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太皓上書遭怒斥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沅楓字數:3274更新時間:24/06/27 11:47:18
太皓對這首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深感共鳴,彷彿自己被貶謫至這片土地的心境得以詮釋。他深刻體悟到了其中蘊含的哲理,“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那位老者繼續問道:“你是因爲何事被貶至此啊?”
太皓想了一下,回答道:“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的話,那便是我私自放走了叛軍首領,但是對於此事,我是冤枉的……”
“被貶到這裏的官員,罪過並不大。”那位老者說道,“都會說自己是被冤枉的。”
太皓微笑着點了點頭,並沒有反駁,而是向那位老者問道:“敢問前輩如何稱呼?”
那位老者此時才站起身,回答道:“老夫名叫丘望,到這裏已有二十年了。”
站在一旁的止綸聽聞那位老者的名諱,激動地追問:“您說您是丘望?我曾聽阿孃說過,我的阿翁就叫丘望,而且現在就在嶺南一帶,請問,您是否曾是朝廷的禮部尚書?”
丘望眼中閃過一絲溫暖的光芒,他微微頷首道:“正是!老夫曾擔任禮部尚書之職。這位公子,令堂芳名爲何?”
止綸激動地回答:“我阿孃名叫汝秀……”
丘望的聲音不禁顫抖起來,他感嘆道:“汝秀啊……沒想到他的兒子已經如此高大了。”
止綸的聲音中充滿情感地說道:“您真是我的阿翁……”他轉向太皓,介紹道:“太皓大人,這位是我的阿翁,曾經是禮部尚書,後來卻被流放到了此地……”
他繼續對丘望說道:“阿翁,我是汝秀的次子,我還有一個兄弟,他是在您來到嶺南的那一年出生的。”
太皓感嘆道:“沒想到,竟然那麼巧,讓你們爺孫倆在此偶遇。敢問前輩因何事而被流放到此處的?”
丘望嘆了口氣,回答道:“當年發生了一場震驚全國的科場舞弊案,老夫作爲禮部尚書也受到了牽連,因此被流放到嶺南,過上了平凡的農耕生活。”
“原來如此。”太皓點頭問道:“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爲何您還不能離開這裏呢?”
丘望沉聲道:“皇上的命令尚未到達,老夫的罪名也就未能解除,因此無法離開此地,這是前朝所定下的規矩。玄禺皇上如今可好?”
止綸感慨地道:“阿翁,您在這裏真是與世隔絕了,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玄禺皇上的了,他已經駕崩了,現在的皇上是他的弟弟玄呈。”
丘望微微一愣,隨即嘆息道:“時光荏苒,恍若隔世。玄禺皇上駕崩,弟弟玄呈繼位,天下已經換了新主。只可惜老夫被困於此,無法目睹這一切。”
太皓聞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他看着丘望,問道:“前輩,這裏像您這樣被流放至此,十幾二十年都不能離開的官員多麼?”
丘望微微頷首,聲音中透着一絲蒼涼:“在我們的東方帝國,一旦官員犯錯,大多數會被貶謫或流放到嶺南這片邊陲之地。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或許並不算漫長。然而,有些官員在這裏度過一生,直至離世……”
太皓義憤填膺地道:“這實在有違天道!在東方帝國的百姓心中,講究落葉歸根,這些官員也曾經爲國家盡過綿薄之力。然而,只因些許小錯,他們卻要在嶺南這片邊陲之地度過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歲月,這簡直匪夷所思!我定當向皇上稟明此事,懇請他免除那些被流放超過十年的官員的罪名。”
丘望語重心長地勸誡道:“老夫還是勸告太皓大人不要輕易這麼做,這些規矩乃是歷代皇帝所堅守的準則,豈會輕易改變?太皓大人可要慎重行事,以免引火燒身。”
太皓並未聽從丘望的勸誡,他深信自己只是爲皇上獻策,而皇上定然不會責怪於他。
因爲止綸初次見到丘望,心中涌起千言萬語要說於他的阿翁聽。太皓便獨自回到衙門,吩咐衙役取來筆墨紙硯,親自提筆書寫一道奏摺。奏摺的內容爲:
臣太皓誠惶誠恐,今日謹以此折,爲皇上陳情,望皇上垂憐。
微臣謹奏,關於昔日因罪被流放到嶺南十年以上的官員,他們曾因一時不察,身陷囹圄,然而十年光陰,他們已洗心革面。臣聞,這些官員在嶺南之地,辛勤耕耘,開墾良田,造福百姓,早已彌補了過去之過失。
微臣斗膽懇請皇上,念及他們已洗心革面,願免除其過往罪名。他們雖曾迷失,但如今已盡心竭力,爲人表率。皇上如能垂憐,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服務於皇上,服務於朝廷,服務於國家。
微臣衷心感激皇上之聖明,期待皇上早日垂簾,赦免舊罪。臣等必當盡心竭力,爲皇上、爲國家、爲朝廷效忠。
謹此奏上,伏望皇上聖裁。
臣太皓叩首
一個月後,玄呈皇上接到奏摺,勃然大怒,他威嚴地站在大殿之上,目光掃視着文武百官,聲音如雷鳴般響起:“這個太皓,真是膽大妄爲!他竟然讓朕赦免了那些被流放到嶺南十年以上的官員的罪行,簡直是豈有此理!他居然敢給東方帝國的罪犯求情!”
