電擊打之時,電光一閃而過照亮了山洞裏的石壁。太皓起初並未發現,但幾道閃電之後,他看清了石壁上有圖案。他急忙從馬身上的包裹裏取出了火摺子,點燃之後,發現這山洞石壁之上刻畫着一個個武功招式,像是武功祕籍。
太皓藉着火摺子的光照,走到山洞最深處。他發現地上散落着一些未點燃的火把,急忙點燃一根火把。火光瞬間照亮了整個山洞,太皓看清了石壁上的所有內容。他驚訝地發現,這些雕刻的圖案都是一個武者在耍弄一根長棍的招式。這種表現手法,讓太皓想起了《雪貓撲影》《閒貓聽海》和《依貓畫虎》祕籍上的圖案。
再仔細看上面的文字,太皓瞬間驚訝無比。因爲他清清楚楚地看到石壁上最左邊的四個字“牽貓臥沙”。他不禁驚呼道:“這難道是三師叔利和的《牽貓臥沙》祕籍?”
太皓心中充滿了疑惑,對於三師叔爲何會將《牽貓臥沙》的祕籍雕刻於此,他感到十分不解。畢竟,此處應該離三師叔的隱居之處並不遠。他決定等雨停後,一定要再次路過斗篷山,去看望一下三師叔。一晃將近八年未見,也不知道三師叔現在過得如何。順便問下他爲何要將《牽貓臥沙》的祕籍雕刻於此,其中究竟有何隱情。
此時,天色漸黑,太皓正坐在山洞之中,看着手中的火把,想着自己的心事。忽然間,他似有所悟,起身站在洞口向外望去,只見天空中依然烏雲翻滾,電閃雷鳴。這時,他猛然醒悟過來,難道三師叔遇到了危險?三師叔應該是害怕《牽貓臥沙》祕籍失傳,才把它雕刻在這裏的。太皓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擔憂之感。他決定儘快趕往斗篷山探望三師叔,以平息自己內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