少靈神色肅穆,踏前一步,聲音婉轉而堅定:“陛下,這些被流放到嶺南的官員們,或貪污腐化、或濫權妄爲,都是罪孽深重之徒。太皓大人公然爲他們求情,明顯是對朝廷權威的蔑視。臣懇請陛下革除太皓官職,將其貶爲平民。”
“不可!”正杞宰相毅然出列,聲音莊重而有力:“陛下,太皓大人無論是在北方平定叛軍之戰,還是在南方抗倭戰爭中,都爲東方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若將他貶爲平民,必將引起國民的強烈非議。”
玄呈微微點頭,眼神銳利如劍,掃過羣臣一眼,厲聲道:“你們說呢?”
衆大臣紛紛出列,朗聲道:“請陛下定奪。”
玄呈的臉色如同烏雲籠罩,半晌才緩緩地開口,語氣冰冷得彷彿寒冬中的北風。他說道:“念在太皓昔日爲我朝立下過汗馬功勞,朕今日便饒他一命。此後,太皓的奏摺便不再呈送於朕,由尚書省代朕審閱。任何官員都不得私自與太皓有書信往來,若有犯者,必嚴懲不貸!就讓太皓自己在宜川城好好反省去吧!”
說完之後,他轉身離去,只留下滿殿文武面面相覷。直到一名宦官宣佈退朝,官員們才陸續離開。
太皓對於朝堂之事並不知情,他以爲只是提出一個小小的建議,卻不料在不經意間踩到了玄呈的敏感點。皇權是不可撼動的,而皇上的統治地位也不容有臣子置喙。一旦有官員動搖了皇權,觸犯了皇上的尊嚴,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奏摺,也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太皓已在宜川城度過了四個春秋。這四年的時光裏,太皓的主要任務並非處理繁瑣的政務,而是專注於劍術的修煉。這個決定他是聽了三師叔利和的建議,他要把劍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
由於太皓對於武學的悟性極高,他將自己所學習的《雪貓撲影》《閒貓聽海》《依貓畫虎》以及“玖丘劍法”進行了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劍術。在練劍的過程中,太皓不再依賴於劍這一實體,而是將周圍的花草樹木都視爲自己的“寶劍”。即便是空手無物,他也能使雙手如同握着鋒利的武器一般。真正做到了“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使得他的劍術達到了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這四年的時間裏,太皓不僅將自己的劍術修煉得爐火純青,更將這種境界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與官員交往,他都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挑戰。這種境界的提升,讓他在宜川城中備受矚目,成爲了很多屬下仰慕的對象。
然而,太皓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深知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宜川城的大街小巷時,太皓便開始了他的劍術修煉。他相信,只有不斷地努力進取,才能讓自己的劍術更上一層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種對武學的追求和執着,也成爲了太皓在宜川城中最爲耀眼的光芒。
四年的時光裏,太皓也在堅持不斷地向朝廷上書,請求免去那些被流放到嶺南一帶超過十年的官員罪名。然而,他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批覆,對於這些奏摺早已不再送到皇上手中的事實,他一無所知。
太皓本以爲自己將會在宜川城中度過平靜的日子,與劍爲伴,與花爲友。然而,就在他習以爲常的日子裏,宜川城突然迎來了一位守城副將的到來,讓他的平靜生活被打破。
這位守城副將便是承範大人,太皓乍一見到他時,心中涌起一股意外之感。因爲這位新任守城副將,竟然是他曾經的老相識。幾年前,太皓還曾與承範大人共同護衛雕棠公主前往邏些城進行和親使團的任務。在那一年多的時光裏,他們共同經歷了許多風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在天雪城,他們也曾有過交集。
然而,幾年不見,承範大人卻爲何會貶謫到宜川城呢?這讓太皓感到十分疑惑。他不禁想起了當初與承範大人在吐蕃時的點點滴滴,心中涌動着複雜的情感。
承範大人踏足宜川城的那一刻,太皓感受到了一股熟悉而親切的氣息。他迫不及待地迎接這位老友,將他引入城主府,熱情地招待着他。
在溫馨的茶香中,太皓關切地詢問道:“承範大人,您爲何會被貶到此地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好友的關心和疑惑,同時也帶着一絲惋惜。
承範大人微笑着,眼神中掠過一絲憂傷。他輕聲道:“太皓大人,此事說來話長。稍後我們慢慢聊吧,不知太皓大人這些年在這裏的日子過得如何?”他的聲音帶着一絲關切和溫暖,彷彿想要撫平太皓心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和不安。